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韓國人 我有個問題給台灣人。 韓國人從未稱過孔子韓國人。 韓國從來沒有主張其他的中國文化是韓國人。 台灣人認為韓國人是否會扭曲文化? 當我看到新聞和YouTube時,似乎有不少台灣人誤解。 我很好奇問。?

2017-11-27 8:42 pm

回答 (5)

2017-11-28 9:25 pm
2017-11-27 10:00 pm
台灣與中國是不同地區,中國的文化與台灣無關!
2017-11-29 4:23 pm
培養出仁心專題二
要做到格物>致知>誠意>正心,是透過修行而來的,一般人馬上要從這上面下功夫,是很困難的。先來修習佛家五戒,等五戒都能遵守了,再來從格物>致知>誠意>正心方面修持,就容易多了。
淺說五戒十善
十善是五戒的延伸,守住五戒能保住人身,不墮入三惡道,守住十善能上升天界,要成阿羅漢、成菩薩、成佛,也是從最基本的五戒、十善先守住,然後再往高深的戒律修持。
五戒
1.不殺生→不殺害生命,要做到吃全素才能算不殺生。
2.不偷盜→不盜取不屬於自己的財物。
3.不邪淫→不犯夫婦以外的性關係。
4.不妄語→不說謊話及騙人的話。
5.不飲酒→包括毒品、迷幻藥,能迷亂心性的藥物都是。
1.殺生→不仁
2.偷盜→不義
3.邪淫→犯禮
4.妄語→無信
5.飲酒→不智
佛家五戒就是儒家的仁義禮智信,殺害物命得多病的痛苦,及短命的報應,要先培養慈悲心才能做到戒殺,放生是戒殺的方法,要按照放生儀軌,放生才能圓滿。有兩本書是培養慈悲心的方法,蓮池大師的戒殺放生圖說及豐子愷的護生畫集,看過這兩本書以後,要戒殺吃素就很容易了。
一般人最常犯的偷盜罪,就是上班時間處理私事,如果上班時間八小時,只用六個小時在職務上,兩個小時在處理自己的事情,或跟人談天、看報章雜誌,就是向聘僱單位盜取兩個小時的工資,會以破財、被偷盜的方式失去,這樣的錢是保持不住的。
邪淫就是夫妻以外的性關係,就是儒家講的,守住夫婦之間的禮節。
不妄語又細分為四種1.兩舌2.綺語3.妄言4.惡口
1.兩舌→向甲說乙的壞話,又向乙說甲的壞話,是在挑撥離間。
2.綺語→使人想入非非的話,黃色故事之類。
3.妄言→說謊、騙人。
4.惡口→罵人的話、刺傷人、讓人難過的話。
飲酒泛指讓人迷亂心性的藥物,迷亂心性以後,做出什麼樣的事情,自己都不知道,為了防範這樣的事情發生,所以佛家戒飲酒。

十善分1.身2.口3.意來講:
1.身三業:殺生、偷盜、邪淫。
2.口四業:兩舌、綺語、妄言、惡口。
3.意三業:貪愛心、瞋恚心、愚癡心。
貪愛心又細分為1.貪財2.貪色3.貪名4.貪食5.貪睡。
這是把人牽往地獄的五條根,是由貪食而來,吃的太飽就會貪睡,睡眠時間過多就會起淫慾。所謂『飽暖思淫欲慾,饑寒起盜心。』這五種欲望是相通循環的,要從飲食習慣控制,三餐定食、定量,不能吃得太飽,要戒除吃零食、吃宵夜的習慣,作息時間要正常,這樣就能去除貪愛心。
瞋恚心是一種怨恨心,這是長年累月聚積而成的,經上說:『瞋心一念起,火燒功德林。』做再大的功德,像一株株大樹般,成為一大片森林,經不起發怒怨恨心一起,把整個功德林燒毀。如果發覺自己經發怒了,就要停止說話,所說出來的話一定損人害人,這是一種避免的方法。
愚癡心就是不相信因果,不明白道理。世間的因果關係都在『五倫規範』上,行事違反五倫規範,就有凶險災禍臨身,過著貧窮困苦、卑微低賤的生活。在世間辦事處處碰壁,一事無成。做到敦倫盡分,能成就世間種種目標與願望,能創造一番事業,成就偉大理想,人際關係和諧,人身吉祥安穩,是功成名究必需具備的基本修養。這裡所講的『道理』,是指在世間為人處世的道理,要去熟悉【論語】內容,把【論語】裡面所講的道理都做到,愚癡心才能完全破除。11月29日
上回講到這裡
可是【論語】裡面的文言文,對現代人來說是一種障礙,兩千五百年前的社會情況,與當今的社會結構不同,人所面對的問題,已經不相同,論語裡面所講的,有一半已經不適用於現代,花很大的精力與時間去研究,能用到的卻不多。同樣是講為人處世的道理,本人發表的『如何出人頭地成為人上人』『現代五倫說法』『成功的條件』『解釋孝悌忠信』『自強不息厚德載物』『重建五倫關係』『什麼是禮樂教化』這些文章,都是講現代人應該遵守的道理,花一天兩天時間去研究,就能明白。
這『道理』分為1為人處世的道理2因果報應的道理。專門講因果報應的書籍有1太上感應篇2文昌帝君陰騭文3了凡四訓4余淨意公遇灶神記。大陸因為過去幾十年來,推行唯物主義、無神論,對於因果報應這方面,可說是完全禁止。明明已經得到惡報了,政府官員與媒體,都避開因果報應方面的講法,讓人民不要去相信因果。結果就是天災地變,所造成的傷亡人數比其他國家多。
台灣因為地理條件的因素,有颱風、有地震,每年這些災害所造成的傷亡,都是很少的,只是造成財產方面的損失。像前幾天大陸安徽霧霾,所造成連環車禍,三十幾輛車撞在一起,傷亡慘重。大陸常常發生重大傷亡事故,當然是官員不相信因果,一意孤行的結果。縱然知道這是因果報應,不管是官方與媒體,事後都是絕口不提,不能記取教訓。把因果報應這套學說,認為是毒蛇猛獸,人人避之猶恐不及,越是這樣,重大事故還是會頻頻發生,造成傷亡慘重的情形,還是繼續存在。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這是不相信因果報應之下,才會經常遇到,教人相信因果報應,是教人怎麼『趨吉避凶』,有一句話說:『趨吉避凶』是人之常情。推行唯物主義、無神論,才是不正常的行為,讓人不相信有因果報應,受害的還是自己。11月30日
上回講到這裡
【大學】經文開頭就講: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這是儒家整套學說的總綱。明朝藕益大師,在他著作的四書藕益解當中,把【大學】這個『學』字,以覺來講解。大學之道=大覺之道。佛教把『佛』解釋為覺者。那「大覺之道」,就是成佛的道路。藕益大師又說:儒家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就是佛家『佛是覺者,自覺,覺他,覺行圓滿。』大學之道=成佛之道,在明明德=自覺,在親民=覺他,在止於至善=覺行圓滿。
佛家所說的佛=儒家所說的聖人
佛家所說的菩薩=儒家所說的賢人
佛家所說的羅漢或辟支佛=儒家所說的君子
儒家所講的「大學之道」=成就聖人之道。就在於「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這三件事當中。『明明德』前一個「明」字當作彰顯來講,彰顯自己的明德出來。【大學】經文中指的「明德」,就是【中庸】所講的『性』,一般都說『本性』。『明明德』,彰顯自己的本性出來。不同的經典對於本性這個名詞,都以不同的名詞,華嚴經稱為『一真法界』,法華經稱為『真如本性』,禪宗經典稱為『如來藏』,般若經典稱為『般若』,解釋為中文叫做「智慧」。道德經稱為『道』,易經稱為『太極』,其他還有叫做(真如)(佛性),都是指相同的東西。『明明德』是自修的功夫,是後面格物>致知>誠意>正心,四種心性上修行,與佛家『自覺』,開發自己的本性,意義上是相同的。
『在親民』在教化人民,或在渡化人民。教化他人的行為,是後面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身體上四個順序教化人民的作為,與佛家『覺他』度化他人,意義上是相同的。
『在止於至善』是講前面兩件事,都要『在止於至善』,『明明德』要『止於至善』,『親民』也要『止於至善』,終止於完善的地步。『明明德』與『親民』都要做到完善的地步才能停止。這與佛家所說,佛要『自覺』與『覺他』兩方面做到圓滿的地步,就是到達覺行圓滿,那就成佛了,儒家來說就是成就聖人了,意義是相同的。
儒家修行之道與佛家修行之道,是同一個道,只是講法上不同而已,內容與過程都是相同的。
先講到這裡
有一句話說『道不同不相為謀』,既然佛道與儒道,是相同的一個道,就可以來共謀復興大計了。現在佛家與儒家都面臨修行上的問題,經過兩千多年的傳承,經典上面所講的,與現在這個時代脫節了,經典上面或傳承方面,所用的修行方法,在過去四十年來農業社會,轉變為工商業社會,到現在資訊快速傳播的時代,整個社會結構還有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有重大的轉變,過去所傳承的那套制度、規章,很難在當今社會結構中實行。
從君王統治制度,被猶太人財團推翻以後,中國不再有科舉制度,連帶儒家經典也不講學,政府也不重視儒家思想教育的推廣了,社會上人民的風俗習性,與儒家思想越行越遠。佛家修持是建立在儒家思想教育基礎上面,沒有儒家道德修養基礎,學佛的人就很難開悟證果了。要擺脫現在果證全無的窘境,所以佛教各個山門宗派,應該聯合起來,幫助儒家思想教育復興。今後也不要再有門戶之見了,在儒家經典中,只要有利於修行,有利於開悟,就去學習,就去研究。畢竟自己了生脫死、跳出輪迴,才是大事,那些門戶之見,會阻礙自己成就菩提。
當前之計,就是找出適合現代人修行的方法,不管佛家也好,儒家也罷,只要能在修行方面,能促進道業增長,向菩提之路邁進,就應該收集起來廣為同道宣傳。本人所發表的文章,都是適合現代修行人,去遵行,去修持,就能道業增長,成就菩提。應該去尋求儒家學有專長人士,與佛教傑出人才,共同來參與,訂定出一套修行的準則,讓所有同道都來學習,復興佛教。畢竟有開悟證果的人,出來宣揚佛法,才會吸引社會大眾,前來山門禮佛拜佛。沒有善知識在佛門,是不能吸引社會大眾的。11月30日
前面整套修行過程都講完了,還有『君子』,這是證悟的果位,等同於佛家羅漢的地位,是開悟證果的人,不是一般人能證悟的,是修行到一定的程度,還有利益眾生到一定的程度,才能開悟證果的。但是佛家經典,那些大經大論,都是講菩薩的境界,佛的境界,一般的學佛者,連羅漢的地位都還沒達到,就開始研究那些大經大論,都是在沒有基礎情況下,在建空中樓閣,研究一輩子也不能成佛。所以現代人果證全無,都是一群好高騖遠之輩,不會有成就的。要先證到羅漢的果位,再去研究那些大經大論,比較實際。
儒家【論語】當中,有很多段講『「君子」應該如何?如何?』,以現代的白話來說:要做到「君子」應該有什麼樣的行為?不應該有什麼樣的行為?才算是「君子」。拿佛家的語氣來說:要做到「羅漢」應該有什麼樣的行為?不應該有什麼樣的行為?才算是「羅漢」。依照【論語】當中,那些做到「君子」的標準去達成,離證到羅漢果位,就不遠了。在【易經】經文當中,也有談到「君子」部分,可以去研究。那些經文都有註解,本人就不再講述。12月1日
2017-11-29 2:02 pm
您好,您的問題我在大學時也有疑惑。

受到新聞影響,多多少少覺得韓國有點自大,但在大學時遇到的韓國老師與韓國人,都讓我覺得親切無反感。

詢問韓國老師為何兩國資訊有這樣的偏見形成?

老師答道:「台灣的記者濫用發言,隨意得到的資訊也不分真實報導,韓國人不喝豆漿,也無主張王建民為韓人。」

我再問這些不實報導的資訊從何而來?

老師説許多中國大陸的青少年在網站上的討論,台灣媒體得到後再發報導,形成誤導社會的輿論。

戲劇方面也有認知落差,台灣人有種想法,認為韓國古代歷史劇有不合史實處,過於誇大自己的國力。我的韓國老師説,中共領導人推動「東北工程」,推動古代高句麗無領有中國領土的說法,企圖將北韓納入自己的國土。南韓於是有古朝鮮戲劇的推出,回應外交上的羞辱。

這些事情我的感覺多少有政治的成分在,但不影響我對外國人的看法,希望貴邦與吾邦友好相處。
2017-11-28 10:46 am
韓國人因為受儒家思想文化的薰陶,那些教人為人處世的道理,都是中國的,還有春節、端午節、中秋節,都是由中國傳過來的,所以在思想上,總要去擺脫中國的陰影。才會去做去除漢字的事情,因為這些不能去除的東西,都是中國的,所以要把端午節向聯合國申遺,說端午節是韓國世界遺產,說孔子是韓國人。
現在沒有學習漢字年輕人,就吃過不少苦頭,現在韓國的文字,是以拼音的方式,沒有字面上的含意。學習這些拼音語言,不能了解文字裡面深含的道理,對於事物的理解,就受到限制,沒有辦事處理能力。所以一些韓國大企業,要逼員工去認識漢字,不然企業就沒有競爭力,他家同業員工學習漢字,員工有處理事情能力,就會勝過自己企業。所以韓國各個企業要發展,要勝過別人,必須學習漢字。
韓國有很多大企業,習慣把員工派到台灣學習,因為台灣是保存中華文化最完整的地方,派員工到台灣學習,能學到完整的漢字意義,可以學到人與人之間怎麼相處?怎麼去解決問題?才能把問題處理得當,不會有不良後果,這都是儒家思想精深偉大的地方。
培養出仁心專題一
兩年前我在網站上看到,有人發文說這樣的話『人才是冒出來的,不是培養出來的』,指出現在中國問題的所在,不知道人才是怎麼產生出來的,全世界各國也不知道,人才是怎麼產生的,如果某一個國家知道這個祕訣,這個國家就發達了。
中國有一句話『半部論語治天下』,古時候要出來為官當政,必須熟讀論語,論語第一篇學而篇,就是講怎麼出來為官當政的方法,能出來為官當政的,當然是人才。過去本人發表很多關於這方面的文章,歸納起來要出來為官當政,或當老闆、主管、幹部,都算是為官當政,就是管理別人的人。論語中編排的順序,就是做到孝、悌、忠、信,學仁、學禮、學君子。過去本人發表過的文章,怎麼做到孝、悌、忠、信,學禮,這五個方面都講解過了,也提到中國現在缺乏高階管理人才,是過去幾十年來批孔揚秦,秦始皇施行暴政,儒家推行仁政,過度強調『暴』,而忽略『仁』,現代的中國人,心中沒有儒家『仁』,與佛家『慈悲』的胸懷,沒有『仁』的觀念與思想 ,去仇視他人、陷害他人、欺壓他人,做出向他人坑蒙拐騙的行為,這與儒家所講『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都是相違背的。
做到孝、悌、忠、信,是能夠保證這個人能夠出人頭地,做到遵守各方面的『禮』(1法律規範2五倫規範3道德規範4公共秩序5生活規矩),是能保證這個人,能過著富裕的生活。但是只做到這五個方面,是不能成為高階人才,要成為高階管理人才,是從『仁心』做為出發點,將『仁心』不斷的擴大,管理10個人,『仁心』就要擴大到這10個人上面,管理100個人,『仁心』就要擴大到這100個人上面,管理1000個人,『仁心』就要擴大到這1000個人上面,管理10000個人,『仁心』就要擴大到這10000個人上面。只做到孝、悌、忠、信、遵守『禮』的人,能管理10人到50人,已經是極限了。如果沒有『仁心』,當官的是不能『探查民隱,解決民眾的困難』;如果沒有『仁心』,在企業當主管的人,是不能『替部屬及客戶解決困難的』。
『仁心』也有大小之分,『仁心』只有擴大到100人,是不能管理1000人的,會產生只對這100人好,只對這100人關心,只對這100人解決問題,造成單位分裂、矛盾、敵對,內部問題叢生。中國現在企業不能做大做強,國營企業會成為殭屍企業,民營企業開業三年五年,就經營不善,關門倒閉。公家單位的幹部營私舞弊,貪官抓不完,就是沒有儒家『仁心』與佛家『慈悲心』的問題。這不是用培養的,是以宗教的傳教,要弘揚儒家思想教育,要弘揚佛家思想教育,來為人民種下心中的『仁心』與『慈悲心』。不然你怎麼去開課,讓這些政府官員,及企業各級主管,心裡面都具有『仁心』與『慈悲心』。這是透過儒家一整套的學術思想,講解儒家推行『仁政』的好處。講解佛家與人為善,透過修行,去除心理面去仇視他人、陷害他人、欺壓他人,行為上去除,向他人坑蒙拐騙的行為。
上回講到這裡
關於仁心擴大的問題
前面說到:這不是開幾堂課,招集政府官員與企業各級主管,都來聽講教學內容,就能把問題解決。不管是佛家與儒家思想教育,都有一整套的學術思想,有條理、有步驟,由淺入深,要心去體會,要身去力行,將整個人生,在修行上面用功夫,才會達到成效的。
中國上億人口省份,就有很多個,這些省長與廳長,『仁心』有到達上億人嗎?我拿全世界養最多員工的富士康老闆郭台銘來說,郭台銘的『仁心』到達一百多萬人,才能把鴻海集團管理得井井有條,還能正常營運獲利。這些省長與廳長見到郭台銘的,都要禮賢下士,派人去找郭台銘,來到他的省分投資。不只是中國的省長,連外國的首長都要對郭台銘禮遇,期望郭台銘的鴻海集團,到他的國家投資設廠。這就是『仁心』有沒有擴及,他所管轄的範圍,氣勢上的差距。
中國不要說省長,那些人口上百萬的市長,他的『仁心』都沒有擴及百萬人。中國那些政府官員,只是一個蘿蔔一個坑,有那個職位佔那個缺而已,不能帶動他所管轄的地區發展,都是公款吃喝、公款消費、吃、拿、卡、要,建個人形象工程,在做浪費人民納稅錢的工作,不能做出利國利民的事情來。11月28日

上回講到這裡
開始講經典上的理論
儒家關於這方面的經典,就是【大學】裡面所講,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但是要先做到,格物>致知>誠意>正心。古時候封建社會,分『天子』『諸侯』『大夫』,天子所管轄的範圍叫做天下,諸侯所管轄的範圍叫做國,大夫所管轄的範圍叫做家,這個齊家>治國>平天下,是由小而大的,循序漸進的,能夠治理大夫之家,以後才能治理諸侯之國,能夠治理諸侯之國,以後才能治理天子之天下。但是還沒能治理一個地方以前,先要做到『修身』,也就是說『身有修』以後,才能出來管理一個地方。要做到『身有修』,必須先從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上面用功夫。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表現在身體上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是表現在思想(念頭)上的,內心沒有做到格物>致知>誠意>正心,外在的身體是不能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如果內心做到了格物>致知>誠意>正心,內心就不會產生要去仇視他人、陷害他人、欺壓他人思想,身體就不會去做,向他人坑蒙拐騙的行為。當然有這些思想,有這些行為的人,是不能管理一個公司,或一個機關團體的。一個公司或一個機關團體,被這種人掌管以後,一定是烏煙瘴氣,弊病叢生,問題重重。
上回講到這裡
講到這裡有很多人就感覺厭煩,不管儒家與佛家的學術思想,都是探討到心靈層面上的,大多數人只注重物質層面,尤其現代傳播媒體,都在傳播物質上的享受,導引人們去享受物質上的便利。古時候辦理政治的人,都是熟讀儒家經典的讀書人,要當一個讀書人,是要對古聖先賢所著作的經典,能融會貫通,不被這些物質上享受吸引的人,淡薄名利的人,這些聖賢書才能讀得下去。現在出來當官的人,都是以追逐名利的心,求升官發財的心態,來當公務員的。所以貪污舞弊叢生,貪官抓不盡,如果繼續用這些追逐名利的人來當官,中國的官場就不能清廉,人民所追求的太平盛世,民富國強的希望,就會落空。
古時候的科舉制度,就已經把這些追逐名利的人,排除在官場之外。名利心重的人,對這些聖賢書,與自己心性上就不合,根本就看不下去,更不用說去熟讀儒家經典,參加科舉考試。必須對儒家聖賢書所講的道理,與自己心性吻合的人,才能立志,要出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要利益天下蒼生,要把國家治理好。所以古時候讀書識字的人占少數,不認識字的人占多數,也能把國家治理好。聖賢書讀不好的人,感覺自己就不是出來當官的料,就不會進入官場中。
現在人人都識字,想升官發財,想追逐名利的人,就爭破頭,進入公務員的隊伍當中,這些人的心性,當然是爭名奪利、假公濟私、圖利自己,與商勾結,結黨營私,弊案叢生。官場之中,要脫離這個亂象,必須有一個機制,讓這些貪圖名利的人,不能往上升遷,只能在公務員底層。讓讀懂聖賢書的人,立志要出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要利益天下蒼生,要把國家治理好的人,能夠出頭,來為國家,為人民辦事。
1文言文的障礙,2古時社會型態與當今不符,縱然去熟讀經書,用掉很多時間去研究,也不能古法今用。古時候的社會環境,還有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與當今社會型態,人所面對的問題,已經截然不同。那就要把儒家經典上的道理,還能拿來現代使用的,以現代人的語氣做講解,不能使用的案例,就拋棄不用。本人過去所發表『如何出人頭地成為人上人』『現代五倫說法』『成功的條件』『解釋孝悌忠信』『自強不息厚德載物』『重建五倫關係』『什麼是禮樂教化』加上本文『培養出仁心專題』,就做為升遷考試的內容,不但有利於對當今要遵守的規範了解,按此規範去實踐,能出人頭地,脫離貧窮困苦,過平安快樂的生活。也是現代修行人,以後能開悟證果的憑藉,不管學儒還是學佛,是建立基本道業底蘊。
上回講到這裡
「格物」與「致知」要連起來講,「格」當來字講,「格物」=來物,是講心裡面來了念頭,「致知」馬上就知道,心理面產生念頭馬上就知道。人無時無刻在產生念頭,要去注意每一個念頭,這樣不是很累嗎?這裡所指的念頭,是指對他人不好的念頭,前面所講仇視他人、陷害他人、欺壓他人、汙衊他人,發覺自己有對他人產生不好的念頭,馬上就制止,不要再聯想下去。一個人會去作奸犯科,是先產生要去犯法的念頭,這念頭一直聯想下去,然後採取行動,做出犯法的行為出來。內心先產生犯法的念頭,身體才會付諸實現。「格物」與「致知」的功夫,是防範於還沒做出壞的行為以前,在產生念頭時,就把他制止住。這是修行人到一定的程度,才有「格物」與「致知」的功夫。
佛家講身口意三業,身體會去觸犯三種惡業,1殺生2偷盜3邪淫,嘴巴會去觸犯四種惡業,1兩舌2綺語3妄言4惡口,意念上會觸犯三種惡業1貪愛心2瞋恨心3愚痴心。修行人要修到身業清淨後,更近一步口業清淨後,在開始修習「意業清淨」時,才會注意到自己的念頭。沒有修行的人,一天到晚渾渾噩噩,不知道自己做了惡事,將來會有不好的果報等著自己,自己遭受不好的果報,也不知道自己行為上犯錯,怨天尤人,認為天對自己不公,認為別人虧待自己,大部分人都是這樣的。這是不推行儒家與佛家思想教育,沒有道德觀念,沒有因果報應的觀念。人生活在貧窮困苦之中,也不知道自己行為上犯了錯誤,也不知道怎麼去改進自己的行為,才能脫離貧窮困苦。看過本人發表的文章,『如何出人頭地成為人上人』『現代五倫說法』『成功的條件』『解釋孝悌忠信』『自強不息厚德載物』『重建五倫關係』『什麼是禮樂教化』,就知道怎麼使自己脫離貧窮困苦,不再怨天尤人。
「誠意」,心中所產生的意念要做到「誠」,用「誠」這個字來清淨自己的意念,【中庸】裡面的經文『誠其意』,就是這個意思。不要小看這個「誠」字,要做到「誠意」,沒有那麼容易。「誠」的反面意義太多了,欺騙、蒙蔽、汙衊、耍賴、奸詐、怨恨他人、仇視他人、藐視他人、看不起他人、不尊敬他人,心中有這些想法,就不能說有「誠意」,這也是要透過修行的功夫,經過一段的修持,才能達到的。所用的功夫在一個「誠」字,待人誠懇時,這些不誠的念頭,就不會產生了。用「誠」來去除那些對人不好的念頭。
「正心」是講心裡面所產生的想法,都是正當的,不會有公款吃喝、公款消費、吃、拿、卡、要,仇視他人、陷害他人、欺壓他人、汙衊他人,坑蒙拐騙的想法。當然不會去做爭名奪利、假公濟私、圖利自己,與商勾結,結黨營私等事情了。

收錄日期: 2021-04-30 22:35:02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71127124227AAeI8Mg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