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洋務運動推行的背景!!!!!!!

2006-11-13 11:01 pm
試就官員的提倡與當時的政局兩方面,分析洋務運動推行的背景。

回答 (3)

2006-11-13 11:05 pm
✔ 最佳答案
明末以來,中國習稱歐美一帶為西洋,凡與歐美人有關的事務,
如辦外交、製船炮、與實業等等,統謂之曰「洋務」。自同潔至光緒
的三十來年間,清廷中有一批官員倡導並推行學習西方的所謂「自強
新政」,被稱為「洋務派」,其代表人物有恭親王奕訢、曾國藩、李
鴻章、左宗棠、張之洞、劉坤一、沈葆楨(一八二○ -- 一八七九)
、盛宣懷等。

  洋務運動之推行,前後凡歷三十餘年,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第
一期約自一八六二年至一八七四年(同治元年至十二年),重點在發
展軍事工業及介紹西方科學知識;第二期約當一八七五至一八八四年
(光緒元年至十年),偏重於效法外國軍事訓練,並區展與國防有關
之交通事業;第三期從一八八五至一八九四年(光緒十一年至二十年
),由「求強」轉為「求富」,重點在於發展各種民用實業。

  綜觀整個洋務運動,其重要設施可按儲才、強兵、實業建設等幾
方面分述之:

  (一)培儲人材:

   1. 設館教習西文:奕訢在京師設同文館(一八六二年),李鴻
    章在上海創廣方言館(一八六三年),培養通曉西文之人材
    。後來廣州、廈門等處亦均設有同文館。

   2. 繙譯西方書藉:李鴻章等所辦之江南製造總局附設有譯書局
    ,數年內繙譯數、理、化等書計百餘種。

   3. 遣人出國留學:一八七一年(同治十年),曾國藩、李鴻章
    接受容閎(一八二八 -- 一九一二)建議,奏請選派學童出
    洋留學,首批出國學生三十人,前後共百餘人。

   4. 創辦各類學堂:左宗棠在福州馬尾創船政學堂(一八六六年
    ),李鴻章在天津也先後設水師學堂和武備學堂。一八九四
    年(光緒二十年),天津還設立了醫學堂。

   5. 培養軍事人材:除創立軍事學堂外,李鴻章等曾派人至英、
    法、德諸國,分別學習西方之海、陸軍。

  (二)加強軍備:

   1. 製造各種軍備:一八六五年(同治四年),曾國藩、李鴻章
    等在上海設江南製造總局,岣年李鴻章在南京設金陵製造局
    。此外尚有崇厚(一八二六 -- 一八九三)所設之天津機器
    局(一八六七年)和張之洞所設之漢陽兵工廠(一八九○年
    ),亦均當時著名的軍火工廠。

   2. 建造軍用艦艇:左宗棠、沈葆楨先後主持的福州馬尾船政局
    ,於一八六六年(同治五年)建立後,曾建造兵船三十餘艘
    。

   3. 創立新式海軍:從同治初年起,清廷即撥款購買外洋船炮。
    左宗棠以馬尾船政局所製兵船裝備福建水師。一八七五年(
    光緒元年),清廷批准由海關稅中每年提取四百萬兩,於十
    年內籌建南洋、北洋和粵洋三支海軍。一八八五年(光緒十
    一年),正式成立海軍衙門。次年,李鴻章修建旅順、威海
    衛等炮臺。一八八八年(光緒十四年),北洋、南洋等艦隊
    先後組成。

  (三)建設實業:

   1. 發展交通郵電:一八七二年(同治十年),李鴻章在上海設
    輪船招商局,經營內河與遠顏洋航軍業務。一八七九年(光
    緒五年),又在大沽北塘海口炮臺與天津之間試設電報,並
    於次年在天津創立電報總局,下設分局七處。一八八一年(
    光緒七年),唐山至胥各莊的短程鐵路修成。

   2. 興辦礦物採煉:一八七八年(光緒四年),李鴻章等創立開
    平礦務局,以新法採煤。一八八七年(光緒十三年),在黑
    龍江設漠河金礦局。一八九○年(光緒十六年)張之洞設立
    漢陽鐵廠。

   3. 創設民用企業:一八七八年,左宗棠創甘肅織呢總局。一八
    八二年,李鴻章等籌建機器織布局,並於一八九○年建成開
    工。另張之洞在湖北又設立織布、紡紗、製麻、繅絲、針釘
    、氈呢等廠。

  洋務運動雖然標榜要使中國「自強」、「自富」,但其目標並未
達到。一八八三 -- 一八八五年中法戰爭中,福建海軍慘敗,馬尾船
政局被毀。及至一八九四 -- 一八九五年的甲午戰爭中,李鴻章等洋
務派慘澹經營數十年之北洋海軍竟全部覆沒,遂宣告了洋務運動之徹
底破產。深究洋務運動失敗之原因,約有下列數端:

   (1)捨本逐末,襲人皮毛:洋務派誤以為只要效法洋人之「船
     堅炮利」即可圖強,而未能考察其社會、政治等體制,研
     究其富強之本源。故學習西方只襲其皮毛,流於捨本逐末
     。況其「自強」的主要目地之一乃在對付民變,而不想對
     腐敗的清廷統治作根本之改革,自不免告敗。

   (2)崇洋媚外,反為所乘:洋務派為推行其「新政」,對洋人
     唯知崇拜、百般依賴、處處遷讓。其舉辦之事業,無論技
     術、機器以及原料均仰仗於外國,殊不知列強為了自己的
     利益,只望培植買辦之勢力,而不欲坐視中國之富強,所
     提供之槍炮、船艦、機器多係重價劣質品。故洋務派創設
     之企業往往弊端百出、事故屢見不鮮。

   (3)清室腐朽,吏治敗壞:當時清朝的統治已病入膏肓,政風
     日非,吏治敗壞,如不自上而下作根本改變,中國實難富
     強。此亦洋務運動失敗之主因。在洋務運動推行之際,獨
     專朝政之慈禧太后竟挪用大量海軍軍費,以修建供自己玩
     賞遊宴的頤和園。許多經辦洋務企業的官吏,亦從中貪污
     舞弊,藉此飽私自肥。

   (4)守舊勢力,百般阻撓:洋務運動雖力求維護清朝之統治,
     並且只學習西方科學技術而不圖政治體制之變革,但就連
     這樣溫和的「新政」也不見容於清廷中的頑固勢力,許多
     朝臣愚昧無知,認為「天朝無所不有」,把外國科學技術
     統統斥之為「奇技淫巧」、「形器之末」,因而對洋務運
     動抱敵視之態度,百般加以阻撓。

  在近代之世界上,歐、美各國經一系列之社會革命,而使經濟、
文化獲得飛躍之發展,東方諸國卻因長期受專制極權政體之桎梏,日
益落後於西方。故向先進之西方學習,實為當時世界之歷史潮流。洋
務運動之學習西方雖不免流於片面,終歸失敗,然它畢竟是近代中國
學習西方先進文明之第一次嘗試,自有其不容抹殺之歷史作用。

  (一)推行軍事之近代化:「洋務派」在十九世紀六、七十年代
,先後建立了一批新式的軍事工業,製造近代化的槍炮等軍火,對陸
軍進行一些改革,又創建了新式的水師,使中國之軍事在近代化的途
程上邁出一步。雖然中國的海軍在中法戰爭、中日戰爭中均遭慘敗,
但其主要原因並不在技術裝備上。中日的黃海一戰,中國水師也曾令
日本海軍受了重創。

  (二)輸入先進科學技術:洋務運動引進了西方的先進科學技術
,使許多建設事業從無到有,如最早的電線、電報之創設,煤礦的新
式開採和綱鐵廠之建立,最早的鐵路之籌建,等等,開中國近代化之
先河。

  (三)奠定近代工業基礎:在洋務運動中,一些商人、豪紳和官
吏投資於新式工業,創立起中國的近代民族企業。其規模雖然較小,
經營之項目亦有限(如紡織、印刷、麵粉、機器修造等),但畢竟是
個新的開端,成為同外國企業競爭的潛在對手。

  (四)開闢新型教育途徑:洋務派學習西方的教育體系來培養人
材,設館教授西文,派人出國留學,創辦新式學堂,不僅為中國未來
之近代化造就了一批技術骨幹力量,而且是對中國傳統書塾式教育之
巨大衝擊,開闢了新的教育改革之途徑。
2006-11-14 1:29 am
1840年,「鴉片戰爭」以前,當時中國還是一個封建國家,結合農業和家庭手工業,以自給自足作為經濟生活的主導。中國長期「閉關自守」,清王朝的「康乾盛世」(康熙和乾隆)已走上衰敗,國勢日下,今非昔比。
這時,歐美資本主義的發展十分迅速。特別是英國,已完成「工業革命」,成為世界上最強的國家,並且急於對外擴大商品市場。為了打開龐大的中國門戶,英國人發動了兩次「鴉片戰爭」。這兩次戰爭的失敗,使中國人──尤其是優越感極強的中國文化人──第一次面對西方文明(現代工業文明)的嚴峻挑戰,如從夢中驚醒。
2006-11-14 12:37 am
官員的提倡:
恭親王奕訢親歷英法聯軍之役,負責簽訂北京條約,深感喪權辱國之恥,故欲發憤圖強,提高軍事實力,乃匡扶洋務運動。湘、淮軍之將領如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等,均為開明之士大夫。他們在平定太平天國後,地位日尊,故能影響政府推行洋務。此外洋務派代表人物尚有張之洞、沈葆楨、劉坤一、盛宣懷等皆倡導並推行學習西方的事務。朝野有識之士漸知中國非尋求新知識,不足以圖存。林則徐令人譯西方書報,以了解世界大勢,肇洋務之開端。其他如魏源、馮桂芬、鄭觀應、郭嵩燾等政論家,皆倡導西學,尤其是魏源【海國圖志】中提出「師夷之長技以制夷」,這種思想對後來洋務運動頗有影響。可見洋務遂成為當時一股新思潮。
當時的政局
清廷軍政敗壞,致內幾為太平軍所滅,對外則屢戰屢敗。至湘、淮將領得常勝軍之助,對西洋武器之威力,有深刻之認識,於是乃要求軍備有所革新,以期船堅砲利、國富兵強。洋務運動是近代中國在內憂外患乘的局勢下,由清廷內部的樞臣疆吏倡導的一個學習西法、求強求富的運動,目的是為了應變圖存、安內攘外。
http://aer2.sbc.edu.hk/~kcw/dockwok1.htm


收錄日期: 2021-04-16 15:44:29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113000051KK01718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