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3 中史題[大平天國]

2010-11-09 1:27 am
有人認為洋務運動的出現,全因太平天國及英法聯軍之役的爆發所引致.
你同意嗎?試抒已見.

回答 (2)

2010-11-09 2:27 am
✔ 最佳答案
客觀地看晚清歷史,咸豐年間的太平天國之亂和英法聯軍之役,確實令滿清政權險些面臨滅亡之禍;特別是後來領導洋務運動的中堅人物恭親王奕訢和曾國藩,李鴻章及左宗棠等督撫,皆是對西洋武器的威力有切身的體驗,於是才會在慈禧主政伊始,便積極上奏主張在軍事上進行改革.例如引進西式軍備,建立以西法訓練的新式陸海軍,培訓新式軍事人才等.這些皆是奕訢等洋務派官員從咸豐年間的內憂外患中所總結出來的經驗教訓.
2010-11-10 4:09 am
太平天國及英法聯軍之役的爆發的確是引致洋務運動的出現的。
洋務運動始末
清廷在鴉片戰爭中的慘敗,對朝野造成極大震動。一些有識之士認為西方勢力所以獲勝,實由於其船堅炮利、科學技術精良,中國只有學習西方,才可以「師夷之長技以制夷」。英法聯軍之役及太平天國起事結束後,部分清廷官員更體會到洋槍洋炮的威力遠遠超過土槍土炮。他們認為,只有學習西方才能使國富民強,於是便發起了以自強為目標的「洋務運動」。此外,自《南京條約》簽訂,中國門戶大開,洋貨傾銷全國,城鄉經濟瀕臨破產,國家財政危機日益嚴重,因而也出現效法洋人發展工業以改善民生的主張。 洋務運動的領導人物,有恭親王奕訢、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等。奕訢曾負責對英、法聯軍議和,他首先奏請設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提議購買西洋船炮槍彈及用西法練兵。其他人則紛紛集資建廠,興辦新式工業。洋務運動起自十九世紀六十年代起,共推行了三十餘年。初期偏重軍備武器的製造和科學知識的介紹;後期則講求富國之道,致力於發展實業。其主要內容包括加強軍備,創辦軍事工業,製造槍炮、彈藥和輪船,用西法練兵,建立海、陸新軍;培養人才,設立同文館,造就通譯人才和介紹西洋學術,派遣學生出洋留學;建設實業,發展交通郵電、礦物採煉,創立織布、紡紗、造紙等民用企業。 洋務運動雖然標榜要使中國「自強」、「自富」,但主要致力於軍備的發展,忽略政治、經濟、社會及教育等全面改革的重要性。而以慈禧太后為首的頑固守舊派對運動又百般阻撓,加上許多經辦洋務的官吏,往往因循苟且、營私舞弊,以致新興企業連年虧損,令洋務運動的目標未能達到。因此後來在中日甲午戰爭中,李鴻章等洋務派經營多年的北洋海軍,竟然全部覆沒,宣告了洋務運動的失敗。 洋務運動的學習西方,雖然不免流於片面而終歸失敗,然而它畢竟是近代中國學習現代外國先進文明的第一步。由於大量西方書籍的翻譯以及西方科技的引入,奠下中國近代工業、建設事業發展的基石。同時,洋務運動也培育了一批對西方事物有較深認識的人才,為日後的改革運動做了鋪路工夫。



收錄日期: 2021-04-15 17:20:58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01108000051KK00909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