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杜甫是我國盛唐時代的著名詩人。他有崇高的理想、偉大的人格,更有蓋世的才華。可是,杜甫的一生並不順遂,自三十多歲起在長安困守十年後,適逢安史之亂,晚年又飄泊隴、蜀、湘等地,最後更客死孤舟。縱然杜甫的一生並不平坦,但他為理想奮鬥終生、從未輕言放棄、時刻心懷天下、立志於正道的高尚情操,終一生不改。這種精神給予筆者若干點啟示。
杜甫《空囊》詩云:「世人共鹵莽,吾道屬艱難」,他的一生正正符合了古哲「君子道固窮」的格言。綜觀杜甫一生,除了在少年時代過著「放蕩齊趙間,裘馬頗清狂」(《壯遊》)的優悠生活外,自從進入長安求官開始,大半生都是「窮愁絕倒」的。現實生活縱然艱難,他仍能保持高尚節操,貧賤不移,這一點是很值得我們敬佩的。在社會上若要做正人君子,按正道而行,便要有遭受艱難的思想準備。杜甫在《丹青引》的結句亦云:「但看古來盛名下,終日坎壈纏其身」,可見他對在「共鹵莽」的「世人」中,堅持「屬艱難」的「吾道」,是有了受苦難遭排斥的思想準備的。我們若立志「不從惡人的計謀,不走歹人的道路」,便應學習杜甫一樣,才能無怨無悔。
可是光有「君子道窮」的心理準備並不足以立身處世,更重要的是有如杜甫那種道德勇氣和不輕言放棄的精神。或曰唐代是中國刺怨詩的成熟期,盛唐諸公以批評時弊入詩者不計其數,但如杜甫般直罵「朱門酒肉臭,路有涷死骨」(《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的還不多見。杜甫任左拾遺時,曾為救房琯而不惜觸怒肅宗,至死仍不後悔(足為千古言官之表率!);對朋友嚴武,亦勸言「公若登台省,臨危莫愛身」,可見杜甫擇善而固執的道德勇氣,值得我們多加學習。
杜甫才華卓絕,但命途坎坷,一生飽經憂患,曾幾乎死於敵軍、皇帝、饑寒、疾病之手,而他傾注全部心血的作品,又「未見有知音」(《南山》)。杜甫的偉大之處,正在於他以頑強的意志,突破一個又一個的難關,不向命運低頭,不與現實妥協。若他半途已抵受不住,不再堅持理想和操守,文壇上肯定少了一批精金美玉,杜甫也許配不了「詩聖」之名!可見堅強的信念和永不言棄的精神,是他貫徹霖雨蒼生、造福社會理想的關鍵,我們應細味和反思。
歐陽修是北宋中葉的文壇領袖,他總結了前人詩歌創作的經驗,提出了「詩窮而後工」之說,認為文人往往在政治上不得志,生活上常常遭遇困境,使抱負理想難以施展,但這卻使他們能有深入觀察事物和接觸貧苦大眾的機會,反映在詩歌創作上方能寫出深刻有力的內容,成為光輝不朽的作品。這可說是杜甫一生的寫照!歐陽修的話、杜甫的生平,其實正正告訴我們:生活上的不如意其實不算甚麼,我們應該從中有所學習、奮發向上,正如某位名人說過:「貧窮是最好的禮物」,明乎此,當我們遭遇困厄時便不應自怨自艾,而要努力從危機中找尋轉機,視之為一個學習和進步的機會。
杜甫作為詩壇上的泰山北斗,從他早期的作品如《望嶽》、《進〈鵰賦〉表》等,均可見少年時已對自己的才學和作品極具自信。可是,他在臨終時回首一生所走過的道路,卻有一事無成之感,不禁淚如雨下。其實不單是杜甫,古今中外真正為國為民、以造福社會蒼生為己任的人士,莫不都如國父孫中山先生般,抱著「尚未成功」的遺憾離世的,從未輕言成功。雖然從局部而言,某件事能取得預期結果便可算是成功,但從整體而言,真正的成功是需要不斷努力奮斗的。如是,我們在不應輕言放棄之餘,更不能輕言成功,或因有少少成就而懈怠!
杜甫霖雨蒼生的胸懷、風高亮節的為人,都是人們學習的對象,即使在千百年後的今天,其生平對我們處世為人仍是有指導和啟迪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