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評論秦始皇,多以墳書、阬儒、濫用民力修築長城的作為,視為暴君的象徵。然而,在修築長城這件事情上,歷朝歷代不少君王卻都仿效秦皇,這頗有興味。請問,長城修築的主要目的為何,請由氣候、政治、經濟、文化等各種面向,評估長城在歷朝歷代的意義為何。 想麻煩有人有辦法解這兩題 詳細一點?

2018-01-10 12:39 am

回答 (1)

2018-01-15 7:05 pm
  秦始皇於前二五九年也就是長平之戰後的一年生於趙國,關於他的血統,曾有着微妙的流言,前面也已說過。他於十三歲時,繼其父莊襄王踐登王位。他生得孔武有力,自幼便養成自尊自大的脾氣,例如荊軻行刺的事件,便是因為他對燕太子丹無禮而引起的。統一後,他自認為「德兼三皇,功過五帝」,因而自定尊號為「始皇帝」。同時他以為卽使鬼神也該對他敬畏,他的責罰同樣可以施之於人世以外,這種想法也是具有革命性的。例如二十八年(前二一九年),他東遊泰山,山上遇雨,曾在一株樹下避雨,事後便封那株樹為「五大夫」。同年他南巡,渡長江至湘山(卽今洞庭湖中的君山),在他渡江時,遇到大風,他認為是湘山之神搗亂,便派刑徒三千人,把湘山的樹木砍伐淨盡,以示懲罰。在他的心目中,天地萬物都必須逢迎他,人民自不必說。
  他享盡人間的尊榮富貴,因此對人世極其留戀。他最怕死,沒有人敢在他面前說個死字。他竭力尋求「不死之藥」,甚至不惜派方士入海尋覓。另一方面,他戒備嚴密,以防他人的暗算。他規定朝會時,羣臣在殿上的,不准携帶任何武器,執兵的衞士只能站在殿下,非經他的命令,不能上殿;因此荊軻追刺他時,衞兵們只好獃望着。在宮中,除了他的近侍,沒有人能知道他的行踪。有一次他在宮中批評丞相李斯的隨從車輛過多,李斯知道了,便減少車騎,他找不到洩漏他的言語的人,便把當時在他身邊的侍衞,一齊殺掉。
  他不但希望自己長活在世上,還一心想把皇位,永遠傳之子孫。他之所以稱「始皇帝」,意思便是從他開始,「二世三世,至於萬世。」因此他想盡方法,來防止國內外反對勢力的重起。他對外北逐匈奴,南平百越;對內銷毀民間兵器,集中全國富豪,建築馳道,焚書坑儒以及屢次巡遊南北,沿途刻無數紀功碑等;這種種舉動,全是以「子孫萬世之業」為着眼點的。從根本上推究,也全是由他的極端自大自私的心理鼓動而成的。
  但他又有一種天賦特長,作為他發展自大自私心理的憑藉,便是他過人的精力。一方面他過着窮極奢靡的生活,浸潤在銷魂蝕骨的聲色裏;但另一方面他仍能勤勞的處理政事。有一個時期,他自己規定每天要批閱一定分量的文牘,直到批閱完了,才肯休息。再看他不辭風塵的出巡,也可想見他精神的充沛。這對他本身聲威和地位的保持,無疑是個重要條件。
  總之,自大自私,精力過人,是始皇的特性,也似乎是古往今來所有大獨裁者的共同特性。
參考: 傅樂成,〈第五章、集權帝國的發展與傾覆〉,《中國通史(合訂本)》,(新北市:大中國圖書公司,2014),頁103-105。


收錄日期: 2021-04-30 22:35:58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80109163932AAxy6Qk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