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要看哪個地方跟歷史背景啊,西方還是中國?中國的哪個時代?
看你第2點的描述我大膽的猜測你想問的應該是春秋戰國的背景,那我就用那個背景作答吧
1:理論上是要的,諸侯王是周天子分封的,而諸侯王如果要把得到的土地再分封給士族(非王室血脈的外姓士人),是要譴使向周王室徵得認可的,然而僅限於理論上,也就是實際上這些諸侯國從西周遷成東周後就沒怎麼理會周天子的權威了,連形式上的朝貢都是愛上不上,更甭提實際上的土地管理與分封了
2:那應該是戰國中後期的秦國,我可以負責任的告訴你,戰國中後期的秦國(商鞅變法後的秦國),從根本上已經廢除掉封君的實際權力,封君有土地啊,但土地小得令人髮指,幾畝田跟一座豪宅跟幾十名家僕園丁,用專業術語講那叫"莊園",那其實就是一處豪華氣派一點的私人住宅,而真正掌握實權包括兵權的人,是在宮廷有任職的,比如左庶長(這是非嬴姓宗親能獲得的最大職位)是屬於職爵一體的身分,既是公職又有廣大封地跟封地的年產毛額(用日本歷史術語講叫"石高"),然而跟傳統封君意義不同的是,類似左庶長這種職爵一體的爵位不能世襲,死了或被褫奪就沒了,而其他諸侯國的封君呢?我知道魏國跟趙國的信陵君跟平原君都是自己國家的王室宗親,他們的君位是王室所有成員共同認同的,而他們的子女能不能世襲爵位?那就要看當時的君王同步同意了,不過自從三家分晉後,大部分諸侯國再分封的所謂封君就已經失去了世襲的這個權力,君王願意封給誰就封給誰,含土地含人口,當然反之君王要收回或者不讓你世襲你封君也沒辦法,這是中國古代封建的一大特徵,跟日本跟西方的封建完全不是一個概念,日本或西方的那種封建世襲成分很重,在日本戰國時代,一個大名下面還有為數不等的國人跟小城主,國人擁有的城池跟人口都是屬於他自己家族的產業,他是拿著自己的家族產業入股大名的事業,大名能對他手下國人的財產指指點點嗎?當然不能,否則國人造反甚至演變成一揆運動那可不是鬧著玩的,而日本整個戰國時代唯一對這種社會限制有控制手段的大名就那幾個,織田信長跟德川家康,織田信長是直接將國人眾的家人包括老母親、妻子、未成年子女都勒令住在歧府城內(也就是織田信長本人住的那座城池),他要是看哪個國人不爽,想收回封地甚至收回兵權,直接當面跟那個人說,要是敢拒絕,先是一根手指,再拒絕,一顆腦袋,的這種高壓手段,這說破了就是耍流氓。而在封建問題上,在18世紀前的中世紀的西方從來沒有任何一個君王有手段處理,所以18世紀前的西方國界基本上是按照18世紀後的認知去劃的,18世紀前基本上土地跟人口是按他們所屬家族來劃分的,非常細也非常亂,國王根本就拿這個局面沒轍,你看一個英國國王約翰要抵禦法國軍隊的入侵,他還得先把旗下大小封君諸侯都召集到倫敦,然後還有人遲到甚至乾脆不去,而在國王提出出兵請求之前,這些封君們還要先提條件,要求約翰簽署一份憲章,憲章明寫了很多限制君王權力的條款,比如稅收不能國王說了算,要公家開會討論、比如對外戰爭徵兵也要公家討論、比如國王直屬的騎士不能跑到王畿外的地方狩獵或徵稅.....,國王不簽就不討論出兵抵禦法軍的問題。看看12世紀的西方跟16世紀的日本,你就會發現中國的戰國時代名義上是封建然而實際上根本就是君王集權。
3:被封號的王室,一般平民只需要尊稱他為XX君或XX子,另外春秋戰國時代貴族或士族間相互稱呼或老百姓稱呼他們都是不可以直呼姓氏的,沒有爵位的士大夫要稱他的字,比如孔子在被尊稱子之前人們是稱呼他為仲尼先生或仲尼丘,而他有及爵了就稱呼他的封地然後加上一個君或子,比如商鞅用現代連名帶性稱呼方式其實是叫"姬鞅",而他沒有封爵之前是沒有氏的,所以人們用他的出生地稱呼他作衛鞅,而他具體有沒有"字"....理論上講應該有,但貌似網路上找不到,目前只知道商鞅被封爵位之前被通稱為衛鞅,所以電視劇裡演的這部分大體沒什麼錯,而他在秦國向魏國收復河西的系列戰爭中立了主要大功,而這場戰役又關呼到整個秦國的存廢,所以衛鞅被破格封在商地,之所以叫破格就是因為衛鞅之前沒有非嬴姓子弟獲得封地的情況,衛鞅一方面充分具備受封資格,衛鞅不是阿貓阿狗死老百姓,衛鞅是衛國公室後裔,而衛國是周天子直接分封出去的同姓諸侯國,衛鞅可是姓姬的,而秦國是嬴姓趙氏,在當時的分封結構來說連秦國國君可能都比衛鞅低一級,秦王封衛鞅嚴格意義上來講是秦王踰舉了,按照周禮秦王根本沒資格封衛鞅,然而那時候根本沒人在呼周禮上寫什麼,秦國從頭到尾都不按周禮治國,所以就這麼很畸形的由一個低階外姓諸侯國國君封了一個周朝嫡系正統國君子弟的商君,很搞笑吧,中國從標準的封建社會過渡到君主集權的過程就是這麼的荒腔走板,沒有任何道理任何規範可講,一國之君愛怎樣就怎樣。
============================================================
另外關於中國戰國時代封建特性,各國不同,而且差別滿大的,我上面舉了魏國、秦國、趙國的大體情況,我再舉另一個極端--楚國
楚國的封建制度分成兩個系統,一個是君王直接分封,另一個是由三閭大夫作代表的公族,楚王直接分封的典型案例就是春申君,他是非楚國宗親,但卻是楚國本地另一望族,楚王要利用春申君的家族勢力跟王本身能調動的力量來跟三閭公族之間抗衡。而三閭大夫又是個什麼呢?根據有限的史料目前可以知道他們是一大群楚國王室宗親,而他們由於累世受封又加上延續了春秋以來的世襲傳統,再加上楚王對北方諸侯用兵時他們一步也沒閒的持續向東南方包括吳越等蠻苗越族組成的部落或小國用兵,造成他們掌握的領土早已超出楚國國君的控制,不封給他們都不行,因為土地上的人口幾乎都忠於那些個公族成員,整個楚國歷史看似強盛,然實則楚國受君王控制的土地跟人口可能不到一半,另一半的土地跟人口掌握在三閭公族手中,而他們不直接跟楚王對話,楚王沒資格跟他們直接對話,他們集體派了一個代表到楚王的郢都宮廷裡,楚王還要為這個代表設一個職缺叫"三閭大夫",字面意思就是專職掌管溝通三閭公族事務的大夫,楚王要出征了,需要大量兵員,要向三閭公族們借兵,會問三閭大夫公族們同意與否,楚王需要搞整改了,三閭公族們會把這個多管閒事楚王的屍首送進宗廟供起來,儼然就是另一個比楚王領導的楚國還強大的另一個楚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