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剃髮易服,又稱「薙髮令」或「剃髮令」,是指中國明末清初時期滿族統治者強迫全國蒙古族、漢族(及其它南方少數民族)改剃滿族髮型、改穿滿族服裝的政令。
清帝國由居於今中國東北的滿族人建立。在入關之前,滿族統治者在關外已然推行「剃髮易服」政策。對被征服或投效的漢人一律強令改變髮式、更換服裝,投降的明朝將士也必須剃髮易服,作為效忠的標誌。
漢族自古亦十分重視衣冠服飾。《孝經》有言:「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漢人成年之後就不可剃髮,男女都把頭髮綰成髮髻盤在頭頂。
滿族的髮型與漢人迥異,滿人男性把前顱、兩鬢的頭髮全部剃光,僅後顱留下頭髮,編成一條長辮垂下,此種增加頭皮面積的髮型有助於打仗時佩戴頭盔與軍帽,頭皮面積增多磨擦力增加,可減少少打仗時頭盔或軍帽歪斜遮眼或掉落的機率,增加安全性也避免被友軍誤殺。
漢人的服裝漢服以交領、右衽、無扣等為主要特色,滿服的主要特點是立領、對襟、盤扣等。
清軍於1644年(明崇禎十七年)入關後頒發第一次的「剃髮令」,因引起漢人的不滿和反抗,於是公開廢除此令。1645年清兵進軍江南後,漢臣孫之獬受到其他漢大臣的排擠,惱羞成怒之下向攝政王多爾袞提出重新頒發「剃髮令」,而多爾袞亦正有此意;遂趁勢多爾袞下令再次頒發「剃髮令」,規定清軍所到之處,無論官民,限十日內盡行剃頭,削髮垂辮,不從者斬。其執行口號是:「留髮不留頭,留頭不留髮」。
2009-05-26 12:17:50 補充:
滿清統治者推行「剃髮易服」的原因一般認為:
1.滿族統治者將剃髮作為漢人是否接受清朝統治的重要身體標誌。
2.滿族統治者希望通過剃髮易服來打擊、摧垮漢族尤其是上層人士的民族精神。
3.確立滿族的統治地位,確保滿族不被漢族同化。
後來的歷史表明,滿族統治者的這一措施基本達到了預期效果。漢人逐漸淡忘本民族服飾,習慣了滿族的髮式和服裝。
2009-05-26 12:19:21 補充:
清宮戲里滿族男子都梳着陰陽頭,就是頭髮的前半部分剃掉,後半部分編成髮辮。然而實際上歷史上真正清朝髮式是金錢鼠尾,就是留的髮辮要比小拇指還細,要能穿過銅錢中的方孔才算合格,(幾乎就是光頭)陰陽頭是清末才慢慢出現的。 秦世禎《撫浙檄草》:「小頂辮髮」每個炎黃子孫,都被迫把以前「受之父母不敢毀傷」的頭髮屈辱地剃去,只留下銅錢大一點,梳成一根小辮,叫「金錢鼠尾」式。將四周頭髮全部剃去,僅留頭頂中心的頭髮,其形狀一如金錢,而中心部分的頭髮,則被結辮下垂,形如鼠尾,實在不堪入目。
2009-05-26 12:24:00 補充:
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後,剃髮令廢除,不少人(包括滿人,由於怕受到漢人報復,因此也改變髮型)遂剪去辮子,但仍有如張勳等保皇人士,堅持留辮子並率領辮子軍,以表示對清朝的效忠。而當時在日本統治下的台灣,薙髮與纏足、吸食鴉片並列為台灣三大陋習之一,但與後兩者不同,日本人未對台灣人的髮型進行強制規範,而台灣人在受到日本統治影響後,多為自發性主動剪去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