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阿含經卷第十八 聖如是觀。若有者 必是解脫法。若有【無餘涅槃】者 是名甘露。 彼如是觀如是見。必得欲漏心解脫。有漏 無明漏 心解脫。 ----------佛是說無涅槃?

2020-07-31 7:49 am
更新1:

●像法決疑經 善男子。 諸佛說法 常依二諦【說世諦法時 不違第一義諦】旨近以標遠 立像表玄。 諸惡比丘 於此義中 不能解了 誹謗不信 隨相取義 歷劫受殃。 是諸比丘 亦復自稱 我是法師 我是律師 我是禪師 此三種學人 能滅我法 更非餘人 此三種人 迭相說過 迭相毀呰 此三種人 入於地獄 猶如箭射。 原來....第一義諦 就是 涅槃 ●大般涅槃經卷第十七 【第一義諦】 亦名為道 亦名菩提 亦名涅槃。

回答 (6)

2020-07-31 9:58 am
✔ 最佳答案
佛說涅槃 是眾生輪迴性
十二部經 五大律 都有記載

輪迴性異名 一乘 佛性 如來藏 第一義 勝義諦 法身 菩提 中道 如來性 心 真我 
道 法性 真如 也是十二部經 都有記載

基本上 說無涅槃 十二部經全破
不僅出家失僧籍 在家也是修成破法 毫無利益
所以學法要很小心


(一)早在雜阿含經 佛教眾生 不著五受陰十八界六根 自覺涅槃

《不著五受陰 自覺涅槃》

●雜阿含經卷第五 (一○四)
多聞聖弟子 於此五受陰 觀察如病如癰 如刺如殺。無常苦空 非我非我所。
於此五受陰 不著不受 不受故不著。不著故 自覺【涅槃】。
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不著十八界 自覺涅槃》

●雜阿含經卷第八 (二二七)
是故比丘 欲求不計住 離病離癰離刺者。
彼比丘 莫計眼我我所。莫計眼相屬。莫計色眼識眼觸。眼觸因縁生受。
内覺若苦若樂不苦不樂。彼亦莫計是我我所相在。
耳鼻舌身意 亦復如是。

比丘如是不計者 則無所取。無所取故 無所著。無所著故 自覺【涅槃】。
我生已盡 梵行已立 所作已作 自知不受後有。

《不著六根 自覺涅槃》

●雜阿含經卷第十一 (二七四)
多聞聖弟子。於此六入處。觀察非我非我所。
觀察已於諸世間都無所取。無所取故 無所著。無所著故 自覺【涅槃】。
我生已盡 梵行已立 所作已作 自知不受彼有。



(二)涅槃在阿含經 也說是 不壞法 是常住法 不生不老不病不死

《涅槃 是不壞法 是常住法 不生不老不病不死》

●雜阿含經卷第二(五一)
色是壞法。彼色滅 【涅槃】是不壞法。
受想行識是壞法。彼識滅 【涅槃】是不壞法。

●雜阿含經卷第二十三 (六○四)
於有得寂滅 大悲入【涅槃】 如薪盡火滅 畢竟得常住。

●増壹阿含經卷第十八(六)
是故諸比丘 當求此永寂【涅槃】不生不老不病不死。

●別譯雜阿含經卷第三 (五四)
修道斷生死 永入於【涅槃】 非空非海中 非入山石間 無有地方所 脫之不受死



(三)四阿含經 也記載【無餘涅槃】

●中阿含經卷第二 (九)
但以戒淨故得心淨。以心淨故得見淨。以見淨故得疑蓋淨。
以疑蓋淨故 得道非道知見淨。
以道非道知見淨故 得道跡知見淨。以道跡知見淨故 得道跡斷智淨。
以道跡斷智淨故。世尊沙門瞿曇 施設【無餘涅槃】也。

●雜阿含經卷第十八 (四九五)
持戒比丘根本具足。所依具足。心得信樂。得信樂已。
心得歡喜.息.樂.寂靜三昧.如實知見.厭離.離欲.解脫。
得解脫已。悉能疾得【無餘涅槃】。

●增壹阿含經卷第三十二 (一二)
於此六情。思惟污露不淨。即成道跡。入【無餘涅槃界】。

●佛說長阿含經卷第十六(二五)
如來於大眾中勇捍無畏。乃至出家修道 究竟梵行 至安隱處【無餘泥洹】。



(四)佛臨走前說 當求此【永寂涅槃】不生不老不病不死

● 增壹阿含經卷第十八 (六) 東晉罽賓三藏瞿曇僧伽提婆譯
是故諸比丘。當求此【永寂涅槃】不生不老不病不死。
恩愛別離。常念無常之變。如是比丘。當作是念。

●佛說長阿含經卷第二
大乘道之輿 一切渡天人 亦爲自解結 渡岸得昇仙。都使諸弟子 縛解得【涅槃】。

● 雜阿含經卷第二十三 (六○四)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度脱諸天人 修羅龍夜叉 建立無盡法 佛事既已終
於有得寂滅 大悲入【涅槃】 如薪盡火滅 畢竟得常住

● 中阿含經卷第十四 (六八) 東晉罽賓三藏瞿曇僧伽提婆譯
爾時世尊 最後欲取 般涅槃時 告曰阿難。
汝往至雙娑羅樹間。可為如來北首敷牀。如來中夜當【般涅槃】。



(五)佛是說無涅槃 ?

記得告訴眾生

佛說 今我爲弟子說法 則能使其 得究竟道 究竟梵行 究竟安隱 終歸【涅槃】

●佛說長阿含經卷第五
今我爲弟子說法。則能使其 得究竟道 究竟梵行 究竟安隱 終歸【涅槃】。


佛說 説言無道菩提涅槃 名一闡提 謗法 謗諸佛

●大般涅槃經卷第十七
若男 若女 若沙門 若婆羅門。説言無道菩提涅槃。
當知是輩名一闡提 魔之眷屬 名爲謗法。如是謗法 名謗諸佛。
2020-07-31 9:32 am
傳心法要 黃蘗山斷際禪師
凡人臨欲終時, 但觀五蘊皆空,四大無我, 【真心】無相,不去不來, 
生時 性亦不來, 死時 性亦不去; 湛然圓寂,心境一【如】; 
但能如是 直下頓了,不為 三世所拘繫, 便是 出世人也;    

切不得有 分毫趣向,
若見善相 諸佛來迎,及種種現前,亦無心隨去;
若見惡相 種種現前,亦無心怖畏;

但自忘心,同於【法界】,便得自在,
此即是要節也。

====================
上網一查【真心】【如】【法界】說的也是【涅槃】


《涅槃=心》

●佛説般舟三昧經
心見佛。心不自知心。心不自見心。心有想爲癡。心無想是【涅槃】。


《涅槃 是眞如》

● 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一
眞如是實 餘皆虚妄。實性體者 即是眞如。【眞如性者】 即是如來 名爲【涅槃】。


《涅槃 是菩提》

● 大寶積經卷第一百一十九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即是【涅槃】。

《菩提 是法界》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百六十四
【菩提者】是空義。是眞如義。是實際義。是法性義。是【法界】義。
2020-07-31 9:20 am
40卷本《大方廣佛華嚴經卷十二》

時,婆羅門為善財童子如是稱讚【甘露】火王內外功德,
令欣敬已,欲重宣此義,以偈讚曰:

五欲無倫匹, 不染如蓮華,
但為引眾生, 後令入佛智。

《維摩詰所說經卷二》

火中生蓮華, 是可謂希有,
在欲而行禪, 希有亦如是。
或現作婬女, 引諸好色者,
先以欲鉤牽, 後令入佛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所謂佛法者,則非佛法。
若謂如來有所說法,則為謗佛。

《像法決疑經 卷一》

隨文取義作決定說。
當知此人三世諸佛怨。速滅我法。

隨相取義歷劫受殃。

是諸比丘亦復自稱
我是法師我是律師我是禪師。
此三種學人能滅我法。更非餘人。

《黃檗斷際禪師》

悟法本空。喚作空如來藏。
本來無一物。何處有塵埃。
若得此中意。逍遙何所論?

問。本來無一物。無物便是否?
師云。無亦不是。菩提無是處。亦無無知解。
2021-03-13 5:35 pm
如果你想證得涅槃的話 要先證得初果
你必須要斷三縛結包括  身見 疑見 見取見 戒禁取見 邊見 (斷見 常見)

什麼是“斷見”? 所謂“斷見”,就是只相信五官現量識認識物件的存在,只承認現實世界、現世生命的存在,不承認現實世界和現世生命的前因後果,即不承認過去和未來,認為人的思想感覺和功能是肉身的功能,人死神滅,無前世也無後世。


這是典型順世外道的觀點。現在很多人都是這種思想,認為無前因後果、無靈魂,意識是大腦的產物等這都是“斷見”。

什麼是“常見”? 所謂“常見”是指,認為有一個永恆不變(常),不可分割,遍及萬物的自性,不受時空和條件限制的(自在)主體我,這就是所謂的“常一自在”的我。“常”是永恆不變;“一”就是一切眾生的我,是同一個我,那麼這同一個我又是什麼呢?就是上帝,也叫“神我”。雖然眾生生生滅滅,但這個“我”是不變的,所以叫自在的主體的我。他們認為一切事物如果沒有常一自在的實有自性,就無法存在。認為一切事物內部有自我自性,外部有主宰事物的物主自性。

應該用 因果觀 緣生緣滅觀  來對治

見取見 就是自認為見解不如自己

例如說 我覺得他很臭沒洗澡 結果他去其他地方才知道是 旁邊的垃圾發出來的味道之類
就是所謂的 自認為聰明 會造成誤會

戒禁取見 就是用不相應的戒條來束縛自己

 身見,即我見我所見也,不知吾身為五蘊和合之假者。而計度實有我身(我見),又不知我身邊之諸物,無一定之所有主,而計度實為我所有物(我所見),合此我見與我所見二者,則為身見。常略我所見而單曰我見

可以用  假觀 空觀 對治 

例如 五蘊  色 受 想 行 識

貪嗔癡不可得 可依 色 受 想 行 識
可依 地 水 火 風 和 禪定 
不依戒定慧 

禪定 不依 四大 貪嗔癡 戒定慧
而有生有滅的存在

不依 四大 五蘊 貪嗔癡 戒定慧 禪定  的存在有甚麼  涅槃
參考: 俱舍論
2020-08-18 3:12 pm
在宇宙黑洞世界是看不到任何太陽.還有看不到另一個宇宙跟天堂.如今只有看到一片黑暗.還有被吸入的宇宙碎石跟小星星.當你被宇宙吸入之後想爬也爬不出來.就如海上漩渦一樣
2020-08-03 8:52 pm
【無餘涅槃】可得嗎?雖無實性卻是可得.為什麼?
因為證無餘涅槃就是證如來藏.就是得大圓鏡智.又稱光明片照高貴德王(大般涅槃經)

無餘涅槃雖無實性卻是常住法.所以可得.所以說:若有【無餘涅槃】者 是名甘露.若不可得是有餘涅槃.當然不是甘露.

無餘涅槃是十地圓滿方證.證無餘涅槃當下疾得佛陀授記此人入無上道成等覺(稱見性佛).


無餘涅槃...不是指無涅槃.而是無餘義(常住)涅槃.攝一切義故無餘義.也可以說無餘法(真空)涅槃......指空無一物.亦無空.


收錄日期: 2021-05-03 22:23:51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200730234939AAjvp0q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