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難尊者,不僅參與了最初的阿含結集,更是之後大乘結集的主要參與者之一。您已如實瞭解了嗎?

2017-09-29 2:30 pm
菩薩處胎經出經品第三十八

[1058a19] 爾時,佛取滅度已經七日七夜,時大迦葉告五百阿羅漢:「打揵椎集眾,卿五百人盡詣十方諸佛世界,諸有得阿羅漢六通清徹者,盡集此閻浮提詣雙樹間。釋迦文尼佛今以捨壽取般涅槃,耶維已訖起七寶塔,今集眾欲得演出【真性法身】。汝等速集聽採微妙之言。」

[1058b13] 迦葉告阿難言:「佛所說法一言一字,汝勿使有缺漏。【菩薩藏者集著一處,聲聞藏者亦集著一處,戒律藏者亦著一處】。」

[1058b16] 爾時,阿難發聲唱言:「我聞如是一時,說佛所居處。」迦葉及一切聖眾,皆墮淚悲泣不能自勝,咄嗟老死如幻如化,昨日見佛今日已稱言滅為聞。最初出經,胎化藏為第一,中陰藏第二,摩訶衍、方等藏第三,戒律藏第四,十住菩薩藏第五,雜藏第六,金剛藏第七,佛藏第八,是為釋迦文佛經法具足矣。二月八日成佛,二月八日轉法輪,二月八日降魔,二月八日般涅槃。
更新1:

--------- 在這當中,阿難始證無生,附錄於下。 菩薩處胎經出經品第三十八 [1058a27] 爾時,迦葉見眾已集,語優波離:「卿為維那,唱阿難下。」即受教唱下阿難。「卿是佛侍者,今有大過於我等所,卿自知不也?」 [1058b01] 阿難白大迦葉言:「不審有何大過於聖眾所?」 [1058b02] 迦葉告阿難言:「云何?阿難!佛所說經,若有得道羅漢六通清徹者,修四神足多修多行,能住壽一劫有餘。卿何故默然而不報佛?」 [1058b05] 時阿那律將阿難出在外,須臾復喚阿難前,還舊事具責阿難。爾時阿難心意荒亂內自念言:「佛滅度未久,恥我乃爾!」【即思惟四意止、四意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覺、八道,分別苦本、集、滅、道果,即於眾前成阿羅漢,諸塵垢滅朗然大悟】。聖眾稱善諸天歌歎,當於爾時地六反震動,諸天散花作倡伎樂,色身滅度法身出世,利益眾生多所潤及,即使阿難昇七寶高座。 --------- 【即思惟四意止、四意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覺、八道,分別苦本、集、滅、道果,即於眾前成阿羅漢,諸塵垢滅朗然大悟】。 習南傳教法者,不妨試揀擇看。

回答 (1)

2017-09-29 2:46 pm
阿難陀 - 參加結集大典

  佛陀涅槃後,如同離開慈母的嬰兒一般的阿難陀,參加佛陀荼毘的儀式圓滿後,獨自的回到精舍裏思念著恩師佛陀,這時幾日來的疲勞一起湧上身來,感到身體不適,他就把自己關在房中靜心,每天只喝一點點乳汁,什麼東西也不吃,什麼話也不講,就這樣生活、靜思,一共過了三天!
  
  三天後,他趕往南方王舍城,因為那邊四月十五日安居要結集佛陀的經典,阿難陀雖然還沒有開悟,但在佛陀的教法中,他有著極重要的地位,他不能不為法忘我的前去為佛陀法身慧命報效微勞。
  
  在途中,他曾彎路到毘舍離國去了一次,有一些跟隨他的比丘就因此和他失散而各自去行腳,為了此事,他到達王舍城時,曾被嚴厲的大迦葉訶責一頓,他默默的忍受,不敢和大迦葉尊者說理。
  
  現在我們還是說阿難陀彎道到了毘舍離國的金剛村,這時是佛陀涅槃後的一個多月,阿難陀是佛陀的常隨弟子,人們哀慕佛陀的心自然集中到他身上來,他們每天集合在精舍裏,要求阿難陀為他們晝夜說法。阿難陀沒有辦法拒絕,只有順從大家的意思,方便的在這向大家開示。
  
  這時,跋闍弗比丘也在這精舍裏,因為信眾群集,走路和說話的聲音很大,那些嘈雜的音聲傳進跋闍弗的耳中,使他不能安安靜靜的參禪,他已是進道證果的大比丘,因此非常討厭阿難陀自己不求開悟,而徒為眾人說法,甚至他還說出偈子來諷刺阿難陀。
  
  阿難陀受此打擊,不敢強辯,他究竟是一個尚未開悟的身分,王舍城的安居又迫在眼前,經典誦出的大任,他可以稍微猜測得出來,在這極重要的時候,徒勞的玩弄饒舌,有什麼利益?生性就溫和讓人的他,就預備起程南下。他不是不知道自己修行的程度,但他生來就是易為群眾的願望所支配的性格,一直被俗流所激盪,一直在代人受過,一直給一些以道學自居的人冷嘲熱諷,跋闍弗的責怪,像銳利的箭矢一般,大大傷了他的心,他從此發願將向外的心轉向於內,祈求早日開悟。
  
  阿難陀到達王舍城時,已經是結集經典的前一天,這時被推為首座的大迦葉尊者,選了五百位大比丘參加,這五百位大比丘都是證果的羅漢,因為阿難陀他還沒有開悟的緣故,所以沒有把他的名字列入。
  
  當然,大迦葉也承認阿難陀的特長,尤其佛陀的說法,他能記憶不忘,但他恐怕這般重大的事情,倘若也給未斷煩惱結習的阿難陀參加,對於已經涅槃的佛陀,以及對於後世的眾生,不知會引起什麼過失來。阿難陀雖未開悟,但他那豐富的感情,以及一向和大家的和睦相處,使他對一切人都有左右的力量,所以當大家推舉阿難陀時,大迦葉說:
  
  「阿難陀還沒有開悟,我也知道他是獅子,但現在他好像是野牛群中的獅子一樣!」
  
  阿那律尊者也和大迦葉持一樣的看法,這又給阿難陀一個意外的打擊,不過,有彈性的阿難陀,你對他壓得重,他越跳得高,打擊是他的增上緣,他不灰心,好像冬日的梅花,必須經過一陣嚴寒的風雪,才開得格外清香,所以,當天晚上,他發奮用功修行,冥思默想,把一切放下,於中夜即開悟證果。第二天,他現大神通,不等門開就進入窟內。
  
  此刻阿難陀的道貌風姿,恰如初出雲間的明月一般的光輝,恰如在朝陽照耀下開放的蓮華一般的美麗,諸大比丘對他都投以驚奇的眼光表示歡迎。在大迦葉的領導下,他被全體比丘推到獅子座上,開始誦出:「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某某處云...」,他將所記憶的統統誦出來,所有在座的大比丘再一次的接受到佛陀的教誡,大家都感激萬分,像尊者憍陳如老衰的身體,不堪這感激之情而終於昏倒。
  
  最初的經典,所謂《長阿含》、《中阿含》、《雜阿含》、《增一阿含》,以及《譬喻經》、《法句經》等,都是這有名的第一次結集聖典大會,由阿難陀尊者誦出來的。


收錄日期: 2021-04-30 22:31:15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70929063051AAvZF7k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