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務運動能達到"維護清王朝的統治"這個目的嗎?需350字或以上?
回答 (1)
英法聯軍攻佔北京令清朝統治者驚惶失措。大清國在《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中用領土、主權以及一系列經貿特權暫時滿足了歐洲侵略者之要求,同時太平天國也進入低潮,局勢暫時穩定。
清政府中一些大臣痛定思痛,如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以及在中樞執掌大權之恭親王等人,認為中國面臨「數千年未有之變局」,他們繼承了魏源等「經事派」提出之「師夷長技以制夷」思想,主張摹習列強之工業技術和商業模式,通過官辦、官督商辦、官商合辦等模式發展近代工業,以獲得強大之軍事裝備、增加國庫收入、增強國力,維護清廷統治,此等人因此被稱為「洋務派」。1861年1月11日,咸豐帝批准了恭親王奕訢,會同桂良、文祥上奏之《通籌夷務全局酌擬章程六條》,以富國強兵為目標之洋務運動從此開始。
洋務運動,又稱自強運動、同治維新,是大清後期時,洋務派官員以「師夷長技以制夷」為基礎,在全國展開之工業運動,口號和目標先後分別是「師夷之長技以自強」和「師夷之長技以求富」。此運動自1861年至1895年,持續約35年,歷經同治光緒二帝,由慈安、慈禧兩宮太后所主導推動,在專制皇權之背景下發生。
洋務自強運動是近代中國首次全國規模之西方工業運動;洋務運動引進了大量西方科技及各類西方著作文獻,培養了一批留學童生,打開了西學之門;學習近現代公司體制則帶來大批工業及化學企業,有助中國走上工業發展和現代化之路。然而最終洋務運動卻難逃失敗之命運;因為清軍北洋水師在甲午戰爭中全軍覆沒,沉重打擊了清廷之信心,洋務運動黯然收場。
由清朝政府主導,還是有著維護清王朝的統治的背景下實施 (也是因為這樣所以才會失敗)
收錄日期: 2021-04-29 23:54:58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90126135753AAY2SS0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