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亂的發生是人禍嗎?

2017-12-06 7:25 pm

回答 (3)

2017-12-09 3:42 pm
  唐玄宗天寶十四年(西元755年),當長安政權仍沉溺在太平笙歌時,一場大動亂正從河北地區開始,以排山倒海之勢席捲中國。叛亂集團的領導人是安祿山與史思明,故史稱「安史之亂」。叛軍攻入關中,占領長安,唐玄宗倉皇逃走,中國陷入數年的內戰。一直到唐代宗時(西元763年),亂事才被平定。
  「安史之亂」雖然被平定,但卻對唐朝的統治體制產生深刻的作用,一直到唐朝的滅亡為止都深受其影響。安祿山是河北地區的胡人。唐初以來,為防守北邊的外族,在邊境設立節度使。唐朝為籠絡邊境部落的領袖,因此重用他們來率領蕃兵,負責守衛與作戰。安祿山是蕃將中的佼佼者。在安史之亂前,他身兼平盧(遼寧朝陽)、范陽(北京)、河東(山西太原西南)三個節度使。
  安祿山的叛變不能僅看成是他個人權力慾望的展現,這場叛變是有社會基礎的。從唐初以來,河北地區「胡化」的情形日益嚴重。從士族的標準而言,這裡的社會領袖出身卑微。他們崇尚武力,賤視漢人的文化。在這種社會風氣下,逐漸形成一個河北地區的武人集團。安祿山率領這個集團挑戰唐中央的權威,掀起「安史之亂」,雖然失敗,安祿山與史思明卻被河北人民視為「二聖」,在死後獲得追思與崇敬。
  終唐朝之世,河北武人集團仍然占據此區,唐朝政府在當地始終無法取得支配權。安史亂後,唐朝政府在全國各地普設節度使。那些自立性較強的節度使被稱作「藩鎮」。其中最不接受中央指揮的是河北地區的藩鎮,唐朝只有任命這個集團的領袖出任該區的軍政首長,保有形式上的統治權(圖十八)。「安史之亂」後,除了河北地區之外,唐朝對於其他地區的控制權仍然相當堅固。然而,關中地區與關攏集團的優勢從此喪失。此後,中國的軍事、政治的核心區在河北,經濟的重心則在江南。
  對於藩鎮體制的成立,「安史之亂」只是推動的力量之一。藩鎮體制的重要性不在於藩鎮統帥(藩帥)的跋扈與反抗中央,而是職業軍人自此成為重要的社會勢力。唐中期以來,由於土地兼併問題引發一連串社會經濟的劇烈波動,造成大量農民失業,他們成為流民,或稱作「逃戶」。政府為了解決流民的問題,不斷的召募流民成為軍人,於是職業軍人的數目大量增加。他們形成一股龐大的勢力,有時連藩帥都受制於這些下層軍人。安史亂後,藩鎮坐大。但唐代後期,藩鎮多効忠唐朝,原因在於他們需要唐朝中央的權威以壓制境內的職業軍人。
參考: 甘懷真,〈第三章、漢唐之間的歷史演變〉,《中國通史》,(台北:三民,2009),頁87-90。
2017-12-06 9:28 pm
若果不是人禍的話,難道是天災乎?


http://china10k.com/trad/history/4/42/42e/42e01/42e0101.htm


安史之亂及唐代之中衰


安史之亂是唐玄宗、肅宗(756年-762年)時邊鎮守將安祿山(?-757年)、史思明(?-761年)掀起的反唐叛亂,也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轉折點。


開元後期,由於安定繁榮的日子已久,唐玄宗逐漸喪失了以前那種勵精圖治的精神。改元天寶後,他縱情享樂,寵愛楊貴妃,信任宦官高力士,把朝政全交給宰相李林甫處理。李林甫對玄宗事事逢迎,私下卻利用職權,專橫獨斷。林甫死後,楊貴妃的堂兄楊國忠繼任宰相,更是排斥異己,貪污受賄,使政治日益敗壞。加上當時土地兼併劇烈,貧富懸殊嚴重,政治、經濟、社會漸呈衰敗之象。


原來玄宗因對外開拓,在邊境駐以重兵,設立十大兵鎮,以節度使為最高軍事長官。節度使領若干州,權力很大,初時由中央派大臣充任,立功後往往入朝拜相。天寶以後,李林甫為了鞏固本身權位、堵塞邊帥入相的路徑,藉口文官不懂軍事,多用胡人擔任節度使。結果給胡人節度使安祿山起兵反唐的機會。


安祿山本是混血胡人,貌似忠誠,生性狡詐;由於得到玄宗和楊貴妃的歡心,身兼范陽、河東、平盧三鎮節使。安祿山見唐室政治腐敗,武備廢弛,便於公元755年,以討楊國忠為名,自范陽率兵南下,很快就攻佔了洛陽,自稱大燕皇帝。第二年,唐軍在潼關潰敗,安祿山便長驅直入長安。唐玄宗匆忙南逃,走到馬嵬驛(今陝西興平),隨行的將士在憤怒中殺死了楊國忠,又逼使玄宗絞殺楊貴妃,才肯繼續起行,南下至四川。同時,太子李亨逃往靈武(在今寧夏境內),在郭子儀、李光弼等一班西北將領的支持下,即皇帝位,是為唐肅宗。


後來叛軍內部發生分裂,安祿山為兒子慶緒所殺。唐軍聯同回紇援兵乘機反攻,收復了長安和洛陽。不久安祿山部將史思明殺安慶緒,重新攻陷洛陽,也稱大燕皇帝,後又被兒子朝義殺害。於是唐朝再借回紇兵,收復洛陽,史朝義自殺,這場持續了八年的「安史之亂」才告結束。


安史之亂使國家殘破,百姓受盡痛苦,唐朝亦一蹶不振。據說亂事的發起人安祿山是一個體形龐大的胖子,後人甚至用「祿山之爪」來形容手掌大的人。就是這隻大手,將盛唐拉到中衰的道路。玄宗在開元年間比較注意政治,曾使唐朝之國勢臻於鼎盛。在他統治的後期,即天寶年間,表面上看起來仍是海內晏然、天下太平的景況,實際上卻已危機四伏,終於釀成安史之亂,而使盛唐走入衰微階段。由此可見,「居安思危」四個字是時刻需要牢記的。
2017-12-06 7:29 pm
please


收錄日期: 2021-04-24 00:50:15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71206112503AAdB7A4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