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簡單來說,雨雲除了要積聚水份外,還需要有足够的對流和"冷卻"才會成為"雨粒"落下。
夏天雖然濕度高,氣溫又高,日間見到雲層看來都很厚,但由於日間地面/海面溫度跟高空(雲層所處)的溫度都高(同時有日照),雲層裏相對的對流和溫差其實不太大,只會慢慢地從下而上升或在頂層降溫,因此唯有當晚上沒太陽照熱後,雲中的對流增加,頂層散熱加快,低層熱量仍由地面的熱力補充,因此多會在深夜,甚至是接日出時(3-4點)時才會下雨。
夏天日間下雨一般是當有大風由北面(冷一點的方向)吹來,使吸熱的雲層被冷一點的氣流在高空擾亂熱度的上升,使在雲裏的水份日間在雲頂降溫,造成對流和冷卻的效果,便會在某地點(尤其是向風方向)造成"驟雨"。
當然夏天由海上颱風造成的雨是另一種大氣現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