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歐美建築比中國建築高級?
回答 (2)
痾...我覺得,你說得對,但原因其實...怎麼說呢,因為我們現在認知的所謂中國傳統建築,其實已經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中國傳統建築了,因為這種瓦片跟稻草還有土牆結構的...抱歉啊我想稱呼它叫“垃圾屋”,實際上這種垃圾屋是明清時代平民普遍窮苦下的社會環境定型而成的,真正中國傳統建築你可以參考一些唐代或唐代之前的遺跡復原圖,那時候的建築多半是木結構的,而且是榫卯固定,就很類似於今天日本傳統的所謂“金繼輪”,非常的精緻且嚴密,而且很妙的是,木竹材質編造的屋頂由於上漆又鋪上一層皮革,完全不會漏水,防水效果甚至比今天的水泥房子還要好,可缺點是這種建築建造成本跟維護成本都是巨高的,唐宋以後中國由於政治體系有了釜底抽薪式的改變,說直接點就是蒙元跟滿洲韃子不讓你中原人保留私有財產,只要房屋過於考究或豪華,士兵不問緣由,砸毀燒毀,元朝的時候最為可怕,圈地畜奴,整個中原大地上的人被當成畜生,堅固耐用的好房子被砸毀,人被像是狗一樣的從房子裡拖出來,而之後造屋技術被毀損,工匠通過倭寇跟顏思齊的團伙東渡日本,自此中國的造屋技術在日本生根發芽完全成了日本人的文化符號,而中國之後又經歷了清初八旗兵的圈地奴民運動,這些精緻耐用的東西再也不可能在中華大陸上復興回來,我們目前能看到的古建築幾乎都是清朝留下來的泥瓦結構垃圾屋,其中最為豪華的應該是福建廣東一帶的圓樓,圓樓最初的設計目的就是為了跟清兵打攻防戰,但是很不幸的,廣東這邊的圓樓後來淪為客家人跟土廣東人(廣府人)對抗械鬥的據點,原本用來保護財產不被滿清韃子搶走的建築,在滿清韃子當政的年代淪為中國人跟中國人打架的堡壘,想想都覺得汗顏,我就是一個汗顏的客家子弟。
另外還有一個關鍵原因,那就是臺灣本地的氣候根本不適合發展出豪華精緻的住宅,因為濕氣重,木頭上了漆沒過幾年就會落漆,你看看同樣材質同樣結構的房子在臺灣跟在上海情況差多大,臺灣的房子總是黑黑斑斑駁駁,漆還破破爛爛的,人家上海房子總能撐那麼久,因為上海沒有臺灣那麼濕,濕氣能毀掉你嚮往的一切美好,臺灣之所以被本地人稱之為鬼島,甚至日本人都不喜歡,就是這腐蝕一切的濕氣導致的,乾燥的地方,土牆就是土牆壁,濕氣重的地方,土牆分分鐘變成泥牆,原本的土牆要用力摳才能破洞,臺灣的土牆用手一抓就能穿,而且下雨就慘了,所以你看臺灣傳統住屋有牆的地方很少,大部分都是竹屏子,竹編地板,因為任何穩定結構與密合的材質在臺灣不是融掉就是斑駁掉,甚至水泥撐不了幾年就無可避免的會在接合處漏水。
Among all reasons, the most important is money.
The cost of a building in the West is usually several time of the cost of a building in China.
收錄日期: 2021-04-11 23:20:44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201209221709AAKP75X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