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月全蝕時月球是紅色的?

2007-06-15 1:23 am
為什麼月全蝕時月球是紅色的?

回答 (3)

2007-06-18 9:07 am
✔ 最佳答案
樓上的抄完成篇,好像都沒解釋為什麼月全蝕是暗紅色。

那為甚麼在月全蝕時,月球看起來是紅色的?


圖片參考:http://tw.f14.yahoofs.com/myper/ZMeCIPiVGRA89CqT4efTpKxn/blog/ap_20070304030703618.jpg?TTI6VdGBfkh8k5O5


相信大家都知道,當月球走進地球的影子便會發生月蝕。


圖片參考:http://www.geekroar.com/leopoldo/archives/lunar_eclipse_diagram.gif


既然在影子裡面,為甚麼會有光線被月球反射,而且還是紅光呢?原來,這個現象是跟折射有關的。太陽的光線經過地球表面大氣層的時候會被折射,因此一部分的光線仍然可以到達地球的影子。另一方面,由於大氣層會把大部份藍光散射,所以有較多的紅光到達月球。紅光被月球表面反射回來,所以看起來是紅色而不是漆黑一片。

圖片參考:http://www.hk-phy.org/iq/red_moon/shadow.jpg
http://www.hk-phy.org/iq/red_moon/red_moon.html

* * *

補充資料:天空的散射

太陽光經過地球大氣會被其散射 (scattering)。當陽光進入地球的大氣層後,空氣和水蒸氣的分子吸收部份陽光,再向四方八面輻射,這種現象稱為散射。白色的陽光是由不同顏色的光波合成的,以藍光波長最短,紅光波長最長,波長短的藍光較容易被散射。月全蝕時,陽光須穿過較厚的大氣層才到達月球表面,大部份藍光被散射,餘下紅光,所以月全蝕時的月亮是暗紅色的。


圖片參考:http://www.hk-phy.org/iq/skycolor/scattering.gif


http://www.hk-phy.org/iq/skycolor/skycolor.html

* * *

其他紅紅的天文現象

1.夕陽

日落時夕陽接近地平線,陽光須穿過較厚的大氣層才到達地面 (圖一),大部份藍光被散射,餘下紅光,所以夕陽呈現紅色。另一方面,由於白天時太陽光只穿過較薄的大氣層,藍光被散射的程度減少,所以太陽看起來是白色的,同時由於天空充滿了被散射的藍光,所以整個天空呈現藍色。


圖片參考:http://www.hk-phy.org/iq/skycolor/sunset.jpg


2.初升的月亮

其實紅月亮這現象並不少見,只要在傍晚時份,從地平線上升起的月亮其大多是橙紅色的,但當它越升越高時,它的顏色會慢慢變回原來的白色。

因為在地平線地方,大氣層的厚度相對較厚,亦即表示在空氣中的懸浮的顆粒或分子相對也多;當月亮反射的太陽光經過這較厚的大氣層時,其短波部分,如藍光和紫光較多地被懸浮的顆粒或分子散射掉,而剩下波長較長的橙光/紅光少量被散射, 穿過大氣層,而到達觀察者。所以我們在傍晚時份看到的月亮是會呈橙紅色的。

http://hk.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7006080904842
(MARCO兄的題目,難怪回答得那麼完美.)


2007-06-26 3:43 am
我的回答很完美?!說笑吧!!你這個圖文並茂的答案,更加吸引呢!!!
2007-06-15 2:12 am
月食,又稱月蝕,是一種特殊的天文現象,指當月球運行至地球的陰影部份時,在月球和地球之間的地區會因為太陽光被地球所遮閉,而看到月亮缺了一塊。

也就是說,此時的太陽、地球、月球恰好(或幾乎)在同一條直線上,因此從太陽照射到月球的光線,會被地球所掩蓋。

當月食發生時,太陽和月球的黃經相差180度,所以月食必定發生在滿月(即農曆十五或十六)。由於黃道面和白道面不重合,黃白交角約5度,所以只有太陽和月球分別位於兩個黃白交點附近時,才有機會連成一條直線,產生月食。

最近一次月全食發生在北京時間2007年3月4日早晨[1],下一次月全食將在2007年8月28日發生[2]。

目錄 [隐藏]
1 月食類型
1.1 月環食
2 月全食過程
2.1 時間
3 月食周期
4 月食與科學研究
5 參看
6 參考文獻



[編輯] 月食類型
月全食:當整個月球進入地球的本影內時
月偏食:當月球只有部份進入地球的本影時
半影月食:此時月球只是掠過地球的半影區,造成月面的光度極輕微減弱,所以較不易為人發現。

[編輯] 月環食
由於地球的本影比月球大得多,這也意味著在發生月全食時,月球會完全進入地球的本影區內,所以不會出現月環食這種現象。


[編輯] 月全食過程

月全食後半影食始:月球剛剛和半影區接觸,這時月球表面光度略為減少,但肉眼較難覺察。
初虧:月球由東緣慢慢進入地影,月球與地球本影第一次外切。
食既:月球進入地球本影,並與本影第一次內切。
食甚:月圓面中心與地球本影中心最接近的瞬間,此時前後月球表面呈紅銅色或暗紅色。
生光:月球在地球本影內移動,並與地球本影第二次內切。
復圓:月球逐漸離開地球本影,與地球本影第二次外切。
半影食終:月球離開半影,整個月食過程正式完結。
月偏食沒有食既、生光過程,食甚也只表示最接近地球陰影的時刻。

[編輯] 時間
相比於日食,月食發生的時間(月球由進入至走出地影)是十分長的,平均需時數小時,各年月食的時刻在大部分日曆上均有說明。


[編輯] 月食周期
月食每年最多發生3次,有時一年也不發生一次。


[編輯] 月食與科學研究
最早的月食記錄是前2283年美索不達米亞的記錄。中國在漢朝時,張衡就已經發現了月食的原理。前4世紀的亞里士多德根據月食看到地球影子的圓形而推斷出地球是圓的。前3世紀古希臘的天文學家阿里斯塔克(Aristarchus)、前2世紀的喜帕恰斯(Hipparchus)都提出過通過月食來測定太陽、地球、月亮的大小。


收錄日期: 2021-04-12 20:28:14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614000051KK02945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