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功績?

2006-10-25 9:22 pm
朱元璋的功績?

回答 (4)

2006-10-27 7:58 pm
✔ 最佳答案
明太祖 朱元璋 (1328-1398)
明太祖朱元璋為濠州鍾離人,自幼出家於皇覺寺為僧。

朱元璋於至正十二年閏三月初一日,投郭子興部下,子興見元璋狀貌奇偉,異於常人,遂留置為親信兵,屢次率兵出征,有攻必克。子興大喜,署為鎮撫,復將養女馬氏給與元璋為妻,後為高皇后。至正十五年三月,郭子興病逝,其子郭天敘代領其眾,時韓林兒出詔封天敘為都元帥,張天祐為右副元帥,朱元璋為左副元帥。朱元璋慨然曰:「大丈夫寧能受制於人耶!」遂不受。但念林兒勢盛力強,可利用以成帝業,乃用其年號以令軍中。九月,郭天敘、張天祐二人皆戰死,於是郭子興部將盡歸太祖。




  至正二十三年(一三六三年)二月,張士誠遣將呂珍圍安豐,殺劉福通。韓林兒派人告急於朱元璋,劉基(伯溫)諫朱元璋不可往援。太祖曰:「小明王被圍甚急,我向奉他龍鳳年號,不忍袖手旁觀,因此不得不往救。」遂率徐達、常遇春往援,擊走呂珍,迎林兒歸滁州。此時小明王已成為太祖的傀儡,但朱元璋仍奉他龍鳳年號,以借題發揮。

 至正二十四年(一三六四年)正月,朱元璋自立稱為吳王,建百司官屬,所用封拜除授及有司文牒,稱云皇帝(小明王)聖旨,吳王(太祖朱元璋)令旨。至正二十六年(一三六六年)十二月,劉基密稟太祖命廖永忠,以迎林兒南來為名,行至瓜步覆林兒舟,沉於水,遂遭溺斃。

  韓林兒既死,朱元璋乃成為最高領袖。元順帝至正二十八年(一三六八年)正月初四日,朱元璋即皇帝位,國號「明」,建元「洪武」,是為明太祖。朱元璋建國號曰:「大明」。

朱元璋創建明朝後勤奮治國三十一年,整肅吏治,嚴懲貪官,創立衛所,鞏固邊防,重視農業,對社會的穩定,國家的統一和發展,都起了積極作用。

他大興冤獄,誅殺功臣,設立錦衣衛,對官民實行殘暴的專制統治,廢除丞相制,抑制賢能的輔佐,使權臣和宦官更容易控制政權,導致明末宦官專權,民亂紛起。
2006-10-25 10:04 pm
朱元璋(一三二八 -- 一三九八)少名重八,又名興宗,字國瑞
。濠州鍾離(今安徽鳳陽東)人。順帝至正四年(一三四四年),其
家鄉發生大瘟疫,父母兄弟皆亡,時元璋年方十七,孑然一身,孤苦
無依,乃入皇覺寺為僧,旋出外遊方乞食,在外顛沛流離三年,回到
廟中依然窮愁無賴。恰郭子興起兵濠州,元璋乃往投之,子興派他為
親兵,見他忠心耿耿,作戰勇猛,又以養女妻之,故軍中呼其為「朱
公子」。至正十五年,郭子興病卒,其部眾乃歸朱元璋統制。時劉福
通擁立韓林兒為宋帝,朱任其下之左副元帥,次年攻下集慶,改設為
應天府,勢力一時大張。

  當時天下大亂,各地群雄割據,如陳友諒據湖北、江西,張士誠
據於江、浙,方國珍據於浙東,明玉珍據於四川。另元朝一些將領也
擁兵自重,如福建的陳友定,廣東的何真,山西大同的孛羅帖木兒,
關中陝西的李思齊,汴梁、山東的擴廓帖木兒(即王保保)等。朱元
璋接受朱升「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建議,決定以應天為據點
,逐步壯大自己的力量。他採取先南後北、先易後難的戰略策略,即
先著手掃平江南之群雄,然後出師北伐。至正二十一年,朱元璋受韓
林兒封為吳國公。二十三年,與陳友諒在鄱陽湖大戰,朱乘風縱火,
陳戰船全部被毀,友諒於是役中矢亡,次年其子陳理降,元璋遂盡得
長江中游之地,改稱吳王,但仍奉韓林兒的年號。當時劉福通為張士
誠所敗,朱元璋派人接韓林兒南下,旋沈之於瓜州江中。至正二十七
年秋冬,朱元璋先後消滅張士誠、方國珍之勢力,士誠被俘殺,國珍
投降,於是大江南北盡皆一統於朱元璋的旗幟下。

  至正二十七年(一三六七年)十月,朱元璋命徐達(一三三二 -
- 一三八五)為征虜大將軍,常遇春(一三三○ -- 一三六九)為征
虜副將軍,「率甲士二十五萬,由淮入河,北取中原」,同月發佈討
元檄文,提出「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之口號
。次年(至正二十八年,洪武元年)春正月,朱元璋在應天稱帝,建
國號為明。郭子興、朱元璋原來均屬韓林兒之部下,韓林兒、劉福通
等利用白蓮教(混有明教、彌勒教等內容)起事,崇尚光明,鼓吹「
明王出世」,故韓林兒稱「小明王」而朱元璋則以「明」為王朝名。
是年春、夏,明軍先後平定閩、粵的陳友定、何真兩股勢力。同時,
徐達、常遇春等率明軍長驅北上,節節勝利。元順帝率后妃、太子及
百官北遁,史稱北逃後之元朝為北元(一三六八 -- 一五○二年)。
八月,明軍入佔大都,結束了蒙元對中國大約百年的統治。元朝北遷
後,朱元璋一面繼續清除蒙元之餘部,一面掃除各地割據力。洪武二
年(一三六九年),攻入西安,李思齊降。次年大破王保保,俘元朝
王公、將官一千八百餘人,士卒八萬,馬一萬五千餘匹。洪武四年,
攻入重慶,明玉珍子明昇投降。十四年,明軍入雲南,元梁王巴匝剌
瓦爾密自殺,次年春復取大理,更定雲南行政區劃。到了洪武二十年
(一三八七年),平定遼東一帶,元將納哈出率部廿餘萬降,全國乃
歸於一統。

  朱元璋創立明朝以後,鑒於元朝由於暴政而速亡的教訓,認識到
「居上之道,正當用寬」,因為「弦急則斷,民急則亂」,如果「恣
意奢欲,使百姓困乏」,必將「至於亂亡」。加上他自幼貧寒,飽受
顛沛流離之苦,對民眾所受的欺凌壓迫,有深切的了解。因此太祖一
執政,即著手實施與民休息的政策。事實上每次經過長期動盪、分裂
、戰亂之後,社會呈現民不聊生、滿目瘡痍、百廢待舉之境況,新建
立的王朝只能採取休養生息的政策,因為民窮國不富,欲搜刮而無門
,倘若逆天而行必加速自己的滅亡。秦、隋之速亡乃前車之鑑,而漢
、唐之成為盛世尤可資仿效。

  明初採取了許多辦法恢復發展經濟、文化,如獎勵農業、興修水
利、減免賦役、扶植工商、發展學校、改善科舉等等。洪武初年,就
採用「計民授田」之法鼓勵百姓墾荒,「召民耕,人給十五畝,蔬地
二畝,免租三年」,後來又規定「額外墾荒者永不起科」。由於實行
「農為國本」之政策,故明初經濟迅速恢復、發展。從洪武元年到十
六年,各地新墾田地共達一百八十萬零五千多頃,約合當時全國土地
總額的一半。洪武十八年,全國收入麥、米、豆、穀等二千零八十八
萬多石,到二十六年增為三千二百七十八萬多石,比元代幾增兩倍。
據載「是時宇內富庶,賦入盈羨,米粟自輸京師數百萬石外,府縣倉
廩蓄積甚豐,至紅腐不可食」。

  在政治方面,明初也有一些良好措施,如整飭吏治,嚴懲貪污,
規定地方官貪污錢財六十兩以上者即斬首示眾,甚至剝皮實草。當時
府州縣衛之旁都建造一所土地廟,廟前有一塊空地,作為剝皮場所,
人稱「皮場廟」。官座公座之旁,亦往往懸掛一剝皮實草之袋,令人
觸目驚心。《明史》有載,「(洪武)三十年六月己酉,駙馬都尉歐
陽倫有罪賜死」,另戶部侍郎郭桓大貪污集團被揭發,「自六部左、
右侍郎下皆死,贓七百萬,詞連直省諸官吏,繫死者數萬人」。太祖
嚴禁宦官干政,不准母后臨朝,也不失為英明之策。

  在中國歷史上,除了漢高祖劉邦之外,由平民直起為天子僅明太
祖朱元璋一人而已。朱元璋以一介平民而參與元末起義,終於滅元創
明、重建漢族的一統天下。其削平群雄、改朝換代得以成功之因素大
略如下︰

  1.革命口號響亮︰元末,天下苦元已久,廣大漢族人民對蒙古貴
          族的民族壓迫尤為不滿,而朱元璋乃以「驅逐
          胡虜,恢復中華」之民族革命口號相召,故登
          高一呼,從者如流。

  2.軍隊紀律嚴明︰朱元璋幼貧寒,頗知民間疾苦,謀士李善長又
          勸其「行仁義,禁殺掠,結民心」,故軍隊紀
          律嚴明,北伐時又提出「逐胡虜,除暴亂,使
          民皆得其所,雪中國之恥」,於是所到之處均
          受民眾歡迎。

  3.良臣勇將輔佐︰朱元璋知人善任,能禮用士人、愛護戰將,故
          身旁集結一批良臣、勇將。其謀士“皆智略過
          人”,如李善長、劉基、朱升、宋濂等。其武
          將則為一時英傑,勇猛善戰,如徐達、常遇春
          、沐英、湯和、胡大海、李文忠、傅友德等。
          其中劉基(字伯溫)尤其被視為諸葛亮式的人
          物,他為朱元璋籌劃軍事,參與機要,貢獻良
          多,明太祖謂「伯溫,我之子房(張良)也」
          。

  4.戰略部署得當︰在元末崛起的群雄,朱元璋能由小到大,由弱
          轉強,得力於戰略戰術優越甚多。如以應天為
          根據地培植實力,接受朱升「高築牆,廣積糧
          ,緩稱王」之策,一面繼續奉韓林兒之號以收
          買人心,一面勸課農桑、發展經濟。同時又實
          行先易後難之部署,首先蕩平江南各地之群雄
          ,然後集中力量揮師北伐,終於一舉奏效,扭
          轉乾坤。
2006-10-25 10:01 pm
朱元璋生於元朝天順帝天歷元年(1328年)九月十八日未時。父親朱世珍。母親陳氏。朱元璋祖籍為江蘇沛縣,祖、父後在濠州(今安徽鳳陽)定居。因其出生時,身上有蟲子在爬,故原名蟲扒,後至皇覺寺才改重八,不久改為朱興宗。參加元末農民起義後改名為朱元璋,字國瑞。朱元璋幼時曾為地主放牛。至正四年(1344年)淮北大旱,朱元璋的父、母、兄先後去世,不得已入皇覺寺為遊方僧。

至正十二年(1352年)受好友湯和來信勸說,參加紅巾軍,投靠郭子興,由於指揮有方,不久便由一名小軍官逐漸升為元帥,並娶其養女馬氏(後為皇后)。至正十六年(1356年)朱元璋攻佔集慶,將這裡作為自己的根據地,並改名為應天府。朱元璋採取朱升「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建議,採取穩健的進攻措施,擊敗了徐壽輝、陳友諒和張士誠的勢力。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朱元璋被韓林兒封為吳國公,1364年自封為吳王。同年將小明王沉入長江中。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正月初四日(1月23日),朱元璋在應天稱帝,建國號大明,年號洪武。以應天為南京,開封為北京。同年閏七月,大將徐達攻克大都,元朝滅亡。洪武十四年(1381年)征服雲南,中國大體上統一。

統一中國後,朱元璋為明朝制訂了包括《大明律》在內的一系列嚴格的典章制度,但由於皇帝本人的性格和經歷等諸多方面的原因,在處罰犯罪時,朱元璋往往並不按照《大明律》的規定來實行刑法,而是大開殺戒。由於其出生貧苦,朱元璋極為痛恨魚肉百姓,徇私枉法的官員,曾規定貪污60兩白銀就要被處死,處死後亦須接受剝皮實草之刑,此指死囚被剝皮後,所剩餘的皮囊將會以稻草充塞,製成人偶(亦有一說法是說將所剩餘的皮囊充氣、定型,製成燈籠),以收殺雞儆猴之效,剝皮實草之刑亦為朱元璋所常用。在其主政期間,處死了大批不法貪官,包括開國將領朱亮祖,女婿駙馬都尉歐陽倫,其中甚至因為郭桓案,空印案殺死數萬名官員。但很多官員都是被冤殺。而空印案本身被認為是無中生有,是由於皇帝自己的猜疑造成的。由於朱元璋的吏治嚴厲,在明初相當長一段時間,官員腐敗的情況得到有效遏制。同時,由於皇太子朱標軟弱,為確保皇權的穩固,朱元璋在政權穩定後開始大規模誅戮功臣,先後炮製了胡惟庸案、藍玉案等大規模的案件,株連人數達到4萬5千餘人。包括宰相李善長,胡惟庸,汪廣洋,將領藍玉,傅友德,馮勝等開國功臣給清掃一空。

朱元璋雖然對官員要求極為嚴厲,但非常注意減輕民間普通百姓的負擔,在主政期間,基本上實現了輕徭薄賦,同時多次救濟災民。社會生產力在其統治期間得到了很大的恢復,人口大量增長。

朱元璋曾多次北伐蒙古,以保障北方邊塞的安寧。期間勝多敗少,曾成功在甘肅擊敗王保保,在東北逼降納哈出,在蒙古高原幾乎活捉元主脫古思帖木兒,但1372年大將徐達在和林為王保保擊敗,迫使朱元璋放棄佔據整個蒙古故地的企圖。其後朱元璋封諸子到各地,尤其是北方邊塞,為王,以加強宗室的力量,但這直接導致了其死後靖難之變。

朱元璋生活儉樸,工作勤奮,在明南京皇宮內,沒有設立御花園,只有御菜園,其中種滿蔬菜,供給皇宮。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閏五月,朱元璋病死於應天皇宮。葬紫金山孝陵。朱元璋死前,命令46位嬪妃為其殉葬。中國漢族終止了一千多年的殉葬制度為朱元璋重新啟動,直到明英宗時方纔廢止。
2006-10-25 9:32 pm
生平和功蹟:

-"乞丐"皇帝
  朱元璋﹐名重八﹐又名興宗﹐字國瑞。濠州鐘離(今安徵鳳陽東)人﹐出生於江蘇沛縣﹐後移居泗州﹐接著又舉家流落到濠州(今鳳陽)。少年時曾因生活所迫出家為僧。
  朱元璋出生的年代﹐正是元朝蒙古貴族統治集團對漢族人民實行歷史上最嚴酷的民族壓迫的時代。統治階級將大量的農田改為牧場﹐使漢族農民和手工業者淪為"工奴"﹑"家奴"。最為殘酷的是﹐他們把全國各族人民分成了四等。民族壓迫和階級壓迫日益嚴重﹐激起了各族 人民的不斷反抗。
  1344年春﹐朱元璋十六歲時﹐淮河流域久旱無雨﹐瘟疫四處流行﹐成群成群的人們不是死於飢餓﹐便是死於瘟疫。朱無璋一家八口死了六人﹐只剩下他和二哥兩人。為了活命﹐朱元璋只好去附近的皇覺寺當小和尚﹐以便混一碗飯吃。由於朱元璋生性好強﹐不愿寄人籬下﹐剛進寺五十天便被趕出廟門﹐做起了游方僧人。
  1351年﹐朱元璋回到皇覺寺後不久﹐全國反元大起義爆發。次年﹐已經加入秘密組織的朱元璋投奔了已在濠州(今鳳陽)起義的郭子興﹐他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勇敢果斷﹐由最初的親兵不久便升為郭子興的親兵九夫長。此後他又親自回鄉募兵七百余人﹐到1354年﹐就擴展到二萬余人。由於他在軍中辦事小心謹慎﹐又敢作敢為﹐行為迅速﹐從不誤事﹐打仗時又能身先士卒﹐才略過人。很快便被郭子興視為心腹。入伍僅三年便成為義軍中舉足輕重的人物。郭子興還把自己的養女許配給了朱元璋。1355年﹐郭子興委派朱元璋為和州總兵官。這一年夏天﹐郭子興及其兒子郭天敘先後死去﹐朱元璋便成了這支起義軍的元帥﹐時年二十八歲。三年後﹐朱元璋攻佔南京﹐繼爾向徽州進軍。他採納儒生朱升"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建議﹐不動聲色地擴張著自己的實力。直到1364年﹐消滅了孫友諒﹐在江南諸雄中已無敵手時﹐才稱吳王。
  在統一南方之後﹐朱元璋又揮師北伐﹐向元朝統治發起了最後的攻擊。北伐之初﹐他即制定了先取山東﹐佔領河南﹐攻克潼關的外圍作戰方略﹐撥掉了元朝統治中心大都(今北京)的左右屏幕障。然后﹐四面合圍大都﹐一戰而勝﹐最終推翻了元代蒙古族的統治﹐建立了統一的封建集權國家--明王朝。
  結束了元朝封建統治的朱元璋開始構築自己統治的大廈。因為出身寒微使他深知百姓之疾苦﹐他於是廢除了等級制度﹐解放了"工奴"﹑"家奴"等下等人﹐將牧場恢復成田園。他約束權貴﹐過著尚顯寒傖的皇家日子。他抑制豪強﹐避免社會陷入貧富分化的泥淖﹐尤其是對待貪官贓吏﹐更是嚴懲不貸﹐毫不留情。他扶持工商業﹐發行了類似紙幣的貨幣﹐但不允許商人們有過高的商業利潤。在政治上﹐他廢除了權力過大的宰相和行中書省﹐分設"三司"﹑"六部"。他廢止了元朝法律制度﹐頒布實行《大明律》。
  他重視人才﹐任賢使能﹐卻也懼怕人才﹐扼殺人才。
  明代史籍中確確實實地記載著朱元璋建立的特務組織--錦衣衛﹐不斷殺戮當朝文武的血淋淋的事件。1386年﹐朱元璋借口丞相胡惟庸"謀反"﹐株連殺戮數萬人。事隔二年之後﹐他又利用"空印案"捕殺地方長官及戶部官員數萬人﹐令戶部朝堂門可羅雀。八年之後﹐朱元璋又看見了一個"謀反"者--李善長﹐於是又一次舉起屠刀。這起殺戮的血腥未散﹐三年後﹐因為藍玉"謀反"案﹐又死了幾萬人。朱元璋就是這樣﹐用累累白骨震懾著他的臣民﹐為子孫後代殷掃去了一批又一批的"荊棘"﹐從文臣到武將﹐從中央到地方﹐有七八萬人死在了朱元璋的手里。
  朱元璋死後不久﹐他的兒子燕王便舉兵南下將惠帝朱允炆趕出了皇宮﹐登上皇帝寶座。

我覺得他這個人有滿多可取之處的,但是他的一些作為,也讓人無法接受....
好?當然也有好的一面,例如:廢除了等級制度﹐解放了"工奴"﹑"家奴"等下等人﹐將牧場恢復成田園。他約束權貴﹐過著尚顯寒傖的皇家日子。他抑制豪強﹐避免社會陷入貧富分化的泥淖﹐尤其是對待貪官贓吏﹐更是嚴懲不貸﹐毫不留情。他扶持工商業﹐發行了類似紙幣的貨幣﹐但不允許商人們有過高的商業利潤。在政治上﹐他廢除了權力過大的宰相和行中書省﹐分設"三司"﹑"六部"。他廢止了元朝法律制度﹐頒布實行《大明律》。
不好?當然也有....例如:朱元璋又看見了一個"謀反"者--李善長﹐於是又一次舉起屠刀。這起殺戮的血腥未散﹐三年後﹐因為藍玉"謀反"案﹐又死了幾萬人。朱元璋就是這樣﹐用累累白骨震懾著他的臣民﹐為子孫後代殷掃去了一批又一批的"荊棘"﹐從文臣到武將﹐從中央到地方﹐有七八萬人死在了朱元璋的手里。
我只能說,像他這麼好的人才,如果能再有多一點的慈悲心腸,那就更完美了!!!

2006-10-25 13:33:07 補充:
明太祖的統治措施朱元璋當了皇帝以後,孜孜求治,他廢除丞相職位,制定《大明律》,抑制豪強貪吏,以鞏固中央集權;確定八股文取士的制度,廣攬知識分子;普查戶口,丈量土地,平均賦役;鼓勵墾荒,推行屯田,興修水利,提倡種植桑棉,減輕對工匠的奴役。

2006-10-25 13:33:29 補充:
廢除丞相職位a胡惟庸冤獄:為朱元璋的宰相。在1380年,因「有人」告發謀反,勾結東方大海的日本,準備在宴會上殺朱元璋。(因當權人物決心除掉胡惟庸,所以自會「有人」告發他)朱元璋把胡惟庸磔死,屠滅三族。經過十年,朱元璋宣稱發現胡惟庸的新陰謀和新同黨,於是展開了一次大規模的逮捕行動﹔連他最尊敬的開國元老,七十七歲的李善良都包括在內,共處決二萬餘人。朱元璋還編撰一本名「奸黨錄」的書,附錄李善良的供辭,昭告天下。

2006-10-25 13:34:08 補充:
b藍玉冤獄:1393年,「有人」告發藍玉謀反,立即逮捕入獄。及後才發表藍玉在獄中承認準備發動兵變。同胡惟庸冤獄也處決二萬餘人。朱元璋亦編撰了一本名「逆黨錄」的書,昭告全國。朝廷上的官員每回上朝更要抱持著必去無回的態度,就連童時玩伴和幫他打下江山的也都無可倖免的招到禍害。

2006-10-25 13:34:41 補充:
朱元璋在中央廢中書省和丞相,政歸六部,六部尚書直接聽命於皇帝,結束了自秦漢以來存在一千多年的丞相制度,加強了皇權。又改監察機構御史臺為都察院,與大理寺、刑部合稱「三法司」。其職權是「糾劾百司,辨明冤枉」。在地方廢行中書省,設立承宣布政使司,又設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揮使司,合稱都、布、按三司,分掌地方民政財政、刑法、軍事,各自直屬中央,改變了原行中書省長官獨攬地方大權的局面。

2006-10-25 13:35:19 補充:
http://hk.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7006060802459內的資料


收錄日期: 2021-04-23 15:46:24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025000051KK01299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