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生平?

2007-05-17 3:10 am
唔該!please

回答 (7)

2007-05-17 4:31 am
✔ 最佳答案
杜甫是我國盛唐時代的著名詩人。他有崇高的理想、偉大的人格,更有蓋世的才華。可是,杜甫的一生並不順遂,自三十多歲起在長安困守十年後,適逢安史之亂,晚年又飄泊隴、蜀、湘等地,最後更客死孤舟。縱然杜甫的一生並不平坦,但他為理想奮鬥終生、從未輕言放棄、時刻心懷天下、立志於正道的高尚情操,終一生不改。這種精神給予筆者若干點啟示。

杜甫《空囊》詩云:「世人共鹵莽,吾道屬艱難」,他的一生正正符合了古哲「君子道固窮」的格言。綜觀杜甫一生,除了在少年時代過著「放蕩齊趙間,裘馬頗清狂」(《壯遊》)的優悠生活外,自從進入長安求官開始,大半生都是「窮愁絕倒」的。現實生活縱然艱難,他仍能保持高尚節操,貧賤不移,這一點是很值得我們敬佩的。在社會上若要做正人君子,按正道而行,便要有遭受艱難的思想準備。杜甫在《丹青引》的結句亦云:「但看古來盛名下,終日坎壈纏其身」,可見他對在「共鹵莽」的「世人」中,堅持「屬艱難」的「吾道」,是有了受苦難遭排斥的思想準備的。我們若立志「不從惡人的計謀,不走歹人的道路」,便應學習杜甫一樣,才能無怨無悔。

可是光有「君子道窮」的心理準備並不足以立身處世,更重要的是有如杜甫那種道德勇氣和不輕言放棄的精神。或曰唐代是中國刺怨詩的成熟期,盛唐諸公以批評時弊入詩者不計其數,但如杜甫般直罵「朱門酒肉臭,路有涷死骨」(《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的還不多見。杜甫任左拾遺時,曾為救房琯而不惜觸怒肅宗,至死仍不後悔(足為千古言官之表率!);對朋友嚴武,亦勸言「公若登台省,臨危莫愛身」,可見杜甫擇善而固執的道德勇氣,值得我們多加學習。

杜甫才華卓絕,但命途坎坷,一生飽經憂患,曾幾乎死於敵軍、皇帝、饑寒、疾病之手,而他傾注全部心血的作品,又「未見有知音」(《南山》)。杜甫的偉大之處,正在於他以頑強的意志,突破一個又一個的難關,不向命運低頭,不與現實妥協。若他半途已抵受不住,不再堅持理想和操守,文壇上肯定少了一批精金美玉,杜甫也許配不了「詩聖」之名!可見堅強的信念和永不言棄的精神,是他貫徹霖雨蒼生、造福社會理想的關鍵,我們應細味和反思。

歐陽修是北宋中葉的文壇領袖,他總結了前人詩歌創作的經驗,提出了「詩窮而後工」之說,認為文人往往在政治上不得志,生活上常常遭遇困境,使抱負理想難以施展,但這卻使他們能有深入觀察事物和接觸貧苦大眾的機會,反映在詩歌創作上方能寫出深刻有力的內容,成為光輝不朽的作品。這可說是杜甫一生的寫照!歐陽修的話、杜甫的生平,其實正正告訴我們:生活上的不如意其實不算甚麼,我們應該從中有所學習、奮發向上,正如某位名人說過:「貧窮是最好的禮物」,明乎此,當我們遭遇困厄時便不應自怨自艾,而要努力從危機中找尋轉機,視之為一個學習和進步的機會。

杜甫作為詩壇上的泰山北斗,從他早期的作品如《望嶽》、《進〈鵰賦〉表》等,均可見少年時已對自己的才學和作品極具自信。可是,他在臨終時回首一生所走過的道路,卻有一事無成之感,不禁淚如雨下。其實不單是杜甫,古今中外真正為國為民、以造福社會蒼生為己任的人士,莫不都如國父孫中山先生般,抱著「尚未成功」的遺憾離世的,從未輕言成功。雖然從局部而言,某件事能取得預期結果便可算是成功,但從整體而言,真正的成功是需要不斷努力奮斗的。如是,我們在不應輕言放棄之餘,更不能輕言成功,或因有少少成就而懈怠!

杜甫霖雨蒼生的胸懷、風高亮節的為人,都是人們學習的對象,即使在千百年後的今天,其生平對我們處世為人仍是有指導和啟迪作用的。
2007-05-18 4:16 am
杜 甫
杜甫 (712 - 770),字子美,號少陵野老,是文學史上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曾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有稱杜工部。祖籍襄陽(今湖北襄陽) ,生於河南鞏縣。他自小好學,七歲便能作詩,二十歲後漫遊各地,於洛陽認識李白。杜甫客居長安十年,鬱鬱不得志,仕途失意,過著貧困的生活。 安史亂後,杜甫投奔肅宗,任左拾遺, 後因直諫被眨華州,759年棄官西行, 於成都西郊浣花溪畔筑茅屋而居。四年期間,寫詩240餘首。 晚年曾在四川成都任檢校工部員外郎,不久又再過著流離顛沛的生活,漂泊于荆、湘,以舟為家。最後,當他攜家離開四川往投靠親戚,途中病卒於岳陽,享年五十八歲。著作有《杜少陵集》。
杜甫一生經歷了唐朝由盛轉衰的時期,作品大多是反映當時的社會面貌,題材廣泛,寄意深遠,尤其描述民間疾苦,多抒發他悲天憫人的憂國憂民情懷。

杜甫詩歌的風格沉鬱頓挫,語言精煉,格律嚴謹,窮絕工巧,感情真摯,平實雅談,描寫深刻,細膩感人 ,形象鮮明,杜甫詩中每一個字,都是經過千錘百煉的。『語不驚人死不休』是他的創作風格。有「詩史」及「詩聖」的美譽。唐代的大文學家韓愈曾把杜甫與李白並論說:「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
2007-05-17 3:14 am
 
杜甫 (712 - 770),字子美,號少陵野老,是文學史上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曾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有稱杜工部。祖籍襄陽(今湖北襄陽) ,生於河南鞏縣。他自小好學,七歲便能作詩,二十歲後漫遊各地,於洛陽認識李白。杜甫客居長安十年,鬱鬱不得志,仕途失意,過著貧困的生活。 安史亂後,杜甫投奔肅宗,任左拾遺, 後因直諫被眨華州,759年棄官西行, 於成都西郊浣花溪畔筑茅屋而居。四年期間,寫詩240餘首。 晚年曾在四川成都任檢校工部員外郎,不久又再過著流離顛沛的生活,漂泊于荆、湘,以舟為家。最後,當他攜家離開四川往投靠親戚,途中病卒於岳陽,享年五十八歲。著作有《杜少陵集》。
杜甫一生經歷了唐朝由盛轉衰的時期,作品大多是反映當時的社會面貌,題材廣泛,寄意深遠,尤其描述民間疾苦,多抒發他悲天憫人的憂國憂民情懷。

杜甫詩歌的風格沉鬱頓挫,語言精煉,格律嚴謹,窮絕工巧,感情真摯,平實雅談,描寫深刻,細膩感人 ,形象鮮明,杜甫詩中每一個字,都是經過千錘百煉的。『語不驚人死不休』是他的創作風格。有「詩史」及「詩聖」的美譽。唐代的大文學家韓愈曾把杜甫與李白並論說:「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
杜甫(712 - 770)
字子美,號少陵,有詩聖之稱。唐代詩人。祖籍湖北襄陽,出生於河南鞏縣。二十歲起漫游吳越,齊魯等地,過著「裘馬頗清狂」的生活。他受家庭薰陶和儒家思想影響,有志於「致君堯舜上,在市風俗淳」,走「達則兼善天下」的道路,但他35歲到長安應試落選,因守長安十年,經過多次奔走獻賦,才得到右衛率府參軍的小官。安史之亂起,杜甫將家小安置在姜村。隻身投奔唐肅宗所在地,不幸被叛軍浮獲,冒險逃脫之後,終於「麻鞋見天子」,受認為左拾遺、工部員外郎,故亦稱為杜工部。不久因言事觸怒唐肅宗,被貶為華州司功參軍。後來他棄官舉家西去,經秦州,同谷到達成都,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一座草堂,安居下來。由於成都戰亂,他又遷離成都。晚年漂泊在四川,湖南,湖北一帶。大曆五年(770)病死在一條播船上。


杜甫博極群書,善為詩歌。在政治上始終不得志,中年後過著坎坷流離的生活,他的詩博大雄渾,千態萬狀,不僅慨嘆自己遭時不遇,亦反映出當時的社會動亂形態。故有「詩史」之名。杜甫的詩歌現存1400多首,不僅在內容方面博大精深,而且在藝術形式方面也「千匯萬狀,兼古人而有之」。他能駕駛當時所有的各種詩體,並創造性發揮了這些詩體的功能,位各種詩體樹立了典範。對於晚堂以後眾多詩人和詩歌流派喔產生可不同程度的影響。後代推崇杜甫為「詩聖」。著有「杜工部集」。或稱為杜陵布衣、老杜。

杜甫詩選

春望


國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
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
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
渾欲不勝簪
2007-05-17 3:13 am
[編輯] 生平
初唐詩人杜審言之孫。杜甫外公為河南鞏義大官,杜甫自小好學,七歲便能作詩,二十歲後漫遊吳越,齊魯各地,有志於「致君堯舜上,在市風俗淳」,於洛陽認識李白。杜甫35歲到長安應試,客居長安十年,奔走獻賦,鬱鬱不得志,仕途失意,過著貧困的生活。安史之亂後,杜甫投奔肅宗,「麻鞋見天子」,任左拾遺,後因直諫被貶華州,759年棄官西行,於成都西郊浣花溪畔築茅屋而居。四年期間,寫詩240餘首。唐代宗廣德二年(764年)在四川省成都市劍南節度使嚴武的幕下任節度參謀,並檢校工部員外郎。「武與甫世舊,待遇甚隆」(《舊唐書》〈文苑傳下·杜甫〉)。不久又再過著流離顛沛的生活,漂泊於今天的四川省、湖北省和湖南省一帶,以舟為家。唐大歷五年(770年)在從長沙到岳陽的湘江中的小船上,發病而死[1]。一說杜甫人在耒陽,遇見洪水,十餘日未進食,後來耒陽聶縣令雇小船來接他,並且贈送許多牛肉、白酒款待,杜甫一夜食盡,竟大醉大飽而死,終年五十九歲[2][3][4]。靈柩停厝在岳陽,憲宗元和八年(813年),由其孫杜嗣業移葬於河南首陽山下。

現存1400多首,寫詩可分四個時期:


[編輯] 求學早期
三十五歲以前。與李白、高適三人同游梁、宋(今開封、商丘)。有詩贈李白,云:「余亦東蒙客,憐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


[編輯] 困居長安時期
天寶五載至天寶十四載。杜甫「嘗困於衣食」,不得不出入貴族府邸,奔走獻賦,取得少許資助。這時期有《兵車行》、《麗人行》、《前出塞》、《後出塞》、《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等作品。


[編輯] 安史之亂時期
肅宗至德元載(756年)至乾元二年(759年)。這個時期有《月夜》、《春望》、《哀江頭》、《悲陳陶》、《北征》、「三吏」(《石壕吏》、《潼關吏》、《新安吏》)、「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等詩。


[編輯] 飄泊時期
肅宗上元元年(760年)至代宗大曆五年(770年)。代宗寶應元年(762年)成都少尹兼御史徐知道在成都叛變,杜甫流亡梓州、閬州。作品有《水檻遣心》、《春夜喜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病橘》、《登樓》、《蜀相》、《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又呈吳郎》、《登高》、《秋興》、《三絕句》、《歲晏行》等名作。這時期寫詩千餘首,佔全部杜詩的百分之七十以上,深刻地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亂前後20多年的社會全貌。

杜甫詩集有60卷,早佚。北宋寶元二年(1039年)王洙輯有1405篇,編為18卷,題為《杜工部集》。錢謙益編有《箋註杜工部集》。楊倫說:「自六朝以來,樂府題率多模擬剽竊,陳陳相因,最為可厭。子美出而獨就當時所感觸,上憫國難,下痛民窮,隨意立題,盡脫去前人窠臼。」(《杜詩鏡銓》卷五)

杜甫有詩史之稱,最早見於晚唐孟棨《本事詩.高逸第三》:「杜逢祿山之難,流雍隴蜀,畢陳於詩,推見至隱,殆無遺事,故當號為詩史。」到宋時成定論,但詩史之義各有各說。人有以史事注杜詩,認為杜詩為紀實的詩,可補史証史,故號詩史。此說只重史事之虛實真假,而輕詩的情感特性。有人以杜甫具史識史見,其筆法之森嚴,可媲美漢朝歷史學家司馬遷。而詩有評人評事者,皆可「不隱惡,不揚善」,故號詩史。此說可取。另一說是,子美之所以號詩史,因其悲天憫人,感時傷事。此說亦可取。

亦有人以「杜甫之詩,備於眾體」的角度言詩史。


[編輯] 主要成就
杜甫一生經歷了唐朝由盛轉衰的時期,作品大多是反映當時的社會面貌,題材廣泛,寄意深遠,尤其描述民間疾苦,多抒發他悲天憫人的憂國憂民情懷。

杜甫詩歌的風格沉鬱頓挫,語言精煉,格律嚴謹,窮絕工巧,感情真摯,平實雅談,描寫深刻,細膩感人,形象鮮明。『語不驚人死不休』是他的創作風格。唐代的大文學家韓愈曾把杜甫與李白並論說:「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

杜甫對後人的影響還有道德方面的。文天祥在獄中作了200首集杜甫五言詩,自序裡說:「凡吾意所欲言者,子美先為代言之。」

1481年韓國將杜詩翻譯成韓文,叫《杜詩諺解》。美國現代詩人雷克斯羅斯認為杜甫所關心的是人跟人之間的愛,人跟人之間的寬容和同情。他又認為只有這種品格才能最後拯救我們這個世界,最後拯救世界的不是高科技,不是其他東西,就是人跟人之間的愛、寬容和同情。他又認為有這樣一種品格的杜甫,所孕育他的這樣一種文化,比孕育了《荷馬史詩》的希臘文化更加偉大。


[編輯] 名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望岳》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偶題》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欲覺聞晨鐘,令人發深省 ——《游龍門奉先寺》
語不驚人死不休 ──《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安得壯士輓天河,凈洗甲兵長不用 ——《洗兵馬》
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 ──《蜀相》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春夜喜雨》
明眸皓齒今何在,血污游魂歸不得 ——《哀江頭》
絕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佳人》
但見新人笑,那聞舊人哭 ——《佳人》
翻手作雲覆手雨,紛紛輕薄何須數 ——《貧交行》
炙手可熱勢絕倫 ——《麗人行》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 ——《夢李白二首》
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 ——《前出塞九首》
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 ——《後出塞五首》
但看古來盛名下,終日坎壈纏其身 ——《丹青引,贈曹將軍霸》
三年奔走空皮骨,信有人間行路難 ——《將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嚴鄭公五首》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登高》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月夜憶舍弟》
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 ——《登樓》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絕句四首》
飄飄何所似 天地一沙鷗 ——《旅夜書懷》
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風雲接地陰 ——《秋興八首》
同學少年多不賤,五陵衣馬自輕肥 ——《秋興八首》
聞道長安似奕棋,百年世事不勝悲,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異昔時 —— 《秋興八首》
香稻啄殘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 ——《秋興八首》
悵望千秋一灑淚,蕭條異代不同時 ——《詠懷古跡五首》
最是楚宮俱泯滅,舟人指點到今疑 ——《詠懷古跡五首》
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 ——《詠懷古跡五首》
國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春望》
嗚呼一歌兮歌已哀,悲風為我從天來 ——《乾元中寓居同谷縣,作歌七首》 (此句後為毛澤東化用為「狂飆為我從天落」)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江南逢李龜年》
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 ——《客至》
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戲為六絕句》

[編輯] 墳墓
杜甫的去世至今都是學術界討論的一個話題。現在杜甫的墳墓有八座,分別位於河南鞏義市、河南偃師市、湖南省耒陽(今耒陽市)、平江縣等地。其中位於湖南平江的杜甫墓受到學術界的公認。


位於湖南省長沙市杜甫江閣全景

[編輯] 各地紀念建築物
杜甫草堂,位於四川省成都市
杜甫江閣,位於湖南省長沙市
杜甫墓祠,位於湖南省平江縣安定鎮小田村
杜甫故里,位於河南省鞏義市

[編輯] 參見
詩人列表
人名表

[編輯] 參考文獻
# 莫礪鋒,杜甫的文化意義(上,下),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節目 2004年9月


[編輯] 注釋
↑ 一些專家認為杜甫是因糖尿病而死,並在杜詩中找到證據。《同元使君春陵行》:「我多長卿病,日久思朝廷。肺枯渴太甚,漂泊公孫城。」長卿病是指司馬相如患有消渴症,即糖尿病。
↑ 《明皇雜錄》文曰:「杜甫客耒陽,游岳祠,大水遽至,涉旬不足食,縣令具舟迎之,令鑒饋牛炙白酒。後漂寓湘潭間,羈旅憔悴于衡州耒陽縣,頗得令長所厭。甫投詩於宰,宰遂致牛炙白酒以遺甫,甫飲過多,一夕而卒。」
↑ 《舊唐書·杜甫傳》:「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於耒陽,時年五十九。」
↑ 《新唐書》本傳記載:「大歷中,出瞿塘,下江陵,溯沅湘以登衡山,因客耒陽,遊岳祠,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縣令具舟迎之,乃得還。令嘗饋牛炙白酒,大醉,一夕卒。年五十九。」郭沫若據此認為杜甫是吃了「天熱肉腐」之物,中毒而亡(見《李白與杜甫》一書)。
參考: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2007-05-17 3:13 am
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號少陵野老,祖籍襄陽(今湖北省襄樊市),生於河南省鞏縣(今鞏義市),唐朝現實主義詩人。曾任檢校工部員外郎,因此後世稱其杜工部。又因為他居住在長安城外的少陵,也稱他杜少陵。他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也被稱為「詩史」。




生平
杜甫自小好學,七歲便能作詩,二十歲後漫遊各地,於洛陽認識李白。杜甫客居長安十年,鬱鬱不得志,仕途失意,過著貧困的生活。安史之亂後,杜甫投奔肅宗,任左拾遺,後因直諫被貶華州,759年棄官西行,於成都西郊浣花溪畔築茅屋而居。四年期間,寫詩240餘首。唐代宗廣德二年(764年)在四川省成都市劍南節度使嚴武的幕下任節度參謀,並檢校工部員外郎。「武與甫世舊,待遇甚隆」(《舊唐書》〈文苑傳下·杜甫〉)。不久又再過著流離顛沛的生活,漂泊於今天的四川省、湖北省和湖南省一帶,以舟為家。唐大歷五年(770年)在從長沙到岳陽的湘江中的小船上,發病而死。一說杜甫人在耒陽,遇見洪水,十餘日未進食,後來耒陽聶縣令雇小船來接他,並且贈送許多牛肉、白酒款待,杜甫一夜食盡,竟大醉大飽而死,終年五十九歲。

著作有《杜工部集》。

杜甫有詩史之稱,最早見於晚唐孟棨《本事詩.高逸第三》:「杜逢祿山之難,流雍隴蜀,畢陳於詩,推見至隱,殆無遺事,故當號為詩史。」到宋時成定論,但詩史之義各有各說。人有以史事注杜詩,認為杜詩為紀實的詩,可補史証史,故號詩史。此說只重史事之虛實真假,而輕詩的情感特性。有人以杜甫具史識史見,其筆法之森嚴,可媲美漢朝歷史學家司馬遷。而詩有評人評事者,皆可「不隱惡,不揚善」,故號詩史。此說可取。另一說是,子美之所以號詩史,因其悲天憫人,感時傷事。此說亦可取。

亦有人以「杜甫之詩,備於眾體」的角度言詩史。


主要成就
杜甫一生經歷了唐朝由盛轉衰的時期,作品大多是反映當時的社會面貌,題材廣泛,寄意深遠,尤其描述民間疾苦,多抒發他悲天憫人的憂國憂民情懷。

杜甫詩歌的風格沉鬱頓挫,語言精煉,格律嚴謹,窮絕工巧,感情真摯,平實雅談,描寫深刻,細膩感人,形象鮮明。『語不驚人死不休』是他的創作風格。唐代的大文學家韓愈曾把杜甫與李白並論說:「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

杜甫對後人的影響還有道德方面的。文天祥在獄中作了200首集杜詩,成為他的精神支柱。

1481年韓國將杜詩翻譯成韓文,叫《杜詩諺解》。美國現代詩人雷克斯羅斯認為杜甫所關心的是人跟人之間的愛,人跟人之間的寬容和同情。他又認為只有這種品格才能最後拯救我們這個世界,最後拯救世界的不是高科技,不是其他東西,就是人跟人之間的愛、寬容和同情。他又認為有這樣一種品格的杜甫,所孕育他的這樣一種文化,比孕育了《荷馬史詩》的希臘文化更加偉大。


名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望岳》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偶題》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欲覺聞晨鐘,令人發深省 ——《游龍門奉先寺》
語不驚人死不休 ──《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安得壯士輓天河,凈洗甲兵長不用 ——《洗兵馬》
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 ──《蜀相》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春夜喜雨》
明眸皓齒今何在,血污游魂歸不得 ——《哀江頭》
絕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佳人》
但見新人笑,那聞舊人哭 ——《佳人》
翻手作雲覆手雨,紛紛輕薄何須數 ——《貧交行》
炙手可熱勢絕倫 ——《麗人行》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 ——《夢李白二首》
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 ——《前出塞九首》
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 ——《後出塞五首》
但看古來盛名下,終日坎壈纏其身 ——《丹青引,贈曹將軍霸》
三年奔走空皮骨,信有人間行路難 ——《將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嚴鄭公五首》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登高》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月夜憶舍弟》
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 ——《登樓》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絕句四首》
飄飄何所似 天地一沙鷗 ——《旅夜書懷》
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風雲接地陰 ——《秋興八首》
同學少年多不賤,五陵衣馬自輕肥 ——《秋興八首》
悵望千秋一灑淚,蕭條異代不同時 ——《詠懷古跡五首》
最是楚宮俱泯滅,舟人指點到今疑 ——《詠懷古跡五首》
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 ——《詠懷古跡五首》
國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春望》
嗚呼一歌兮歌已哀,悲風為我從天來 ——《乾元中寓居同谷縣,作歌七首》 (此句後為毛澤東化用為「狂飆為我從天落」)

墳墓
杜甫的去世至今都是學術界討論的一個話題。現在杜甫的墳墓有八座,分別位於河南鞏義市、河南偃師市、湖南省耒陽(今耒陽市)、平江縣等地。其中位於湖南平江的杜甫墓受到學術界的公認。


位於湖南省長沙市杜甫江閣全景

各地紀念建築物
杜甫草堂,位於四川省成都市
杜甫江閣,位於湖南省長沙市
杜甫墓祠,位於湖南省平江縣安定鎮小田村
杜甫故里,位於河南省鞏義市
2007-05-17 3:12 am
杜甫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转到: 导航, 搜尋

杜甫像(後世畫家創作)
中文: 杜甫
拼音: Dù Fǔ
威妥瑪拼音: Tu⁴ Fu³
字: 子美
別稱: 杜少陵
杜工部
少陵野老
詩聖
詩史
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號少陵野老,祖籍襄陽(今湖北省襄樊市),生於河南省鞏縣(今鞏義市),唐朝現實主義詩人。曾任檢校工部員外郎,因此後世稱其杜工部。又因為他居住在長安城外的少陵,也稱他杜少陵。他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也被稱為「詩史」。

目錄 [隐藏]
1 生平
1.1 求學早期
1.2 困居長安時期
1.3 安史之亂時期
1.4 飄泊時期
2 主要成就
3 名句
4 墳墓
5 各地紀念建築物
6 參見
7 參考文獻
8 注釋
9 外部資料



[編輯] 生平
初唐詩人杜審言之孫。杜甫外公為河南鞏義大官,杜甫自小好學,七歲便能作詩,二十歲後漫遊吳越,齊魯各地,有志於「致君堯舜上,在市風俗淳」,於洛陽認識李白。杜甫35歲到長安應試,客居長安十年,奔走獻賦,鬱鬱不得志,仕途失意,過著貧困的生活。安史之亂後,杜甫投奔肅宗,「麻鞋見天子」,任左拾遺,後因直諫被貶華州,759年棄官西行,於成都西郊浣花溪畔築茅屋而居。四年期間,寫詩240餘首。唐代宗廣德二年(764年)在四川省成都市劍南節度使嚴武的幕下任節度參謀,並檢校工部員外郎。「武與甫世舊,待遇甚隆」(《舊唐書》〈文苑傳下·杜甫〉)。不久又再過著流離顛沛的生活,漂泊於今天的四川省、湖北省和湖南省一帶,以舟為家。唐大歷五年(770年)在從長沙到岳陽的湘江中的小船上,發病而死[1]。一說杜甫人在耒陽,遇見洪水,十餘日未進食,後來耒陽聶縣令雇小船來接他,並且贈送許多牛肉、白酒款待,杜甫一夜食盡,竟大醉大飽而死,終年五十九歲[2][3][4]。靈柩停厝在岳陽,憲宗元和八年(813年),由其孫杜嗣業移葬於河南首陽山下。

現存1400多首,寫詩可分四個時期:


[編輯] 求學早期
三十五歲以前。與李白、高適三人同游梁、宋(今開封、商丘)。有詩贈李白,云:「余亦東蒙客,憐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


[編輯] 困居長安時期
天寶五載至天寶十四載。杜甫「嘗困於衣食」,不得不出入貴族府邸,奔走獻賦,取得少許資助。這時期有《兵車行》、《麗人行》、《前出塞》、《後出塞》、《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等作品。


[編輯] 安史之亂時期
肅宗至德元載(756年)至乾元二年(759年)。這個時期有《月夜》、《春望》、《哀江頭》、《悲陳陶》、《北征》、「三吏」(《石壕吏》、《潼關吏》、《新安吏》)、「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等詩。


[編輯] 飄泊時期
肅宗上元元年(760年)至代宗大曆五年(770年)。代宗寶應元年(762年)成都少尹兼御史徐知道在成都叛變,杜甫流亡梓州、閬州。作品有《水檻遣心》、《春夜喜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病橘》、《登樓》、《蜀相》、《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又呈吳郎》、《登高》、《秋興》、《三絕句》、《歲晏行》等名作。這時期寫詩千餘首,佔全部杜詩的百分之七十以上,深刻地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亂前後20多年的社會全貌。

杜甫詩集有60卷,早佚。北宋寶元二年(1039年)王洙輯有1405篇,編為18卷,題為《杜工部集》。錢謙益編有《箋註杜工部集》。楊倫說:「自六朝以來,樂府題率多模擬剽竊,陳陳相因,最為可厭。子美出而獨就當時所感觸,上憫國難,下痛民窮,隨意立題,盡脫去前人窠臼。」(《杜詩鏡銓》卷五)

杜甫有詩史之稱,最早見於晚唐孟棨《本事詩.高逸第三》:「杜逢祿山之難,流雍隴蜀,畢陳於詩,推見至隱,殆無遺事,故當號為詩史。」到宋時成定論,但詩史之義各有各說。人有以史事注杜詩,認為杜詩為紀實的詩,可補史証史,故號詩史。此說只重史事之虛實真假,而輕詩的情感特性。有人以杜甫具史識史見,其筆法之森嚴,可媲美漢朝歷史學家司馬遷。而詩有評人評事者,皆可「不隱惡,不揚善」,故號詩史。此說可取。另一說是,子美之所以號詩史,因其悲天憫人,感時傷事。此說亦可取。

亦有人以「杜甫之詩,備於眾體」的角度言詩史。


[編輯] 主要成就
杜甫一生經歷了唐朝由盛轉衰的時期,作品大多是反映當時的社會面貌,題材廣泛,寄意深遠,尤其描述民間疾苦,多抒發他悲天憫人的憂國憂民情懷。

杜甫詩歌的風格沉鬱頓挫,語言精煉,格律嚴謹,窮絕工巧,感情真摯,平實雅談,描寫深刻,細膩感人,形象鮮明。『語不驚人死不休』是他的創作風格。唐代的大文學家韓愈曾把杜甫與李白並論說:「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

杜甫對後人的影響還有道德方面的。文天祥在獄中作了200首集杜甫五言詩,自序裡說:「凡吾意所欲言者,子美先為代言之。」

1481年韓國將杜詩翻譯成韓文,叫《杜詩諺解》。美國現代詩人雷克斯羅斯認為杜甫所關心的是人跟人之間的愛,人跟人之間的寬容和同情。他又認為只有這種品格才能最後拯救我們這個世界,最後拯救世界的不是高科技,不是其他東西,就是人跟人之間的愛、寬容和同情。他又認為有這樣一種品格的杜甫,所孕育他的這樣一種文化,比孕育了《荷馬史詩》的希臘文化更加偉大。


[編輯] 名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望岳》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偶題》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欲覺聞晨鐘,令人發深省 ——《游龍門奉先寺》
語不驚人死不休 ──《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安得壯士輓天河,凈洗甲兵長不用 ——《洗兵馬》
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 ──《蜀相》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春夜喜雨》
明眸皓齒今何在,血污游魂歸不得 ——《哀江頭》
絕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佳人》
但見新人笑,那聞舊人哭 ——《佳人》
翻手作雲覆手雨,紛紛輕薄何須數 ——《貧交行》
炙手可熱勢絕倫 ——《麗人行》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 ——《夢李白二首》
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 ——《前出塞九首》
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 ——《後出塞五首》
但看古來盛名下,終日坎壈纏其身 ——《丹青引,贈曹將軍霸》
三年奔走空皮骨,信有人間行路難 ——《將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嚴鄭公五首》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登高》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月夜憶舍弟》
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 ——《登樓》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絕句四首》
飄飄何所似 天地一沙鷗 ——《旅夜書懷》
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風雲接地陰 ——《秋興八首》
同學少年多不賤,五陵衣馬自輕肥 ——《秋興八首》
聞道長安似奕棋,百年世事不勝悲,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異昔時 —— 《秋興八首》
香稻啄殘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 ——《秋興八首》
悵望千秋一灑淚,蕭條異代不同時 ——《詠懷古跡五首》
最是楚宮俱泯滅,舟人指點到今疑 ——《詠懷古跡五首》
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 ——《詠懷古跡五首》
國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春望》
嗚呼一歌兮歌已哀,悲風為我從天來 ——《乾元中寓居同谷縣,作歌七首》 (此句後為毛澤東化用為「狂飆為我從天落」)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江南逢李龜年》
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 ——《客至》
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戲為六絕句》

[編輯] 墳墓
杜甫的去世至今都是學術界討論的一個話題。現在杜甫的墳墓有八座,分別位於河南鞏義市、河南偃師市、湖南省耒陽(今耒陽市)、平江縣等地。其中位於湖南平江的杜甫墓受到學術界的公認。


位於湖南省長沙市杜甫江閣全景

[編輯] 各地紀念建築物
杜甫草堂,位於四川省成都市
杜甫江閣,位於湖南省長沙市
杜甫墓祠,位於湖南省平江縣安定鎮小田村
杜甫故里,位於河南省鞏義市

[編輯] 參見
詩人列表
人名表

[編輯] 參考文獻
# 莫礪鋒,杜甫的文化意義(上,下),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節目 2004年9月


[編輯] 注釋
↑ 一些專家認為杜甫是因糖尿病而死,並在杜詩中找到證據。《同元使君春陵行》:「我多長卿病,日久思朝廷。肺枯渴太甚,漂泊公孫城。」長卿病是指司馬相如患有消渴症,即糖尿病。
↑ 《明皇雜錄》文曰:「杜甫客耒陽,游岳祠,大水遽至,涉旬不足食,縣令具舟迎之,令鑒饋牛炙白酒。後漂寓湘潭間,羈旅憔悴于衡州耒陽縣,頗得令長所厭。甫投詩於宰,宰遂致牛炙白酒以遺甫,甫飲過多,一夕而卒。」
↑ 《舊唐書·杜甫傳》:「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於耒陽,時年五十九。」
↑ 《新唐書》本傳記載:「大歷中,出瞿塘,下江陵,溯沅湘以登衡山,因客耒陽,遊岳祠,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縣令具舟迎之,乃得還。令嘗饋牛炙白酒,大醉,一夕卒。年五十九。」郭沫若據此認為杜甫是吃了「天熱肉腐」之物,中毒而亡(見《李白與杜甫》一書)。
2007-05-17 3:12 am
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號少陵野老,祖籍襄陽(今湖北省襄樊市),生於河南省鞏縣(今鞏義市),唐朝現實主義詩人。曾任檢校工部員外郎,因此後世稱其杜工部。又因為他居住在長安城外的少陵,也稱他杜少陵。他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也被稱為「詩史」。

目錄 [隐藏]
1 生平
1.1 求學早期
1.2 困居長安時期
1.3 安史之亂時期
1.4 飄泊時期
2 主要成就
3 名句
4 墳墓
5 各地紀念建築物
6 參見
7 參考文獻
8 注釋
9 外部資料



[編輯] 生平
初唐詩人杜審言之孫。杜甫外公為河南鞏義大官,杜甫自小好學,七歲便能作詩,二十歲後漫遊吳越,齊魯各地,有志於「致君堯舜上,在市風俗淳」,於洛陽認識李白。杜甫35歲到長安應試,客居長安十年,奔走獻賦,鬱鬱不得志,仕途失意,過著貧困的生活。安史之亂後,杜甫投奔肅宗,「麻鞋見天子」,任左拾遺,後因直諫被貶華州,759年棄官西行,於成都西郊浣花溪畔築茅屋而居。四年期間,寫詩240餘首。唐代宗廣德二年(764年)在四川省成都市劍南節度使嚴武的幕下任節度參謀,並檢校工部員外郎。「武與甫世舊,待遇甚隆」(《舊唐書》〈文苑傳下·杜甫〉)。不久又再過著流離顛沛的生活,漂泊於今天的四川省、湖北省和湖南省一帶,以舟為家。唐大歷五年(770年)在從長沙到岳陽的湘江中的小船上,發病而死[1]。一說杜甫人在耒陽,遇見洪水,十餘日未進食,後來耒陽聶縣令雇小船來接他,並且贈送許多牛肉、白酒款待,杜甫一夜食盡,竟大醉大飽而死,終年五十九歲[2][3][4]。靈柩停厝在岳陽,憲宗元和八年(813年),由其孫杜嗣業移葬於河南首陽山下。

現存1400多首,寫詩可分四個時期:


[編輯] 求學早期
三十五歲以前。與李白、高適三人同游梁、宋(今開封、商丘)。有詩贈李白,云:「余亦東蒙客,憐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


[編輯] 困居長安時期
天寶五載至天寶十四載。杜甫「嘗困於衣食」,不得不出入貴族府邸,奔走獻賦,取得少許資助。這時期有《兵車行》、《麗人行》、《前出塞》、《後出塞》、《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等作品。


[編輯] 安史之亂時期
肅宗至德元載(756年)至乾元二年(759年)。這個時期有《月夜》、《春望》、《哀江頭》、《悲陳陶》、《北征》、「三吏」(《石壕吏》、《潼關吏》、《新安吏》)、「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等詩。


[編輯] 飄泊時期
肅宗上元元年(760年)至代宗大曆五年(770年)。代宗寶應元年(762年)成都少尹兼御史徐知道在成都叛變,杜甫流亡梓州、閬州。作品有《水檻遣心》、《春夜喜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病橘》、《登樓》、《蜀相》、《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又呈吳郎》、《登高》、《秋興》、《三絕句》、《歲晏行》等名作。這時期寫詩千餘首,佔全部杜詩的百分之七十以上,深刻地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亂前後20多年的社會全貌。

杜甫詩集有60卷,早佚。北宋寶元二年(1039年)王洙輯有1405篇,編為18卷,題為《杜工部集》。錢謙益編有《箋註杜工部集》。楊倫說:「自六朝以來,樂府題率多模擬剽竊,陳陳相因,最為可厭。子美出而獨就當時所感觸,上憫國難,下痛民窮,隨意立題,盡脫去前人窠臼。」(《杜詩鏡銓》卷五)

杜甫有詩史之稱,最早見於晚唐孟棨《本事詩.高逸第三》:「杜逢祿山之難,流雍隴蜀,畢陳於詩,推見至隱,殆無遺事,故當號為詩史。」到宋時成定論,但詩史之義各有各說。人有以史事注杜詩,認為杜詩為紀實的詩,可補史証史,故號詩史。此說只重史事之虛實真假,而輕詩的情感特性。有人以杜甫具史識史見,其筆法之森嚴,可媲美漢朝歷史學家司馬遷。而詩有評人評事者,皆可「不隱惡,不揚善」,故號詩史。此說可取。另一說是,子美之所以號詩史,因其悲天憫人,感時傷事。此說亦可取。

亦有人以「杜甫之詩,備於眾體」的角度言詩史。


[編輯] 主要成就
杜甫一生經歷了唐朝由盛轉衰的時期,作品大多是反映當時的社會面貌,題材廣泛,寄意深遠,尤其描述民間疾苦,多抒發他悲天憫人的憂國憂民情懷。

杜甫詩歌的風格沉鬱頓挫,語言精煉,格律嚴謹,窮絕工巧,感情真摯,平實雅談,描寫深刻,細膩感人,形象鮮明。『語不驚人死不休』是他的創作風格。唐代的大文學家韓愈曾把杜甫與李白並論說:「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

杜甫對後人的影響還有道德方面的。文天祥在獄中作了200首集杜甫五言詩,自序裡說:「凡吾意所欲言者,子美先為代言之。」

1481年韓國將杜詩翻譯成韓文,叫《杜詩諺解》。美國現代詩人雷克斯羅斯認為杜甫所關心的是人跟人之間的愛,人跟人之間的寬容和同情。他又認為只有這種品格才能最後拯救我們這個世界,最後拯救世界的不是高科技,不是其他東西,就是人跟人之間的愛、寬容和同情。他又認為有這樣一種品格的杜甫,所孕育他的這樣一種文化,比孕育了《荷馬史詩》的希臘文化更加偉大。


[編輯] 名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望岳》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偶題》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欲覺聞晨鐘,令人發深省 ——《游龍門奉先寺》
語不驚人死不休 ──《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安得壯士輓天河,凈洗甲兵長不用 ——《洗兵馬》
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 ──《蜀相》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春夜喜雨》
明眸皓齒今何在,血污游魂歸不得 ——《哀江頭》
絕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佳人》
但見新人笑,那聞舊人哭 ——《佳人》
翻手作雲覆手雨,紛紛輕薄何須數 ——《貧交行》
炙手可熱勢絕倫 ——《麗人行》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 ——《夢李白二首》
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 ——《前出塞九首》
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 ——《後出塞五首》
但看古來盛名下,終日坎壈纏其身 ——《丹青引,贈曹將軍霸》
三年奔走空皮骨,信有人間行路難 ——《將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嚴鄭公五首》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登高》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月夜憶舍弟》
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 ——《登樓》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絕句四首》
飄飄何所似 天地一沙鷗 ——《旅夜書懷》
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風雲接地陰 ——《秋興八首》
同學少年多不賤,五陵衣馬自輕肥 ——《秋興八首》
聞道長安似奕棋,百年世事不勝悲,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異昔時 —— 《秋興八首》
香稻啄殘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 ——《秋興八首》
悵望千秋一灑淚,蕭條異代不同時 ——《詠懷古跡五首》
最是楚宮俱泯滅,舟人指點到今疑 ——《詠懷古跡五首》
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 ——《詠懷古跡五首》
國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春望》
嗚呼一歌兮歌已哀,悲風為我從天來 ——《乾元中寓居同谷縣,作歌七首》 (此句後為毛澤東化用為「狂飆為我從天落」)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江南逢李龜年》
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 ——《客至》
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戲為六絕句》

[編輯] 墳墓
杜甫的去世至今都是學術界討論的一個話題。現在杜甫的墳墓有八座,分別位於河南鞏義市、河南偃師市、湖南省耒陽(今耒陽市)、平江縣等地。其中位於湖南平江的杜甫墓受到學術界的公認。


位於湖南省長沙市杜甫江閣全景

[編輯] 各地紀念建築物
杜甫草堂,位於四川省成都市
杜甫江閣,位於湖南省長沙市
杜甫墓祠,位於湖南省平江縣安定鎮小田村
杜甫故里,位於河南省鞏義市


收錄日期: 2021-04-12 19:38:20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516000051KK03395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