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的治績

2006-12-03 9:38 am
我想知道武則天有什麼的治績?(愈長盡愈好,但要依題目所問的回答,唔好離題)

回答 (4)

2006-12-03 9:44 am
✔ 最佳答案
武則天,名曌,山西文水人。生於唐武德七年(六二四年),卒於神龍元年(七零五年)。父親是官拜正三品工部尚書,封應國公。生母楊氏,出身名門,其父楊達是隋朝宗室宰相。這是大唐京城裡的一個達官貴人家庭。
貞觀元年(六二七年)武則天的父親改任利州(今四川廣元)都督,三歲的武則天隨父來到這蜀門重鎮,在那裡度過了自己美好的童年。
貞觀十一年(六三七年),唐太宗聽說武則天「美容正,召入宮,立為才人。」年僅十四歲的武則天,很樂意擺脫受異母兄長們欺凌的逆境,滿懷對宮廷神秘生活的憧憬,步入深宮。
武則天在太宗後宮十二年,一直是正四品才人身份,才人料理皇帝的食宿生活瑣事,是最低級的內官。從十四歲到二十六歲,武則天一生中最好的一段青春年華虛度在深宮後院。於是不甘寂寞的武才人乘太宗晚年多病太子入侍之便,與李治暗中來往,打定了把自己託付給這位比自己小四歲的儲君的主意。性格剛強又長於心計的武則天,很容易便取得了素稱懦弱的李治的好感。
貞觀二十三年(六四九年)唐太宗去世。武才人和後宮未曾生育的侍妾被送詮感業寺當尼姑。但不過一、二年,懷念舊情的李治 — 已即位的唐高宗,便把她接回宮中。武則天深受唐高宗寵愛,第二次進宮不久被封為正二品昭儀,比才人高了兩等。過去爭風吃醋的皇后和蕭淑妃預感到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脅,便聯合起來詆毀武昭儀。由於外廷宮僚的介入,這場後宮的爭鬥具有了深刻的社會內容。
永徽三年(六五二年),武則天懷孕的消息從後宮傳出來了 — 半年後生下了她和唐高宗的第一個兒子李弘。
由於宮內的皇后和妃子都對武則天存有偏見,當武則天生下第二個女兒時,於是下毒手嫁禍於人。當時,王皇后去了看她的女兒,之後,皇帝要來,武則天見機下狠心掐死了親生女兒。皇帝來後掀起被子一看,大驚失色,訊問情況,宮女們說剛才王皇后來過。唐高宗便不加思索地斷言︰「后殺吾女!」對王皇后的妒婦心腸痛恨不已,就此下定廢王皇后,改立武則天的決心。以當時的情勢而論,武則天除非施展宮廷陰謀,腳踩自己幼女的屍體,否則是很難朝皇后位置邁進這一步的。
永徽六年(六五五年)八、九月間,皇帝正式提出廢立大事,藉口是「皇后無子,武昭儀有子,今欲立昭儀為后。」十月,下詔廢王皇后、蕭淑妃為庶人,立武則天為皇后。十一月,李勣主持冊皇后禮。翌年正月,太子李忠黜為梁王,李弘取代他為太子。
長達十二年的皇后 — 太子位之爭,武則天取得了全勝。這場鬥爭雙方壁壘分明︰王皇后長孫無忌一邊,是士族門閥最後的政治代表關隴集團;武則天李勛一邊,是新進寒門的政治代表。武則天的勝利,意味著魏晉以來士族門閥控制中央政權四個半世紀的歷史結束了,上層建築的這一變革,和中國社會由前期的門閥地主部曲佃客制經濟向普通地主契約佃農制經濟的過度是同步進行著的。
從顯慶四年(六五九年)長孫無忌集團覆滅到弘道元年(六八三年),唐高宗去世,唐高宗和武則天共同掌朝政的二十四年,史稱「二聖時期」(六五九 ~ 六八三年)。
上宮儀事件平息後,武則天接受教訓,在黜陟大權在握的夫君面前,言行比較檢點,稍稍改變了過去專恣行事的作風。唐高宗由於風眩和目疾,國事更需要仰仗武則天的幫助。夫妻間重建了新的平衡和諧的關係。史稱唐高宗前賢後愚,他雖說不上是個有為君主,但他當初能勇敢地堅持自己感情上的執著追求,力排眾議接武則天回宮並立為皇后,而後又委政於她,把這位絕代女強人撥上政治舞台,便是盡了他的歷史責任。武則天則著眼於鞏固自己的權位,實際肩負著與殘餘門閥勢力鬥爭,為新興階層的發展開闢道路的歷史使命拚搏前進。
上元元年(六七四年)八月,唐高宗稱天帝,皇后稱天后,武則天的地位又升了一級。四個月後,她上書「建言十二事」,儼然是拋出了一個政綱。內容為︰「一、勸農桑,薄賦徭; 二、給復三輔地; 三、息兵,以道德化天下; 四、南北中尚禁浮巧; 五、省功費力役; 六、廣言路; 七、杜讒言; 八、王公以降皆習《老子》; 九、父在為母服齊衰三年; 十、上元前勛宮已給告身者無追核; 十一、京宮八品以上益稟入; 十二、百宮任事久,才高位下者得進階申滯。」那些年接連災害,京畿關中鬧飢荒,又多方用兵,東征高麗、新羅,南擊叛蠻,西鎮廢棄,窮於應付,所以有勸農息兵,盡量節儉的建議,但對百官則在官位待遇上多方照顧,以示籠絡。這十二條意見涉及國家經濟、軍事、社會、政治許多方面,唐高宗詔准施行。可見武則天很有心計地全盤張羅國事,穩步地擴充著自己的實力和影響。
進入七十年代以後,逐漸成長起來的兒子們成為權勢欲極強的母后繼續擴充實力的麻煩。歷來史書上有武則天先後殺害了自己的大兒子李弘和二兒子李賢兩位太子的說法。
太子李弘「禮接士大夫,中外屬心」,咸亨二年(六七一年)以後,唐高宗一再命他監國或處理朝政。李弘發現宮中幽閉著他兩個年逾三十的姊姊 — 蕭淑妃生的義陽、宣城二公主,奏請准她們出嫁,因管這閒事惹惱了武則天,此後幾次奏請迕旨,由是失愛於天后。皇帝因身體不好有意傳位給他,這就危及武則天輔佐丈夫守執掌朝政的大權。突然,太子李弘死於洛州合璧宮綺雲殿,他的死成為歷史上一個謎。不少史學家認為李弘是被武則天用毒酒殺的。
武則天嚴密防範兒子們,牢牢把政府權掌握在自己手裡,這就使包圍著他兒子們的士族官僚士大夫復辟門閥政治的活動無隙可樂。無論當時一心用在權力上的武則天是否明確想到這一層,她同兒子們的爭奪是有這樣的後果。
文明元年(六八四年)二月,武則天立小兒子李旦為皇帝(唐睿宗),但居於別殿,不許參與政事。武則天以皇太后身分臨朝稱制。從此到武則天下台的神龍元年(七零五年),其中包括天授元年(六九零年)起武則天稱帝的十四年,史稱「則天朝」(六八四 ~ 七零五年)。是武則天「聖衷獨斷」,掌握著全部皇帝權力的二十一年。
神龍元年(七零五年)正月,八十二歲的武則天在一場突發的宮廷政變中下台,唐中宗李顯復位,改周為唐,一切又回到原來李唐王朝的軌道上。
神龍元年(七零五年)正月,乘武則天臥病不起,張柬之第發動了政變,首先順利佔據了宮地正北的玄武門,突入宮中,直奔武則天居住的迎仙宮,在廊下當即將張易之、限昌宗處死,而後又殺了他們的兄弟張昌期、張昌儀、張同休,他們的黨羽有十多人流放外地。
當年武則天搞酷吏政治,雖然是一時維護了她的統治,但這件很不得人心的事在武則天君臣關係中留下深深的傷痕,表面上後來融洽起來的君臣關係下面埋伏著信任危機,武則天的晚年政治上實際是非常孤立的。


圖片參考:http://www.geocities.com/chinesehistory123/wuzetian.jpg
2006-12-04 9:29 am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b/ba/WuZetian.jpg/200px-WuZetian.jpg


武則天

姓名:
武曌

諡號:
則天順聖皇后

陵墓:
乾陵

政權:
武周

在世:
624年-705年

在位:
683年-705年

年號
[1]光宅:684年九月-十二月
垂拱:685年-688年
永昌:689年正月-十一月
載初:689年十一月-690年八月
天授:690年九月-692年三月
如意:692年四月-九月
長壽:692年九月-694年五月
延載:694年五月-十二月
證聖:695年正月-九月
天冊萬歲:695年九月-十一月
萬歲登封:695年十二月-696年三月
萬歲通天:696年三月-697年九月
神功:697年九月-十二月
聖歷:698年-700年五月
久視:700年五月-701年正月
大足:701年正月-十月
長安:701年十月-704年
神龍:705年-707年九月



































武則天(624年-705年)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尊為武周聖神皇帝。小名華姑,14歲入宮為才人的時候,唐太宗因其美貌賜名媚娘,即帝位後改名武曌(拼音:zhào,音同『照』),取意「日月當空」(有另一種寫法,瞾,取其「雙目當空」之意)。并州文水人(今山西文水),武士彠的第二個女兒,母親為楊氏。
她從小性格強直,不習女工,唯喜讀書,故知書達禮,深諳政事。童年時代,曾隨父母遍遊名山大川,閱歷深厚。
她是唐太宗的才人,太宗死後入感業寺出家為尼姑。但宮中權鬥使她成了唐高宗李治的昭儀,655年立為皇后。號「天后」,參與朝政,時與高宗並稱「二聖」。她是唐中宗李顯、唐睿宗李旦的母親。高宗死後,武氏把持朝政。
690年,廢睿宗,自授聖神皇帝,改洛陽為神都,國號為周,史稱南周或武周。
政績
女皇武氏執政其間,由於大興告密之風,重用酷吏周興、來俊臣等,加上後世史學家不齒於她擁有男嬪妃(稱為面首),所以史書內都對她的所作所為大加鞭韃,指其一個女人,卻如此陰險、殘忍、善弄權術。但女皇善治國、重視人才的延攬,首創科舉考試的殿試制度,而且的確知人善任,能重用狄仁傑、張柬之、桓彥范、敬暉、姚崇等中興名臣。國家在其主政期間,政策穩當、兵略妥善、文化復興、百姓富裕,為其孫唐玄宗的開元之治打下了長治久安的基礎,史稱武周之治。
武則天日漸衰老,雖然唐睿宗李旦改姓武,為皇嗣,但朝臣大多為繼為位廬陵王的唐中宗李顯繼位。武則天採納了狄仁傑的諫言,「那有姪兒替姑母立廟」後,下旨接廬陵王回朝。女皇晚年希望廬陵王李顯改「武」姓以繼帝位,但李顯的軟弱使她放心不下。
長安五年(705)五月,女皇病重,朝臣張柬之等人推舉李顯繼位,恢復大唐國號,武周終於結束。武則天退位後,唐室尊稱她為則天大聖皇帝。
神龍元年(705)十一月去世時發遺詔:「去帝號,稱則天大聖皇后。」
雖然唐室依照她的遺詔諡號,後來仍有數次修改:

中宗唐隆元年(710年),改為天后;
睿宗景雲元年(710年),改為大聖天后;
延和元年(712年),改為天后聖帝,未幾,改為聖后;
玄宗開元四年(716年),改為則天皇后;
天寶八年(749年),加謚則天順聖皇后。
武則天著有《垂拱集》百卷,《金輪集》十卷,已散佚。今存詩四十六首,《全唐文》編其文為四卷。
宋代洪邁在《容齋隨筆》說:「漢之武帝、唐之武后,不可謂不明」,清代趙翼謂其為「女中英主」。1994年,人們為了紀念她,將金星上的一座環形山以她的名字命名[來源請求]。
2006-12-03 6:09 pm
武則天不是一個普通的女子,而是一個叱吒風雲的政治人物。因此,評價武則天的關鍵是要看她有沒有政績。在這個問題上,學術界也存在著很大的爭議。否定武則天的人認為武則天當政時期,唐王朝出現了全面的倒退,他們把唐朝前期歷史的發展比作是馬蹄形,說武則天統治時期處於「貞觀之治」與「開元盛世」之間的低谷11。肯定武則天的人則認為武則天當政時期是唐王朝發展的重要階段。我認為是武則天很有政績的。這一點只要看一看武則天統治時期的社會狀況就很清楚。
武則天統治時期,政治比較清明。這在制定政策、任免官吏和處理階級矛盾等方面都有充分的表現。武則天繼承和完善了唐太宗制定的各項重要制度,在此基礎上又進行了若干改革,使國家的政策更適合於社會的發展。特別是,武則天十分注意對官吏的任免。她不僅非常注重官吏的培養和選拔,而且非常注重官吏的考核和升降。她曾經撰寫過一本專門講述為臣之道的書,叫做《臣軌》,賜給各級官吏,讓他們認真學習12。對於能夠稱職,且政績卓著的官吏,她都能夠予以獎勵或破格提拔。如婁師德在河西屯田,甚有善政,武則天手制褒美13。王及善任益州都督府長史,武則天聽說他有才學,準備改授滑州刺史。當面交主談後,認為讓他當刺史是大才小用,遂留在朝中,升為宰相。姚崇思維敏銳,「則天甚奇之,超遷夏官侍郎,又尋同鳳閣鸞台平章事。」14對於不稱職的官吏,特別是貪污腐化的官吏,也都能及時予以貶黜或打擊。如索元禮「座臟賄」,被武則天處死15。由於武則天非常注意對官吏的任免,善於用人,所以武則天統治時期的吏治較好,從中央到地方,掌實權的以賢才為多,辦事認真,行政效率很高。雖然當時也出現過一些酷吏、外戚和男寵,但這三種人在武周政權中的作用是極其有限的,他們根本不能左右國家政治。又由於武則天善於納諫,當時的言論也是比較自由的。比如在武則天臨朝稱制時,曾設置過「補缺」、「拾遺」等官。有人對武則天的用人政策不滿,在公共場合說:「補缺連車載,拾遺平斗量。耙推侍御史,眯目聖神皇。」御史官認為這是誣蔑武則天,遂將此人捉來,請求武則天治罪。武則天說:「但使卿等不濫,何畏人言乎!」此外,武則天還比較善於處理階級矛盾和民族關係。在武則天當政的數十年間,除發生過徐敬業等人的叛亂和少數民族貴族的幾次侵擾外,社會是相當安定的。
武則天統治時期,經濟有了明顯的發展。唐朝初期,曾出現過著名的「貞觀之治」,不過,那時剛從隋末的戰亂中解脫出來,全國的人口只有300多萬戶16,經濟剛剛走上正軌。經過唐高宗和武則天的統治,人口翻了一翻,到神龍元年(705)達到615萬戶17。農業、手工業和商業也都有了很大的改觀。在農業方面,武則天主張「勸農桑,薄賦徭」18。她繼續推行均田制19,並把勸課農桑、開墾土地和安扶百姓作為考核地方官吏的重要標準。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這一時期在全國範圍內修築了許多較大的水利工程,耕地面積進一步擴大,糧食產量也有了明顯的提高。在手工業方面,鑄造業、製瓷業和紡織業都有了長足的進步。以鑄造業為例,武則天即位後,曾下令鑄「九鼎」、造「大周萬國頌德天樞」。這些工程所用銅鐵達數百萬斤,規模宏大,技術相當先進。當時金銀器和銅鏡的製造水平,也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在商業方面,隨著城市的發展和人口的增加,商人階層趨於活躍,商品貿易相當瀕繁,甚至出現了「交貿往還,昧旦永日」的場面。
武則天統治時期,文化得到振興。史載,武則天能詩善文,精通書法,著述甚豐。她深知文化的重要性,所以十分重視學術文化的發展。當時哲學、宗教、史學、文學、藝術和科技領域都出現了一些新的現象,其中宗教、文學和藝術方面的表現更為突出。在宗教方面,佛教成為地位最高的宗教,禪宗成為影響最大的佛教宗派。在文學方面,詩歌和散文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出現了像「初唐四傑」和陳子昂這樣的詩歌革新者,還出現了像蘇張說這樣的「大手筆」。朝中官吏基本上都有一定的文學修養。唐人沈既濟說:「太后君臨天下二十餘年,當時公卿百辟無不以文章達。因循日久,浸以成風。」20在藝術方面,出現了一大批書法家、繪畫家和雕刻藝術家。龍門的「大盧舍那像」、敦煌的「北大佛」就是武則天時代雕塑的。恭陵、順陵和乾陵的精美石刻,也是武則天時代的作品。此外,武則天當政時期還編修過卷帙浩瀚的《三教珠英》、《文館詞林》和《字海》21。這些著作雖然沒有留傳下來,但對當時文化的發展無疑也有一定的貢獻。
武則天統治時期,國力也很強盛。從輔佐唐高宗時起,武則天就認識到加強國防的重要意義。臨朝稱制以後,更加注意與周邊少數民族和臨國的關係。對於朝鮮、日本、印度、波斯、大食諸國,武則天不僅遣使通好,而且親自接見外國使者,甚至連他們的路費都想得很週到。對於契丹、突厥和吐蕃等國內少數民族,武則天也採取了扶持的政策,積極幫助少數民族地區的發展:派漢族官吏到邊疆去,幫助少數民族酋長進行管理;把中原地區的種子、農具和其他產品運到少數民族地區,幫助他們發展那裏的經濟22。但是,對於少數民族貴族所發動的侵擾和叛亂,武則天則予以堅決打擊。如高宗末年,吐蕃一度侵佔西域,並威脅河西。長壽元年(692)武則天命大將王孝杰出擊,收復了被吐蕃侵擾的地區23。又如聖歷元年(698)秋,突厥陷定州,圍困趙州,武則天以宰相提兵,「許以便宜從事」,打敗了突厥貴族的進攻24。為了促進邊疆地區的開發和邊疆地區的安全,武則天特意在科舉制度中增加了「武舉」,專門發現和培養軍事人才,在軍隊中提倡忠君愛民、保家衛國的思想。此外,還在邊疆地區廣泛實行屯田25。通過這些措施,加強了國際關係和民族關係,鞏固了邊防,維護了國家的遼闊疆域。在武則天當政時期,唐朝的疆域最大。樹立在乾陵的六十一蕃臣像,就是當時國力強盛的歷史見證。
以上論述了有關武則天的幾個重要問題。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出,武則天並不是荒淫殘暴的人,所謂「殘忍」、「殘酷」、「殘暴」、「荒淫腐朽」、「生性好殺」大部分都是後人強加給她的污蔑不實之辭。作為一個政治人物,武則天有知人之明和納諫之明,她重視知識,善於用人,能夠集中統治階級的集體智慧。因此,她在決策上很少失誤,在行政上卓有成放,她的所作所為基本上都是有利於社會發展的。所以,就連一些反對武則天的人,也不得不承認她是封建時代的「明君」。武則天在唐代特定的歷史舞台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在她參政和當政的40多年間,政治比較清明,經濟有所發展,文化得到振興,國力也很強盛。而這一切都為「開元盛世」的出現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都在中國歷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總觀武則天的一生,我們也可以看出,武則天不僅有勇於革新的精神,堅韌不拔的意志,日理萬機的才幹,而且具有良好的政績。應當說,武則天是中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是中國古代女性中的佼佼者,是中華民族的傑出人物。
http://www.hkbu.edu.hk/~sosc1/hist/hist/Jourvol2_4/journal8.html#1
參考: 王雙懷(陝西師範大學歷史系)-[學術演講- 關於武則天評價的幾個問題]
2006-12-03 4:43 pm
武則天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重定向自武則天)
跳转到: 导航, 搜尋

武則天
姓名: 武曌
諡號: 則天順聖皇后
陵墓: 乾陵
政權: 武周
在世: 624年-705年
在位: 683年-705年
年號 [1]光宅:684年九月-十二月

垂拱:685年-688年
永昌:689年正月-十一月
載初:689年十一月-690年八月
天授:690年九月-692年三月
如意:692年四月-九月
長壽:692年九月-694年五月
延載:694年五月-十二月
證聖:695年正月-九月
天冊萬歲:695年九月-十一月
萬歲登封:695年十二月-696年三月
萬歲通天:696年三月-697年九月
神功:697年九月-十二月
聖歷:698年-700年五月
久視:700年五月-701年正月
大足:701年正月-十月
長安:701年十月-704年
神龍:705年-707年九月


武則天(624年-705年)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尊為武周聖神皇帝。小名華姑,14歲入宮為才人的時候,唐太宗因其美貌賜名媚娘,即位後改名武曌(拼音:zhào,音同『照』),取意「日月當空」(有另一種寫法,瞾,取其「雙目當空」之意)。并州文水人(今山西文水),武士彠的第二個女兒,母親為楊氏。

她從小性格強直,不習女工,唯喜讀書,故知書達禮,深諳政事。童年時代,曾隨父母遍遊名山大川,閱歷深厚。

她是唐太宗的才人,太宗死後入感業寺出家為尼姑。但宮中權鬥使她成了唐高宗李治的昭儀,655年立為皇后。號「天后」,參與朝政,時與高宗並稱「二聖」。她是唐中宗李顯、唐睿宗李旦的母親。高宗死後,她把持朝政。

690年,廢睿宗,自稱聖神皇帝,改洛陽為神都,國號為周,史稱南周或武周。

武氏執政其間,由於大興告密之風,重用酷吏周興、來俊臣等,加上後世史學家不齒於她擁有男嬪妃(稱為面首),所以史書內都對她的所作所為大加鞭韃,以其陰險、殘忍、善弄權術。但也是她開創了科舉考試的殿試制度,並且知人善任,重用狄仁傑、張柬之、桓彥范、敬暉、姚崇等中興名臣,史稱武周之治。

武則天日漸衰老,雖然唐睿宗李旦改姓武,為皇嗣,但朝臣大多為繼為位廬陵王的唐中宗李顯繼位。武則天聽了狄仁傑的諫言,「那有姪兒替姑母立廟」後,於是下旨接廬陵王回朝。

武氏晚年希望廬陵王李顯改「武」姓可以繼位,但李顯的軟弱使她放心不下。直到長安五年(705)五月,武氏病重,朝臣張柬之等人推舉李顯繼位,恢復大唐國號,武周終於結束。武則天退位後,唐室尊稱她為則天大聖皇帝。

神龍元年(705)十一月去世時發遺詔:「去帝號,稱則天大聖皇后。」

雖然唐室依照她的遺詔諡號,但卻有多次修改:

殤帝唐隆元年(710年),改為天后;
睿宗景雲元年(710年),改為大聖天后;
延和元年(712年),改為天后聖帝,未幾,改為聖后;
玄宗開元四年(716年),改為則天皇后;
天寶八年(749年),加謚則天順聖皇后。
武則天著有《垂拱集》百卷,《金輪集》十卷,已散佚。今存詩四十六首,《全唐文》編其文為四卷。

宋代洪邁在《容齋隨筆》說:「漢之武帝、唐之武后,不可謂不明」,清代趙翼謂其為「女中英主」。1994年,人們為了紀念她,將金星上的一座環形山以她的名字命名[來源請求]。


收錄日期: 2021-04-16 15:17:26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203000051KK00418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