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漢人移民來台灣 是用什麼手段把台灣眾多的平埔族人都漢民化成漢人?

2017-08-27 9:51 am
台灣平埔族人數眾多
有十個族群很多個社
每個社的活動範圍大概一個鄉那麼大
社的人口就像現在一個村里起碼都有個幾百上千人
平埔族漢民化的過程經歷數百年
至日治時期台灣都還有少數平埔族人
日本人要皇民化台灣人都沒有成功
清代漢人移民來台灣
是用什麼手段把台灣眾多的平埔族人都漢民化成漢人?

回答 (2)

2017-08-27 4:50 pm
漢化的平埔族

  一般研究台灣的土著族,大多以現存的原住民為主要對象,而忽略了「平埔族」。實際上,平埔族為台灣原住民的一部分,在台灣族群史上有其重要地位。所謂「平埔族」,是指對漢化的台灣各平地或近山原住民種族的總稱。在17世紀以前,台灣的山麓、湖泊、溪流、平原以及海邊都有人棲息。這些住在平原上、溪流旁的原住民,在漢人來到台灣後,就被統稱為「平埔族」。
  平埔族與原住民,有著相同的血緣關係,清朝時代稱他們為「熟番」或「平埔番」,以有別於尚未歸化的「生番」、「凶番」或「野番」。日治時期,總督府於其公布的戶口調查中,將台灣居民分為內地人及本島人兩種,而其中本島人又分為福建族、廣東族、其他漢族、平埔族、高砂族等五類,是故以後學者便以「平埔族」來泛稱漢化的原住民。
  台灣從北到南,都有平埔族的蹤跡。平埔族大約可分為九種,其中凱達格蘭族(Ketagalan),居住在台北平原,是以北海岸、台北盆地為其主要分布地帶。再往南,居住在桃園、中壢地區的為雷朗族(Luilang)。到了新竹、苗栗、台中一帶,則為道卡斯族(Taokas)的棲息地。而以豐原為中心,北從大安溪,南到潭子,東起東勢,西至大肚山,此範圍為巴則海族(Pazeh)。大肚台地以西的海岸平原,是為巴布拉族(Papora)生存的所在地。過了大肚溪,在大肚溪以南,濁水溪以北的彰化平原和台中盆地的一族,謂之為貓霧捒族(Babuza)。而在台中縣霧峰以南、台南縣新營以北的靠山地帶,則為洪雅族(Hoauya)。至於台南縣以南,含高雄、屏東等地之南台灣,則為西拉雅族(Siraaya)。
  西拉雅族他們很早就有與外人接觸的經驗,他們接觸的外來族群,不僅有漢人,而且還包括荷蘭人、日本人、法國人、英國人等很多外國人,這些接觸的經驗,在歷史文獻上,均留下記錄。而台灣東北角的蘭陽平原,住有另外一個族群,名為噶瑪蘭族(Kavalan),宜蘭舊稱噶瑪蘭,即為當時族群稱呼的遺留。
  至於有關平埔族的文化,茲依據《台灣省通志》記載,就風俗習性、食衣住行、禮樂婚喪等面向,略介如下:

1.飲食方面
  主食薯芋、雜穀,後改食米栗者漸多。平埔族主要的副食,均得之於漁獵
;蔬菜較少,只吃冬瓜。平埔族人嗜酒,且所釀之酒,質均強烈;其他尚有嚼檳榔、抽番煙等嗜好。

2.服飾方面
  主要之特點在於身體加工,有男紋身女黥面,以及染齒、欠齒之習俗。平埔族的基本服式,男常裸體,只以幅布(或結麻布)圍私處,或上著短衣,下用圍布,冬披長衣一件而已。女子則上穿短衣,下著短裙,又有裹脛,凡一身三截;飾品甚多,常用的有螺錢、瑪瑙、手釧、腳鐲、骨簪等等。

3.生活起居方面
  平埔族主要居家的建築方式,大致可分為三種:即地面式、高架式和背山式。地面式建築,先築基建牆後乘蓋屋頂,其要點在於基地平於地面或略高於地面。高架式建築係屬杙上家屋(Pile-dwelling)之一種:背山式建築,則較近於一部分高山族之建築方式,或受地形地勢之影響不得不如此。
  平埔族日常生活,非蹲踞則坐,坐則以跪跌之方式為主;就寢則敷鹿皮或達戈紋(平埔族的紡織)於地;冬天或夜晚,則坐火於室內,圍火或環火而寢。交通工具方面,水行有蟒甲(獨木舟),陸行有牛車。牛車的構造與高山族同為兩輪式,且鋸木板或圓形以為車輪。平埔族人多善泳、渡溪可腰纏葫蘆游渡,葫蘆並可充當行囊;此外,還編竹筏渡水。

  平埔族的禮俗,在婚姻方面的特徵為贅婿制度,此方式承襲於平埔族「以女承家」的母系制度。喪葬之形式,或伸葬或屈葬,唯以屈葬者居多。埋葬多不用棺槨,另以其生前所用器物為陪葬。地點或葬於室內,或埋於宅邊,或另擇地埋葬,各族社間有所不同。夫死,未亡婦於喪期滿即可改嫁。
  基本上,漢化是人類社會同化(assimilation)現象的一種,平埔族的漢化,從語言的使用到婚喪禮俗、宗教信仰的改變,均可清楚的觀察到其漢化的情形。至於漢化的先後,在18世紀初,康熙末年,南部的西拉雅族、洪雅族,因為與外人接觸最早,便已漢化。中北部的貓霧捒、巴布拉、道卡斯、巴則海、凱達格蘭等族,則至雍正、乾隆年間,隨著台灣的快速開發,而逐漸改其生活型態。至於位於東北角的噶瑪蘭族,因與漢人接觸最晚,到了嘉慶初,才有和化的傾向。
  其實,在地球上的每一族群文化,皆有其特殊的背景和豐富的內涵,有強弱之分卻非高下之別。平埔族雖然在經濟、武力、技術等競爭條件下不如漢人,導致其學習漢人而趨漢化,但站在文化人類學或民俗學的角度觀之,我們卻不能因此否定其社會文化存在的價值與意義。
參考: 陳正茂、林寶琮、林世宗,〈第一章、台灣、台灣人、台灣事〉,《新編台灣史》,(台北:新文京開發,2012),頁26-28。
2017-08-27 5:20 pm
漢人開墾台灣,當然是以平原為主,不會上山地的耶,漢人以壓倒性人口優勢,形成市集及社區,平埔族除非維持原有的原始生活,否則要爭取更好的生活,就要被漢人同化耶,就好像廣西的壯人漢化與及日本的阿伊努人那樣,被同化成和族耶。


其實除原住民之外,還有來自福建的回民與及大陸其他的族群,為了生活,也被迫同化成閩南人耶。


收錄日期: 2021-04-24 00:43:33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70827015130AAeJOhi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