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庚遷殷,對商朝的發展有什麼重要意義?

2017-09-28 9:02 pm

回答 (2)

2017-09-29 10:19 pm
盤庚遷殷與武丁盛世 

 自仲丁至盤庚的九世中,商王室內部為爭奪王位鬥爭不已,域外方國也不斷侵擾。在內憂外患的不利局面下,國都不斷遷徙。盤庚時國都遷至殷,即今河南安陽小屯村附近。這次遷都對穩定商王朝的統治起到很大作用。盤庚以後的商,又稱殷,或稱殷商,但本名仍為商。

 武丁是位有作為的君王,他為殷道復興,破格提拔出身低微的傅說,舉以為相,輔佐自己。在傅說的幫助下,武丁修政行德,勵精圖治,終於使殷國大治。出現了穩定的政治局面,社會經濟得到發展,國力強盛起來。在武丁繼位後的五十九年間,還派兵四處出征,討伐侵擾其境的外方邦。武丁對西土的羌方,北部的方、土方,東土的人方,南部的荊楚,西南的巴、蜀等都曾進行過征戰。這些征伐,使商王朝域內的百姓得到安定的生活環境,也使這些方國賓服於商。武丁時期出現了商王朝歷史上空前繁榮的局面,因而後人將他與成湯並提。他死後被稱為高宗。 


http://www.china10k.com/trad/history/1/13/13b/13b01/13b0101.htm
2017-09-28 10:32 pm
  商朝自成湯創業以後,六百四十年間(西元前一七五一至一一一一年),國運曾經五度的盛衰,並曾五次遷都。第一度的由盛而衰,是在第四代王太甲(湯孫)的時候。通常的說法是太甲無道,顛覆乃祖的典型,被開國功臣伊尹放逐於桐(今河南省偃師縣西南);三年後太甲悔過修德,伊尹又把他迎回復位。其後商朝的盛衰,總繫於君主的英武或昏闇,盛時則諸侯歸服,衰時則王室內亂或諸侯叛離。至於商朝的遷都,從湯所居的亳開始,其後又遷徙五次,皆不出今山東省的南半和河北省的東半。最後一次的遷都,是第十九代王盤庚於西元前一三八四年自奄(今山東省曲阜縣)遷殷(今河南安陽縣)。其後直到商朝滅亡,二百七十餘年間,商都始終在殷,因此商朝又名殷朝。
  盤庚是一中興之主,他死後,弟小辛、小乙相繼嗣位,商政復衰。直到小乙的兒子武丁,商朝出現了最後的一次鼎盛時期。他在位五十九年,以傅說為相,國家大治。其間最可稱述的大事,便是對外族鬼方的討伐,在談這件事以前,應先說明商朝的領域。
  商王所統治的整個地盤,其範圍至今仍不太清楚,僅能就卜辭所記的地名加以約略的推測。據近人研究,商朝的領土,以今中原地區為中心,東邊可到沿海,西邊可到今陝西省,北邊可能到河北、山西兩省,南方可能到長江。但在這個領域中,還有許多的諸侯國和文化遠較商人落後的外族,其中以鬼方最為強大。鬼方最初可能服屬於商,但到商的後期,變成了商的敵人。「方」是國的意思,除鬼方外,尚有人方、土方、羌方、盂方、并方等。鬼方的根據地大致在今山西省北部以及陝西省的北部和西部。武丁曾對鬼方用兵達三年之久,戰爭的情形,現已不知其詳。但經過這次討伐後,終商之世,鬼方似未再成大患。
  武丁以後的八位君主,皆生長於安逸,不求振作,一味以畋遊飲宴為事,因此政治日趨腐敗。到商朝末年,商人的社會也充滿放縱頹廢的景象,從君主貴族到庶民,莫不以酗酒為樂,終至使國家走上滅亡之途。
參考: 傅樂成,〈第一章、從史前時代到信史時代〉,《中國通史(上)》,(台北:大中國圖書公司,1971),頁15-16。


收錄日期: 2021-04-24 00:43:14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70928130227AADFMyD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