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如何證得須陀洹 阿羅漢  ?

2021-03-15 4:20 pm
請問如何 證得初果 
需要什麼條件 ?  

請問初果是概念解脫還是禪解脫 ?

請問斷三縛結是欲界 還是 三界 ?

請問八十八品見惑破了就能出三界了嗎 ?

請問 初果跟初禪有關嗎 ?

請問 色界 無色界 的見惑是甚麼 ?

請問 斷貪 嗔 癡  從哪一個 開始斷?

請問 證初果 怎麼知道自己不墮三惡道呢?

請問 證初果 就可以證得涅槃之前的解脫嗎?

請問 五蘊 的定義是甚麼 跟三界六道 有甚麼關係?

請問 證初果後 還會受中陰身嗎 ?

請問 證初果如何 自證 他證 ?

請問 初果 跟十法界有什麼關係?

請問 初果聖人 的定境如何 ?

請問 去哪裡找小乘初果 ?

請問 初果會不會退轉 ?

請各位佛菩薩 師兄  指教一下 感恩 感恩
更新1:

人死就什么也没了,没有灵魂、来世、轮回等。这叫断见。 人死后,有个真常唯一不变的灵魂,会转世轮回,或者会进入天堂永生。这叫常见。

回答 (5)

2021-03-17 7:22 am
✔ 最佳答案
如是我知

★請問如何證得須陀洹、阿羅漢?

略答如下:

1.已斷貪嗔癡(三毒)者,是「心解脫」。 已斷三結(愚痴)者,是「慧解脫」。 同時具有「心解脫」與「慧解脫」程度的人,才能稱為「阿羅漢(果)」。 


2.斷三結者,證「初果」或稱「須陀洹果」。斷三結之一者,證「向須陀洹」。

3.身見、戒取、疑,稱為三結。

4.「疑」是:

懷疑、不信。不信業報因緣、因果法則(此有故彼有、有因必有果、果從因緣生)。「懷疑因果者」,必定不肯「受戒」、「守戒」,考驗一到,即可證明是「惡人」。

5.「戒取」是:

已知有因果,也相信因果法則,但是卻亂猜因果,或者亂連因果,亂解釋因果。「戒取者」必是惹事生非,愛說是非,常生煩惱的愚人。

6.「身見」是:

A.錯認眼、耳、鼻、舌、身(報身)當然是我,或當然是我的。

B.錯認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知覺(六識身、六受身、六想身、六思身)就是我、就是我的。

「持身見者」,終身為身體的「奴隸」,盡心餵養、照顧此報身。為求保全此身,不惜殺人害命、偷盜傷人,無所不為。

「斷身見者」,如同車主,駕馭行車,動靜行止,前後左右,自在而用,無所顧慮。當用則用,當休則休。


請問如何證得初果?需要什麼條件?

略答如下:

1.先知道「我」與「非我」的基本定義。

2.「我」是永恆、常;凡變動、無常者,都是「非我」、「非我的」。這是基本定義。

3.然後學「斷身見結」之理論與實務:

A.理論:父母所生的身體(受報身),暫為我用,命終死亡,都歸地球,亦即「塵歸塵、土歸土」。

B.實務:

若能了解、接受此理,則必潛移默化,勤記不忘,自然就能轉變觀念,不再執著、誤認此身、顧戀此身,從此隨緣而用,豁達度日而已。

4.學「斷戒取結」:

深入觀察、思維、體會、了解,深信不疑此報身的「感官所知」都是局部、不全的,都是一時、片段的,都是「不可信」、「不可依據」的,從此奉行「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直心、誠心,擺脫「胡思亂想」、「胡說八道」…..引起的種種煩惱。

5.學「斷疑結」:

「因果法則」是因、緣、果、報的簡稱;「十二緣起」則是其內容。「因緣果報效應、作用」是開啟佛法大門的鑰匙,是進入無量智慧的前提、條件。沒有「因果法則」的基礎,就像鴨子聽雷,難以進入「解脫生死」、「擺脫煩惱」的大道、正途。

佛陀所有的說法、論法,都是在說因、論因,因為只有解決了「苦因」,不製造「苦因」,才有「無苦」、「苦滅」、「涅槃」、「永樂」的境界可達。

三結都斷無餘者,心中自知證「初果」,不必另求他人證明。
譬如捲入命案,自己有「不在場證明」,能自證明絕非兇手。
再如參加考試,自己有多少實力,自己心知肚明,不待放榜便已知。


請問斷三縛結是欲界?還是三界?

略答如下:

廣說「身見」為三身:法身、化身與報身。
通論「身見」有五陰身、六識身、五根身。
就「狹」而論,三結縛(愚痴)專指欲界內。
三界之外猶有幻界,幻界滅後,法界全現。
法界(夢境)全收,即是佛「無上大般涅槃」。


請問八十八品見惑破了就能出三界了嗎 ?

略答如下:

猶待「思惑」滅盡,方能出三界。
滅「思惑」,快則一念之間,最慢則要七世。

「思惑」就是【以苦為樂】的顛倒想。
若能反轉「顛倒」,明白「錯覺所在」,便生厭離想。
厭離心起則解脫,念念厭離則念念解脫。
已破見惑,而念念又全是厭離心者,就是阿羅漢了。

(見惑:身見無明。思惑:觸思無明。)


請問初果跟初禪有關嗎 ?

略答如下:

無關!!!

初果是「斷三結縛」,乃思想、見解、看法、觀念的「是與非」、「對與錯」、「正與邪」的論證、修正。

初禪為「離諸欲(享受)、惡(破戒)、不善法(吸毒、飲酒、睡眠...)」、「斷貪嗔」、「斷欲無求」的生活作息模式、行住坐臥的準則。


請問 色界 無色界 的見惑是甚麼 ?

略答如下:

認定「視覺(眼根色塵和合所見)、聽覺(耳根聲塵和合所聞)、觸覺(身根觸塵和合所觸)、知覺(意根法塵和合所知)」是我、是我的、是我能,即是「色界之見惑」。

認定「受(感覺、感受)、想(記憶、印象)」是我、是我的、是我能,即是「無色界之見惑」。

第九次第定又稱為「滅受想定」或「滅盡定」,也就是超越了「無色界(即受、想二陰)」 的區域、範圍,完全解脫了生老病死、不受後有(身)、不再出生於三界、超越六道的「偏真涅槃」不死境界。


請問 斷貪 嗔 癡 從哪一個 開始斷?

略答如下:

各人因緣、條件、能力、背景…..都不同,很難說應該從貪嗔癡哪一個開始斷。

但是「登高必自卑,行遠必自邇」,先從容易、可行的下手,比較容易見到成效,增長信心。

挫折使人灰心,無效令人退卻,聰明人只把握「一步一腳印」、「一耕耘一收穫」的原則。

不過,凡是「從斷三結(愚痴)」先下手的人,比較不冤枉、不會白學一場。(最遲七生、七死,必證阿羅漢果,擺脫生老病死的循環痛苦)

而從「斷貪嗔」下手的人,比較快得禪定,擺脫煩惱,心靈暫得清淨無憂。(依無常法,禪定力也終將退減 ,煩惱必將再起,並非究竟緣滿)


請問「證初果」怎麼知道自己不墮三惡道呢?

略答如下:

不必證「須陀洹(初)果」,只要證「向須陀洹」就能自知自證「不墮三惡道(往生三善趣)」的成就。

一般所謂「須陀洹(初)果」,必然是指「斷除疑結(懷疑因果)」的思想成就。這一類的修行人,因為已經完全深信因果法則的運作原理,所以寧死、受辱都不敢、不願犯戒、破戒。

譬如,學會法律的知識分子,遭遇考驗時,寧可暫時受害、冤枉受辱,也會忍住痛苦,既不說、也不做「犯法」、「違法」的一切言語行為。這樣的知識分子心中明白(自知),事後的法律追緝、判決、刑期、處罰、入獄都與我無關,甚至可以得到相關補償、回復名譽(自證)…….

再舉一例,一位健康飲食的專家,與親友相約餐敘,席間的海鮮氣味有異,心生戒心,所以不曾食用。餐後不久,親友都送急診去了,原來是食物中毒(海洋弧菌感染)所致。此專家自知不曾食用海鮮,當然不用送急診,免去了一場「苦痛病災」,也自證此身平安無苦。


請問「證初果」就可以證得涅槃之前的解脫嗎?

略答如下:

「證初果」就是證得涅槃之前「慧解脫」,擁有「非我」、「無我」的智慧,過著無懼「生老病死」的日子。(我沒有生老病死,不是我生老病死。生老病死的不是我,也不是我的,生老病死與我無關。)

「斷貪嗔證初禪」者,過著無「世間貪憂煩惱」的日子。

「證第四禪心解脫」者,即是「五通仙人」。

心解脫、慧解脫(俱解脫)的阿羅漢,身壞命終前稱為「有餘依涅槃」,身壞命終後,稱為「無於依涅槃」。


請問「五蘊」的定義是甚麼?跟「三界六道」有甚麼關係?

略答如下:

「五蘊」就是「色受想行識」,又稱為「五陰」,就是五種掩蓋事實、真相的心理功能與作用。

色:四大、地水火風,可見可觸之物質。
受:感受、感覺、喜怒哀樂之情緒作用。
想:記憶、印象、經驗的心理功能作用。
行:思考、想像、分別的心理功能作用。
識:知覺、所覺、遍覺的心理功能作用。

「五蘊」就是眾生的同義詞,又名為「心」,「五種(類)心」。「淨色」是「色陰、色蘊」,「受想行識」是「無色陰、無色蘊」。

三界為「欲界、色界、無色界」,其中欲界又依善惡與罪福,再分為六道(苦樂業報不同)。

欲界的生靈(神識),稱為「染欲凡夫」,色界、無色界的生靈(神識)為,稱為「清淨眾生」。

欲界凡夫(貪求享受玩樂)欲染心重,不清淨;色界以上之眾生,心無欲染、心清淨。


請問 證初果後 還會受中陰身嗎 ?

略答如下:

凡夫善惡交雜者,猶受「中繼五陰身」。

初果聖賢不破戒,清淨持戒,身死命終時,瞬間即生「欲界天」,死此生彼,全無痛苦,如脫舊衣。

請問「證初果」如何「自證」?「他證 」?

略答如下:

「自知」之時,即是「自證」。

譬如,清潔衣物,當衣物潔淨,再也無染污、臭穢時,更不需他人來證明,完全自知。

同理,念念都知「此身非我、非我的,亦非他人所有」時,絕對不會忽然忘記此念或中斷、迷亂,那時的「超級自信心」就是「自知」,而面對一切橫逆、危險、死亡、逼迫,都無懼怕,坦然而對,就是「自證」。

請問「初果」跟「十法界」有什麼關係?

略答如下:

六道與四聖法界,合稱「十法界」,「初果」位居「四聖法界」的聲聞法界。

四聖六凡,即指十法界中,四種聖者的世界(聲聞、緣覺、菩薩、佛)及三界凡夫、眾生的世界(天人、阿修羅、人、餓鬼、畜牲及地獄)。

四種聖者都是已斷除煩惱、脫出輪迴之苦,為出世間的聖者。 


請問「初果聖人」的定境如何?

略答如下:

初果人並無定境(禪定力),但以「正知正見」而能知慚知愧,力守戒律,嚴以律己,犯則坦承罪行,並求哀憫、悔過。

二果斯陀含,稍有定力,已薄貪嗔癡,能少欲知足,偶能證「未到地定」。 (初禪之前行,有粗住、細住、欲界定、未到定。) 

三果阿那含,已斷欲界三毒(色愛、無色愛,未能永盡),已證「禪定」,心得清淨。

請問「去哪裡找小乘初果?」

略答如下:

若無「慧眼」,怎能分清「真金」、「愚人金」?

若因緣不具足,即使當面而立,也難以知曉。

若無「信心(根)」,疑東疑西,勤學也是無效。

人正常即可,心正直善良,能舉一反三,求知慾強,思考專注,心無旁騖,志向廣大,敢挑戰聖賢之道,具有「舜何人也,禹何人也,有為者亦若是!」的氣概,那就一定會找到「有緣的初果人」!

請問「初果」會不會退轉?

略答:

若會退轉,則又何來「七有」之說呢?

既然「七生七死」必證解脫,可知生生死死之間的接續,正是「道業成習」之招感,「定見已成」之作用!


—隨緣分享  自由取捨—
2021-03-17 9:47 am
第一階段,人天善必須修
第二階段,戒定慧必須修第三階段,修一切善度一                     切衆第四階段,斷執著必須修當你修到阿羅漢果位之後就不會在六道輪迴受苦,至於不退轉,必須證得悟無生法忍,便不會退轉

如果你要脫離六道,不再退轉,建議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往生西方的眾生即為不退轉菩薩(阿惟越致菩薩或阿毗跋致菩薩),永不退轉!

不然如果要靠自己修行恐怕難上加難,必須要修三大阿僧祇劫的菩薩戒,才有可能成佛,不退轉
2021-03-19 2:50 am
洗腦低端人要從善用的 社會高層的人 就是噁心不要臉 作惡多端 他活得比誰都快樂 把低端人訓化 開車撞死陪個錢了事 竟說一些不存在的東西
2021-03-17 12:02 am
釋迦摩尼佛度眾說法,所傳下的經典,都是用來指引修行的。你想得度,就要依之去真修,然後求取實証。如果只求知道,懂得這些名相,說實在的,能做何用?只增益些無明,最終仍走上輪迴一途,無能得免,沒絲毫受用,別說要得到些解脫了。
然而真要去修行,也得要有位過來人,真修有証的善知識,指導帶領,才不致抱著經文,自行解義,沒個實際步驟和指引,雖很努力,功唐其捐。一世過了又一世,全在蹉跎歲月。
想証得初果嗎?不難。去書店找本阿含正義,正智出版的。網上也能買到。仔細讀讀,實際照着做,跟你掛保證初果必定入袋。只怕你福報不足,連信位都未入,那就真的很難了。至於往後二果三果四果就別急,一步步來,佛菩薩不會忘了你的。
2021-03-15 11:01 pm
下面網站有講解證道羅漢的境界,可以參考看看
http://www.drbachinese.org/online_reading/dharma_talks/kaishrlu-8/volume8-ce-08.htm


收錄日期: 2021-05-03 22:16:27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210315082011AAHNtVl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