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各位師兄師姐喜歡那部佛教經典?可否分享下?

2018-02-28 12:22 am

回答 (5)

2018-03-01 2:24 pm
✔ 最佳答案
末學是學習雜阿含經的,若有興趣,可看這篇,有末學介紹雜阿含經的文字: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141609882621196/permalink/1553818994733614/

也可看這篇,是末學在知乎回答的轉貼: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141609882621196/permalink/1481559268626254/

沒有臉書帳號的師兄可直接看末學在知乎的回答: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8218828/answer/109783983
"
雜阿含經,詳細介紹五蘊、六入處、十二因緣(緣起)、三十七道品、四聖諦,是對實際修行非常詳細說明的經典。
...
四聖諦:三七九經-四四三經
五蘊:一-一八七經。
六入處(也有些是五蘊):一八八--二八二經。
緣起(也有些是六入):二八三-三七八經。
四念處:六0五- 六三九經,五三五-五四五經。
安般(出入息:八0一-八一五經)念與四念處修法息息相關,八0三及八一0經,在末學所學法門都歸到四念處練習的方法。
四正勤:八七五-八八二經。
五根、五力:六四二-七0三經。
七覺分(含五蓋):七0四-七四0經。
八聖道分:七四八-七九七經。
"

祝福!
2018-03-04 10:42 am
「觀自在菩薩」的密意,就是在講:真心與妄心和合並行,也就是宣示:欲界的眾生是八識心王和合在一起來運作的,能夠如此現觀的人,就叫做「觀自在菩薩」。請問你們:「觀自在」這三個字所講的境界,有沒有能觀?有沒有所觀?(大眾答有)是有嘛!如果沒有能觀的心,怎麼叫做「觀自在」?但是,能觀的心卻不是自在的,而是以我們這個能觀的心,去觀照到另有一個本來就自在的心;找到了本來就自在的心,而能夠這樣現前觀行的菩薩,就叫做「觀 自在菩薩」。


詳細,請恭閱:


《心經密意》

—心經與解脫道、佛菩提道、祖師公案之關係與密意

    大菩薩 平實導師 講述

第五章 心經之密意

第一節 觀自在菩薩之密意

接下來講《心經》的密意。聽到我要講《心經》的密意,大家耳朵就尖了(大眾會意的笑了起來)。今天我會把《心經》的密意講出來,但是你如果還沒有破參的話,照樣是聽不懂的;實際上,我從昨天開始,早就已經告訴你了。佛菩提道的深妙,就妙在這個地方,決定性的聲聞無學聖人也是聽不懂的。

大乘別教中的七住菩薩,雖然還未進入初地,但是當他宣講佛菩提的時候,當他宣講般若的正理時,二乘菩提的證果者:阿羅漢、辟支佛都聽不懂,這就是佛菩提的深妙處。

因為它和解脫道的修證不同,它是佛菩提道,卻又函蓋了解脫道。七住菩薩遲早會知道阿羅漢所證得的有餘依涅槃、無餘依涅槃裡面的境界,即使悟後沒有人指導他。但是阿羅漢卻始終不知道七住菩薩到底悟個什麼?般若究竟是什麼?他們永遠都是不知道的!除非迴心大乘參禪而證悟。

二乘菩提只修證解脫道,極果就是阿羅漢、辟支佛果,果報就是出離三界的分段生死。他們雖然已經可以出離分段生死,卻無法斷盡變易生死,所以不能成佛。現在有很多人學著印順法師那幫人,以解脫道的理論,來宣說佛菩提;他們認為只要證得解脫道的第四果,就是跟佛一樣了,除此以外,並沒有什麼佛菩提可說;所以他們認為解脫道的修證就是成佛之道,所以主張:現觀一切法緣起性空,就是修證成佛之道。所以就用解脫道的緣起性空法,來解說佛菩提道,來解說成佛之道。如果成佛之道,真的是像他們所說的只須修證解脫道,如果成佛之道真的是只須修證解脫道,那麼,應當如來在世的時候,就是有多佛住世了,也應該大迦葉……等尊者們,都可以稱之為佛!

但是如來終究不曾授記那些大阿羅漢們是佛,但是如來所說的成佛法道卻不是像他們那樣說的。如果證得解脫道時,就是成佛,那麼阿羅漢們也應當就是佛;但是佛世尊入滅後,為什麼沒有一位阿羅漢敢以佛位名義而出來領導全部的僧團?為什麼如來不說他們證得解脫果時也是成佛了?

假使般若就是印順他們所說的一切法緣起性空,那麼般若的法義就和二乘菩提所修證的解脫道完全一樣了,那麼大乘菩提與二乘菩提之間,就應該只有一個差別了:捨壽時如果必入無餘涅槃的話,那就成為聲聞阿羅漢;捨壽時如果不入無餘涅槃,而發願再來人間受生、以利眾生者,就成為菩薩;那就不必修學般若與種智了。應該如是。但是四阿含諸經中,如來終究不曾這樣宣說,只說:斷盡我見與我執時,就可以成為阿羅漢,斷分段生死,可以不再來三界中受生死,終究不說這樣就是成佛了。

所以,成佛與否,不在解脫道的修證上來說,而在是否增修般若,而在是否親證般若的總相智、別相智、一切種智;不在是否證得解脫道的果證上說。所以,絕不可以只將解脫道的修證,來作為成佛之道的修證法義,而是必須函蓋解脫道與佛菩提道的。

而佛菩提道本來就已函蓋二乘菩提所修證的解脫道,只是佛菩提難修難證,因為很深細的緣故,所以修證的時劫特別長久,因此如來怕大家畏難而退心,所以將佛菩提道中的解脫分段生死的法道析出,先行為有緣眾生宣說,使他們先證得解脫果,自知自證已出三界生死了,生起信心了,才為大家宣說佛菩提道的內容。所以,佛菩提道函蓋了解脫道的法義,所以阿羅漢、辟支佛所修證的解脫道,只是佛菩提道裡面的一小部份而已。

所以,在四阿含諸經裡面,如來不說佛菩提道,只是偏說二乘菩提所修證的解脫道;而將佛菩提道留在大乘的般若系列諸經中方開始宣說,並且不是具足的宣說,而是留在第三轉法輪的唯識如來藏系列的方廣諸經中,方才具足宣說。如是事實,可以在三乘諸經中獲得證實,如今阿含、般若、唯識如來藏系等三乘諸經都還存在,都還可以檢校,不是我個人可以妄說的,不是我個人可以隻手遮天的。

但是,這個正理,已被印順法師他們曲解到極為嚴重的地步了,所以現在有一些人,依據印順法師的錯誤見解,並且自認為已經證得初果乃至四果的學佛人,一直以解脫道的二乘菩提來解說成佛之道;這些人,可以說根本就不懂佛法的三乘菩提正義,這哪裡是大乘中真正開悟的聖者?卻敢說他們已知已證禪宗的明心見性功德,卻敢說他們能使人親證初果乃至四果等等,其實根本連我見都還沒有斷,都想要以清淨無染的覺知心去進入無餘涅槃境界中,都是凡夫異生的妄想罷了,連自己所標榜的解脫道的正理,都還沒有弄通呢!

因為這個緣故,所以法蓮師很慈悲的要求我宣講《心經》與解脫道的關係,要我宣講《心經》與佛菩提道、與禪宗祖師公案的關係,來釐清這裡面的內容差別,來利益今時學人,利益後世學人。那麼,接下來,我們就開始一句一句、一段一段的來講《心經》:

「觀自在菩薩」的密意,就是在講:真心與妄心和合並行,也就是宣示:欲界的眾生是八識心王和合在一起來運作的,能夠如此現觀的人,就叫做「觀自在菩薩」。請問你們:「觀自在」這三個字所講的境界,有沒有能觀?有沒有所觀?(大眾答有)是有嘛!如果沒有能觀的心,怎麼叫做「觀自在」?但是,能觀的心卻不是自在的,而是以我們這個能觀的心,去觀照到另有一個本來就自在的心;找到了本來就自在的心,而能夠這樣現前觀行的菩薩,就叫做「觀 自在菩薩」。

當你找到第八識之後,你可以隨時隨地現前觀察:我有一個自在的心,這個自在的心呢,當我怕死怕得要命的時候,祂都不怕;當我興高彩烈、高興得要死,譬如忽然中了十幾億樂透第一大獎,你高興死了,可是祂仍然不會有一絲一毫的高興;祂既沒有生氣,也不會歡喜,祂始終是無動於衷的,始終是自在的。如果是會高興、會討厭、會思量的覺知心、作主心,一定是不自在的心;為什麼呢?因為只要別人稱讚你一句,你就高興了,你隨著人家的語脈轉去了嘛!如果是會高興的覺知心,那人家罵你一句時,你也一定會生氣的,還是又隨著人家的語脈轉去了嘛!像這樣子,怎麼叫做自在心呢?

如果是絕對不會高興,也絕對不會生氣的心,從來都不動的心,那才算是真的自在心;這個心啊!不管你怎麼樣,祂始終就是如如不動,始終都是無所住的;在如如不動當中,祂卻又不斷的在運作--無所住而生其心--這才叫做自在的心!那麼「觀自在菩薩」的意思,就是告訴你:菩薩現前觀察到有一個本來就自在的這個心,這個本來自在的心,和覺知心的我,和思量心的我,和能觀察的我同時存在。能夠這樣現前觀察的人,就是「觀自在菩薩」。

為什麼玄奘大師不把它翻譯做「觀世音菩薩行深般若波羅密多」?為什麼不這樣翻譯呢?因為《心經》所說的這種菩薩境界,並不是用在觀察別人身上嘛!「觀世音」是要觀察世間眾生心聲的,但是「觀自在」卻是要觀照自己的自在心欸!可以現前觀察自己的真心本來就自在,這才是「觀自在」的真正意旨啊!

可是,當年我過了牢關的時候,我卻作了一個對子:「真心清淨,不觀自在。倒駕慈航,常觀世音。」因為張老師送我一幅大陸的不知名人士畫的白衣觀音圖,我把祂裱起來,心想左右應該有個對聯,所以就擬了上下聯,請張老師幫我寫好,我就把它跟觀音聖像一起懸在我家佛堂壁上,上聯就是「真心清淨,不觀自在」。大家都說「觀自在」我卻說:「你就是不去觀祂,祂也是自在的啊!」

我這個對子所說的自在,卻與剛才所說的自在不同意思;是說祂不必依靠任何他法,就可以自己存在,所以才能永不滅失。意根末那識,得要依靠這個第八識真實心,才能存在及運作;意識知覺性,得要依靠意根、五色根、第八識心、法塵,才能生起現行存在,祂不能離開這些法而自己存在,所以都不是自己本來就在的心。

但是這個第八識如來藏心,祂才不理會你有沒有在觀看祂;不管你觀不觀祂,祂始終都是自己存在不壞的,所以說祂才是真心。而祂本來就是清淨性的心,不管你去不去觀看祂,祂一直都是清淨自在的,所以說「真心清淨,不觀自在」。這個心的自在的意思,是說祂都無所謂,都隨緣應物,祂很自在。而我所說的自在的另一個意思就是說:祂本來自己就在,都不必依靠別的法而存在,這就叫做自在。所以我說:「真心清淨,不觀自在」。

第一次進到我家佛堂的人,看了這幅對聯就問說:「你怎麼這麼講?怎麼會「不觀自在」?人家都講「觀自在」,你怎麼講『不觀自在』?」我說:「就是不觀自在!」因為你去觀祂、祂也是自己本來就在,你不去觀、祂也還是自己本來就在。

然後下聯是「慈航倒駕,常觀世音。」這上下聯是分從理體及事相上來說的。理體是「真心清淨,不觀自在」,從事相上的另一面來說,則是:觀世音菩薩祂是正法明如來倒駕慈航,回來做菩薩,來擁護佛法,來利樂有情。所以,祂是倒駕慈航,常常要觀聽 娑婆世間的眾生心聲;眾生是這麼痛苦,所以觀世音菩薩總是在觀察要怎麼救他們。這個就是觀自在跟觀世音的真正意思,一個是從理體上說,一個是從事相上說。

如果再要從理上來說觀世音菩薩,而不是從觀世音菩薩在救度眾生的事相上來說的話,也可以這麼說:菩薩的理體就是自心如來藏,祂可以觀聽五陰眾生的心聲,絲毫都不會遺漏,所以稱為觀世音菩薩。真悟的人,聽了我這一句開示,都會認同的;但是悟錯了的人,大部份人會誤會我這一句話的意思。

那麼!這樣一來,「觀自在菩薩」的密意,就已經告訴你了!也就是說:我們每個人,都有真心、也有妄心,妄心是了知及思量性的七轉識啊!真心就是第八識啊!這樣真妄心和合運作中,本來自在的那一個心才是真心啊!能觀的心永遠都是妄心啊!

在三乘佛法中,所有的經典都說真心離見聞覺知,既然是離見聞覺知的心,祂當然就沒有證自證分,當然就不可能會返觀自己,所以佛說這個真心時,這樣開示:「如刀不自割,心不自見心。」所以自在的心是從來不了知自己的,絕不是六塵中了了分明的覺知心啊!既然從來都不返觀自己,怎麼能觀祂自己是自在?或者不自在?祂怎麼能觀這個見聞覺知的心自在不自在?所以祂是被觀的心,不是能觀的心;能觀察的心是知覺性的妄心,用我們能觀察的知覺心,來觀察到這個離見聞覺知的永遠自在的心,這樣你才能夠真正的「行深般若波羅密多」了!

http://www.a202.idv.tw/a202-big5/book2015/book2015-5-1.htm




《心經密意》

【作者】大菩薩 平實導師
【書號】957-30019-9-3
【開本】平裝 / 314頁 / 25k / 普級


書籍簡介

本書闡釋心經之密意,亦闡明心經與解脫道之關係,心經與佛菩提道之關係,心經與祖師公案之關係。讀者藉由此書之詳細研讀,配合正確之參禪法門,則易於親證如來藏而進入禪宗明心之開悟境界,亦得因此而進入佛菩提之不可思議智慧境界。

二乘菩提所證之解脫道,實依第八識心之斷除煩惱障現行而立解脫之名;大乘菩提所證之佛菩提道,實依親證第八識如來藏之涅槃性、清淨自性、及其中道性而立般若之名;禪宗祖師公案所證之真心,即是此第八識如來藏;是故三乘佛法所修所證之三乘菩提,皆依此如來藏心而立名也。此第八識心,即是《心經》所說之心也。證得此如來藏已,即能漸入大乘佛菩提道,亦可因證知此心而了知二乘無學所不能知之無餘涅槃本際,是故心經之密意,與三乘佛菩提之關係極為密切、不可分割,三乘佛法皆依此心而立名故。

今者 平實導師以其所證解脫道之無生智、及佛菩提之般若種智,將《心經》與解脫道、佛菩提道、祖師公案之關係與密意,以演講之方式,用淺顯之語句和盤托出,發前人所未言,呈三乘菩提之真義,令人藉此《心經密意》一舉而窺三乘菩提之堂奧,迥異諸方言不及義之說;欲求真實佛智者、不可不讀。







自序

本書之緣起,乃是由於本會之台南共修處成立,於開課之前,應台南地區同修之建議,而前往演講,並加以錄音,然後由章乃鈞老師直接於電腦中打字成文之後,再由本人將口語理順,只作少數文字之修改,消除掉重複之口語,而不作大幅度之修改,以保持演說當時之景況,以如是原則而潤飾之。

《心經》為中國地區極為流行之短文經典,甚至在尚未學佛之家庭中,亦常可見之。亦有極多家庭,將《心經》請人書寫工整,裱褙裝框,懸之中堂,作為避邪之用,或作為裝飾之用。是故《心經》在中國地區之流傳極為廣泛,可謂為家喻戶曉之經典也;乃至道教中,亦需以之為課誦及法會上常用之經典。

然而,正由於流通之極度廣泛,而諸方宣講《心經》者又多誤說、誤解,是故誤導眾生之現象極為嚴重;以是緣故,本會中有諸同修強烈建議,要求平實宣講《心經》之真實意旨,以利眾生。然因觀察緣猶未熟,故暫置之未講。今以台南共修處之成立故,彼處之親教師,邀請平實前往共聚,並請同時宣講此經,共襄高舉義旗弘法度眾之勝舉,將來整理成文,以利今時及後世末法眾生。如是邀請,非為自身,乃為成熟眾生、住持正法而作;於事於理,求應可在,是故聞言當時隨即承諾宣講。

由於《心經》之宣講,古來已多,今時諸方註解亦極多,乃由台南共修處之親教師提出希望宣講之方式與內容,希望別出心裁而宣,並由其決定主題為《心經密意》,副題為:《心經與解脫道、佛菩提道、祖師公案之關係與密意》,以如是名義內涵,而為大眾宣講。

鑑於今時諸方大師之誤解佛法極為嚴重,印順、昭慧、傳道、星雲、證嚴法師……等人,復又將《心經》所說之如來藏真實心,橫加否定,廣作極多扭曲佛意及扭曲菩薩論意之說,是故此書之出版,正合時節因緣。

云何平實作是說耶?此謂今時台灣印順法師及四大法師……等人,已將《心經》之真實義,與第八識如來藏加以分割為二,往往稱言「真如別是一心,如來藏別是一心,非是同一心。」又多稱言:「阿賴耶識是妄心,應該滅除,真如方是真心;只要能將覺知心修除妄念,常住於一念不生之境界中,即是真如,即是佛性。」

如是誤會佛法真實義,擅自加以分割,導致佛教三乘菩提之正法出現支離破碎之現象,令末法眾生無法把握佛法之內涵,更無法實證般若實相中道智慧,乃至亦無法修證粗淺之二乘菩提-解脫道。是故此一《心經密意》之出版,自有其時代意義,能改正以往受諸大法師所誤導之邪知邪見故,能修正三百年來對《心經》真意之妄說謬傳而積非成是之謬見故。若得修正原有之邪知邪見,則此世證悟佛菩提,便有希望,便可遠離凡夫惡見與二乘之愚癡,對於正法之長久住世及今時後世學人之證悟心經密旨,皆有極大意義。今幸有人整理成文,得以出書,令諸末法大師與後世學人,同受其益;即以原講題目作為書名,略敘此書出版緣由,即以為序,如是出版之。

佛弟子 平實 謹識

公元二OO二年寒露序於喧囂居目 錄

自序 1
引言 2
第一章心經在說什麼? 1

第一節說眾生心故名心經 3
第二節說菩薩心故名心經 22
第三節說佛心故名心經 31
第四節說種種心故名心經 42
第五節心經是般若諸經的精華 44
第二章心經與解脫道之關係 58

第一節解脫道之意涵 58
第二節出三界生死 60
第三節無餘涅槃所滅之我 65
第四節解脫之意涵 80
第五節大乘二乘解脫之異同 86
第六節心經與解脫道之關係 90
第三章心經與佛菩提道之關係 112

第一節佛菩提道之意涵 112
第二節修證佛菩提智之法門即是佛菩提道 124
第三節心經與佛菩提之關係 128
第四節中觀之層次差別 132
第五節心經所說如來藏是外道之神我、梵我? 144
第四章心經與禪宗祖師公案之關係 176

第一節禪宗公案之宗旨是什麼? 176
第二節禪宗公案是從哪裡來的? 177
第三節禪宗公案有深淺差別 183
第四節心經與禪宗祖師公案之關係 208
第五節八九十識之差別 211
第五章心經之密意 218

第一節觀自在菩薩之密意 218
第二節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之密意 227
第三節度一切若厄之密意 235
第四節五蘊即是空、不異空之密意 239
第五節是諸法空相之密意 242
第六節菩薩心無罣礙之密意 256
第七節三世諸佛依般若證得無上正等正覺之密意 263
第八節心經之密意 267
附錄:群疑解析(現場問答記錄:以紙條提出問題) 270

跋 318








「菩提妙果不難成,真善知識實難遇。」  

修學佛法第一要件:親近善知識  

《華嚴經》卷四十六云:善知識者,出興世難,至其所難,得值遇難,得見知難,得親近難,得共住難,得其意難、得隨順難,故須虔恭合掌一心求。  


應一心恭敬求正法 


《大法鼓經》  

大法鼓經詳解 詳解末法時代大乘佛法修行之道。佛教正法消
毒妙藥塗於大鼓而以擊之,凡有眾生聞之者,一切邪見鉅毒悉皆消
殞;此經即是大法鼓之正義,凡聞之者,所有邪見之毒悉皆滅除,見
道不難;亦能發起菩薩無量功德,是故諸大菩薩遠從諸方佛土來此娑
婆聞修此經。由大菩薩 平實導師詳解。不限制聽講資格。

全省每週二晚上講經時間──目前大菩薩 平實導師開始講授《大法鼓經》:時間是18:50~20:50;歡迎已發成佛大願的菩薩種性學人,攜眷共同參與此殊勝法會聽講。  


正覺教團-正覺各地講堂  

http://www.enlighten.org.tw/mission/3


參考: 佛教正覺同修會-- 學正法 來正覺  http://www.a202.idv.tw/a202-big5/index.html 佛教正覺同修會全球資訊網 http://www.enlighten.org.tw/ 正智書香園地 http://books.enlighten.org.tw/zh-tw/
2018-03-01 6:27 am
事出必有因,您的問題是對自己的修學現階段有所滯礙,甚或退轉所致,因地不真,果遭迂曲是現代人修學的通病,正所謂人生如戲,不識本心,學法無益,大多只會淪為一旁助陣的角色,過著人云亦云,時好時壞的日子!
2018-02-28 2:44 pm
各部佛教經典,都有它的不同內涵特色

這是由於佛教的核心內容,雖然都在諸佛及宇宙萬有的本源--第八識如來藏--這個

真實法上,但此法界真實心卻具有相當多面向、層次的種種體性、法性,都是真正修學

成佛之道的學佛人要一一加以修習實證的內涵,因此便有前後三轉法輪的各部經典開示

、演述

因此,若有學佛的師兄、師姐,特別喜歡那部佛教經典,並不是很妥當的事情;因為幾

乎每部重要的佛教經典,都有獨特的法義釋述,都是不可或缺的佛法義理,不宜有所偏

廢才好

另者,佛教經論文字所宣述內容的對象,不出有情眾生的第八識真如心;由於此心非一

般人所能知識,皆日用而不知,故需透過禪宗參究開悟明心時,就是找到祂了,才能觀

察祂的體、性、相,從而能確實理解理解經論所說的義理,不致落入錯會與誤解經論。

是故,學佛人應以尋求真善知識來追隨修學,當成首要之務,才有機緣實地進修參禪悟

道的知見、方法等,並從而得以在開悟證道後,逐漸讀通經典,入佛法內門進修佛正

法。


收錄日期: 2021-04-18 18:26:32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80227162212AA6lmcD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