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武則天,名曌,山西文水人。生於唐武德七年(六二四年),卒於神龍元年(七零五年)。父親是官拜正三品工部尚書,封應國公。生母楊氏,出身名門,其父楊達是隋朝宗室宰相。這是大唐京城裡的一個達官貴人家庭。
貞觀元年(六二七年)武則天的父親改任利州(今四川廣元)都督,三歲的武則天隨父來到這蜀門重鎮,在那裡度過了自己美好的童年。
貞觀十一年(六三七年),唐太宗聽說武則天「美容正,召入宮,立為才人。」年僅十四歲的武則天,很樂意擺脫受異母兄長們欺凌的逆境,滿懷對宮廷神秘生活的憧憬,步入深宮。
武則天在太宗後宮十二年,一直是正四品才人身份,才人料理皇帝的食宿生活瑣事,是最低級的內官。從十四歲到二十六歲,武則天一生中最好的一段青春年華虛度在深宮後院。於是不甘寂寞的武才人乘太宗晚年多病太子入侍之便,與李治暗中來往,打定了把自己託付給這位比自己小四歲的儲君的主意。性格剛強又長於心計的武則天,很容易便取得了素稱懦弱的李治的好感。
貞觀二十三年(六四九年)唐太宗去世。武才人和後宮未曾生育的侍妾被送詮感業寺當尼姑。但不過一、二年,懷念舊情的李治 — 已即位的唐高宗,便把她接回宮中。武則天深受唐高宗寵愛,第二次進宮不久被封為正二品昭儀,比才人高了兩等。過去爭風吃醋的皇后和蕭淑妃預感到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脅,便聯合起來詆毀武昭儀。由於外廷宮僚的介入,這場後宮的爭鬥具有了深刻的社會內容。
永徽三年(六五二年),武則天懷孕的消息從後宮傳出來了 — 半年後生下了她和唐高宗的第一個兒子李弘。
由於宮內的皇后和妃子都對武則天存有偏見,當武則天生下第二個女兒時,於是下毒手嫁禍於人。當時,王皇后去了看她的女兒,之後,皇帝要來,武則天見機下狠心掐死了親生女兒。皇帝來後掀起被子一看,大驚失色,訊問情況,宮女們說剛才王皇后來過。唐高宗便不加思索地斷言︰「后殺吾女!」對王皇后的妒婦心腸痛恨不已,就此下定廢王皇后,改立武則天的決心。以當時的情勢而論,武則天除非施展宮廷陰謀,腳踩自己幼女的屍體,否則是很難朝皇后位置邁進這一步的。
永徽六年(六五五年)八、九月間,皇帝正式提出廢立大事,藉口是「皇后無子,武昭儀有子,今欲立昭儀為后。」十月,下詔廢王皇后、蕭淑妃為庶人,立武則天為皇后。十一月,李勣主持冊皇后禮。翌年正月,太子李忠黜為梁王,李弘取代他為太子。
長達十二年的皇后 — 太子位之爭,武則天取得了全勝。這場鬥爭雙方壁壘分明︰王皇后長孫無忌一邊,是士族門閥最後的政治代表關隴集團;武則天李勛一邊,是新進寒門的政治代表。武則天的勝利,意味著魏晉以來士族門閥控制中央政權四個半世紀的歷史結束了,上層建築的這一變革,和中國社會由前期的門閥地主部曲佃客制經濟向普通地主契約佃農制經濟的過度是同步進行著的。
從顯慶四年(六五九年)長孫無忌集團覆滅到弘道元年(六八三年),唐高宗去世,唐高宗和武則天共同掌朝政的二十四年,史稱「二聖時期」(六五九 ~ 六八三年)。
上宮儀事件平息後,武則天接受教訓,在黜陟大權在握的夫君面前,言行比較檢點,稍稍改變了過去專恣行事的作風。唐高宗由於風眩和目疾,國事更需要仰仗武則天的幫助。夫妻間重建了新的平衡和諧的關係。史稱唐高宗前賢後愚,他雖說不上是個有為君主,但他當初能勇敢地堅持自己感情上的執著追求,力排眾議接武則天回宮並立為皇后,而後又委政於她,把這位絕代女強人撥上政治舞台,便是盡了他的歷史責任。武則天則著眼於鞏固自己的權位,實際肩負著與殘餘門閥勢力鬥爭,為新興階層的發展開闢道路的歷史使命拚搏前進。
上元元年(六七四年)八月,唐高宗稱天帝,皇后稱天后,武則天的地位又升了一級。四個月後,她上書「建言十二事」,儼然是拋出了一個政綱。內容為︰「一、勸農桑,薄賦徭; 二、給復三輔地; 三、息兵,以道德化天下; 四、南北中尚禁浮巧; 五、省功費力役; 六、廣言路; 七、杜讒言; 八、王公以降皆習《老子》; 九、父在為母服齊衰三年; 十、上元前勛宮已給告身者無追核; 十一、京宮八品以上益稟入; 十二、百宮任事久,才高位下者得進階申滯。」那些年接連災害,京畿關中鬧飢荒,又多方用兵,東征高麗、新羅,南擊叛蠻,西鎮廢棄,窮於應付,所以有勸農息兵,盡量節儉的建議,但對百官則在官位待遇上多方照顧,以示籠絡。這十二條意見涉及國家經濟、軍事、社會、政治許多方面,唐高宗詔准施行。可見武則天很有心計地全盤張羅國事,穩步地擴充著自己的實力和影響。
進入七十年代以後,逐漸成長起來的兒子們成為權勢欲極強的母后繼續擴充實力的麻煩。歷來史書上有武則天先後殺害了自己的大兒子李弘和二兒子李賢兩位太子的說法。
太子李弘「禮接士大夫,中外屬心」,咸亨二年(六七一年)以後,唐高宗一再命他監國或處理朝政。李弘發現宮中幽閉著他兩個年逾三十的姊姊 — 蕭淑妃生的義陽、宣城二公主,奏請准她們出嫁,因管這閒事惹惱了武則天,此後幾次奏請迕旨,由是失愛於天后。皇帝因身體不好有意傳位給他,這就危及武則天輔佐丈夫守執掌朝政的大權。突然,太子李弘死於洛州合璧宮綺雲殿,他的死成為歷史上一個謎。不少史學家認為李弘是被武則天用毒酒殺的。
武則天嚴密防範兒子們,牢牢把政府權掌握在自己手裡,這就使包圍著他兒子們的士族官僚士大夫復辟門閥政治的活動無隙可樂。無論當時一心用在權力上的武則天是否明確想到這一層,她同兒子們的爭奪是有這樣的後果。
文明元年(六八四年)二月,武則天立小兒子李旦為皇帝(唐睿宗),但居於別殿,不許參與政事。武則天以皇太后身分臨朝稱制。從此到武則天下台的神龍元年(七零五年),其中包括天授元年(六九零年)起武則天稱帝的十四年,史稱「則天朝」(六八四 ~ 七零五年)。是武則天「聖衷獨斷」,掌握著全部皇帝權力的二十一年。
神龍元年(七零五年)正月,八十二歲的武則天在一場突發的宮廷政變中下台,唐中宗李顯復位,改周為唐,一切又回到原來李唐王朝的軌道上。
神龍元年(七零五年)正月,乘武則天臥病不起,張柬之第發動了政變,首先順利佔據了宮地正北的玄武門,突入宮中,直奔武則天居住的迎仙宮,在廊下當即將張易之、限昌宗處死,而後又殺了他們的兄弟張昌期、張昌儀、張同休,他們的黨羽有十多人流放外地。
當年武則天搞酷吏政治,雖然是一時維護了她的統治,但這件很不得人心的事在武則天君臣關係中留下深深的傷痕,表面上後來融洽起來的君臣關係下面埋伏著信任危機,武則天的晚年政治上實際是非常孤立的。
圖片參考:
http://www.geocities.com/chinesehistory123/wuzetian.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