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法聯軍之役的爆發,清廷和洋人的責任哪個較大?為甚麼?

2017-12-30 5:07 pm

回答 (2)

2018-01-05 8:50 am
中方,明知道自己無本事就不要單挑洋人


http://www.china10k.com/trad/history/6/62/62j/62j01/62j0101.htm

英法聯軍之役
在太平天國起事期間,清廷不僅要用武力鎮壓民變,而且還要對付外國的侵略。鴉片戰爭之後,廣州雖是五個通商口岸之一,但當地民情激憤,一直拒絕外人入城,引致英國人的不滿。後來英國曾聯同法、美代表,多次向清廷提出修訂條約、增加權益的要求,也都沒有結果,遂有意進一步採用武力來解決問題。

1856年,廣東水師在亞羅號商船搜出違禁品,又發覺該船在香港註冊的執照已過期,於是拘捕疑犯十二人,拔去船上所掛的英旗。英國藉口國旗受辱,要求道歉,並派兵艦闖入廣州示威。此舉激起粵人公憤,他們便縱火焚燬英、法等商館。英政府聞訊,決定發動新的對華戰爭。同年,法國也以傳教士在廣西被殺為藉口,聯合英國出兵侵華。

1856年10月,英軍炮轟廣州。不久,英法聯軍攻陷廣州,繼而北上進兵天津。1858年,清廷被逼分別與英、法簽訂《天津條約》,允許英、法公使駐京,增開通商口岸,賠償大量款項,規定外國人可在華享有自由傳教、內河航行、協定關稅等特權。

不久,清政府因換約問題,和英、法再起衝突。兩國聯軍連陷天津和北京,並焚燬圓明園,咸豐帝逃至熱河。1860年,清廷再與英、法簽訂《北京條約》,除承認《天津條約》有效外,中國又增開天津為商埠,並割讓九龍半島南部等地給英國。

英法聯軍之役是繼鴉片戰爭後列強對華的另一次武裝侵略,又被稱為「第二次鴉片戰爭」。結果大清連首都也被攻陷了,所訂條約比《南京條約》更加喪權辱國。根據與列強所訂的新約,中國不僅要大量賠款、增開商埠,而且完全喪失了司法、關稅的自主權。外國人可在中國內地自由遊歷、航行、通商、傳教和購置田地產業,其勢力伸入到窮鄉僻壤,使原有的小農經濟淪於崩潰的邊沿。此外,中國領土進一步大片喪失,其中以俄羅斯所侵佔的土地最多。中國的國際地位直線下滑。
2018-01-03 12:51 pm
第二次鴉片戰爭(英語:Second Opium War;法語:Seconde guerre de l'opium)是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延續,又稱英法聯軍之役。是公元1856年至1860年9月22日英國與法國欲謀取在華更大利益,以亞羅號事件及西林教案為導火索,組織英法聯軍入侵中國的戰爭;又被英國人稱為「亞羅號戰爭」(Arrow War)、「英法對華遠征」(Anglo-French expedition to China)或「第二次英中戰爭」(Second Anglo-Chinese War)。此次戰爭時值不列顛群島的大不列顛與愛爾蘭聯合王國時期、法國的法蘭西第二帝國時期、以及中國的清朝咸豐時期。

中方責任較大,洋人起初並不想入侵中國,只是經商
1. 廣州進城之爭:. 南京條約規定廣州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但廣州市民堅拒英商入城,並自組團練對抗,而兩廣總督以民情可恃,對英人入城要求採拖延政策,中英關係日益惡化。 2. 修約問題:在中美及中法條約中有十二年修約之條文,英援最惠國條款提出修約要求,為中國拒絕,遂決心以武力解決


收錄日期: 2021-04-24 00:52:29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71230090758AAhLgzZ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