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小不忍則亂大謀的歷史例子?

2009-05-15 1:28 am
我的女朋友因為缺乏社會經驗, 處理太過剛直, 別人犯錯, 無論大小都應直斥其非, 對於做錯事的人認為必要懲罰, 不論受罰人士的牽連多大一蓋不理.

然而我想向她解釋, 並非每件事都可以直接單憑對錯來處理, 有時應該考慮懲罰性動作對大局的影響, 尤其針對群體中多數人的惡習及權力人士的錯誤, 更要小心處理. 原因是懲罰群體或權力人士的錯誤, 可能會引起強烈的反彈, 繼而產生反效果, 甚至影響大局, 更有可能最終令自己或公司/群體走向失敗.

因此, 有很多人對於別人的錯誤都不採取直斥其非或賞善罰惡的方式, 反而因為大局而以婉轉、鼓勵, 甚至妥協、忍受、縱容、放任的方式處理. 一來是欲速則不達, 甚至弄巧成拙. 有時更是以求穩住大局以達到更遠大的目標..

請問在歷史上, 有沒有一些例子是因為是非對錯的直接處罰 (如處罰大眾或勢力人士等), 被罰者的過份反彈而招至重大損失或在大局上失敗的呢? 我希望以這些例子對我女朋友解釋一下處世之道.

回答 (4)

2009-05-19 5:24 pm
✔ 最佳答案
臥身嘗膽
《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越王勾踐反(返回)國,乃苦身焦思,置膽於坐(座位),坐臥即仰膽,飲食亦嘗膽。”
春秋越國被吳國打敗,越王勾踐決心要報仇,他為了不忘記失敗的恥辱,特地睡在柴草上,並且常常嘗苦膽,以此來激勵自己的鬥志,十年生聚,十年教訓,最後打敗了吳國。比喻發憤圖強,報仇雪恨。
(忍辱負重,捲土重來)
圖片參考:http://l.yimg.com/f/i/tw/ugc/rte/smiley_35.gif


2009-05-19 09:31:17 補充:
能夠忍受非常的屈辱,才能成就非凡的事業。如果我們從中國歷代人物中,找出因忍辱負重而終獲成功的案例,作一個排行榜,則榜首非越王勾踐莫屬。

另有臥身嘗膽的詳細內容可見以下條link:_

http://hk.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7006120804111

2009-05-19 09:38:13 補充:
另秦朝的滅亡乃...焚書坑儒賦役重,濫用民力建阿房;

爆發農民大起義,殘暴統治至秦二世敗亡。

2009-05-19 09:44:35 補充:
元朝滅亡的近因有

(一)、蒙古人以少數民族入主中國,但殘暴屠殺,於是種下了民族的長仇大恨。

(二)、漢人及南人受到不公平及不合理的待遇:在蒙古人的種族歧視下,漢人南人的生命財產沒有保障,且政治地位低落,未能擔任重要官職。

(三)、蒙古人對漢人採取嚴密的行動控制:對漢人居住區實施駐兵、繳械,以消除各種反抗的可能,以里甲偵察人民,實施戒嚴,禁止晚上點燈、禁止集會祠禱,禁止漢人牧獵和學習武藝等等,嚴密控制人民,把這個國度變成了一個死國。

所以強權/暴政/強硬方法縱使能管治,但在得不到民心之下,不能長久...

2009-05-20 11:22:52 補充:
戰國策.齊策三
孟嘗君的食客之中,竟有人和他的侍妾偷情。大家都跟孟嘗君說:「為人食客,竟做出這種不義的事,該殺!」

「他看見美女,一時衝動,克制不住,我想,他自己知道做了什麼。不要再提這件事啦!」孟嘗君輕鬆地說。

2009-05-20 11:23:53 補充:
過了一年,孟嘗君才把偷偷愛上侍妾的食客叫來,對他說:「先生和我結交很久了,大官沒你份,小官你不屑。衛君是我尚未顯貴時的老友,請準備車馬,帶著禮物去見衛君,從此跟著他吧!」

這位食客在衛國頗受禮遇。

2009-05-20 11:24:19 補充:
不久,齊、衛兩國邦交惡化,衛君老想聯合諸侯攻打齊國。這位不夠義氣的食客對衛君說:「孟嘗君根本不知道我無能,硬是把我推薦給君王。但是我聽過:齊、衛上代的國君,曾歃血為盟:齊、衛的後代不許彼此攻伐;假如違約,就讓他的命運像這被宰殺的馬牛。如果君王約天下諸侯來攻打齊國,這樣就違背盟約,也羞辱了孟嘗君。但願君王不要老是打齊國的主意,君王如果聽我的,那沒問題;否則,我本來就不怎麼看重自己的命,頂多用自己脖子的血染紅你的衣服。」

衛君想一想,也就終止伐齊的計畫。

~齊策三.孟嘗君舍人有與君之夫人相愛者
2016-06-16 1:36 pm
錯!是小不忍則亂大謀,不是忍則有大謀,例子全錯
2009-05-15 6:25 am
隋朝的時候,隋煬帝十分殘暴,各地農民起義風起雲涌,隋朝的許多官員也紛紛倒戈,轉向幫助農民起義軍,因此,隋煬帝的疑心很重,對朝中大臣,尤其是外藩重臣,更是易起疑心。
  唐國公李淵(即唐太祖)曾多次擔任中央和地方官,所到之處,悉心結納當地的英雄豪傑,多方樹立 恩德,因而聲望很高,許多人都來歸附。這樣,大家都替他擔心,怕遭到隋煬帝的猜忌。正在這時,隋煬帝下詔讓李淵到他的行宮去晉見。李淵因病未能前往,隋煬帝很不高興,多少產生了猜疑之心。當時,李淵的外甥女王氏是隋煬帝的妃子,隋煬帝向她問起李淵未來朝見的原因,王氏回答說是因為病了,隋煬帝又問道︰“會死嗎?”
  王氏把這消息傳給了李淵,李淵更加謹慎起來,他知道遲早為隋煬帝所不容,但過早起事又力量不足,只好隱忍等待。於是,他故意敗壞自己的名聲,整天沈湎於聲色犬馬之中,而且大肆張揚。隋煬帝聽到這些,果然放鬆了對他的警惕。這樣,才有後來的太原起兵和大唐帝國的建立。
2009-05-15 2:33 am
楚莊王賜群臣酒,日暮酒酣,燈燭滅,乃有人引美人之衣者,美人援絕其冠纓,告王曰:「今者燭滅,有引妾衣者,妾援得其冠纓持之,趣火來上,視絕纓者。」王曰:「賜人酒,使醉失禮,奈何欲顯婦人之節而辱士乎?」乃命左右曰:「今日與寡人飲,不絕冠纓者不懽。」群臣百有餘人皆絕去其冠纓而上火,卒盡懽而罷。居三年,晉與楚戰,有一臣常在前,五合五奮,首卻敵,卒得勝之,莊王怪而問曰:「寡人德薄,又未嘗異子,子何故出死不疑如是?」對曰:「臣當死,往者醉失禮,王隱忍不加誅也;臣終不敢以蔭蔽之德而不顯報王也,常願肝腦塗地,用頸血湔敵久矣,臣乃夜絕纓者。」遂敗晉軍,楚得以強,此有陰德者必有陽報也。
《翻譯》
莊王宴賜群臣喝酒。天色黑了,大家喝得酒酣耳熱,燈火突然熄滅,於是有人趁機會拉扯美人的衣裳。美人拉斷那人的帽帶,向楚莊王報告說:「剛才燈火熄滅的時候,有人拉扯我的衣裳。我已經扯斷地他的帽帶拿在手裡了。叫人趕快把火點上吧!看看是誰帽帶斷了。」楚莊王說:「宴賜群臣喝酒,讓人喝醉而失禮,怎麼可以為了彰顯女人的節操而羞辱士人呢!」於是傳令左右說:「今晚同我一起喝酒,不喝到帽帶斷了,就不算盡興。」大臣有一百多人,大家都把帽帶拉斷,然後才叫人把火點上,大家都喝得十分盡興而離席散去。

過了三年,晉國和楚國交戰,有位大臣總是在前面衝鋒陷陣,五度交鋒五度奮勇作戰。首先,打退了敵人,最後終於獲得勝利。楚莊王訝異地問他說:「我的德行淺薄,又不曾特別優待你,你為什麼毫不猶豫地為我出生入死到這樣的地步呢?」那大臣回答說:「我本就該死!從前喝醉而失去了禮節,君王您隱忍而不誅殺我。我始終不敢因為君王您蔽蔭的德行而不顯揚地加以報答。我常常希望自己能夠肝腦塗地,用頸上的熱血濺到敵人身上很久了!我就是那天晚上帽帶斷了的人哪!」於是打敗了晉軍,楚國因此而得以強盛。這就是有陰德的人必定會有顯著報答的例子啊!
根據《說苑》卷六《復恩》原文推斷:

1.楚莊王懂得寬容

因他事後說:「宴賜群臣喝酒,讓人喝醉而失禮,怎麼可以為了彰顯女人的節操而羞辱士人呢!」

2.楚莊王極需用人,稱霸中原,不願苛責屬下
參考: 《說苑》卷六《復恩》


收錄日期: 2021-04-15 22:54:45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90514000051KK01032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