有關於范仲淹的後代

2013-05-27 8:37 pm
請問范仲淹有有名的後代嗎?他(或她)的事蹟和政策都要
我要做關於范仲淹後代子孫的報告,請各位救救我吧~~~
((資料越多越好:),謝謝~

回答 (3)

2013-05-28 3:10 am
✔ 最佳答案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蘇州吳縣(今蘇州市)人,北宋著名政治家、家和家。曆任秘閣校理、開封知府、陝西經略安撫副使、樞密副使及參政知事等職,贈兵部尚書楚國公,諡“文正”。

范仲淹不到3歲時喪父,家境拮據,他從小勤奮好學,胸懷以天下為己任的大志,立志報效國家。有人問起少年時代的范仲淹長大後的志向時,他回答說:“讀好書,長大後不是當個好醫生,就是當個好宰相,當個好醫生為天下百姓治病,當個好宰相治理好國家。”他的回答讓問者敬佩不已。

他在擔任陝西安撫副使期間,抵禦了西夏的入侵,使邊塞百姓生活得到安甯。在他守邊期間,入侵者聞之喪膽,稱之曰:“小范老子(指范仲淹)胸中有無數甲兵。”

由于他為官清廉、政績卓著,范仲淹的道德文章深受後人喜愛,對後世影響頗大。范仲淹的12世孫叫范文從,明初時任朝廷禦史,後因抗旨而被“下獄論死”。一天,朱元璋親自審理此案,看了案卷,得知范文從的姓名籍貫後,大為震驚,便問道:“你是不是范文正的後人?”范文從回答道:“臣下就是范仲淹的第12世孫。”

朱元璋一聽說是范文正公的12世孫,便沉默不語。一會又命身邊的人拿來了筆墨和紙硯,當即寫下“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14個大字送給范文從,還免他死罪。

據《樵書》載,范仲淹的後裔范希榮外出做生意時,途中遇到了強盜。當強盜從范希榮口中得知他是范仲淹的後人時,便說道:“好人的子孫,便一物不取。”說完就將貨物全部歸還給范希榮,還向他道了歉。

范仲淹為官一生,俸祿優厚,然而自己節衣縮食,將其全部錢財施濟給了窮苦百姓,到死也未留下半文錢,以生活簡樸、品德高尚著稱于世。這些正表現了他“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高貴品質,受其影響,其後人也莫不如此。

范仲淹的後人延續至今1000多年,在祖國大陸主要分布在遼甯、安徽和蘇州等地,大約有33代之多。祖國大陸之外,范仲淹的後裔主要分布在香港特別行政區、、新加坡、越南等地。

《范氏家乘》一書,是范氏家族的圖譜。據該圖譜記載,范仲淹有四個兒子,分為四房:長子純佑,為監簿房;次子純仁,為忠宣房;三子純禮,為右丞房;四子純粹,為侍郎房。

范氏後代中,曆代為官者不少,為高官者也不少,其中官至宰相者有二人,除次子范純仁外,就是明末清初的范文程。范文程(1596—1666)字憲斗,號輝岳。曾祖范金在明嘉靖年間曾任兵部尚書,祖父范沈曾任沈陽指揮同知,從此家居沈陽,所以史籍均稱說范文程為沈陽人。

范文程“少好,穎敏沉毅”,年未弱冠就與其兄同取沈陽縣學秀才。天命三年(1618)清太祖努爾哈赤攻克撫順,范文程從此投筆從戎,效命于清王朝。

皇太極即位之初,范文程深受其信任,成為他的重要謀臣之一,並授予秘書院士之銜(相當于宰相)。

范文程一生,“經曆清代四朝”,也可說是最早為滿人服務的漢人高官,有人說他是“清初良相”。也有人說他是“漢奸首魁”。不過他對清王朝的建立的確作出了不可磨滅的功勳。
2013-05-28 5:38 am
http://big5.taiwan.cn/gate/big5/www.taiwan.cn/zppd/zpgc/200911/t20091126_1154785.htm
范仲淹後輩子孫捐出族譜 歷時五年尋訪修編
“范老的認真細緻勁,讓我們很感動。”天平山景區工作人員小許是第一個與范桂林結緣的人,並此後幾度書信來往,讓老人萌發了捐家譜於此的念頭。説起首次邂逅,小許笑談了一段贈書趣事。
“我們是范仲淹第三個兒子那一旁系傳下來的,作為范氏後人,去天平山遊玩總想了解更多先輩的事情。”去年9月份,家住上海楊浦區的范桂林老人來蘇州天平山遊玩,想與景區工作人員聊一下,正好碰上小許,熱情接待,相談甚歡,景區還送了三本關於范仲淹和天平山的書籍,老人很是歡喜。一個月後,小許很意外地收到老人寄回的其中一本書,“怎麼又把贈書寄回?”老人在信件中寫到:“翻開此書彩照後面一頁,看到書上有別人祝你生日快樂的簽名,此書太珍貴了,儘管內容豐富,還是應該還給你。”老人隨信還附上自己收集彙編的“范氏世系表”。老人的細緻讓小許很感動,他很快又回寄了兩本天平山的書和導遊圖等,老人對景區熱情謙虛的態度很滿意,一來兩去,年輕的小許和七旬老人成了忘年之交。
捐出家譜了心願
在天平山范仲淹紀念館的三太師祠右側墻上,有張范仲淹後裔的譜係表,范桂林幾次細細研讀,他發現關於范仲淹三子那一係的延續幾乎空白,便想把自己修編的那一支家譜提供給景區參考。“范氏後人遍佈海內外,我們這一支,是浙江寧波支,這份家譜是祖孫四代經歷五年多的尋訪,收集續寫而就的,從范仲淹朝上九代,到范仲淹至今我們第28代都完整記錄,或許對以後景區人文研究有一定的歷史價值,可供參閱後便於考證。”范老也提出個心願,能否將捐出的家譜在這裡的范仲淹紀念館展示于後人?老人説,選擇這裡是經過慎重考慮的,范墳在國內僅有兩處,河南洛陽伊川和蘇州天平山。他也曾去過伊川,但相比之下,覺得天平山的人文景觀更豐富,處處聖跡,管理規範,有關歷史資料更完整,展廳更齊全,把“墓地”的顯示意義展現得更深遠,故選擇這裡無償捐贈。這一願望得到了天平山景區的大力支援。
“關於范仲淹的後代,我們了解得很多,有范國強、范曾等名人,但范桂林老人提供的這段資料,是我們紀念館未曾蒐集到的,老人的捐贈正好增補了范氏始祖係的這段空白。”天平山景區李志強説。
翻開昨天范家人帶來的家譜原稿,記者看到厚厚的本子上,從有歷史記載的唐高宗時期世祖范履冰(為范仲淹朝上九代)、吳中一世范仲淹,到遷到寧波的第十九代范召興都有記錄。“我們是寧波那一支,後曾祖父到上海謀生,族人四散他鄉,只留下這本家譜。”范桂林從湖北黃石的堂兄范中和處得到這本家譜,如獲至寶,開始了修編過程。
五載修家譜
這本以繁體字方式出現在范氏子孫手中的家譜,是范桂林的曾祖父范卞石收集撰寫的,是他三叔范洪生抄寫補充的,“能經歷文革傳下來並不容易,98年父親臨終前交給我時,很機密,妹妹至今沒看到。”堂兄范中和説,當范桂林向他提出要把家譜繼續修下去時,他當時第一反應是,“飯都吃不飽,哪有空修譜?”不過,曾祖父在家譜中希望子孫續譜傳閱免遭種族失傳的心願,讓范桂林最終得償修譜。
“兄弟姐妹都很忙,對家譜感興趣的也不多,我正好從醫院退休了,平時喜歡研究范氏後人文化,便決定做這件有意義的事。”從2003年開始,范老就開始了忙碌的探親訪友充實族譜的工作。循著家譜,他上海、寧波、湖北、河南等地遍找范氏後人消息。范老笑稱自己雖年紀不輕但身體還很健,平日也喜歡四處遊玩覽勝,正好一舉兩得。五年來,族譜終於完整修編好,范老也與50多位散落各處的范氏親友取得了聯絡。“都是同一根,范仲淹精神讓我們這些後人覺得特別有價值和意義。”老人的這種執著認真也感動了天平山景區。范家人也表示,展示之外,他們還將把家譜原稿作為“傳家寶”一代代傳下去,讓范仲淹精神在後輩中延續。
2013-05-27 9:15 pm
范仲淹的後人延續至今1000多年,在祖國大陸主要分布在遼甯、安徽和蘇州等地,大約有33代之多。祖國大陸之外,范仲淹的後裔主要分布在香港特別行政區、、新加坡、越南等地。 《范氏家乘》一書,是范氏家族的圖譜。據該圖譜記載,范仲淹有四個兒子,分為四房:長子純佑,為監簿房;次子純仁,為忠宣房;三子純禮,為右丞房;四子純粹,為侍郎房。
范氏後代中,曆代為官者不少,為高官者也不少,其中官至宰相者有二人,除次子范純仁外,就是明末清初的范文程。范文程(1596—1666)字憲斗,號輝岳。曾祖范金在明嘉靖年間曾任兵部尚書,祖父范沈曾任沈陽指揮同知,從此家居沈陽,所以史籍均稱說范文程為沈陽人。
范文程“少好,穎敏沉毅”,年未弱冠就與其兄同取沈陽縣學秀才。天命三年(1618)清太祖努爾哈赤攻克撫順,范文程從此投筆從戎,效命于清王朝。
皇太極即位之初,范文程深受其信任,成為他的重要謀臣之一,並授予秘書院士之銜(相當于宰相)。
范文程一生,“經曆清代四朝”,也可說是最早為滿人服務的漢人高官,有人說他是“清初良相”。也有人說他是“漢奸首魁”。不過他對清王朝的建立的確作出了不可磨滅的功勳。

圖片參考:http://imgcld.yimg.com/8/n/AE04203286/o/20130527131426.jpg
參考: 網路


收錄日期: 2021-04-20 13:54:04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30527000015KK01264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