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史達人_北洋軍閥

2011-07-19 5:25 pm
1)各派系軍閥從何時開始追隨袁世凱?
2)何時開始割據地方(註明地方名)
3)各派系軍閥與袁世凱的關係如何?
4)民國初年,各派系之間的關係如何?
5)袁世凱死後,各派系軍閥關係又如何?

回答 (2)

2011-07-20 11:00 am
✔ 最佳答案
北洋軍閥源於清朝的北洋軍隊,辛亥革命爆發之後清廷派袁世凱統領,跟革命黨周旋,袁世凱藉兵權而得大權,包括民國建立之後。
北洋軍閥是袁世凱死後,由他統率的北洋軍隊才分裂成不同派系的北洋軍閥的。

http://dangshi.people.com.cn/BIG5/146570/223813/14860951.html
1881年,22歲的袁世凱投奔淮軍統領吳長慶,開始軍旅生涯。仰仗其父輩的影響,袁很快被委以營務處幫辦一職,邁出其仕途上的第一步。但是,袁世凱能在政治上嶄露頭角,並帶來日后的發跡,卻是得益於朝鮮平叛。1882年,朝鮮發生壬午兵變,袁世凱跟隨吳長慶赴朝,無論在解決朝鮮大院君的行動中,還是在圍剿起義軍的戰場上,袁世凱都大顯身手,顯得精明強干。這使袁世凱大出風頭、聲名鵲起。同年10月,清政府給予袁世凱“以同知分發省分,前先補用,並賞戴花翎”的獎賞。1884年4月,中法戰爭爆發,深感國無良將的李鴻章“慧眼識英雄”,奏薦袁世凱為“總理營務處,會辦朝鮮防務”,袁一躍而成為駐朝清軍要員。1885年,李鴻章又上折稱袁世凱“膽略兼優,能知大體”,“足智多謀……遇事冀可挽回匡正。”袁因此被清政府任命為“駐扎朝鮮總理交涉通商事宜”的全權代表,並以知府分發,盡先即補,俟補缺后以道員升用,加三品銜。后來,李鴻章又稱贊他說:“環顧宇內,人才無出袁世凱右者。” 可見李鴻章當時對袁的賞識。袁世凱攀上了李鴻章這個高枝,從此在政壇上平步青雲,扶搖直上。
  1895年,從朝鮮回國不久的袁世凱被清政府委派到天津小站編練新軍,這支總數不過7000人的新編陸軍,裝備精良、訓練有素,在當時的中國,隻有張之洞的自強軍可與之匹敵。袁世凱深知軍權的“硬實力”,他牢牢控制小站新軍,將其視做自己的“命根子”。這便是日后北洋軍的起源。后來,新編陸軍擴編為北洋六鎮,所有軍事骨干都出自小站,從而形成了影響中國歷史進程的北洋軍閥集團。

http://www.china10k.com/Trad/history/6/63/63b/63b01/63b0101.htm
當革命軍於1911年底佔領武昌時,清廷即起用袁世凱為內閣總理大臣,率領北洋軍隊南下鎮壓。袁世凱一面以兵力威脅革命軍,一面又利用革命軍要挾清廷,企圖居間獲利。由於當時革命軍的實力不足,孫中山不願內戰延長,乃以清帝退位、贊成共和、遵守約法為條件,同意把臨時大總統之位讓給袁世凱。袁世凱見目的已達,便在1912年2月12日逼宣統帝宣告退位。接著,參議院通過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而袁世凱則在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
袁世凱奪權後,即加強其獨裁統治。他在繼任臨時大總統時,不願離開北方的根據地,所以預先指使部下發動兵變,逼令參議院同意把臨時政府遷往北京。此後,袁世凱進行了一連串陰謀活動,極力加強個人的獨裁統治。

http://www.china10k.com/Trad/history/6/63/63e/63e01/63e0101.htm
自袁世凱死後,他統率的北洋軍隊即告分裂。其部將各自據地稱雄,互爭中央大權,釀成軍閥割據與混戰的局勢。當時著名的軍閥派系,主要有安徽人段祺瑞為首的皖系;直隸(河北)人馮國璋為首的直系(包括曹錕、吳佩孚、孫傳芳等);奉天(遼寧)人張作霖為首的奉系(後其子張學良繼之)。除了北洋軍閥各派系之外,後來北方又有閻(錫山)系、馮(玉祥)系。南方的軍閥勢力亦隨反袁運動而崛起,出現了滇系(唐繼堯、龍雲等)、桂系(陸榮廷、李宗仁、白崇禧)等。
2011-07-20 3:22 am
封建階級的武人因各謀私利爭為雄長演成互相征伐之事,常較資本階級因自由競爭而引起的國內戰爭多得無算。此其故:一由於封建武人利在兼並土地,橫征暴斂,好廣積金錢﹔而資本階級則利在圖謀其本階級在政治上的權力分配及經濟上的自由競爭或攜手合作﹔二由於封建武人所恃者武力,資本階級則恃資本。本此,現時中國的封建余孽軍閥乃遂兵禍連年,互相殘殺,成為不可避免的內哄,非至覆滅不止了。

  在中國軍閥中,自以北洋軍閥為主干,自曾李練兵湘淮,滿清帝制的金甌便已生了裂痕,及袁世凱小站練兵,更樹立了北洋軍閥的始基。一八九四年(清光緒二十年)中日甲午戰爭期間,清政府為試練新式陸軍,派胡燏棻在離天津七十裡的新農鎮即小站地方訓練"定武軍"。后由袁世凱接辦擴編,分步、騎、炮、工、輜重五個兵種,聘德國人任教習。袁世凱掌握這一支新式軍隊后,支持那拉氏發動戊戌政變,勾結帝國主義鎮壓義和團,被擢為直隸總督。此后擴充為六鎮(相當於師),形成為北洋軍閥勢力。
至帝制倒,袁世凱興,隨袁氏而起的"王龍段虎馮狗子"便頓時有各樹一幟的異心。惟王士珍手無重兵,雖一試國務卿兩試總理,終無多大發展,卒讓馮國璋段祺瑞造成了直皖兩系以爭北洋正統。袁世凱死,馮段互相爭霸,結果軍師徐世昌雖坐收了一時漁人之利,但重要政務仍不得不仰鼻息於皖系軍閥。繼著吳秀才捧著曹錕為直系軍閥復仇,於是一戰勝段,再戰勝張,驅徐驅黎,終至浩浩蕩蕩地將曹錕擁進了三海。這樣一氣呵成的直系天下,宜可以使北洋正統的招牌在曹錕手中稍延時日了,殊不知四圍的軍閥還未倒,而直系的內部亦起了正統之爭。本來,此次擁曹首功為保津兩系的馮玉祥、王承斌和王毓芝、高凌蔚、吳景濂、、邊守靖等,洛系吳佩孚、寧系齊燮元不過盡贊襄之助,乃論功行賞吳佩孚、蕭耀南、齊燮元各得一巡閱使,王承斌得副使,而馮玉祥"竟不與焉"。及組閣,高凌蔚又排吳景濂,終至吳景濂連一議長也失掉逃津。孫寶琦閣成,知孤立無援可危,乃內聯津系外結段盧以張聲勢,然因此卻得罪保系要人,於是內王(王毓芝)外王(王克敏)協以排之。但孫寶琦亦自不弱,居然能兩使國會提出查辦王克敏案,而金佛郎案與中俄交涉亦遂成了他們政爭的武器。金佛郎案王克敏實主大謀,近日,王更以非金佛郎案解決中國財政將無辦法為言,以暗示孫閣非承認不可。至中俄交涉則因東交民巷日、法、美太上政府之反對,法國在道勝銀行收頭的中東路股票事和蘇俄在蒙古撤兵條件與馮玉祥墾邊雄圖有礙故,顧維鈞、陸錦、王克敏、王敏芝、馮玉祥乃在外院內府大事挑剔,硬行延擱中俄協定不與通過。北京城中的內哄是如此了,至外方呢?吳秀才自擁曹登位以來,隱然以長子將承正統自居,這種態度自然醋起了與他平日比肩事曹的直系軍閥,而他所提拔的后輩亦知急起直追模仿昔日吳對曹的態度,漸欲自成一系。好個奸陰狠毒的吳佩孚如何不看懂此劇,於是撤王承斌、張福來、鄭士琦、蕭耀南的師長兼任,使他們各自成個光杆督軍﹔留蔡成勛督贛贊助,安徽設軍務幫辦,遣使赴浙聯盧,助溫樹德與杜錫圭爭衡以牽制蘇齊新起的勢力,尊段所以制奉﹔聯陳降趙所以制粵﹔重用周蔭人,驅逐兩王(王永泉、王永彝)正所以防閑孫傳芳﹔用楊森、劉湘、劉存厚、鄧錫侯協以圖川。及成都重慶既下,而又以劉存厚督川,鄧錫侯長川,以啟劉湘楊森之爭,俾北軍得以長久留蜀,此與以北軍駐扎岳州同一心事。吳秀才的錦囊妙計如此,但一般軍閥也非盡是蠢才,吳既以撤師長兼任倡,於是大家也就請君入瓮,吳亦不得不辭兼第三師師長,而各個督軍更眼靈手快,師長由旅長升,旅長依舊補了親信之人﹔馮玉祥、王承斌、齊燮元更謀保津寧,三系的親密聯合。在長江流域,蕭耀南、馬聯甲、齊燮元更有聯盟的傳說。在豫,張福來為換省長師長事已曾一度負氣至京與馮玉祥有所聯絡。山東鄭士琦為換師長熊炳琦為換青島商埠督辦與吳佩孚強佔膠濟路收入事亦對吳極感不快。似此種種,直系的內部未等曹錕"龍歸北海"便已破裂得如此之甚,一旦曹真死了,吳有何力能進三海?且就廣義的北洋派看,皖派在浙在閩力尚不薄,臧致平近已連克漳泉二州了。奉派雖在養稍蓄銳時,但不久必為直系的勁敵。在山西,閻錫山雖無四略野心,但直系終不能指揮自如,故今春有京遣刺客的秘案發現。在陝西,劉鎮華坐鎮關西,近已不復為直系所有。四川湖南的軍閥雖多降直,但北軍如長久留川,吳佩孚如迫令湖南取消省憲,或迫令趙恆惕供給軍餉,則夔門以內和三湘七澤間的反直風雲必仍層出不已。論滇黔,雖唐氏兄弟和劉顯世已為新興軍閥,但必為直禍無疑。廣西陸榮廷、馬濟固又已降直,然因此迫得沈鴻英、林俊廷近又向孫中山輸誠,雖其成否不可知,要亦屬於直為不利。至破壞革命最力的陳炯明,雖與洛吳早已私通,隻是他終不敢揭破他的聯省自治假面具,亦適足為將來不能真正助直之証。

  
  

http://cpc.people.com.cn/BIG5/69112/75843/75874/75991/5175444.html
參考: 周恩來政論選----軍閥統治下的中國


收錄日期: 2021-04-20 00:52:42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10719000051KK00203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