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人是不是貪財好義?

2017-09-29 4:29 pm

回答 (4)

2017-09-29 4:34 pm
✔ 最佳答案
聖嚴法師的傳記裡可能有您要的答案,摘錄下來一段給您參考。
___

  
  軍人給我的印象,從小就是不好的,所謂「兵荒馬亂」,我們鄉下,只要軍隊一到,便會鬧得雞犬不寧的。但我自己,竟又自動自發地當了兵。
  
  這是這一大動亂的大時代,使我做了當兵的決定,為了苦難的國家,為了垂危的佛教,為了個人的安全,我必須採取這一當兵的措施。雖然說,當兵的分子複雜,古今好多名人,卻也是從軍中出身的。何況佛教有一非常寶貴的訓示:菩薩的精神,如污泥中生長的蓮花,蓮花離了污泥不能生長,生長以後的蓮花,卻又不為污泥所染。這就是說:要做菩薩,必須要往罪惡的眾生群中去隨類攝化,能化眾生而又不為眾生之所同化。當時的局勢,既然要我當兵,也就勇往直前了。人之好壞,全在個人的意志,所以我在當兵之前的數小時,便立下一個志願:此去是為國家民族留一分氣節,是為衰微的佛教爭一分光榮;不受國際霸權的奴役是國家民族的氣節,僧人臨國難而不退避是佛教的光榮。因此,我在向招兵站報到之際,便捨去出家的法名「釋常進」,另取了一個俗名「張採薇」,但這不是我童年的俗名,目的是要「張大」伯夷、叔齊「採薇」於首陽山的大忠義大節操的偉大精神。那是在三千一百年前的周朝初年,商朝後裔孤竹君的兩個兒子,因為國家亡給了周朝,他們寧願在首陽山下採野莞豆充飢,終於餓死,也不肯接受周人送給他們的食物。另有一個故事,那是發生在西周的中葉時代,有一位詩人,為了抵禦北方入侵的玁狁(即是秦漢時代的匈奴),所以從了軍,報了國,當他退役還鄉之後,便寫了一首「采薇」詩,後來被孔子收在《詩經》裡面。由於這兩個故事的啟發,我便用了這個名字。可笑的是,當我從軍之後,軍中很少有人知道「采薇」二字的典故,每皆說我是用了軟綿綿的女性名字。事實上,在此滾滾的大時代的大洪流中,如果不先立一大志,不先有個精神的嚮往,作為安心立命的落腳點,那就只有隨波逐流地沒頂而去。但我的目的,絕不希望做個終身以守的職業軍人,以我當時的推想,一年之內或者最多三年,動盪的河山能夠冰泮,國民黨軍隊必可勝利,所以我還帶了部分佛書及僧裝,準備隨時重返僧籍。
2017-10-01 11:52 am
2017-09-29 4:46 pm
那是中國的漏習

看看現在19大還在鬥

台灣不容許那種壞習慣
2017-09-29 4:38 pm
中國人崇尚武德,講中國人內鬥內行,外鬥外行,需要解決的是您鬥不過別人,中國人用鬥的最好,鬥不過你怕你都行,跟著一起發財,這就是派系形成的原因,不然文官來鬥筆墨,鬥文章,鬥氣吃飯,共產黨就是深知人類就是需要“鬥”,所以坐穩江山一甲子,與天鬥,其樂無窮,與地鬥,其樂無窮,與人鬥其樂無窮,毛主席中共第一代領導人,新中國統一全局。
解放軍的為人民服務,聽了多開心,中共武裝部隊卸甲,蔣介石又在愚弄百姓,中國十三億人躋身稀土地質專家,美國人的稀土從不賣人,稀土乞丐的日本以經趁機會買好,人類的稀土應該研究,但是各國有各國的利益,稀土用於軍事,操控價格可以避免戰爭,中國還有好多人類可以發掘的資源,統戰壯大人民心聲,人吃飽有力氣講話,統戰就是周恩來學的政治經濟學,糧食豐收給窮人吃有什麼關係,有人飯量高,多吃一點,共產黨只講真的,真的有糧食能種出來才行,米飯高比讀書高對老百姓有用多了,文官讀書迂腐的人太多,就是人品,文品皆出問題,偏遠地區糧食運抵,不過要看時效,食物臭了,請客都不行,何況賣人,何不食肉麋,就是晉惠帝深知亡朝,朝廷裡吃的好,為偏遠地區著想,吃吃肉沫也行,亡朝之君亡的可觀,歷史留名,稗官野史稱晉惠帝是好皇帝。
溫家寶前總理,說大陸人民平均兩斤肉,從偏遠地區開始平均好一點,國民黨有養殖技術,台灣農民發不了那麼多財,就讓大陸農民自行生產,中國江山只有中文學理,“浩瀚”形容,台灣不過是比香港大一點,比海南島小一點的軍事戰略簡圖,沒有錢吃飯,回家鬥氣也吃,這樣能活過明天。

收錄日期: 2021-04-30 22:30:26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70929082954AAvUxIH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