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黃帝到民國的小說流變?

2017-08-29 5:36 pm
還需要舉出有谁and作品

回答 (2)

2017-08-29 6:21 pm
小說

  啓蒙運動時代,新小說的勢力趕不上舊小說,但當時已從事小說理論的闡述或介紹,並在小說的創作上有相當大的成就。談小說理論的作品,有黃仲蘇的〈小說之藝術〉、胡適的〈論短篇小說〉、沈雁水的〈自然主義與現代小說〉、郁達夫的〈小說論〉、兪平伯的〈中國小說談〉等。在內容改良上,周作人介紹托爾斯泰的人道主義。在短篇小說寫作的技巧上,胡適要人用最經濟的文學手段,描寫事實中最精彩的一段或一方面,並使人充分滿意。最早引起廣泛注意的新小說,是1918年周樹人在《新青年》上發表的〈狂人日記〉(4卷5期)。1919年《新潮》發刊後,汪敬熙、羅家倫、兪平伯等也有一些嘗試性的小說在上面發表。周樹人的小說除〈狂人日記〉外,陸續發表的有〈孔乙已〉(新青年6卷4期)、〈阿Q正傳〉(1921年發表於《晨報》副刊)等,都是以諷刺舊禮教和舊社會為主題。〈狂人日記〉寫社會黑暗,表面是仁義道德,背地是人吃人;〈孔乙己〉寫考試不中的窮書生不會營生,偷人東西,被人毒打,悲慘而死。〈阿Q正傳〉寫一個只求精神勝利的人,這是中國國民的劣根性。汪敬熙的小說,描寫身邊瑣事及小民生活,羅家倫的小說描寫婚姻不自由的痛苦,兪平伯的小說諷刺人類的矯揉造作。文學研究會因有《小說月報》為機關,其會員創作的小說甚多。王思玷寫了許多描寫農村的小說,朴園所寫的〈兩孝子〉揭發「形式的虛偽的孝」。謝婉瑩的小說(小說集有《超人》、《往事》等),揭示人生靠愛來維繫。黃廬隱的小說(小說集有《海濱故人》、《曼麗》、《歸雁》等),顯示人生的苦悶與徬徨。葉紹鈞(小說集有《膈膜》、《火災》等)和王統照(小說集有《春雨之夜》等,長篇小說有《一葉》、《黃昏》等)的小說都強調美和愛是人生的最大意義。徐玉諾、潘訓、彭家煌、許傑的小說多描寫農村生活。創造社諸作家,郭沫若(著有《我的幼年》、《反正前後》、《創造十年》等)和郁達夫(小說集有《寒灰》、《過去》等,長篇小說有《沉淪》等)都勇於暴露自己。張資平(長篇小說有《上帝的兒女們》、《最後的幸福》等)以描寫戀愛著名。白采和葉靈鳳長於寫性變態心理。發表新小說的刊物,除《新青年》、《新潮》、《小說月報》、《創造季刊》等著名刊物外,創於1923年的《彌灑》月刊,創於1924年的《淺草季刊》(北京),創於1925年的《沉鐘週刊》(北京)、《莽原週刊》(北京)和《狂飆週刊》(北京),以及1920至1922年間的「晨報副刊」和「京報副刊」等,都發表了不少新小說。在1925年五卅慘案以前,小說的創作是多方面的。此後,中國面臨反軍閥和反帝國主義的鬥爭,左派作家顯得更為活躍,如沈雁水的《幻滅》、《動搖》、《追求》三個長篇,寫靑年人在革命狂潮中的起伏;舒慶春(老舍)的《老張的哲學》,寫靑年人反抗舊社會的狀況;蔣光慈的《短褲黨》,寫勞資衝突;他如巴金、丁玲、錢杏邨等也都在這個時期成名。
參考: 張玉法,〈第五章、啟蒙運動〉,《中國現代史》,(台北:東華書局,2016),頁252-253。
2017-08-30 12:57 pm
每天重複同一件事情讓我身受疲倦 也許是時機尚未成熟 如果今天我正式邁入社會正式為自己未來再份透十我就不會感到意思推雖我會勇往直前


收錄日期: 2021-04-30 22:25:17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70829093612AASxpAB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