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畫家董其昌作品如何鑒定,有何不同!?
回答 (1)
董其昌的繪畫,專善於山水,早年師法黃公望,中年學習董源、巨然,後又學宋元名家。《明史》說他「集宋、元諸家之長,行己意,洒脫生動,非人力所及也。」由此足見董畫在其時的威望之著。董其昌的山水畫,古雅秀逸,頗具翰墨意趣,以平平單純制勝。而缺乏之處則是柔媚有餘,氣魄缺乏。從傳世著作看,董畫大體有兩種相貌:一種為水墨畫,對比多見,占董氏山水畫的絕大部分;另一種是青綠設色畫,有時出以沒骨,但數量很少。啟功認為:「董其昌的山水多為他人設色,他自個就曾題過請趙左設色。上海博物保藏董其昌的《秋興八景》冊子,設色美極了,但我認為色彩未必是董其昌上的。」(《文物六合》)他重視師法古人,但不為陳法所拘,在對翰墨的認識上,有共同的見地和造就。在墨的運用上,能幹濕並用,干而不枯,濕而淳厚。在樹、石等形象的刻畫上,考究姿勢組合的形式美,不著重寫實,而著重韻致和賞識性。這與宋代郭熙提出的山水畫「可游可居」天壤之別。他把書法運筆之法,融入繪畫的皴、擦、點染之中。故戴本孝稱董其昌的畫「力透紙背,真以書法為畫法耳」(董其昌《雪霽圖》題記)。故他的山水畫,煙雲流潤,柔中有骨,運筆轉機靈變,用墨乾濕濃淡兼之,層次分明。畫風蘊蓄豐盛,清雋雅逸,拙中帶秀,在明代名列前茅。《畫引》說他:「誠為開山祖也。」
董其昌不僅是一位聞名的書畫家,並且是一位卓有建樹的書畫理論家。他倡議士氣,建議書畫同源。在翰墨上尋求一種生、拙、古、真、淡的興趣。董其昌的有些理論也是不科學的,比方他為了標榜文人畫而提出的「南北宗」之說。因為董其昌在政治上的顯赫位置和書畫藝術上的傑出成果,其名譽名垂國內,一時求索書畫者極多,目不暇接。故他在世時,代筆者、作偽者大有人在。如今董其昌書畫傳世真跡,據筆者根據《中國古代書畫目錄》計算共420多件(不包括海外及國內私家保藏)。而偽作數量卻多得驚人。就故宮博物院講,現藏董其昌的繪畫83件,其間偽作24件,占32.5%,書法的偽作則更多。加之新的作偽潮流的到來,因而提高書畫愛好者和保藏家的鑑別能力,增強自我保護意識是非常必要的。為此,我想就董其昌書畫的辨偽談幾點觀點,以作引玉之磚。
榜首、要牢牢把握董其昌書畫自身的特色,包括筆法、構圖、墨、色等。
董其昌的書法,早、晚年均學顏真卿,其楷書有很稠密的顏體味,也即是大家常講的拙趣,運筆圓勁宛轉,肉中有骨,柔中有剛。董其昌的行草書,除有顏體的拙趣外,更多的是學五代楊凝式。他說,以意仿楊少師書,「雖不盡似,略得其破方為圓,削繁就簡之意」。董氏晚期的書法,確有楊書的「生」、「稚」之趣,而作偽之書,大都圓熟熟行,二者個性懸殊。董其昌的繪畫,不建議對物象的謹細刻畫,而是尋求一種文人畫的生拙之趣,即對比疏忽山石的形體、構造,乃至呈現有些房屋畫得歪歪斜斜,山石、樹木大小份額不符的景象,但卻是真跡。有人問董其昌,你的書畫名滿天下,作偽的人許多,你怎麼判定其真偽呢?董其昌說:「余畫山水,郡中多贗本,反工於予,於無以止之。以此辨之,知真者不用工也。」(《故宮周刊》、《書畫合冊》)他又說:「予少學子久山水,中去而為宋人畫,今間一仿子久,亦差近之。日臨樹一二株,山石土坡隨意皴染,五十後而大成。猶未作人物、舟車、房屋,認為一恨。喜有元鎮(倪瓚)在前,為我護短,不者,百喙莫解
收錄日期: 2021-04-25 12:57:48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200913062652AAaZNkL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