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其實一早都有,只是脆肉鯇被標榜來自中山,以為只是中山菜。
http://app4.rthk.hk/elearning/healthpedia/article.php?id=256
四大家魚
河鮮之中較為普遍的包括草魚、青魚、鱅魚、鰂魚,並稱為「四大家魚」。未有四大家魚前,人們通常以烹調鯉魚為主,例如薑蔥煀鯉魚,煮的時候不打鱗,先炸起再炆煮。不過,鯉魚後來慢慢被摒棄,這是因為唐代君主姓「李」,與「鯉」為同音字,由於避諱,所以禁止捕獲、養殖、販賣鯉魚,魚販唯有另覓其他魚類作為食材,四大家魚的養殖時間比其他魚種短,所以漸漸變為常用食材。
青魚,即黑鯇,與一般吃的鯇魚屬於同科,不過其體積較大,差不多有10斤以上,魚肉顏色呈赤黑,鱗片亦較大塊,食法亦與鯇魚不同,肉質會較粗糙,所以很多人會選擇起片煮作火鍋料,煮起來會變得較滑。
草魚,街市常見的脆肉鯇便是屬於此類別,吃法較多元化,腩肉可以蒸煮,脊位因為多骨,則較常用作熬湯,魚尾亦可用作熬湯。多骨的地方,有特定刀法去處理,譬如一般起魚柳時經常會斜切,但處理淡水魚用斜切方法卻會把骨拉長,吃的時候容易噎住,如果改用直刀切,刀夠鋒利的話,一拉下去魚骨便會斷開變成極短極碎的,吃下去便不會感覺到魚骨。
鰂魚,較多骨,肉質亦較粗糙,通常用作熬湯,或原條炆煮,用大火炆可以使肉質變得鬆散滑身,較容易入口。
鱅魚,俗稱大頭魚或大魚,一般有5-6斤,大條甚至可到10斤,通常有三食:魚頭以薑蔥煎焗、魚身以涼瓜炆煮、腩位以順德鮑魚蒸,順德鮑魚即大頭菜。
河鮮與海鮮
坊間有說法指河鮮與海鮮的分別,是在於海鮮的肉質較彈牙,而河鮮口感較差,廚師表示其實要視乎魚種。以河鮮而言,多骨的淡水魚會比較滑,鮮味較濃,肉質鮮甜,無骨則代表活動位置較少,造成肉質比較粗糙,例如鯇魚的脊位較多骨,腩位是大骨,就會比較滑。河鮮煮法較多元化,可以蒸、炆、煎、焗,比較考功夫,而海鮮則通常是原條清蒸,以保持原汁原味及煙韌肉質,其他煮法反而可能使肉質變得粗糙。
河鮮除了四大家魚之外,還有河蝦,不過現時少了很多真正的河蝦,市面出售的以飼養較多。河蝦的煮法主要是白灼,這樣可以保留河蝦的鮮味,而清炒或豉油皇煮法則以大隻的海蝦居多,炒炸河蝦反而會使肉質變粗糙,亦會流失鮮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