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史隋煬帝....10點

2011-10-01 8:26 pm
隋煬帝的施政如何導致隋朝速亡?隋朝滅亡的經過是怎麼的?

回答 (3)

2011-10-01 8:32 pm
✔ 最佳答案
隋煬帝多次發動戰爭勞民耗財,最終引起嚴重的統治危機。611年山東、河南大水成災,漂沒四十餘郡,王薄率眾於長白山(山東章丘)發動民變,抵制隋煬帝東征高句麗,唱出著名的《無向遼東浪死歌》[注 3]。當時民變範圍大多集中在山東地區,不久被隋軍鎮壓。613年劉元進據吳郡,自稱天子,同年被滅。直到楊素的兒子楊玄感於黎陽(今河南浚縣東北)舉兵叛變,隋朝的達官子弟紛紛參加,帶動全國各地紛紛叛亂[1]。當時群雄割據,數量繁多[注 4]。主要勢力大致如下:河南地區有翟讓、李密的瓦崗軍。616年翟讓在李密建議下,攻破要塞金堤關(河南滎陽東北),打下滎陽諸縣。617年瓦崗軍又攻破距東都洛陽的糧食存庫興洛倉。由於李密擅長作戰,翟讓讓位給他。李密自封魏公,建國魏,以洛口為根據地。隨後佔領回洛倉,直逼洛陽城下。然而內部糾紛使得李密殺翟讓等人,最後投降越王侗。河北地區有竇建德的叛軍,616年竇建德領導河北叛軍轉戰河北各地,佔據冀州大部分地區,兩年後自封夏王,建國夏。江淮地區以杜伏威、輔公祏較強。613年兩人在齊郡(今山東)舉兵叛亂,隨後南下到江淮南地區發展。617年佔領高郵,切斷南逃江都(今江蘇揚州)的隋煬帝與北方的聯繫。杜伏威自稱總管,以輔公祏為長史。軍事重鎮并州地區有李淵,617年太原留守李淵發動自晉陽起兵兵變,不久攻克長安,617年12月18日,擁立代王侑為隋恭帝,遙尊隋煬帝為太上皇。南方最大勢力為蕭銑,617年蕭銑與董景珍、雷世猛等舉兵反隋。隔年稱帝,建國梁,定都江陵。其勢力東至九江,西至三峽,南至交趾,北達漢水[1]。隋廷在此局勢下迅速的土崩瓦解。早在616年,隋煬帝命越王侗留守東都,自己率眾前往江都。他下令築丹陽宮,準備遷都丹陽(今南京)。跟隨他的大臣衛士大多是關中人,不願意長居江南,加上江都糧盡,人人北逃關中。618年4月11日,宇文化及、司馬德戡與裴虔通等人發動兵變,弒隋煬帝,擁立楊浩為帝[31]。不久宇文化及又弒秦王浩自封許帝,建國許。隔年被唐將李神通與夏王竇建德聯合剿滅。618年6月12日,李淵逼迫隋恭帝禪位,618年6月18日,李淵正式稱帝,建立唐朝,為唐高祖。中原地區得知煬帝死訊後,618年6月22日,洛陽守將王世充擁立越王侗為帝,即隋哀帝;619年5月23日,王世充廢隋哀帝,兩個月後弒之,隋朝亡。619年5月25日王世充自立為帝,建國鄭[1]。
參考: wiki
2011-10-04 6:09 am
http://www.china10k.com/trad/history/4/41/41d/41d01/41d0101.htm
隋煬帝的暴政
楊廣篡位後,立即顯露出荒淫暴虐之本性,對全國民眾施以殘酷的統治。故有人將「隋煬帝」三個字等同於「淫」、「暴」、「奢」。
煬帝一味追求淫樂,在洛陽郊區闢專供遊獵享樂的「西苑」,週圍二百里,苑內有許多宮殿,還有方圓十餘里的海。為遊覽江都繁華,他大開運河,在洛陽至江都之間的運河兩岸築離宮無算。巡幸江都時,所帶妃侍、王公、百官、衛騎竟達一二十萬人,大小船舶幾千艘,首尾相連長達二百多里。
煬帝長年累月地造宮室、開運河、築馳道、修長城,濫用了大量人力物力。營建東都時,每月役使丁夫二百萬人,因規模浩大、工程嚴急,結果服役而死的十之四五。為了南下巡幸,所耗民工也有數百萬之多,為其挽船的縴夫多至八萬人,所過之處,五百里內百姓都要「獻食」,極盡勞民傷財之能事。
嚴刑峻法是煬帝一朝的另一特色。煬帝生性殘暴,驕縱任性,從不納諫。凡上書諫阻其胡作非為,或私議朝廷奢侈者,均被隨意殺戮。對老百姓也用苛法嚴刑,動輒處以重典。
煬帝又是個好大喜功的人,即位以後,隨意征伐,四處用兵,無歲無之。特別是三次遠征高麗,均無功而還,給人民造成極大的苦難。再加上長期的奴役百姓,終於導致了全國民變的大爆發。

http://www.china10k.com/trad/history/4/41/41e/41e01/41e0101.htm
民變四起與隋的覆亡
淫、暴、奢的隋煬帝,會有甚麼下場呢?其結局頗類於秦二世。
隋煬帝統治期間為政暴虐、荒淫失德,弄得民不聊生、民怨鼎沸。繁苛的徵調使「天下死於役而實傷於財」,特別是山東、河北地區尤為嚴重。因山東的東萊和河北的涿郡,是當時進攻高麗的軍事基地,民眾負擔奇重,加上大業七年(611年)這一帶又發生水災,淹沒三十餘郡,因而民變首先在這裏爆發。
大業七年,當煬帝準備第一次對高麗作戰時,王薄在長白山(指今山東章丘東北)首先起來反隋,他自稱「知世郎」,作《無向遼東浪死歌》,勸百姓不要從軍至高麗送死。待到大業九年(613年)煬帝二征高麗時,各地民變更加發展。這時侯在黎陽(今河南浚縣東)督運軍糧的貴族楊玄感(?-613年)遂乘機起兵反隋,打出「為天下解倒懸之急,救黎民之命」的旗號,故從者每日以數千計。楊玄感雖然很快就被隋朝派兵所鎮壓,但一場席捲全國之民變已勢所難免。
在大業九年以前,民變主要局限於山東、河北一帶。大業九年以後,已迅速擴展到河南、江南、嶺南、關中、淮南,遍及全國各地。除了民變外,隋朝的許多貴族、官吏也紛紛倒戈,形成群雄並起倒隋的局面。史稱當時反隋的有一百數十路煙塵。
大業十三年(617年),隋之太原留守李淵(566-635)用其次子李世民(599-649)之謀略,在太原起兵,並攻取了長安。旋立煬帝十三歲之孫為恭帝,遙尊煬帝為太上皇。淵自為丞相,封唐王。大業十四年(618年),煬帝在江都被部下宇文化及(?-619年)所弒,李淵即廢恭帝而自立,建國號曰唐,隋朝至是滅亡。
2011-10-02 2:33 am
隋煬帝做了皇帝之後,無人約束,本性逐漸暴露無遺。喜歡女色,喜歡華麗宮殿,喜歡四處遊玩。去江都看江南山水前後就有三次之多,北上到突厥可汗駐地,向西還到達過張掖。有一次巡遊到北方的長城,結果被突厥圍困,而李淵領兵將他解救出來。 隋煬帝的生活很是奢華,史書上說他每一天都在建造新的宮殿,雖然有些誇張,但和實際情況也差不了太多。聯想他引誘西域使者來隋朝貿易時的浪費程度,不難想像他平時的奢侈情形。 隋煬帝講氣派不僅是對西域的使者和商人,在他巡遊時也是擺足了架子。在第一次到南方巡遊江都時,他自己乘坐的龍舟就高有四十五尺,寬五十尺,長達二百尺。上下還分為四層,有正殿、超堂,還有侍臣們的住處。裡面用金銀珠寶裝飾得富麗堂皇。其他的人,如皇后、嬪妃、貴人們也各自有獨立的船隻。但算隨行的其他船就有幾千艘,前後綿延達二百里之遠。兩岸之上還有騎兵護送。路過的州縣,五百里以內的都要殷勤供應,最後吃不完的就地掩埋。每次出巡的浪費可見一斑,本來隋朝的國力在隋文帝時還不錯,但經不起兒子隋煬帝的長年累月的虛耗。十幾年後,把整個江山虛耗到了末日。隋煬帝歷來以殘暴著稱,其實他也很有文才,不過才能沒有用到正地方,反而成為他鄙視文人所依賴的條件。文才出眾的大臣好幾個都被他藉故害死。此外,他的「文才」還用來拒絕納諫,如果看出來誰的奏章是在指他的過錯,是在進諫,他肯定要想方設法地報復,因為說話的內容刺激了隋煬帝而被賜自盡的大臣不少。在三次征伐高麗結束後,太史令庾質因為勸諫他不要到洛陽巡遊,說應該讓百姓有個喘息的機會,結果被他殺死。時間一長,大臣們就沒有敢於進諫的了。這就成為小人橫行的良機。 奸佞小人中,一個是楊素,一個是宇文述,還有其他很多的大臣。楊素專門迎合煬帝的喜好,不敢有一點冒犯。他還跟著主子學,修造豪華的宅院,養著眾多的妻妾享樂終日。 宇文述也是很善於迎合拍馬的佞臣,很擅長察言觀色,在跟隨出巡時,經常用奇珍異寶討煬帝的歡心,這樣,自己的官位、富貴也就安枕無憂了。三次下江南巡遊江都,其中一次就是他勸說出來的,得到了煬帝的讚賞。 還有光祿大夫郭衍,也是喜歡獻媚邀寵的人,為了討楊廣歡心,獻出一個昏招:每五天上朝一次,這樣就不會被繁重的政務拖累了。昏庸的煬帝不察其奸,反而認為是個忠臣,說只有郭衍和他是同心的人。現在的人工作五天休息兩天,郭衍卻主張皇帝工作一天,休息五天,真是天下一絕!有這樣的奸臣,隋朝滅亡也無話可說。 在各地巡遊的時候也是一樣,凡是讓他高興的人就提拔,讓他生氣的就罷官,或者賜死。到江都巡遊時,當地的官員競相獻珍異之物,好的就升官,不好的就地免職。 靠這樣過日子畢竟是掩耳盜鈴,造反的農民起義此起彼伏,隋煬帝並非一點不知道,不過是不願意說,不願意聽到消息而已。如果大臣說國泰民安,他就高興,如果說天下大亂,那很有可能被殺。到了晚上,煬帝畢竟心中煩悶,要由好幾個姬妾輕輕搖晃著他才能睡著,在夢中或可得到短暫的安寧吧。
在隋煬帝北上被突厥圍困,最後解圍回到洛陽之後,他知道已經無法停留在北方了,於是開始做南下巡遊江都的準備。到了這個時候,他還不忘讓江都造了龍舟送到洛陽。等到龍舟送來時,宇文述鼓動煬帝儘快到江都去。有的大臣勸諫,卻被煬帝殺死。 隋煬帝這次去江都其實是往黃泉走。在那裡住了一年多的時間,看著自己的江山在農民起義的衝擊下一泄千里,無法挽救。各地的將領也有很多割據稱帝的。從太原起兵的李淵雖然沒有稱帝,但在攻下長安之後,擁立自己的孫子楊侑稱帝,尊自己為太上皇,表面上是讓他退位,實際是為李淵自己稱帝做準備的。 知道日子不多的隋煬帝也沒有忘記和嬪妃們尋歡作樂,醉生夢死。他還對蕭皇后說些寬慰的話:「那麼多的人想把我趕下去,代替我來做皇帝。我就是被趕下去了,也能做個長城公,你也能做第二個沈后(就是南朝陳的末代皇帝陳叔寶的皇后沈氏),咱們還是喝酒吧,何必自尋煩惱。」不過,內心裡煬帝還是很擔心自己性命的。一次,隋煬帝對著鏡子發呆,然後對皇后說:「真是個好腦袋啊,不知道最後誰來砍下它來?」為了以防萬一,煬帝還將毒藥帶在身上,免得被人折磨,不得好死。 西元618年,即隋煬帝即位的第十四年的三月,侍從的衛士們推舉宇文述的兒子宇文化及為首領,發動了兵變,隋煬帝最後被勒死,時年五十歲。後來的諡號是「煬帝」,是評價最低最壞的一種。隋文帝楊堅原來奪取的是北周宇文氏的帝位,最後自己的兒子又被宇文氏的人所殺,風水輪流轉,歷史在這轉了一個小圓圈。不過帝位沒有再傳回去,而是到了李姓那一邊,歷史演進到了唐朝。
參考: 中華文化信息網


收錄日期: 2021-04-13 18:17:06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11001000051KK00306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