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評論

2009-03-05 12:05 am
有史家話唐太宗 自古功德兼隆,由漢以來未之有也 這是否過譽??

各大大幫我解答下 thx

回答 (3)

2009-03-14 8:20 pm
✔ 最佳答案
貞觀後期,唐太宗開始有了一些變化,先從納諫開始體現出來。貞觀十年(636年),魏徵發現他“漸惡直言”,這是唐太宗走向一些錯誤的開始。

一是征伐高句麗,這個被某些人認爲是錯誤的舉動,但是,就當時形勢來看,此征是必要的和需要的。第一,發動戰爭的責任是高句麗,高句麗悍然進攻唐朝附庸國新羅挑起戰端,爲了維護權威,唐需要發動戰爭來保護自己的附屬國的利益。第二,戰爭中,唐軍是正義和人性的,這也是保證唐軍損失非常小的一個外在條件,在唐軍攻佔的城池中,均擁護唐軍。但是由於爲了保持正義性和人性化,導致偏求穩,而使戰期拉長。第三,唐軍的撤退和後續戰爭,充分體現了李世民的胸懷和高超的戰略思想,唐軍以2000人的損失消滅高句麗數十萬人,千古罕見。撤退之時,敵將城牆跪拜,也實屬罕見。唐軍後期的軍事騷擾和政治封鎖,使高句麗的實力每況愈下,最終高宗消滅高句麗。
還有奢侈現象的明顯增加。在貞觀十六年的時候,唐太宗下詔說,太子所用之物其他機關不得限制,結果造成太子的嚴重浪費現象。唐太宗自己也開始修造宮殿,貞觀十一年在東都洛陽修飛山宮,二十一年又修翠微宮。這些使唐太宗後期沒有前期勤儉,但是比玄宗,乾隆等不知道要強多少倍。
還有一個大的錯誤就是參與史官所寫的起居注當中。這是專門寫皇帝日常生活和朝政言論的,皇帝無權干涉,這是歷來的傳統,歷來的皇帝都沒有看,尊重史官的職權和地位。而史官也是公正直書,從不掩飾什麽,從不害怕皇帝打擊報復。但唐太宗這個名君卻犯了一個頗大的歷史錯誤,影響幹預了史官的公正性。當然,沒有任何完整證據表明太宗大量歪曲歷史。同時,不僅僅是太宗,自春秋,看史者何止數百,董狐直筆,陳壽索賄,太史被宮,不要說清朝的文字獄了,另外,許敬宗對李世民並沒有好感,這樣表明,唐初歷史應該具有可信度的。
唐太宗在貞觀初期不顧大臣魏征和李大亮的勸阻,對歸順的北方遊牧民族部落要土地給土地要物資給物資,結果這些部落享受夠唐朝的恩惠後胃口反而越來越大,索性就叛亂了。
後來唐太宗也自己檢討:“中國百姓,實天下之根本,四夷之人,乃同枝葉,擾其根本以厚枝葉,而求久安,未之有也。初不納魏征言,遂覺勞費日甚,幾失久安之道。”


2009-03-10 3:31 am
不是過譽,從大局而言,唐太宗一朝文武兼資,揚威國際而不致唐衰。縱看漢代以後,能具與太宗較之資格之皇帝,應只漢武、隋文二帝。然二人與太宗相較猶有不及。
漢武帝:繼承文景二帝所積下之六十餘年國力,北伐匈奴,西通西域,威震中外,對內又以儒治國,開士人政治之風,對後世影響甚大。但三伐匈奴,致國力衰退,新經濟政策利朝廷而不利民,與民爭利(鹽鐵酒專賣)。且雖北伐有成,但付上巨大代價而未能根治匈奴侵擾之問題。加之其「獨尊儒術,罷黜百家」使我國學術之發展變得狹窄,無復百家爭鳴之狀......
隋文帝:其雖締造「開皇之治」,對外亦御戎有方,但對外之功績始終尚不及漢武,不能揚己國之威。對內則雖承上啟下,推行五省六部及州縣二級制,但其缺乏遠大之建國方針,減少國子學生至七十人,致煬帝時朝中無輔弼之臣,乃隋速亡之遠因。更重要的是錯信讒言而易儲因而令暴君楊廣登基,乃隋亡之直接原因......
唐太宗:反觀太宗一朝,對內治國有方,貞觀四年已大稔,且人才鼎盛,用人唯才,有房玄齡、杜如晦、魏徵(建成舊部)等。對外主張四方出擊,恩威並施,先以分化、和親等對付外族,不得已才武力征伐。因此贏得「天可汗」之尊稱,外族年年上貢,並把參見天可汗之路為「參天可汗道」,中國于國際間之地位大大提升,無可比擬。雖然雖年亦有錯失,但是其留下以長孫無忌為首之「關隴集團」,下啟高宗之「永徽之治」,且太宗後唐室漸趨不穩,至李隆基即位方定,但期間高宗、中宗、睿宗、玄宗皆被外族推舉為「天可汗」,維持國際間之和平,唐室威風不失。此與太宗之文治武功不無關係。而且唐自高宗始大權旁落但未見衰象,至玄宗時更有「開元之治」之盛世。此亦因太宗為唐打下極穩固之根基之故。與漢武、隋文後國勢一去不復返之情況不同。
因此我認為不是過譽。
參考: me(史料太多,不能盡錄)
2009-03-05 2:52 am
評唐太宗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因為歷代史家對他的歌頌實在是「街知巷聞」,所以在這裡衹列出唐太宗一些鮮為人知的負面事蹟,讓諸君子自行評斷他是否「功德兼隆」o巴.
「玄武門之變」事件中,太宗不但手刃建成和元吉,更將建成五兒子和元吉五兒子亦處死;更強行將元吉之一名寵妃納入後宮.另外唐高祖李淵提早傳大位於太宗,太宗是否有「迫父」之嫌,也是一個疑問.而政變的最大影響就是唐代20朝皇帝承傳皆出現流血慘劇,實與太宗首開惡例有關.
太宗晚年窮兵黷武,竟步隋煬帝之後塵,親征高麗,結果為天雪所阻,士兵死傷慘重,無功而還.連太宗本人也對此事深感懊悔.
太宗之死及其「駕崩」前所做的一些事也為後世詬病,他因「女主武皇」的預言竟錯殺忠將李君羨,而未有對有野心的武媚娘有所防範,結果令自己的子孫做過短暫的亡國奴.另外太宗為求長生不老而沉迷煉丹,此為一般帝王的通病;但竟發生在號稱「英主」的唐太宗身上,不可謂不可笑.最後因此而「晏駕」,是否「活該」?


收錄日期: 2021-05-01 00:07:24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90304000051KK00730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