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修點死?

2006-11-11 6:42 am
楊修點死?

回答 (7)

2006-11-11 7:00 am
✔ 最佳答案
楊修被斬可分為遠因和近因,現分述如下:
遠因:
一、闊門事件...修知操其意,操心甚忌之
(係依個時候,操開始防治楊修依個人...)
二、一合酥事件...修與眾人分食,操心惡之
(開始憎楊修了...)
三、夢中殺人事件...修說出操非在夢中,而是近侍在夢,操愈惡之
(更加憎佢...)
四、吳質事件...修將丕請質商議的事向操告發,操懷疑修X陷丕,操愈惡之...
(更加憎佢...)
五、鄴門事件...修教植如有人擋斬之,操得悉,大怒,亦不喜植...
(修都有分令到植做唔到世子架!!)
六、答教事件...修為操答教十餘條,操大怒,始有殺機...
(要殺佢喇~~~~)
近因:
因雞肋事件,,修教隨行軍士收拾行裝歸程,操藉此機會以惑亂軍心之罪比斬!!

2006-11-10 23:04:36 補充:
補充楊修真正被殺的原因:修不是真的因惑亂軍心之罪名斬掉的,我覺得只要操的一個籍口,傷真正致死的原因是因為他恃才放曠,數犯操之忌,使操由防範之心至憎恨傷,最終操更對傷更有殺他之心!!!

2006-11-10 23:09:49 補充:
修為人絕頂聰明,真所謂「筆下龍蛇走,胸中錦繡成。開談驚四座,捷對冠群英。」任當時丞相曹操的主薄。史載「是時軍國多事,修總知內外事,皆稱意。自魏太子以下,並爭與交好」。但恃才傲物,為曹操所忌。

2006-11-10 23:10:24 補充:
小說雜記中多見楊修與曹操鬥智之事,《世說新語》關於楊修記載有四則,皆收於〈捷悟篇〉。建安二十四年(219)秋天,曹操從漢中退兵至斜谷,曹操見碗中有雞肋,隨口曰:「雞肋!」楊修見傳雞肋二字,便教將軍夏候惇及隨行軍士收拾行裝,準備歸程。楊修由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這個暗語推測曹操有意撤兵。曹操怕軍心渙散,以楊修擾亂軍心定罪,在盛怒之下將楊修軍法處斬,後卻厚葬之,慰籍其親屬。但事後曹操果然如楊修所言退兵。一說曹操是因為楊修看穿自己的心而忌才所以殺之,另一說法是當時楊修擁護曹植為繼承人,而曹操想以嫡子曹丕為承繼。曹操擔心兒子們將來會內閧遂將曹植身邊的謀士借機殺害。

2006-11-10 23:10:36 補充:
曹操因「雞肋事件」殺楊修後,寫信給當時任太尉的父親楊彪:「足下賢子,恃豪父之勢,每不與吾同懷……便令刑之。」楊修被殺,老父楊彪萬分痛惜。《後漢書》記曹操問楊彪:「公何瘦之甚?」楊彪說:「愧無日磾(金日磾)先見之明,猶懷老牛舐犢之愛」。有O的係WIKI,,有O的係有個FD同我講,,有O的係一本書咁講,,有O的係網上搵到!!@@
參考: 曾睇一本書既作者分析,,記得O的我又唔記得O的!!
2006-11-12 2:16 am
畀曹操殺死(正史確有提到)
參考: 正史
2006-11-11 11:35 pm
鋒芒太露,自視過高,為曹操妒忌借机而殺。
2006-11-11 7:24 pm
許多人認為楊修之所以被曹操藉故殺害,是因為他太過聰明,讓曹操倍感威脅。但事實上,這裡頭還牽扯出曹家繼承者的權力鬥爭,以及曹丕掌權後的人事佈局。楊修的死,不過是曹家代漢而有天下的犧牲品罷了。

  曹操與楊修的故事也算得上三國裡的一個熱點了,各類考證、各種文章乃至戲曲都炒得不亦樂乎,總的觀點千編一律,即曹操愛才也忌才,他是因妒恨楊修才華超過自己,感覺到沒了面子,才惱羞成怒殺楊修的。〈曹瞞傳〉說曹操「持法峻刻,諸將有計畫勝出己者,遂以法誅之」——〈曹瞞傳〉老是說曹操的壞話,其實這樣理解未免太小看他了!曹操殺楊修實在是為了曹丕的江山。

  楊修這個人本來就不是真心誠意依附曹操的,他不過是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時,一起被「挾」來而已。他乃弘農華陰(今陝西華陰)人,係楊震的玄孫、楊彪的兒子。楊震就是歷史上那位拒收賄禮,並說出「天知、地知、你知、我知」這句名言的大清官,曾做過太尉。而楊彪也是太尉,還當過司空。《後漢書》說「自震至彪,四世太尉」,所以他們一家自然忠於漢室了。曹操是聰明人,自然不會將楊修像郭嘉、程昱般地喜歡,何況楊修還是袁紹的外甥,楊、袁同為世家望族,頗有些號召力。曹操要想循序漸進地把個「漢」字改寫為「魏」字,世家望族當然是最頭痛的。

  曹操殺楊修更重要的原因是,楊修在魏嗣子之爭中站在曹植那一邊。楊修與曹植俱有才名,兩個人自然惺惺相惜。曹丕的文采雖也不差,但比起才高八斗的曹子建(曹植字)總還差一截,而且他更喜歡舞刀弄槍,尤精劍術,在武術史上頗有名氣;然而這些卻是魏晉時代的文人高士所看不起的,所以楊修就感情上來講,自然親於曹植。

  另就理智上來講,即為保住漢室,楊修更希望曹植能被選為曹操的繼承人。畢竟曹植這個人喜詩書,性情上總還溫柔敦厚,他若繼承父業,也許仍只做個魏王,不會去廢掉漢帝——說不定還會待漢帝更好一些。這些在他的詩作中都有所反映,如曹植的〈三良〉詩云︰「功名不可為,忠義我所安」,即謂人生不可覬覦非分,功名自有天定,惟當以忠義自勵。事實上,當後來曹植聽到曹丕廢漢帝自立的消息後,還「發服悲哭」(見〈蘇則傳〉)。

  而曹丕就不同了,他的佔有慾是出了名的:纔破袁氏,首先便去霸佔袁熙的老婆甄氏;叔叔曹洪性喜斂財且慳吝成性,他卻見了眼紅,偏要在鐵公雞身上拔毛,老是上門「借錢」,不成還與叔叔結下「樑子」,從此專找曹洪的碴兒。而且曹丕心狠手辣,他若上台,廢漢帝以自立只是遲早的事情。所以,楊修幫曹植還有政治上的考慮。

  其實,曹操在立嗣問題上開始也的確拿捏不定︰誰讓他的兒子個個都這麼出色!曹丕、曹植自不必說,曹彰人稱「黃鬚兒」,乃赫赫一員猛將,武功萬夫莫當,晉王嘉《拾遺記》載︰任城王曹彰可以左右開弓,百步外射中一根髮絲,還能拉著老虎尾巴倒拖著走,小象都要被他按趴下……聽起來簡直像是神話。曹操每次臨陣都很記掛這個兒子,連在渭河邊遭遇馬超,也想到「吾兒若在此,倒可以跟馬超鬥上幾回」。曹操的小兒子曹沖是個小神童,他秤大象的故事至今都還被人津津樂道著。

  然而,曹操很快從老對手袁紹廢長立幼,弄得人心渙散、大旗傾覆的教訓中冷靜下來;他自知不能再重蹈覆轍了。何況曹丕文武全才,再加上很會耍手段——這點在三國這樣的亂世是很重要的——所以曹操最終選定了曹丕。當然,曹操在立嗣問題上也經歷過一個自身思想轉變的過程︰建安十五年(西元二一○年)十二月己亥的〈讓縣自明本志令〉裡,他還以齊桓、晉文自比,表示要像齊桓公、晉文公匡助周室那樣匡助漢室。此時,他在立嗣問題上是屬意曹植的,因為曹植有跟自己相同的想法。其後,他的篡漢意識越來越強烈,同時也已明白地說要當「周文王」了,而曹植仍執前意,自然要失寵。放眼觀之,惟曹丕有代漢之心且有代漢之能,所以,曹操終於下定決心選曹丕當「周武王」。

  建安二十二年(西元二一七年),曹操正式立曹丕為嗣子。既選曹丕當嗣子,曹操就要為他鋪平道路;曹植、曹彰、曹沖都是他疼愛的兒子,自然不忍加害,但黨羽一定要剪除一些。有個叫周不疑的,是曹沖的好朋友,也是個神童,曹操想藉故殺他,但曹丕根本沒把這些年紀輕輕的曹沖一黨放在眼裡,反來勸諫。結果曹操明確告訴他︰「此人非汝能駕馭也。」還是派刺客去殺了周神童。楊修的故事也是一樣的,所謂楊修識破曹操「雞肋」之意,傳揚開去洩了密,被指「造謠亂我軍心」,根本只是藉口而已!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可惜才子楊修死時年僅四十四歲。

  曹操殺了楊修後,又寫信給楊父、當時任太尉的楊彪︰「足下賢子,恃豪父之勢,每不與吾同懷……便令刑之。」接著又說想到你們有父子之情,我也很悲傷,所以贈送錦製皮衣兩件,用銀鑲角的八節桃竹杖一根等物聊表安慰。而曹操的夫人卞氏(此人娼家出身,卻有賢德之名)也寫信給楊母袁夫人(袁紹的姊姊)說︰「賢郎有蓋世之文才,闔門欽敬,明公性急,輒行軍法。」接下來也是送衣服、宮錦、香車等等。我想這袁夫人恐怕是恨煞了曹操,兄弟、兒子、侄兒都讓他殺光了,宮錦、香車又抵得何用?然而她卻是說不得,也許還得謝恩呢!做人有時候就這樣,這叫做「人為刀俎,我為魚肉」,通俗一點的講法,是「在人屋檐下,不得不低頭」。
杨修是个人才,属古代知识分子中的精英类人物,其地位和职业与蒋介石身边的陈布雷相似。其人才思敏捷,聪颖过人,舌辨之士,恃才放旷,得到曹操赏识器重,委以“总知外内”的主薄,成为丞相曹操身边的一位高级幕僚谋士,理应算得上一位重臣。在发生了阔门、一盒酥、曹操梦中杀人、吴质等事件后,曹操对杨修心中已暗存芥蒂,暗暗忌之戒备之,直到后来杨修又暗中插手废立太子之事,引起曹操极度不满和嫉恨。《三国志》中是这样记载曹操如何处置杨修的:“太祖既虑始终有变,以杨修颇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於是以罪诛修。”曹操在汉中战事中,随便找了个借口罪名,诛杀杨修后,又厚葬之,赏与许多物品,以示慰籍其亲属。曹操这位白脸奸雄,对杀人后又为其送葬的手段,向来运用的十分老道娴熟,让外人看不出半丝假公济私、公报私仇的痕迹,给局外人留下杀得在理,曹操又不得忍痛不杀之的印象。曹操此番秀做得实在高明,虽然颇似猫哭老鼠,但此招比孔明挥泪斩马谡还要阴上十倍。杨修之死的详细细节,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写的最为详实生动,虽然是演义化了的小说,同样让人看不出曹操谋杀杨修的蛛丝马迹,而是秉公处置“鸡肋事件”,严肃军纪,按律斩了杨修,做得即天衣无缝,又除掉了心中一大隐患,解除了百年之后的后顾之忧。在曹操眼中,为了日后曹家社稷江山与千秋大业的稳固,杀一个杨修何足挂齿?其实,在曹操与杨修两人的关系上,最为直观集中地体现展示了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统治者与知识分子间的关系本质,历朝历代的封建统治者对待知识分子,具有极重的疑惧心态,为维持其统治体系的运转,而又不得不加以利用的矛盾状态。有人曾形象地把这层关系,比喻为皮与毛的关系,皮之不存,毛将附焉?在骨子里,封建统治者是鄙视家族外的知识分子这一群体的,他们把自己当成皮,将知识分子当成毛,只要保证皮的完好存在,拔掉几根毛即使脱掉一层毛,都无所谓,还会自然地不断萌生出新毛来的。於是在中国大地上,便上演了秦始皇焚书坑儒、二桃杀三士、朱元璋计杀群臣……等一幕幕充满血腥的历史悲剧。中国古代知识分子,这些依附在皇权这层牛皮上的毛,自然是不能主宰自己命运的,由此便演绎出层出不穷的个人奋斗的人生悲剧来,历史长河惊涛海量无情地吞嗜了屈原、杜甫、陆游、韩愈、李斯……等无数文人精英们的雄心壮志,壮哉,悲哉!

杨修,做为封建时代的一名谋士幕僚,堪称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群体中的典型人物。若对其客观地评价,该君才华学识是出众超群的,在揣磨、分析、判断、预见丞相曹操心理活动方面,也是相当准确迅速敏捷的,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杨修也正是因为这种先期预见的准确,才为此掉了脑袋,反丢了自己的卿卿性命。曹操杀杨修,当数古代知识分子遭受迫害打击,最为典型的恶性冤案,杨修到了阴间仍会耿耿于怀,其冤魂不会轻易散去。
2006-11-11 6:49 am
被曹操殺死

楊修是楊震的玄孫,楊彪的兒子,出身世代簪纓之家。《後漢書》說「自震至彪,四世太尉」。參看楊寶及楊震。

為人絕頂聰明,真所謂「筆下龍蛇走,胸中錦繡成。開談驚四座,捷對冠群英。」任當時丞相曹操的主薄。史載「是時軍國多事,修總知內外事,皆稱意。自魏太子以下,並爭與交好」。但恃才傲物,為曹操所忌。

小說雜記中多見楊修與曹操鬥智之事,《世說新語》關於楊修記載有四則,皆收於〈捷悟篇〉。建安二十四年(219)秋天,曹操從漢中退兵至斜谷,曹操見碗中有雞肋,隨口曰:「雞肋!」楊修見傳雞肋二字,便教將軍夏候惇及隨行軍士收拾行裝,準備歸程。楊修由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這個暗語推測曹操有意撤兵。曹操怕軍心渙散,以楊修擾亂軍心定罪,在盛怒之下將楊修軍法處斬,後卻厚葬之,慰籍其親屬。但事後曹操果然如楊修所言退兵。一說曹操是因為楊修看穿自己的心而忌才所以殺之,另一說法是當時楊修擁護曹植為繼承人,而曹操想以嫡子曹丕為承繼。曹操擔心兒子們將來會內閧遂將曹植身邊的謀士借機殺害。

曹操因「雞肋事件」殺楊修後,寫信給當時任太尉的父親楊彪:「足下賢子,恃豪父之勢,每不與吾同懷……便令刑之。」楊修被殺,老父楊彪萬分痛惜。《後漢書》記曹操問楊彪:「公何瘦之甚?」楊彪說:「愧無日磾(金日磾)先見之明,猶懷老牛舐犢之愛」。
2006-11-11 6:46 am
建安二十四年(219)秋天,曹操從漢中退兵至斜谷,曹操見碗中有雞肋,隨口曰:「雞肋!」楊修見傳雞肋二字,便教將軍夏候惇及隨行軍士收拾行裝,準備歸程。楊修由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這個暗語推測曹操有意撤兵。曹操怕軍心渙散,以楊修擾亂軍心定罪,在盛怒之下將楊修軍法處斬,後卻厚葬之,慰籍其親屬。但事後曹操果然如楊修所言退兵。一說曹操是因為楊修看穿自己的心而忌才所以殺之,另一說法是當時楊修擁護曹植為繼承人,而曹操想以嫡子曹丕為承繼。曹操擔心兒子們將來會內閧遂將曹植身邊的謀士借機殺害。
2006-11-11 6:46 am
多次觸犯曹操之忌,最後以亂軍心之罪名殺了他


收錄日期: 2021-04-12 21:13:47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110000051KK04585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