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紙術是怎樣發明的?

2017-07-31 3:48 pm

回答 (3)

2017-07-31 4:16 pm
✔ 最佳答案
在很久很久以前沒有紙,人們要記事,就用刀在烏龜殼、狗骨頭上刻出來,所以最早的文字叫甲骨文。後來,人們又把字刻在石頭和青銅器上。可是這樣刻字很麻煩。於是人們把竹子和木塊劈成片,削光了後在上面寫字。在竹片上寫的就叫“簡”,在木片上寫的就叫“牘”。
簡牘是戰國以至兩漢時期的主要書寫材料,可是一塊竹片寫不下幾個字,所以那時寫一本書得用很多簡牘,寫完了還得用皮條串成冊。一本書至少得幾十甚至上百冊,要幾輛牛車才拉得動。寫字不方便,畫畫就更不用說了!
紙的原料是樹皮、舊魚網、破布、麻頭等。把這些原料放在水中浸泡後,用斧頭把它剁碎,然後用草木灰蒸煮,這樣原料裏的果膠、油脂、色素、木屑等雜質就除去了。然後再用清水洗滌,就得到了很好的紙纖維。接著用石臼把這些纖維搗碎,用水調成紙漿,再用抄紙器撈出漿。抄紙器是一個平面的、有很多小孔的篩子。紙漿均勻地鋪在篩子上,水分從小孔中漏掉,再經過乾燥壓平,紙就製成啦!
東漢時期,皇宮裏要用紙的地方太多,民間更是急需紙張。當時的尚方令蔡倫就開始研究怎麼樣製造一種價廉物美,又能大量生產的紙。
那個時候,民間大多用麻料織布做衣。用麻織布前先要漚麻,在漚麻的時候,在篾席上會留下一層麻質的薄膜,而且用麻做原料成本也比較低。於是,先祖和工人一起經過無數次試驗,終於研究出了新的造紙術,
蔡倫用新造紙術造出來的紙寫成奏章,奏報朝廷。皇上看了大加讚賞,還封先祖蔡倫為“龍亭候”。
新的造紙術得到推廣,平民百姓也可以用紙來寫信、記帳、賦詩作畫啦!

原文裝址: http://kids.yam.com/why/article/article732.html
2017-07-31 11:38 pm
http://www.chiculture.net/index.php?file=mobile_topic&old_id=0815

西漢時期已經出現紙嗎?

  很多人以為紙在東漢時代才出現,西漢時期是沒有紙的。事實上,世界上最早的紙──放馬灘紙在西漢初期就已經出現,這是有文獻和出土實物證明的。其實西漢造紙說早在唐宋時代已有文人提出,如唐代書畫鑒賞家張懷瓘的《書斷》和宋代陳槱的《負暄野錄》都認為西漢時期就已經造紙,只不過當時並沒有實物出土。1933年,世界上最早出土的西漢古紙終於在新疆羅布淖爾漢代烽燧亭遺址出土了,這就是羅布淖爾紙。這片紙雖然不是世界上最早的紙,但它是中國第一次出土古紙的實物,更重要者,它的出土證明西漢時期已經造紙了。據考古學家黃文弼研究,同時出土的木簡年份為黃龍元年(公元前49),黃龍是漢宣帝的年號,因而斷定它是西漢時期的麻紙。此後,中國陸續出土許多西漢時期的紙,最早的古紙是漢文帝、景帝時期,從而證明西漢時代就已經出現紙了。

紙是否東漢時期蔡倫發明?

  30至90年代在中國陸續出土的西漢古紙已經證明,紙並非東漢時期的宦官蔡倫發明的,蔡倫只是在造紙技術上和原料使用上進行革新。那麼,紙是誰人發明呢?現時還不能確定,但我們可以肯定蔡倫是造紙術的革新者。
  不說不知,蔡倫當初革新造紙原料和技術的目的除了因為竹木簡不方便之外,另一個目的是為了迎合統治者,即和帝時的鄧皇后。史書記載,蔡倫於和帝元興元年(公元105)把改造過的紙獻給和帝,和帝當時已患重病,所以,他要奉獻的對像其實是鄧皇后。鄧皇后自幼知書識禮,喜歡讀書,尤鍾愛紙墨。永元十四年(公元102)繼立為皇后即下令除紙墨以外,一律禁絕奢侈貢品。蔡倫當時擔任監製宮中在日常生活用品的尚方令,知道鄧皇后喜歡紙墨,自然有目的地改良當時紙張的品質。再者,鄧皇后於殤帝及安帝時臨朝稱制,需要經常批閱奏章、寫詔書等,當時朝廷公文仍以笨重的竹木簡書寫,皇后批閱自然不便。蔡倫改善紙的原料,不但輕便易用,而且可以以低成本作大量生產,皇后更可以不費吹灰之力而輕鬆地閱讀公文。因此,鄧皇后可以說是間接推動了蔡倫當初革新造紙原料和技術。另外,東漢末還有一個山東東萊的造紙專家左伯,史書記載,由他製作的左伯紙在當時已為人所稱道。
 
2017-07-31 7:26 pm
東漢和帝時,宦官蔡倫發明用樹皮、麻、布等造紙。使書籍因紙的輕便而得廣予流傳,對教育普及與文化之傳佈貢獻極大。


收錄日期: 2021-04-24 00:47:42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70731074802AALIEHV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