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有關飲食的諺語以及名言佳句Ex.民以食為天?

2017-09-17 1:43 pm

回答 (2)

2017-09-17 2:07 pm
✔ 最佳答案
一個鍋煮不出兩樣飯。(一目了然,騙不了人。)
一頓吃傷,十頓喝湯。(不知節儉,不懂量入為出。)
一畦蘿蔔一畦菜,各人養的各人愛。(各有所好。各取所需。)
人心難摸,鴨肫難剝。(鴨肫裡的那層硬膜很難剝除乾淨,比喻人心難測。)
未做賊,心不驚;未食魚,口不腥。 (比喻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瓜無滾圓,人無十全。(比喻天底下沒有十全十美的事,別怨天尤人、隨其自然就行。)
吃柿子,選軟的。(喻人欺軟怕硬。)
吃了果子忘記樹。(比喻忘本。)
吃著碗哩,望著鍋裡。(貪。)
吃曹操的飯,辦劉備的事。(表裡不一、兩邊討好、兩面都看好或多方適應等。)
啞子吃黃連,有苦說不出。(喻人自作自受或自找罪受。)
偷雞不著蝕把米。(前功盡棄、人財兩空。)
魚生火,肉生痰,白菜豆腐保平安。(勸人飲食清淡為上策。)
飯後走百步,強於開藥舖。(要活就要動。)
鹽肉放醬油。(多此一舉。)
酒肉朋友,柴米夫妻。(享榮華非朋友,共患難真夫妻。)
拼死吃河豚。(不要命。)
早早睡,晚晚起,又省燈油又省米。(勉人節儉。)
2017-09-17 2:11 pm
《飲食之旅》讀古人食粥詩

作者:王仁湘

豆粥要煮好,還要得法,於是詩人將煮粥之法寫成詩,讀來明明白白,有聲有色。 

米粥是一樣好東西,貧窮人家多以粥為食,省糧食。其實粥食利於健康,多多食粥,古人認為是老年保健的重要方法,所以陸游有〈食粥〉詩曰:「世人個個學長年,不信長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將食粥致神仙。」像陸游這樣愛食粥,還以粥入詩,這在古時並不鮮見。

清人阮葵生《茶餘客話》中錄及幾首粥詩,也頗有意蘊。他提及陳海昌相國吟誦過的〈煮粥詩〉,詩云:「煮飯何如煮粥強,好同兒女細商量。一升可作三升用,兩日堪為六日糧。有客只須添水火,無錢不必做羹湯。莫嫌淡泊少滋味,淡泊之中滋味長。」

阮葵生自己則有一首和魏松濤所作的〈吃粥詩〉,詩中云:「香於酯乳膩於茶,一味和融潤齒牙。惜米不妨添綠豆,佐餐少許抹鹽瓜。匙抄飽任先生饌,飄飲清宜處士家。惟恐妻兒嫌味薄,十分嗟賞自矜誇。淘沙頻汲井華清,不假酸鹹雜鼎烹。暖食定應勝麥飯,加餐並可減藜羹。居然入口融無哽,不礙沾唇呷有聲。客到但宜多著水,木飄和罷瓦盆盛。」

說到吃粥,古今人都愛豆粥,赤豆綠豆,均可入粥,確有明顯的保健作用。但豆粥要煮好,還要得法,於是詩人將煮粥之法寫成詩,讀來明明白白,有聲有色。如宋代僧人惠洪,就曾寫成〈豆粥〉詩,寫的便是具體的烹法:

出碓新秐明玉粒,
落叢小豆楓葉赤。
並花洗淨勿去萁,
沙餅煮豆須彌日。
五更鍋面漚起滅,
秋沼隆隆疏雨集。
急除烈焰看徐攪,
豆才亦趨回渦入。
須臾大勺傳淨瓮,
浪寒不興色如粟。
食餘偏稱地爐眠,
白灰紅火光蒙密。
金谷賓朋怪咄嗟,
萎亭君臣相記憶。
我今萬事不知他,
但覺銅瓶蚯蚓泣。

詩中說到了豆粥的原料、烹煮時間、火候,以及食者的感受,而且還沒忘了引述兩個食粥的歷史典故。

豆粥在古時還是節令餐桌上的重要角色。如宋時《乾淳歲時記》說:「二十四日謂之交年,祀灶用花錫米餌,及作糖豆粥,謂之口數。」這裡提到的口數粥,也見於《武林舊事》:「二十四日作糖豆粥,謂之口數。」宋人范成大還作有〈口數粥詞〉,他是這樣歌頌這豆粥的:

家家臘月二十五,
淅米如珠相互煮。
大杓撩鐺分口數,
疫鬼聞香走無處。
餿薑屑桂澆蔗糖,
滑甘無比勝黃梁。
全家團欒罷晚飯,
在遠行人亦留分。
襁中孩子強教嘗,
餘波溥霑獲與臧。
新元葉氣調玉燭,
天行已過來萬福。
物無疪癘年谷熟,
長向臘殘分豆粥。

人人都要吃上一口,甚至貓犬也不例外,所以有這「口數粥」的名目。口數粥也是赤小豆粥,同冬至粥一樣,也是為了防治瘟病,並非為食味。

___

明代詩人蘇平所寫的一首豆腐詩,詩中寫出製造豆腐的過程也是一絕:
傳得淮南術最佳,
皮膚褪盡見精華, (黃豆先要浸水、去皮)
一輪磨上流瓊液, (用磨把豆腐磨成漿)
百沸湯中滾雪花, (煮漿)
瓦缶浸來蟾有影, (待豆漿沈澱)
金刀剖破玉無瑕, (切成方塊)
個中滋味誰知得,
多在僧家與道家。
2017-09-17 2:33 pm
謝謝各位悠!不過作文題目是最難忘的一道菜,我想找開頭的家句


收錄日期: 2021-04-24 00:46:13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70917054322AAGE3mL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