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解美國會係冷戰中勝出?

2007-06-12 9:53 pm
Urgent!!Thanks

回答 (3)

2007-06-12 10:27 pm
✔ 最佳答案
就我所知美國會勝出的原因:
1.意識形態導致經濟問題
根據二次大戰戰時會議雅爾達會議(1945年2月),受蘇聯解放,脫離納粹黨的國家將會行共
產主義,而由盟軍解放的,則行資本主義。此舉做成蘇聯對東歐國家的支配,斷絕他們與外 界的交通、貿易。由於行共產主義,人民無生產動機,國家的經濟將會一直下滑。而冷戰中後期的蘇聯已經面對著沉重的經濟問題,而一系列東歐國家因成為其衛星國,既無力援助蘇聯,反而需要蘇聯的經濟支援。so 蘇聯其實已經根疲力盡,無力與美國抗衡了。
另一方面的USA帶領著資本主義國家進行經濟貿易,期間有一系列的經濟合作,例如1961年的經濟合作組織...等等都令美國在二次大戰後經濟繼續攀升,不可與蘇聯同日而語。
2.戈巴卓夫上台執政
他在冷戰後期,1988年當上蘇聯的領導人。他是西化的人,與西方關係良好,有見蘇聯的經濟差,便推行一係列經濟措施舒緩問題。他開始走市場路線,鼓勵西方投資,但換來的是失業率高企,糧荒的出現。加上他的改革開放,引起90年代的東歐革命浪潮及華沙公約解體。
蘇聯的東歐衛星國與加盟共和國紛紛脫離,令蘇聯人民反感,加上外交失利,一系列政變(819事變及821事變)最終令蘇聯不能再支撐,要解體了。如此一來,美國已可說是贏了這一場cold war,成為世界最強的超級大國。
2007-06-14 4:50 am
唔係美國係冷戰中勝出....
係大家(US&USSR)都知冇可能消滅大家,特別係戈巴卓夫上台之後,
對美國ge態度有所改變,雙方都想完結COLD WAR,


我做DBQ果陣一段資料講GE~~
參考: 試卷~
2007-06-12 10:36 pm
冷戰(英語: Cold War, 俄語: Холодная Война, 1945年—1990年)簡單來説就是美國和蘇聯及她們的盟友在政治和外交上的對抗。這種二方未實際開打但仍進行非和平的較勁,冷戰一詞已成為大眾文化普遍瞭解的詞彙,包括在中文的語境下會指夫妻之間在敵對態勢但不願溝通的緊張狀態。

美國的主要盟友是西歐、加拿大、日本,而蘇聯的主要盟友是東歐國家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直到中蘇分裂)。這個詞起源於1947年4月16日伯納德·巴魯克在南卡羅來納州哥倫比亞的一次演説。此外,1946年邱吉爾訪問美國,在這次訪問中他發表了著名的鐵幕演說:「從波羅的海邊的什切青到亞得里亞海邊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橫貫歐洲大陸的鐵幕已經拉下」。間接表示冷戰的開始。

這場全面的「東方對西方」的戰爭並未真正爆發,最大的原因是由於雙方都擁有大量的核子武器,一旦直接衝突可能導致全人類毀滅,因此雙方都盡力避免發生全面的「熱」戰(請見相互保證毀滅),實際上只是在經濟、哲學、文化、社會和政治立場方面產生嚴重對立:西方指責東方不民主、極權主義和共產專制,而東方則批評西方是中產階級資本主義和帝國主義。東方國家指責西方國家「帝國主義」、「剝削勞工」,而西方國家則稱東方國家為「極權鐵幕」,企圖將民主國家納入極權專制的統治。

冷戰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開始,隨著八十年代蘇聯的經濟危機,和戈巴契夫的民主改革,促成共產國家倒台,到1990年代初蘇聯解體冷戰正式結束。中國內戰、朝鮮戰爭、越南戰爭和阿富汗戰爭是幾個東西方國家發生區域衝突的例子,但是大多數時候只是雙方代理人之間的衝突,在這些衝突中,主要強國只是通過資金和武器援助各自支持的國家或組織。這麼做就減少了兩大陣營衝突的緊張性。

美國與蘇聯競爭的一個主要領域就是科學技術,此外還包括了十分隱蔽的間諜戰,和雙方的政治宣傳戰。雖然雙方的諜報系統經常採取秘密的暗殺行動,但是由於核武器的威懾,兩陣營一直沒有發生全面衝突。當然在當時,人們並不清楚,一個地區性的小規模衝突是否有可能引發核戰爭,有鑑於此,每一次的衝突都會引發人們極高的關注。這種緊張態勢幾乎像真正的戰爭那樣改變了全世界所有人的生活。

德國可以算是冷戰中最主要的爭端焦點,特別是柏林。柏林圍牆很可能是冷戰最生動的標誌。這堵牆分隔了東柏林(屬於東德)與西柏林(屬於西德),使西柏林孤立於東德內。


[編輯] 歷史
納粹德國的崛起促進了西方盟國和蘇聯在戰時的合作,但從一開始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聯和世界頭號經濟強國美國間的合作就充滿了不信任和意識形態分歧。

威斯康辛大學的研究報告稱,即使不考慮意識形態分歧,美蘇兩國在經濟方面的競爭也必然會導致二者的對立。沃爾特·拉法爾稱美國和俄羅斯帝國早在1900年時就曾因中國東北的發展產生過對立情緒,俄羅斯帝國因在工業方面無法同美國直接競爭而轉而尋求自身在遠東地區的貿易優勢並竭力排除其他大國,而美國則要求門戶開放,利益均沾。

西方世界對冷戰的研究經歷了3個階段。在二戰結束後10多年的時間內,很少有學者會挑戰美國官方對冷戰起因的看法:即雙方關係的破裂是由於史太林違反了雅爾達共識、蘇聯企圖主宰東歐,以及蘇聯的擴張主義。

但是之後很多歷史學家提出了另一種觀點:美國企圖保障其在全球的貿易利益才是冷戰最主要的起因。一些歷史學家認為,美國的帝國主義野心如果不是最主要,至少也是與蘇聯的作為同等重要的導致冷戰爆發的原因。簡單而言,史學家對誰應該為二戰期間結盟的美蘇關係的破裂以及冷戰是否是不可避免的這兩個問題上產生分歧。後一種觀點(即美國應該負責)在越南戰爭中達到頂峰,很多人開始認為,美國在道德層面上並不比蘇聯高多少。

在冷戰後期,歷史學家們開始尋求一種後修正主義的解答。到冷戰結束後,這一派觀點已經佔了上風。這派歷史學家並不認為兩個超級大國中的任何一國應該為冷戰負全責,而是歸咎於雙方的誤解與反應,兩方都應對冷戰負責。後修正主義學者追隨了現實主義國際關係的看法,認為美國在歐洲的政策,如1947年對希臘的援助和馬歇爾計劃是必要的。

根據這種觀點,「共產主義運動」並不是西歐困境的根源。相反,在經濟、政治方面的全面戰爭,以及歐洲的社會結構才是其根源。而馬歇爾計劃重建了一個良好的歐洲經濟體系,從而減少了極左勢力在西歐的吸引力。對歐洲來説,經濟援助結束了資金短缺,刺激了對戰後重建的投資。對美國來説,該計劃解決了生產過剩的問題,增加了美國對外出口。北約組織則將西歐國家納入共同防禦體系,從而避免了共產主義的擴張。後修正主義學派不認為共產主義具有擴張性,企圖推翻「自由世界」,但是他們同時認為美國在歐洲的政策在確保歐洲的穩定方面是必要的,從而避免權力向蘇聯傾斜,最終危及到西方的經濟、政治制度。


收錄日期: 2021-04-12 20:28:51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612000051KK01604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