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問大澳算唔算係香港既旅遊景點?

2007-05-18 1:36 am
我想問大澳算唔算係香港既旅遊景點之一?點樣先算香港旅遊景點?

回答 (2)

2007-05-18 1:54 am
✔ 最佳答案
大澳,位於新界大嶼山西部,是香港現存最著名的漁村,部分位處大澳島上。大澳的水鄉風情獨特,故有「香港威尼斯」之譽。

目錄 [隐藏]
1 地理
2 歷史
3 特色
4 旅遊
5 學校
5.1 中學
5.2 小學
5.3 幼稚園
5.4 武術學校
6 交通
7 追蹤大澳
8 參見
9 外部連結



[編輯] 地理

新基大橋位處棚屋建築群之間,連接大澳島和新基
大澳在香港的位置(紅色地方者)。在大嶼山的主要部分,一條水道朝西、北岔開,大澳島正位處岔流之上。大澳地形獨特,大部分位處河岸,靠兩道步行橋將兩岸連接。島上面向南中國海的西、北部,是杳無人跡的。


[編輯] 歷史
大澳附近的考古學遺址──鹽田遺址,可上溯至石器時代,但固定而可稽考的人類部落則只有3個世紀的歷史。一些不可能證實的傳聞如下:一、大澳是許多走私和海盜行動的基地;二、涌口能夠防禦暴風雨;三、這裏有一處隱藏的地方。在附近,分流有一道要塞早建於1729年,用以保衛珠江上的航運。走私鎗械、煙葉或毒品,以至偷運人蛇進出中國大陸,這些非法行動至今仍是一項屢見不鮮的。

16世紀,佛朗機人(今葡萄牙人)抵達中國南部沿海,曾佔領大澳一帶興建補給據點,後在屯門一帶被明朝軍隊擊退,史稱屯門海戰。當時的據點,被居民稱為「番鬼塘」,一直留存至今。

英國人來港時,大澳稱作蜑家村。國共內戰期間及其後,大澳成為從中國大陸逃難的非法移民的首要落腳點。移民當中,漢族一般會留在大澳。同時,大澳也吸引了香港的其他民系,包括鶴佬人和客家定居於此。


大澳的填海工程近年,大澳的漁業日漸式微,村民單靠捕魚難以維持生計,於是轉而從事海產加工,大澳亦以此聞名。島上只剩下一所公立學校辦學,大多數青年成年後都會離開大澳。

2000年7月2日,一場大火摧毀了大澳沙仔面90多間棚屋,對漁區而言,是一場大災難。有關方面致力恢復大澳的舊觀。現存的大多是臨時營房和破爛的棚屋。


[編輯] 特色
大澳有「香港威尼斯」的美譽。大澳位處離島上,遠離煩囂的市區,較少受到都市化建設的影響,所以仍舊保留早期香港的漁村風貌。大澳風景秀麗盎然,水道上的棚屋(一種高架屋),是漁民的居所。河、涌有秩序地穿插於一排排的古老棚屋建築群,烘托出獨特的漁鄉風情。

大澳傳統的鹹魚、蝦醬和魚肚遠近馳名。踏足大澳,遊客會感受到濃烈的海味味道。

大澳和大嶼山本島之間曾建有橫水渡,亦是大澳特色之一,但現已淘汰。


[編輯] 旅遊

大澳的紅樹林,圖左為大澳龍巖寺。儘管在2000年7月2日經歷大火,大澳至今仍是港人和遊客的旅遊熱點。水道上的棚屋,依然滲透著濃厚的漁村氣息。當地女性管理的橫水渡(又稱繩橋),過往頗受遊客歡迎,現已被鋼製的步行橋——橫水橋取代。

遊客來到大澳,鹹魚、 茶果、蝦醬和魚肚是他們首選的手信,在店面和中心大街兩旁均有售賣。

只需數十元,便可租借小船。村民會駕駛小船,引領遊客縱橫水道,並往海中短途游覽。為了觀賞中華白海豚,許多遊客都會選擇前往大澳體驗水鄉之旅。值得一提的是,船行在海面,由於鄰近珠江,遊客的手機可收發中國大陸的訊號。

遊客還可欣賞當地的自然風貌,由於大澳位於鹹淡水交界位置,附近有大量的紅樹林生長。同時,還吸引不少招潮蟹在一帶生活。


[編輯] 學校

[編輯] 中學
佛教筏可紀念中學

[編輯] 小學
中華基督教會大澳小學
永助學校(收生不足,已在2003年8月31日停辦) [1]

[編輯] 幼稚園
基督教宣道會大澳幼稚園
佛教張梅桂幼稚園

[編輯] 武術學校
少林寺武術學校於大澳公立學校舊址開辦


[編輯] 交通
前往大澳,可乘搭以下地點的巴士(新大嶼山巴士):

梅窩(路線:1,N1)
東涌(路線:11)
昂平(路線:21)
大澳有渡輪碼頭,在大澳巴士站附近。碼頭每日開放,開往大澳的航線有:

屯門
東涌
沙螺灣
大澳

[編輯] 追蹤大澳
大澳的名字,常見於本地和外地的電視旅遊特輯,以及報章、雜誌的旅遊版或副刊。

香港的無綫電視曾往大澳拍攝劇集《大澳的天空》,由吳啟華、陳松伶、元華、陳妙瑛主演,在1998年2月9日首播。


[編輯] 參見
香港島嶼
香港鄉村列表
2007-05-18 1:51 am
因為香港太細 都算係香港既旅遊景點...不過,大澳扮水鄉...

有人講話個度好靚好值得去,就係景點
旅遊景點係有遊客去就叫旅遊景點LA
你唔係住個到,個個地方都可算是景點
我住大澳,個到就係我居住地區,
對其他人黎講,就係景點LA


收錄日期: 2021-04-12 20:21:58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517000051KK02585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