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ge歷史評價

2010-01-05 1:18 am
我要做中史project
所以我想問得唔得比秦始皇ge歷史評價我啊~~~~同埋生平啊...
急急!!!~
thx唔該晒!!!

回答 (4)

2010-01-07 9:08 pm
✔ 最佳答案
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秦王朝的開國皇帝。嬴姓,趙氏,名政,古時一般稱其為趙政而非嬴政。秦莊襄王之子。漢族(原稱華夏族),出生於趙國首都邯鄲(今河北省邯鄲市),公元前247年,秦王政13歲時即王位,因年幼朝政由太后和相邦呂不韋及嫪毐掌管。公元前238年(秦王政九年),秦始皇22歲時,在故都雍城舉行了國君成人加冕儀式,開始「親理朝政」,除掉呂不韋、嫪毐等人,重用李斯、尉繚,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後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39歲時完成了統一中國大業,建立起一個以漢族為主體、多民族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強大國家——秦朝。定都咸陽。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東巡途中駕崩於沙丘(今河北省邢台市)。秦始皇認為自己的功勞勝過之前的三皇五帝,將大臣議定的尊號改為「皇帝」。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使用「皇帝」稱號的君主,對中國和世界的歷史均產生了深遠而重大的影響,被明代思想家李贄譽為「千古一帝」。

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一位極富傳奇色彩的雄才大略的劃時代人物。他一生並天下、稱皇帝、廢分封、置郡縣、征百越、逐匈奴、修長城、通溝渠、銷兵器、遷富豪、車同軌、書同文、錢同幣、幣同形、度同尺、權同衡、行同倫、一法度、以法治國、焚書坑儒,對於中國之大一統、對於中國政制之創建、對於中國版圖之確立、對於中國民族之傳承,都起到了不可磨滅的關鍵作用,對後世的中國和世界產生了不可估量的深遠影響。

秦始皇是中國第一位皇帝,是皇帝尊號的創立者,是中國皇帝制度創立者,也是使中國進入了中央集權帝制時代的第一人。他使中國第一次完成了政治和經濟上的統一。根據史書記載,夏朝萬國,商朝千國,周朝八百國,西周後期還有二百國左右,春秋時期一百幾十國,戰國形成「七雄」。這些國中之國書不同文、幣不同形、度不同尺、權不同衡、十里尚不同風。而秦始皇則前無古人地在華夏大地建立了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制國家,形成了「車同軌、書同文、錢同幣、幣同形、度同尺、權同衡、行同倫、一法度」的大一統局面,為其後各朝代謀求統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從秦以後,中國人使用的文字源於秦人,中國廣袤的國土是秦帝國的延續,中華民族的統一和融合在秦帝國時期開始形成,中國在政治體制和文化思想等各方面無不打有秦始皇的深刻烙印:秦始皇在2000多年前建立的文治武功,自此始終與中華民族血脈相連。

但自古以來,秦始皇也一直是一個備受爭議的人物,譽之者稱其為首創統一局面的「千古一帝」,謗之者則稱其為專制獨裁的「一代暴君」。
2010-01-07 3:26 am
評價
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一位極富傳奇色彩的雄才大略的劃時代人物。他一生並天下、稱皇帝、廢分封、置郡縣、征百越、逐匈奴、修長城、通溝渠、銷兵器、遷富豪、車同軌、書同文、錢同幣、幣同形、度同尺、權同衡、行同倫、一法度、以法治國、焚書坑儒,對於中國之大一統、對於中國政制之創建、對於中國版圖之確立、對於中國民族之傳承,都起到了不可磨滅的關鍵作用,對後世的中國和世界產生了不可估量的深遠影響。
秦始皇是中國第一位皇帝,是皇帝尊號的創立者,是中國皇帝制度創立者,也是使中國進入了中央集權帝制時代的第一人。他使中國第一次完成了政治和經濟上的統一。根據史書記載,夏朝萬國,商朝千國,周朝八百國,西周後期還有二百國左右,春秋時期一百幾十國,戰國形成「七雄」。這些國中之國書不同文、幣不同形、度不同尺、權不同衡、十里尚不同風。而秦始皇則前無古人地在華夏大地建立了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制國家,形成了「車同軌、書同文、錢同幣、幣同形、度同尺、權同衡、行同倫、一法度」的大一統局面,為其後各朝代謀求統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10][11]。從秦以後,中國人使用的文字源於秦人,中國廣袤的國土是秦帝國的延續,中華民族的統一和融合在秦帝國時期開始形成,中國在政治體制和文化思想等各方面無不打有秦始皇的深刻烙印:秦始皇在2000多年前建立的文治武功,自此始終與中華民族血脈相連。
但自古以來,秦始皇也一直是一個備受爭議的人物,譽之者稱其為首創統一局面的「千古一帝」,謗之者則稱其為專制獨裁的「一代暴君」。
[編輯] 正面評價
秦始皇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幾百年諸侯割據混戰的局面,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國家,為中華民族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所謂「漢承秦制」,「自秦以來,其制未變」,「百代猶行秦法政」,秦始皇建立的秦帝國為中國其後近二千年的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礎,使得中國的政治制度在其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先進於西方、從而在經濟文化上也發達於西方[12]。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在全國範圍內廢除分封制,代以郡縣制,在皇帝的直接控制下,建立自中央直至郡縣的一整套官僚機構,確立了中央的權威和集權。除了政治體制的改革,秦始皇還廣泛統一了其他各種制度,包括全國的水陸交通建制(車同軌)、全國的文字(書同文)、全國的度量衡制度(度同尺、權同衡)和全國的幣制(錢同幣、幣同形)。他還試圖統一全國的思想(焚書坑儒),但由於手段過於暴力而沒有完成(統一思想要到漢武帝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時才而得以初步完成)。應該說,正是由於秦始皇對征服後的土地注重統治和制度的建設,不似其它同時代的征服者(如馬其頓的亞力山大,或羅馬的凱撒等人)只重征服而不重製度和文化上的建設和統一[13],才使得統一的土地統治穩固,才使得中國在以後幾千年中都沒有像其他古代文明那樣經歷真正不可挽回的分裂或滅亡,為現代中國的版圖奠定了歷史基礎。有人認為,中國雖然經歷過長期的分裂,不同地區的語言也差別很大,卻一直擁有同樣的文化,並且在數次分裂後又一次次地統一,是因為秦始皇統一了文字。
秦始皇首創驛站制度,並修驛道,為龐大帝國的政令通達以及由此而來的郡縣制皇權國家奠定了技術基礎。「修驛道,設郡縣」,這是中國能夠採用郡縣制這種先進位度,而非類似西方的分封制的一個必要條件。同時期的羅馬不能有效控制佔領區,只能設權利極大的總督(總督總攬一地的軍政大權,都是貴族,基層組織都依靠當地的原有組織),仍舊類似於分封制,這是羅馬帝國後來分裂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13]。郡縣制是一種平民制度,其軍政首腦都由皇帝任命,依政績軍功可上可下,可平職調動,這就導致了職業官僚和職業軍人的出現。職業官僚和職業軍人都可以來自平民,郡縣官僚制有效的保證了平民(布衣)參政議政的權利(如李斯,蒙敖等都是布衣,依軍功政績才出將入相),相比分封制這種貴族政治,無疑是一大歷史進步。有人認為,現代國家的文官制度和軍隊制度就是起源於此[12]。
秦國自商鞅變法以來重視以法治國,秦始皇繼承了這個傳統,並十分推崇法家人物韓非,曾自嘆「若與其同游,則無恨矣」。戰爭時期,秦始皇對將領賞功罰罪,皆依法。統一中國後,秦始皇以秦國原有的法律令為基礎,吸收六國法律的某些條文,制定和頒行全國統一的法律。秦始皇雖專制,認為「朕即天下」,但有秦一代,仍是依法治國。陳勝吳廣起義,其理由也是「秦法嚴苛」,其罪當死、不得不反,乃是「法逼民反」,而並非如後世「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那般因嚴重腐敗而造成的「官逼民反」。有人認為,後世儒家倡導依靠教化而施行人治,治國不依法而依人情禮制,甚至由君主一言而決,致使至今人治之風、馬屁之風猶在。
2010-01-06 4:14 am
生平

秦王政於秦昭襄王四十八年(前259年)正月生在趙國邯鄲,名為政,姓趙氏. 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王政是秦莊襄王嬴異人與呂不韋的姬妾所生(該姬的真實姓氏失載,《史記》中稱之為「呂不韋姬」、「子楚夫人」、「帝太后」。後世為了方便,稱其曰「趙姬」。)
但《史記呂不韋列傳》雲,始皇帝為呂不韋之子。
秦國是戰國七雄之一,秦始皇的曾祖父秦昭襄王採用「遠交近攻」的戰略,將近攻的對象選定為鄰國韓國和魏國,而和較遠的趙國聯合。遵照當時的慣例,秦趙兩國互換人質以示真誠。秦國派到趙國的是秦始皇的父親異人(又名子楚),異人當時在秦國的地位並不很高。
呂不韋是秦始皇登上王位過程中的關鍵人物。當呂不韋在趙國遇到人質異人時,呂不韋已經是富甲一方的豪商,但呂不韋有着遠大的政治抱負,覺得異人「奇貨可居」,很快與異人成了好朋友,並獻上美人趙姬(即秦始皇的母親)。為了讓異人將來可以登上王位,他拿出了1000金作為本錢,其中的500金送給異人,讓他在趙國廣交朋友,另外500金則用來購買奇珍異寶,然後由呂不韋親自帶去秦國以討好太子安國君和其夫人華陽夫人。華陽夫人膝下無子,呂不韋透過其弟與其姊說服華陽夫人收異人為義子,華陽夫人再說服安國君立異人為子嗣,如此可使華陽夫人避免在年老色衰下失寵。華陽夫人接受了這個說法,並親自接見異人。因華陽夫人是由楚國嫁來的貴族,呂不韋採取「鄉情攻勢」,事先教異人穿楚服,說楚語,加上異人本身的應對得體,華陽夫人果然大為感動,令異人改名「子楚」,收為義子;又說服安國君立子楚為子嗣。如此一來異人變為安國君之嗣子,其在秦國的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前251年,秦昭襄王嬴則駕崩,享年74歲。安國君嬴柱即位,就是秦孝文王,華陽夫人立為王后,子楚被立為太子。秦孝文王在位時間很短,先是服喪一年,正式稱王後僅僅三天便駕崩了,享年53歲。隨後太子異人即位,也就是秦莊襄王,任命呂不韋為相國、兼封文信侯。但莊襄王在位時間也不長,三年後便駕崩了,享年35歲。
在前247年,年僅13歲的趙政登上了秦王的寶座。即位時由於年少,故國政由相國呂不韋所把持,並尊呂不韋為仲父。呂不韋幫助趙政剷除了很多政治上的潛在威脅,包括趙政的弟弟嬴成蛟。呂不韋不僅大權獨攬,還與太后(趙姬)偷情。隨着趙政日漸年長,呂不韋的行為有所收斂,並獻假宦官嫪毐「侍候」太后。結果太后和嫪毐生下了兩個私生子。假宦官嫪毐亦以王父自居,自稱「假父」,封長信侯,領有山陽、太原等地,自收黨羽,在雍城長年經營,建立了龐大的勢力。
前238年,22歲的趙政在雍城蘄年宮舉行冠禮。嫪毐動用玉璽發動叛亂,攻向蘄年宮。趙政早已在蘄年宮佈置好三千精兵,打敗叛軍。嫪毐轉打咸陽宮,那裡也早有秦王的軍隊,嫪毐最終逮捕。趙政將五花大綁的嫪毐五馬分屍,曝屍示眾,誅滅三族,趙太后和嫪毐生的兩個私生子也被殺。嬴政隨後把趙太后關進雍城的萯陽宮。
趙政隨後以失職為名免除呂不韋的相職,把呂不韋放逐到巴蜀。兩年後,趙政又派人給呂不韋送去絕命書,信中對呂不韋大加斥責,呂不韋服毒自殺。至此,趙政掃清了政權內部的威脅,成為秦國名副其實的君王。




歷史評價

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一位極富傳奇色彩的雄才大略的劃時代人物。他一生並天下、稱皇帝、廢分封、置郡縣、征百越、逐匈奴、修長城、通溝渠、銷兵器、遷富豪、車同軌、書同文、錢同幣、幣同形、度同尺、權同衡、行同倫、一法度、以法治國、焚書坑儒,對於中國之大一統、對於中國政制之創建、對於中國版圖之確立、對於中國民族之傳承,都起到了不可磨滅的關鍵作用,對後世的中國和世界產生了不可估量的深遠影響。
秦始皇是中國第一位皇帝,是皇帝尊號的創立者,是中國皇帝制度創立者,也是使中國進入了中央集權帝制時代的第一人。他使中國第一次完成了政治和經濟上的統一。根據史書記載,夏朝萬國,商朝千國,周朝八百國,西周後期還有二百國左右,春秋時期一百幾十國,戰國形成「七雄」。這些國中之國書不同文、幣不同形、度不同尺、權不同衡、十里尚不同風。而秦始皇則前無古人地在華夏大地建立了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制國家,形成了「車同軌、書同文、錢同幣、幣同形、度同尺、權同衡、行同倫、一法度」的大一統局面,為其後各朝代謀求統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10][11]。從秦以後,中國人使用的文字源於秦人,中國廣袤的國土是秦帝國的延續,中華民族的統一和融合在秦帝國時期開始形成,中國在政治體制和文化思想等各方面無不打有秦始皇的深刻烙印:秦始皇在2000多年前建立的文治武功,自此始終與中華民族血脈相連。
但自古以來,秦始皇也一直是一個備受爭議的人物,譽之者稱其為首創統一局面的「千古一帝」,謗之者則稱其為專制獨裁的「一代暴君」。
2010-01-05 1:34 am


收錄日期: 2021-04-19 21:04:36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00104000051KK00896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