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一些有趣的故事關於唐太宗。

2006-10-14 8:42 am
不要門神和藏鳥這兩個故事。
不要甚麼政積、生平這類東西!

回答 (2)

2006-10-14 8:12 pm
✔ 最佳答案
唐太宗李世民正在批閱奏章,忽然一拳砸在案幾上,怒喝道:“這個德參,難道國家不征一個人,不收一斗租,宮女都不留頭髮,他才稱心如意嗎?”
侍中魏徵拿過中牟縣縣丞皇甫德參的奏章,只見上面寫道:“修築洛陽宮,是勞頓百姓;收繳地租,是濫征賦稅;普通女子以梳高聳的髮髻為時尚,是受宮內的影響。”
魏徵勸諫說:“陛下息怒。德參雖然有些偏頗,但自古以來,大臣上書時,常常唯恐言辭不夠激烈,不能打動君主的心。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狂夫之言,聖人擇焉。陛下動怒,說明德參的言辭已經打動了陛下,至於應該如何決斷,請陛下明察。”
唐太宗這才消了氣,嘆息道:“你說的很對。我不能給德參加罪,否則以後誰還敢說話。”
魏徵乘機又勸說道:“陛下近來已經不像過去那樣喜歡直諫了,有時勉強容忍,也不像過去那樣豁達了。”
太宗沉默良久,不得不承認魏徵的話一針見血。他不僅沒有怪罪皇甫德參,還賜給他豐厚的獎賞,任命他做監察御史。


圖片參考:http://hk.yimg.com/i/icon/16/31.gif

唐太宗是中國歷史上屈指可數的傑出帝王,尤以兼聽納諫著稱。然而,當大臣們諫諍言詞激烈,有切膚之痛時,太宗有時也控制不住自己,也想文過飾非、充耳不聞。但太宗畢竟有過人的雅量和氣度,以國家社稷為重,聞過則改。
唐朝的王珪,字叔玠,清心寡慾、品行端正、剛直不阿。世子李建成被立為東宮太子後,他出任太子中舍人。玄武門之變後,王珪受牽連,被流放到雋州。
貞觀元年,唐太宗即位。他知道王珪很有才幹,就不計前嫌,召回王珪,拜為諫議大夫。一次,太宗臨朝,對侍臣們說道:“正直的君主任用奸邪的臣子,是無法使天下大治的;正直的臣子侍奉奸邪的君主,同樣無法使天下大治。只有君臣相遇,如同魚水一般和諧,海內才能安定,天下才能大治。我雖不敏,還望諸公多加匡正,以便憑藉諸公的佳謀良策,使天下昇平。”
王珪隨即應道:“臣聽說,木材按照繩墨割據才會正直,君主採納臣下諫言才會聖明。所以,古代的聖主身旁必有七位諍臣,他們言而不從,則繼續以死相諫。陛下開明聖哲,為臣身處廣開言路之朝,當然願意竭誠盡忠。”太宗聽了受益匪淺,就規定三品以上的顯官入朝時必須有諫官在側。太宗也確實是從諫如流,王珪更是有過必規,見缺必勸。
然而,並不是每次勸諫聽起來都那麼入耳。一次,太常少卿祖孝孫因為教授宮人聲樂不合太宗的心意,太宗大發脾氣,狠狠的責怪了祖孝孫一頓。王珪、溫彥博認為責任不在祖孝孫,便勸諫太宗道:“祖孝孫精通音律,教授時也並非不盡心。只怕陛下詢問的那個人欺騙了陛下。況且祖孝孫是位雅士,陛下忽略了這一點,讓他教授女樂,而且還怪罪他,臣等擔心天下人都會為此感到驚怕。”太宗一聽,火上心頭,呵斥道:“你們都是我的心腹,本當進忠獻直,怎麼竟附下罔上,替祖孝孫說起話來!”
溫彥博趕忙拜伏謝罪,而王珪偏偏不拜,說道:“臣從前侍奉東宮太子,罪已當死,陛下寬恕了為臣,並讓為臣處在顯要職位,要求臣盡忠職守。今天臣所進言不是為了自身,不料陛下陡起疑心,譏誚為臣,這是陛下對不起臣,不是臣對不起陛下。”太宗聽了,說不出話來。
第二天,太宗對房玄齡說道:“自古以來,帝王是很難做到採納諫言的。周武王尚且不用伯夷、叔齊之言。宣王是位賢主,可術伯居然以無罪被殺。我一直希望師法從前的聖主,只恨自己不能達到古人的水平。昨天,我責備了王珪和溫彥博,對此我頗感後悔。希望你們不要因此而不進直言啊!”
唐太宗酷好打獵,稱帝后仍然興趣不減,經常興師動眾、出城圍獵,不少大臣委言相勸,太宗認為這是練習騎射,有利於國,不聽勸諫。
有一天,太宗又準備去打獵,正要上馬時,猛然間,主薄孫伏伽跑過來,一把抓住馬韁,強行制止太宗出城。他嚴肅、莊重的告誡太宗說:“天子居則戒備森嚴、行則儀衛扈從,並非為了講排場,而是為了國家的利益、朝廷的尊嚴。走馬射獵、放鷹驅犬,那是年少紈褲子弟取樂之事。陛下為秦王時,偶而打獵,無關大局。但貴為天子,怎能經常這樣做呢?『馳騁田獵令人心發狂』,陛下忘記老子這一警言,熱衷打獵,既不利於國家,又不是值得後世傚法的好榜樣,臣以為陛下不當如此!”
太宗不聽孫伏伽的勸阻。一邊迫不及待的翻身上馬,一邊向孫伏伽解釋說:“如今天下雖然太平,但也不能放鬆武備。我外出圍獵,練武強身,又有甚麼不好呢?我輕車簡從,不驚動百姓,又有哪點不恰當呢?你不要再多說話!”
孫伏伽抓住馬韁不放,厲聲說道:“今日陛下不聽微臣勸阻,定要出宮,就讓馬從我身上踏過去就行了。我縱然被踏成肉泥,也不會放掉韁繩,否則,陛下休想出宮!”唐太宗一再命他鬆手,左右侍從也來勸他,孫伏伽一概不理,死死抓住馬韁不放,激昂的對太宗說:“只要我還有一口氣,就不願看到陛下做天子不應當做的事情。”
太宗見孫伏伽這樣固執,怒火中燒,大聲喝道:“我貴為天子,萬乘之主,難道這點自由還沒有了嗎?還須看你的臉色行事!”於是立即命武士將孫伏伽推出午門斬首示眾。幾個武士應聲而至,抓著孫伏伽的衣領,扭著他的雙手就往外拖。孫伏伽面臨殺身之禍毫無懼色,大聲說道:“我寧肯直言進諫而死,與被夏桀殺害的關龍逢同游地下,也勝過苟活,看陛下犯過而不改。”
太宗見孫伏伽如此倔強,不顧性命,也為他大無畏的精神和一片忠心所感動,便從馬上滾鞍而下,笑著對孫伏伽說:“我不過試一試你的膽量罷了,你能冒死直諫,忠心貫日,我還能去打獵嗎?”馬上命令解散圍獵隊伍,同時表彰孫伏伽,並將他提拔為五品諫議大夫。
2006-10-14 11:04 pm
为人着想

唐太宗李世民当上皇帝后,对宫中的宫女,做了设身处地的着想。

唐太宗说:“随朝末年,无止无尽地在民间选美女,以致皇帝临时居住的离宫别馆,甚至不是驾临的处所,都安置了千名宫女。妇女幽禁于深宫,实在可怜,这样既耗费国家财力,百姓也无辜受害。朕准备放宫女出去,任她们选择丈夫,觅得归宿!”

于是,唐太宗从后宫和掖庭,先后放出了三千多位宫女!这,似乎比远比征发十万大军,来的更有意义!

一个志得意满、呼风唤雨的帝王,若非有过人的善良德行,怎能如此体恤人民的心境呢?!

蝗虫之灾

一个好皇帝,不但在天下太平时与民共享,更在灾祸来临时,无私为民、感动天地!

贞观二年,京城大旱,蝗虫大量滋生。太宗因此忧心不已,到禁苑中去视察农作物。

当唐太宗看见蝗虫飞走如云,啃噬农田作物,内心十分痛心!

他双手捧起几只蝗虫虔诚祷告着:“粮食是百姓的生命,你吃了粮食,是坑害百姓。百姓有什么过错呢?责任全在朕身上啊!如果你们真有灵性,只该吃我的心,而不要伤害百姓呀!”

祷告完毕,唐太宗便要吞下蝗虫,左右的人急忙劝说:“不能吃,吃下去要生病的!”

太宗坚定地说:“朕希望蝗虫不要殃及无辜百姓,所以希望灾祸转移到朕身上,还担心什么病呢?”

也许是无私真诚的心撼动了天,当太宗吞下后,蝗虫果然从此不再危害。


收錄日期: 2021-04-20 00:35:40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014000051KK00224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