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清朝:
清世祖順治三年(1646):88,486,000人(趙文林、謝淑君《中國人口史.第五卷》)
清世祖順治七年(1650):123,000,000人(安格斯·麥迪森《中國經濟的長期表現,公元960-2030年》)
清世祖順治十七年(1660):135,000,000人(安格斯·麥迪森《中國經濟的長期表現,公元960-2030年》)
清世祖順治十八年(1661):91,178,000人(趙文林、謝淑君《中國人口史.第五卷》)
清聖祖康熙元年(1662年):91,791,000(曹樹基《中國人口史.第五卷》)
清聖祖康熙三年(1664年):92,648,000
清世宗雍正二年(1724年):126,110,000
清高宗乾隆六年(1741年):143,411,559
清高宗乾隆十六年(1751年):181,810,000
清高宗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205,500,000
清高宗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208,095,795
清高宗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301,487,115
清仁宗嘉慶十年(1805年):332,181,403
清仁宗嘉慶十五年(1810年):340,000,000
清仁宗嘉慶十七年(1812年):360,000,000
清仁宗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383,100,000
清宣宗道光十四年(1834年):401,008,574
清宣宗道光二十年(1844年):412,814,828
清宣宗道光三十年(1850年):430,000,000
清文宗咸豐元年(1851年):432,160,000(一說:436,100,000人)
清文宗咸豐元年(1851年)太平天國起事;咸豐三年(1853年)捻軍起事;清穆宗同治元年(1862年)西北穆斯林禍亂造成期間全國的大量人口死亡。
清德宗光緒十三年(1887年):377,636,000
清遜帝宣統三年(1912年)戶口調查統計有92,699,185戶,341,423,867人。明朝:明太祖洪武十四年(1381年)10,654,362戶,59,873,305人,3.6677億畝明太祖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10,652,870戶,60,545,812人。(註:這是除開華北大部分地區外的調查數據,今學者估計實際人口達到65,000,000人。)明成祖永樂元年(1403年)11,415,829戶,66,598,337人。明成祖永樂二年(1404年)9,685,020戶,50,950,470人。明成祖永樂七年(1409年)征服安南並收入疆域,增戶310餘萬;倘按每戶五口計,當增1,550餘萬口。明成祖永樂八年(1410年)960萬餘戶,5,179萬餘人。明憲宗成化十五年(1479年)9,210,690戶,71,850,132 人。(註:此為官方統計的人口峰值)明孝宗弘治四年(1491年)9,113,446戶,53,281,158人明孝宗弘治十五年(1502年)10,409,788戶,50,908,672人,4.228億畝。明孝宗弘治十七年(1504年)10,508,935戶,60,105,835人。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年)9,151,173戶,46,802,050人。明神宗萬曆六年(1578年)10,621,436戶,60,692,856人。明神宗萬曆三十年(1602年)10,030,241戶,口男婦56,305,050,官民田地1,161,894,881 。明光宗泰昌元年(1620年)9,835,426戶,51,655,459人,7.4393億畝。明熹宗天啟六年(1626),丁數51,655,459人;真實人口數:99,873,000人。明思宗崇禎三年(1630),192,500,000人(曹樹基《中國人口史.第五卷》)。明思宗崇禎十三年(1640),130,000,000(安格斯·麥迪森《中國經濟的長期表現,公元960-2030年》)明思宗崇禎十七年(1644),152,500,000人(曹樹基《中國人口史.第五卷》)。
元朝:
元世祖至元十一年(1274年)1,967,898戶。
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年)占領南宋臨安城。據《元史類編》記載,至元十三年,有戶15,788,941。這是見於記載的元代最高的戶數記錄。倘將《元史》本紀記載的至元十二年戶數加上至元十三年阿術入奏新得戶數,為14,134,549戶,則該年實增加1,654,392戶。
1275年的南宋人口1174萬戶。1207年金章宗泰和七年人口7,684,438戶,應是原金朝轄地人口銳減。
至元十四年(1277年)春正月,元軍先後征服福建、成都府、潼川府、利州、夔州、廣南東、廣南西諸路。但這些路受降時的府、州、軍戶口數均失載,此後也不再有全國戶口數的記錄。直至14年以後,即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始見有全國戶口記錄,計戶13,196,206,口58,834,711,尚不及至元十三年未取得福建等七路以前的數字,戶口統計不實顯而易見。
元世祖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13,196,206戶,58,834,711人。其中原南宋境內有戶11,840,800戶,原金境內有1,355,406戶。此次人口統計數據不包括西南各省的「山澤溪洞之民」。考慮到雲南,嶺北,西藏等邊疆地區的人口,現代學者吳松弟估計1290年實際人口有大約1500萬戶,超過75,000,000人。現代學者趙文林、謝淑君估計,1290年元代的實際人口有大約75,306,000人。
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13,430,332戶。江淮和四川11,430,878戶,內郡1,999,444戶,59,848,964人,游食者429,118人,僧、尼213,148人[63],共計60,491,230人。戶口統計本身就有一定誤差,而且元代有很多人口不計入戶口統計。現代學者趙文林、謝淑君估計,1291年元代的實際人口有大約76,496,000人。
元世祖至元三十年(1293年)全國有14,002,760戶,無人口數記載,這個是《元史》記載的元代戶口峰值。按照1291年的戶口比例,加上1291年的游食者和僧、尼的人口數據,推算出人口總計為63,042,160人。戶口統計本身就有一定誤差,由於元代很多邊疆地區不納入人口統計,蒙古貴族軍將們又有大量的私戶,此外還有軍戶,匠戶等均不納入人口統計,考慮到以上種種因素,現代學者趙文林、謝淑君估計,1293年元代的實際人口有大約79,816,000人。
雖然有元一代,元帝國最高統治階層內部爭奪皇位的鬥爭連綿不斷,但是元代中後期,從1294年成宗即位到惠宗(順帝)至正初年,儘管社會動盪不安,每年成百上千次人民起義,但是人口依然增長。參照《元史》本紀,從至大三年(1310年)到至正十二年(1352年),這四十一年間很多地區有關戶口的零星記錄,均比《元史·地理志》所記載的數據有明顯的增長。
元文宗至順元年(1330年)全國有納賦戶13,400,699戶,無人口數記載,按照1291年的戶口比例,加上1291年的游食者和僧、尼的人口數據,推算出人口總計為60,359,178人。因為統計的只是納稅戶,很多非納稅戶未計入,考慮到戶口統計本身的誤差以及元代很多邊疆地區不納入人口統計,又有大量的私戶,以及軍戶,匠戶等均不納入人口統計,再考慮到1290年至1330年人口也一直在增長,根據現代學者吳松弟估計,1330年實際人口有大約1700萬戶,超過85,000,000人。根據現代學者趙文林、謝淑君估計,1330年實際人口有大約84,873,000人。
元惠宗至正元年(1341年),無戶口數據記載,部分現代學者認為1341年為元代的實際人口峰值。根據現代學者吳松弟估計,1341年實際人口有大約1800萬戶,大約90,000,000人。現代學者邱樹森、王頲則認為元代實際人口峰值有1990萬戶,近90,000,000人。現代學者葛劍雄認為,1341年實際人口超過85,000,000人。
元惠宗至正十一年(1351年),無戶口數據記載,有部分現代學者認為1351年為元代的實際人口峰值。現代學者趙文林、謝淑君認為1351年為元代的實際人口峰值。根據他們的估計,1351年實際人口有大約87,587,000人。現代學者王育民認為1351年為元代的實際人口峰值,有大約27,650,000戶,123,590,000人
根據《元史·地理志》記載全國有13,867,219戶,59,519,727人。未標明是具體哪一年的人口數據。其所記僅包括中書省及遼陽、河南、陝西、甘肅、江浙、江西、湖廣、四川八個等處行中書省的數據,和林(嶺北)及雲南二個等處行中書省戶口無記載。
按照1290年的戶口數據,平均每戶人口只有4.458人,而按照1291年的戶口數據,平均每戶人口則只有4.456人,為何每戶平均人口這麼低,有資料認為,元朝廷在進行人口登記的時候,首先考慮的是財政收入,所以不交稅的兒童、寡婦與年老體弱者是不必計算在內的(若都計算在內,每戶平均人口就會多一點兒)。以金代為例,金朝的四次人口統計,每戶平均人口在6.36-6.71人之間(《金史 食貨志》),根據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的統計數據,每戶平均人口為5.68人(《明史 食貨志》)。在其他時期的戶口統計中,每戶平均人口一般都在5.5-6人左右。此外,在元代,蒙古諸王、貴族、軍將的私屬人口,比如驅口,投下戶,怯憐口,打捕鷹房人戶,這些人口是不納入戶口統計的。如果按照每戶6人的標準進行計算,則1293年元代的人口在8,700萬左右。
北宋:
估計960年的五代十國人口總為二千萬人。
宋太宗太平興國四年(979年)滅北漢,完成統一,估計有7,737,209戶。
宋太宗至道三年(997年)4,131,576戶(主戶)。
宋真宗咸平六年(1003年)6,864,160戶,男口14,278,040人。
宋真宗景德三年(1006年)7,417,570戶;男口16,280,254。
宋真宗天禧四年(1020年)9,716,716戶,男口22,717,272人。
宋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6,039,331戶(主戶),實際8,677,677戶。
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年)估計大約有10,290,000戶。
宋仁宗皇祐五年(1053年)10,792,705戶。
宋仁宗嘉祐八年(1063年)12,462,531戶,男口26,421,651人。
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年)14,181,486戶,男口20,506,980人。一說為12,917,221戶。男口29,092,185人。
宋神宗熙寧十年(1077年)14,245,270戶,男口30,807,211人。
宋神宗元豐六年(1083年)17,211,713戶,男口24,969,300人。
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17,957,092戶,男口40,072,606人。
宋哲宗紹聖元年(1094年)19,120,921戶,男口42,566,243人。
宋哲宗元符三年(1100年)19,960,812戶,男口44,914,991人。
宋徽宗崇寧元年(1102年)20,264,307戶,男口45,324,154人。
宋徽宗大觀四年(1110年)20,882,258戶,男口46,734,784人。
南宋:
宋高宗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11,364,377戶,男口24,202,301人。
宋高宗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11,139,850戶,男口33,112,327人。
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年)12,976,123戶,男口28,558,940人。
宋光宗紹熙四年(1193年)12,302,873戶,男口27,845,085人。
宋寧宗嘉定十六年(1223年)12,670,801戶,男口28,320,085人。
一說宋寧宗嘉定十六年(1223年)有戶1550萬戶,人口8060萬人。
宋理宗景定五年(1264年)5,696,989戶,男口13,026,532人。
從1223年到1264年南宋的戶口數據減少超過一半,四十年的時間人口不增反降,這與宋理宗(1224年-1264年在位)在位期間昏庸無道,橫徵暴斂有極大關係。雖然1235年—1259年間蒙古軍隊入侵南宋,但只是長江北部的川陝四路﹑荊湖北路、淮南西路等地,而南宋人口主要集中在長江以南的地區,正是由於宋理宗在位四十年的嚴刑峻罰,苛征橫斂造成了大量人口為逃避苛捐雜稅逃亡。造成了史書記載的戶口數損失過半的嚴重後果。
其他的看這裡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8%AD%E5%9B%BD%E4%BA%BA%E5%8F%A3%E5%8F%B2#_%E6%B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