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地動儀是誰發明的?

2017-07-31 3:47 pm

回答 (3)

2017-07-31 4:15 pm
✔ 最佳答案
張衡發明的“侯風地動儀”是銅鑄成的,形狀很像一個大酒桶,頂上有蓋可以打開。桶的外壁上鑄有八條龍,龍頭按八個方向排列。每個龍嘴裏銜著一個小銅球,每條龍下面都蹲著一隻銅制的、仰頭張嘴的蛤蟆。儀器內部有一根銅柱,這根柱子周圍由橫杠分別和八個龍頭銜接。
發生地震時,震波傳來,銅柱就會倒向那個方向,推動橫杠,橫杠又牽動龍頭,龍嘴裏的銅球就會掉到蛤蟆嘴裏,發生響聲,人們就可以知道哪里發生地震了。
這架地動儀相當靈敏準確。西元138年的一天,地動儀正對西方的龍嘴張開,銅球落下來。可是洛陽人沒有感到地動,有人因此認為地動儀不靈。沒想到幾天以後,從1000多裏外隴西來的人報告說,那裏幾天前發生了地震。此後,人們都十分嘆服地動儀的奇妙。
張衡不僅發明了地動儀,他還提出了渾天說,發明了渾天儀。他還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學家。歐洲人直到1880年才製造出地震儀(地動儀)比張衡晚了1700多年。

原文裝址: http://kids.yam.com/why/article/article735.html
2017-08-01 6:25 am
張衡

http://www.chiculture.net/0811/html/c43/0811c43.html

  候風地動儀,是東漢科學家張衡於公元132年發明的。據《後漢書·張衡傳》記載:「陽嘉元年,復造候風地動儀。以精銅鑄成,員徑八尺,合蓋隆起,形似酒尊,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關發機。外有八龍,首銜銅丸,下有蟾蜍,張口承之。其牙機巧制,皆隱在尊中,覆蓋周密無際。如有地動尊則震,龍發機,吐丸而蟾蜍銜之。震聲激揚,伺者因此覺知。雖一龍發機,而七首不動,尋其方向,乃知震之所在。」

  這段文字自19世紀下半葉以來曾引起世界各國許多學者的注意和研究。大家公認,這是世界上最早關於地震儀的文字記載,用它可以測定震源的方位。

  候風地動儀的關鍵機構,是一根稱為「都柱」的倒立擺,其重心高於擺動中心。在受地震橫波襲擊時,由於慣性力作用,它將倒向震源方向,從而帶動該方向的傳動部件,使相應方向的龍口上額起撓,龍口中的銅丸便掉落在蟾蜍口中。 

  都柱是候風地動儀的動力部件,傳動部件就是「傍行八道、施關發機」。張衡創製的候風地動儀,靈敏度與精確度都很高。據載,發生在隴西的一次地震,而安置在洛陽的該儀器準確無誤地將它測出。於是,京師學者「皆服其妙」。當然,地動儀本身必須與地層或地面有牢固緊密的連接,或者說,使它成為地面的一部分。再則,對於地震縱波,候風地動儀可能不大起作用,因為都柱在地面縱波衝擊下,傾倒的方向是難以預料的。

  在機械製造方面,張衡除創製了世界上第一具地震儀外,還製造了指南車或記裡鼓車、「腹中施機、能飛數里」的木鳥、演示天象的水轉渾儀和日曆機械「瑞輪蓂莢」等等。故而後人將他和馬鈞並稱為「木聖」。
2017-07-31 7:10 pm
東漢大科學家張衡驚人的功績

  張衡(西元七十八年~一三九年)活躍於洛陽一帶,與提倡天動說、希臘主義最後的大科學家托勒密(譯注:希臘天文學家、地理學家)大約同一時期。
  張衡是洛陽郊外的靈台(天文台,占地四萬四千平方公尺,基座五十平分公尺)台長,在他所寫的《靈憲》一書裡記載著:1.宇宙是無限的;2.區分由火般物質所構成、會發光的太陽、以及不會發光的月亮,以科學性的觀點說明日蝕、月蝕;3.指出在洛陽附近可以觀測到的星星有二千五百顆、無法觀測到的小星星有一萬一千二百五十顆。
  還有,他在《渾天儀圖注》一書裡,說天像一顆圓形雞蛋,而地就像蛋黃一般被包在裡面。西元一一七年,他製造了顯示天體運行的地球儀,即利用水力一晝夜轉一圈的「渾天儀」。渾天儀是顯示北極、南極、黃道、赤道、恆顯圈、恆隱圈、星官(星座)、地平圈、子午圈等的巨大機器,周長一丈四尺(約四‧二公尺)。
  西元一三二年,他製造了青銅製酒樽形的地震儀,該地震儀在六年後的西元一三八年,測量到在洛陽誰都沒有感覺到的地震,數日後,從一千里(約四千公里)遠的隴西(甘肅省南部)傳來這起地震的報告,證明真的發生過地震。這件事後來被記載在《後漢書》〈張衡傳〉裡。該地震儀後來由中國歷史博物館的王振鐸修復,日本東京上野的國立歷史博物館也有其複製品。
  張衡同時也非常有文才。他三十歲所寫的名作〈二京賦〉(吟詠西漢首都長安和東漢首都洛陽的賦)被收錄在《文選》裡,也流傳到了日本。
參考: 宮崎正勝著,葉婉奇譯,〈第2章、秦漢帝國和匈奴帝國〉,《圖解東亞史》,(台北:易博士文化,2007),頁74。


收錄日期: 2021-04-18 17:31:39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70731074724AAwYRRq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