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的生平,莊子的徙第

2006-10-17 10:43 pm
莊子的生平,莊子的徙第????????????????????

回答 (2)

2006-10-17 11:00 pm
✔ 最佳答案
莊子的生平
籍貫:河南商丘
生卒年:約西元前369年——西元前286年
所處時代:戰國時期宋國人
代表作:《莊子》
身份:戰國時期的思想家、文學家,道家學派的集大成者。

莊子姓莊名周,他是戰國時代的宋國人,由於當時秩序紛亂,戰火連連,是個痛苦的時代,所以莊子的視線,就脫離了人間,他所注意的是無盡的時空。

  莊子和老子一樣,注重的是自由,順應自然,他也認為任何事都不是絕對的,從不同的角度來看,都可以有不同的想法。

  像他曾經講過一個故事:一個木匠帶著一群徒弟要到齊國去蓋房子,結果途中經過一座土地廟,旁邊長著一棵幾乎要高到雲端的樹,那位木匠卻對那棵樹不理不採,他的徒弟們覺得很奇怪,那位木匠就說他認為那是一棵沒有用的樹。到了晚上,木匠就夢到那棵樹對他說,以這位木匠的立場來看,它當然是沒用的,但是以樹本身的立場來看,有用不就等於要被砍掉嗎?這麼說,沒有用的樹,在樹的觀點來看,是最好的樹。

  這個故事的意思是,有用和無用各有各的特性,不必區分得太清楚,對人來講,人只考慮有用的用處,而不會考慮到無用的用處,而就樹來講,無用能保全自己正是無用最大的用處。

  莊子還認為,一切事都是自然,法制、規定都是人為的,都是違反自然的。他又說生老病死是自然的循環,就像春夏秋冬一樣,所以不必太懼怕死亡、也不用慶幸生存。

  像莊子的妻子死的時候,莊子居然蹲在角落敲盆子唱歌,旁人認為他太過分了,他卻說,人本是自然的一環,生老病死也是自然的,不需要感到傷心。

  莊子又認為,不要把自己的才華、智慧刻意的外露,這樣不是讓人害怕,就是嫉妒,他說了一個故事。

  東海有一隻鳥,名叫意怠,這隻鳥就像廢物一樣,飛的時候要人家帶,棲息的時候他要在鳥群中間,吃東西時都不跟別人搶,所以沒有人能傷害他。這不是要我們變成廢物,而是要隱藏自己的才華,不要過度招搖,要不然可能會招致大禍!

  莊子和老子的道家思想,都是在告訴人要順應自然,融入自然,不要太注重人間的種種,他們認為那些東西都是違反自然的,所以他們就不太留戀人世了。
2006-10-17 11:01 pm
莊子(約前369年—前286年),名周,字子休,生卒年尚不能斷定,約與孟子同時。戰國時代宋國蒙(今安徽蒙城人,另說河南商丘)人,曾任漆園吏。著名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是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老子思想的繼承和發展者。後世將他與老子並稱為「老莊」。他也被稱為蒙吏、蒙莊和蒙叟。
生平
莊子曾做過漆園(今安徽蒙城縣)小吏,生活很窮。據《莊子·外篇·秋水》記載,楚威王曾派人邀請莊周管理楚國政事。莊子以寧為泥里嬉戲的龜而不為廟堂之龜為由,拒絕了楚威王的邀請。他一生淡泊名利,主張修身養性,清靜無為,順應自然,追求精神逍遙無待。一直過着深居簡出的隱居生活。和惠施交好。
對於莊子的行為,有些人認為這是真正的逍遙,也有人認為是憤世嫉俗的表現,清代胡文英在《莊子獨見》持此觀點,他說:「人只知三閭之哀怨,而不知漆園之哀怨有甚於三閭也。蓋三閭之哀怨在一國,而漆園之哀在天下;三閭之哀怨在一時,而漆園之哀怨在萬世。」(三閭為屈原)
《莊子》一書和其哲學思想
莊子和其弟子的思想主要表現在《莊子》一書中。《莊子》現存33篇,分內篇、外篇、雜篇。傳統上一般認為,《莊子》一書內篇為莊子所著,外篇和雜篇由莊子及其弟子以及後來學者所著。但也有人認為外篇和雜篇的大部分篇目仍為莊子本人所著,只是著述時期不同,後人托名的作品雖然也有,但是並不多。內篇最集中表現莊子哲學思想的有《齊物論》、《逍遙游》、《養生主》等。
莊子的哲學思想大體可歸納為以道為實體的本體論、「萬物齊一」的相對主義認識論,並由此引發出其獨有的主觀唯心主義傾向和相對主義詭辯傾向。以此為基礎,在深刻揭露「竊國者為諸侯」的政治現實的同時,莊子與老子一脈相承,主張一種無為而治、小國寡民的社會理想。同時,莊子崇尚一種「天人合一」,提倡「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的精神境界,並且認為,人生的最高境界是逍遙自得,是精神的自由,而非名利。這種本於自然的人性論與倫理觀,為後世的中國知識分子提供了另一種生存方式和價值觀念的可能性。 莊子的哲學提倡破除肉身我與認知我,追求超然物外的審美態度,於事於物不着痕跡。
《莊子》的其文學貢獻
莊子同時也採用了一種不同於其他諸子的論說風格的方式闡述自己的思想,就是寓言的方式。這種方式讓莊子的思想像水一般,不會懼怕後人的肢解。同時讓他的觀點不會被歷史湮沒。不同的時期拜讀,會得更新的意義。莊周夢蝶、混沌開竅、庖丁解牛……都是其出色的寓言。莊子的文字,堪稱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宛奇葩,將先秦散文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峰。
相對老子而言,莊子的思想傾向於對藝術及自由的追求。從莊周夢蝶、濠梁之辯(子非魚安知魚之樂)等事情可見。
對後世的影響
雖然不像儒家一樣被奉為經典,但莊子卻對後世的中國有著重大的影響。與儒家對官方意識形態的塑造不同,莊子對後世的影響主要在非官方的意識形態。許多民間的行為方式、格言據考證均源出《莊子》:

江湖一詞是對後世中國非官方社會的概括性名詞,源出《莊子·內篇·逍遙游第一》
「盜亦有道」,後世非官方社會的重要行為準則,源出《莊子·外篇·胠篋第十》


收錄日期: 2021-04-23 13:40:01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017000051KK01664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