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經是否一定要用梵音唸才有效果,如果用中文唸效果會打折嗎?

2017-07-25 1:41 pm

回答 (3)

2017-07-26 4:08 pm
百分百不會。
另外我要提出上面人說的一個錯誤,不是佛只保護好人不保護壞人,也不是壞人念經沒用,這絕對不是佛之本懷。佛菩薩慈悲對一切眾生,眾生就如同地藏經所言:或有利根,聞即信受。或有善果,勤勸成就。或有暗鈍,久化方歸。或有業重,不生敬仰,世尊可是會想辦法來幫助別人眼中的壞人,央掘磨羅是當時的大惡人,世尊都有辦法讓他皈依佛法僧,懺悔過去的惡業,何來只保護好人而不保護壞人?

地藏經中雖然前頭說了很多的關於地獄的事,到了第十三品更一再地囑咐地藏菩薩:
無令是諸眾生,墮惡趣中一日一夜,何況更落五無間及阿鼻地獄,動經千萬億劫,無有出期

這就是佛菩薩慈悲的地方,不是二分好人壞人,那不是佛菩薩。
2017-07-25 5:50 pm
一、最短的佛經
  一般常見的佛經中內容最短的是《心經》,它是歷代翻譯次數最多,也被轉譯成最多種語文的佛教經典。諸漢譯中,以玄奘譯本最為通行,不僅漢地使用,日、韓、越等地也十分流通。歐美地區所使用的《心經》,除有些直接譯自梵、藏文本外,多半是依玄奘漢譯本轉譯成當地語文。
  此經不只為佛教各宗派所持誦,也有不少一般人及其他宗教徒研讀此經。

二、 大本與小本
  《心經》原有略(小)、廣(大)之分,玄奘所譯者為略本,僅有正宗分;而廣本《心經》的內容,則序分、正宗分、流通分三者皆具。

三、 般若經中的咒語
  般若系經典中,雖常出現大神咒、大明咒、無上咒、無等等咒等字眼,但少見有咒語出現於經文中。不過各版本《心經》,在經文最後均附有一段咒語。
  《心經》多半被顯教信徒當成是:瞭解般若義理的所謂理知的、或觀念的經典,不過也有不少密教信徒,將全經當成是個咒語,甚至全文用梵音念誦。
  其實這種全文皆是梵文音譯的漢字音寫本,我在《心經集成》中,收有很幾本,可知在敦煌、遼金(房山石經)和雲南(阿吒力教),皆不乏這類資料。名佛教學者萬金川教授於今年(2004年)12月18日在政大舉行的學術研討會,曾發表論文討論音寫本的問題。

四、 心經的故事
  《大正藏》收有西安大興善寺牆上所刻的音寫本,其前言說明觀世音菩薩化作一老弱病人,在玄奘西行前,於四川傳此心經音寫本,以助他旅途中渡過難關的故事。此事在《慈恩傳》卷一中也有記載。
  宋朝詩人陸游在《入蜀記》卷五中,載有:「夜過全證二僧舟中,聽誦梵語般若心經,此經惟蜀僧能誦。」可見至少在四川(蜀僧),音譯本也曾盛行過。

五、 咒語釋義
  (1)gate(揭諦)來自gata,漢文為行、往、到;英文是gone、departed等意。te的羅馬音近「貼」,或telephone的te,別念成tee。
  (2)pāra-gate(波羅揭諦)來自pāra-gata,gata說明同前。Pāra漢文有超越、究竟、到彼岸等之意;英文為bringing across,the further shore or boundary。
  (3) pāra-samgate(波羅僧揭諦)由pāra-gate中間加入sam而成,pāra與gate同前。
  Sam漢文為同、類、共同等意;英文是with,together,altogether等意。傳統漢譯的「僧」,對應的梵文sam,因為國語不像台灣語與廣東語,沒有以「m」作結尾音的字,所以沒有恰當的字來翻譯這個音,幸好現在大家都能使用羅馬拼音,因此直接念成英文的sam就好。新的簡易漢文音譯,我改傳統的二合方式,以「三木」下加一條線,表示此字念成「sam」。注音符號則用ㄙㄚㄇ來表現。
  (4)bodhi(菩提)漢文音譯為菩提,意譯為覺;英文為perfect knowledge or wisdom,enlightenment,understanding之意。
  (5)svāhā(娑婆訶)是一種祝福語,常用做咒語的結尾,漢文有究竟、成就之意;英文為hail! May a blessing rest on!之意。
參考: 林光明/林怡馨編著,〈心經咒語〉,《梵文咒語ABC①-入門篇》,(台北:嘉豐出版社,2009),頁39-45。
2017-07-27 9:22 am
從此開展,一路向上才是。

「觀自在菩薩」的密意,就是在講:真心與妄心和合並行,也就是宣示:欲界的眾生是八識心王和合在一起來運作的,能夠如此現觀的人,就叫做「觀自在菩薩」。請問你們:「觀自在」這三個字所講的境界,有沒有能觀?有沒有所觀?(大眾答有)是有嘛!如果沒有能觀的心,怎麼叫做「觀自在」?但是,能觀的心卻不是自在的,而是以我們這個能觀的心,去觀照到另有一個本來就自在的心;找到了本來就自在的心,而能夠這樣現前觀行的菩薩,就叫做「觀 自在菩薩」。


詳細,請恭閱:


《心經密意》

—心經與解脫道、佛菩提道、祖師公案之關係與密意

    大菩薩 平實導師 講述

第五章 心經之密意

第一節 觀自在菩薩之密意

接下來講《心經》的密意。聽到我要講《心經》的密意,大家耳朵就尖了(大眾會意的笑了起來)。今天我會把《心經》的密意講出來,但是你如果還沒有破參的話,照樣是聽不懂的;實際上,我從昨天開始,早就已經告訴你了。佛菩提道的深妙,就妙在這個地方,決定性的聲聞無學聖人也是聽不懂的。

大乘別教中的七住菩薩,雖然還未進入初地,但是當他宣講佛菩提的時候,當他宣講般若的正理時,二乘菩提的證果者:阿羅漢、辟支佛都聽不懂,這就是佛菩提的深妙處。

因為它和解脫道的修證不同,它是佛菩提道,卻又函蓋了解脫道。七住菩薩遲早會知道阿羅漢所證得的有餘依涅槃、無餘依涅槃裡面的境界,即使悟後沒有人指導他。但是阿羅漢卻始終不知道七住菩薩到底悟個什麼?般若究竟是什麼?他們永遠都是不知道的!除非迴心大乘參禪而證悟。

二乘菩提只修證解脫道,極果就是阿羅漢、辟支佛果,果報就是出離三界的分段生死。他們雖然已經可以出離分段生死,卻無法斷盡變易生死,所以不能成佛。現在有很多人學著印順法師那幫人,以解脫道的理論,來宣說佛菩提;他們認為只要證得解脫道的第四果,就是跟佛一樣了,除此以外,並沒有什麼佛菩提可說;所以他們認為解脫道的修證就是成佛之道,所以主張:現觀一切法緣起性空,就是修證成佛之道。所以就用解脫道的緣起性空法,來解說佛菩提道,來解說成佛之道。如果成佛之道,真的是像他們所說的只須修證解脫道,如果成佛之道真的是只須修證解脫道,那麼,應當如來在世的時候,就是有多佛住世了,也應該大迦葉……等尊者們,都可以稱之為佛!

但是如來終究不曾授記那些大阿羅漢們是佛,但是如來所說的成佛法道卻不是像他們那樣說的。如果證得解脫道時,就是成佛,那麼阿羅漢們也應當就是佛;但是佛世尊入滅後,為什麼沒有一位阿羅漢敢以佛位名義而出來領導全部的僧團?為什麼如來不說他們證得解脫果時也是成佛了?

假使般若就是印順他們所說的一切法緣起性空,那麼般若的法義就和二乘菩提所修證的解脫道完全一樣了,那麼大乘菩提與二乘菩提之間,就應該只有一個差別了:捨壽時如果必入無餘涅槃的話,那就成為聲聞阿羅漢;捨壽時如果不入無餘涅槃,而發願再來人間受生、以利眾生者,就成為菩薩;那就不必修學般若與種智了。應該如是。但是四阿含諸經中,如來終究不曾這樣宣說,只說:斷盡我見與我執時,就可以成為阿羅漢,斷分段生死,可以不再來三界中受生死,終究不說這樣就是成佛了。

所以,成佛與否,不在解脫道的修證上來說,而在是否增修般若,而在是否親證般若的總相智、別相智、一切種智;不在是否證得解脫道的果證上說。所以,絕不可以只將解脫道的修證,來作為成佛之道的修證法義,而是必須函蓋解脫道與佛菩提道的。

而佛菩提道本來就已函蓋二乘菩提所修證的解脫道,只是佛菩提難修難證,因為很深細的緣故,所以修證的時劫特別長久,因此如來怕大家畏難而退心,所以將佛菩提道中的解脫分段生死的法道析出,先行為有緣眾生宣說,使他們先證得解脫果,自知自證已出三界生死了,生起信心了,才為大家宣說佛菩提道的內容。所以,佛菩提道函蓋了解脫道的法義,所以阿羅漢、辟支佛所修證的解脫道,只是佛菩提道裡面的一小部份而已。

所以,在四阿含諸經裡面,如來不說佛菩提道,只是偏說二乘菩提所修證的解脫道;而將佛菩提道留在大乘的般若系列諸經中方開始宣說,並且不是具足的宣說,而是留在第三轉法輪的唯識如來藏系列的方廣諸經中,方才具足宣說。如是事實,可以在三乘諸經中獲得證實,如今阿含、般若、唯識如來藏系等三乘諸經都還存在,都還可以檢校,不是我個人可以妄說的,不是我個人可以隻手遮天的。

但是,這個正理,已被印順法師他們曲解到極為嚴重的地步了,所以現在有一些人,依據印順法師的錯誤見解,並且自認為已經證得初果乃至四果的學佛人,一直以解脫道的二乘菩提來解說成佛之道;這些人,可以說根本就不懂佛法的三乘菩提正義,這哪裡是大乘中真正開悟的聖者?卻敢說他們已知已證禪宗的明心見性功德,卻敢說他們能使人親證初果乃至四果等等,其實根本連我見都還沒有斷,都想要以清淨無染的覺知心去進入無餘涅槃境界中,都是凡夫異生的妄想罷了,連自己所標榜的解脫道的正理,都還沒有弄通呢!

因為這個緣故,所以法蓮師很慈悲的要求我宣講《心經》與解脫道的關係,要我宣講《心經》與佛菩提道、與禪宗祖師公案的關係,來釐清這裡面的內容差別,來利益今時學人,利益後世學人。那麼,接下來,我們就開始一句一句、一段一段的來講《心經》:

「觀自在菩薩」的密意,就是在講:真心與妄心和合並行,也就是宣示:欲界的眾生是八識心王和合在一起來運作的,能夠如此現觀的人,就叫做「觀自在菩薩」。請問你們:「觀自在」這三個字所講的境界,有沒有能觀?有沒有所觀?(大眾答有)是有嘛!如果沒有能觀的心,怎麼叫做「觀自在」?但是,能觀的心卻不是自在的,而是以我們這個能觀的心,去觀照到另有一個本來就自在的心;找到了本來就自在的心,而能夠這樣現前觀行的菩薩,就叫做「觀 自在菩薩」。

當你找到第八識之後,你可以隨時隨地現前觀察:我有一個自在的心,這個自在的心呢,當我怕死怕得要命的時候,祂都不怕;當我興高彩烈、高興得要死,譬如忽然中了十幾億樂透第一大獎,你高興死了,可是祂仍然不會有一絲一毫的高興;祂既沒有生氣,也不會歡喜,祂始終是無動於衷的,始終是自在的。如果是會高興、會討厭、會思量的覺知心、作主心,一定是不自在的心;為什麼呢?因為只要別人稱讚你一句,你就高興了,你隨著人家的語脈轉去了嘛!如果是會高興的覺知心,那人家罵你一句時,你也一定會生氣的,還是又隨著人家的語脈轉去了嘛!像這樣子,怎麼叫做自在心呢?

如果是絕對不會高興,也絕對不會生氣的心,從來都不動的心,那才算是真的自在心;這個心啊!不管你怎麼樣,祂始終就是如如不動,始終都是無所住的;在如如不動當中,祂卻又不斷的在運作--無所住而生其心--這才叫做自在的心!那麼「觀自在菩薩」的意思,就是告訴你:菩薩現前觀察到有一個本來就自在的這個心,這個本來自在的心,和覺知心的我,和思量心的我,和能觀察的我同時存在。能夠這樣現前觀察的人,就是「觀自在菩薩」。

為什麼玄奘大師不把它翻譯做「觀世音菩薩行深般若波羅密多」?為什麼不這樣翻譯呢?因為《心經》所說的這種菩薩境界,並不是用在觀察別人身上嘛!「觀世音」是要觀察世間眾生心聲的,但是「觀自在」卻是要觀照自己的自在心欸!可以現前觀察自己的真心本來就自在,這才是「觀自在」的真正意旨啊!

可是,當年我過了牢關的時候,我卻作了一個對子:「真心清淨,不觀自在。倒駕慈航,常觀世音。」因為張老師送我一幅大陸的不知名人士畫的白衣觀音圖,我把祂裱起來,心想左右應該有個對聯,所以就擬了上下聯,請張老師幫我寫好,我就把它跟觀音聖像一起懸在我家佛堂壁上,上聯就是「真心清淨,不觀自在」。大家都說「觀自在」我卻說:「你就是不去觀祂,祂也是自在的啊!」

我這個對子所說的自在,卻與剛才所說的自在不同意思;是說祂不必依靠任何他法,就可以自己存在,所以才能永不滅失。意根末那識,得要依靠這個第八識真實心,才能存在及運作;意識知覺性,得要依靠意根、五色根、第八識心、法塵,才能生起現行存在,祂不能離開這些法而自己存在,所以都不是自己本來就在的心。

但是這個第八識如來藏心,祂才不理會你有沒有在觀看祂;不管你觀不觀祂,祂始終都是自己存在不壞的,所以說祂才是真心。而祂本來就是清淨性的心,不管你去不去觀看祂,祂一直都是清淨自在的,所以說「真心清淨,不觀自在」。這個心的自在的意思,是說祂都無所謂,都隨緣應物,祂很自在。而我所說的自在的另一個意思就是說:祂本來自己就在,都不必依靠別的法而存在,這就叫做自在。所以我說:「真心清淨,不觀自在」。

第一次進到我家佛堂的人,看了這幅對聯就問說:「你怎麼這麼講?怎麼會「不觀自在」?人家都講「觀自在」,你怎麼講『不觀自在』?」我說:「就是不觀自在!」因為你去觀祂、祂也是自己本來就在,你不去觀、祂也還是自己本來就在。

然後下聯是「慈航倒駕,常觀世音。」這上下聯是分從理體及事相上來說的。理體是「真心清淨,不觀自在」,從事相上的另一面來說,則是:觀世音菩薩祂是正法明如來倒駕慈航,回來做菩薩,來擁護佛法,來利樂有情。所以,祂是倒駕慈航,常常要觀聽 娑婆世間的眾生心聲;眾生是這麼痛苦,所以觀世音菩薩總是在觀察要怎麼救他們。這個就是觀自在跟觀世音的真正意思,一個是從理體上說,一個是從事相上說。

如果再要從理上來說觀世音菩薩,而不是從觀世音菩薩在救度眾生的事相上來說的話,也可以這麼說:菩薩的理體就是自心如來藏,祂可以觀聽五陰眾生的心聲,絲毫都不會遺漏,所以稱為觀世音菩薩。真悟的人,聽了我這一句開示,都會認同的;但是悟錯了的人,大部份人會誤會我這一句話的意思。

那麼!這樣一來,「觀自在菩薩」的密意,就已經告訴你了!也就是說:我們每個人,都有真心、也有妄心,妄心是了知及思量性的七轉識啊!真心就是第八識啊!這樣真妄心和合運作中,本來自在的那一個心才是真心啊!能觀的心永遠都是妄心啊!

在三乘佛法中,所有的經典都說真心離見聞覺知,既然是離見聞覺知的心,祂當然就沒有證自證分,當然就不可能會返觀自己,所以佛說這個真心時,這樣開示:「如刀不自割,心不自見心。」所以自在的心是從來不了知自己的,絕不是六塵中了了分明的覺知心啊!既然從來都不返觀自己,怎麼能觀祂自己是自在?或者不自在?祂怎麼能觀這個見聞覺知的心自在不自在?所以祂是被觀的心,不是能觀的心;能觀察的心是知覺性的妄心,用我們能觀察的知覺心,來觀察到這個離見聞覺知的永遠自在的心,這樣你才能夠真正的「行深般若波羅密多」了!

http://www.a202.idv.tw/a202-big5/book2015/book2015-5-1.htm






「菩提妙果不難成,真善知識實難遇。」  

修學佛法第一要件:親近善知識  

《華嚴經》卷四十六云:善知識者,出興世難,至其所難,得值遇難,得見知難,得親近難,得共住難,得其意難、得隨順難,故須虔恭合掌一心求。  


應一心恭敬求正法 


《佛藏經》  

全省每週二晚上講經時間──目前大菩薩 平實導師開始講授《佛藏經》:時間是18:50~20:50;歡迎已發成佛大願的菩薩種性學人,攜眷共同參與此殊勝法會聽講。  


正覺教團-正覺各地講堂  

http://www.enlighten.org.tw/mission/3






【【【 正覺同修會2017年4月開課公告 開鑼了! 】】】

[每年四、十月都有新班開課]

*開課後三個月內,都歡迎報名聽課*

http://www.enlighten.org.tw/newsflash/class


共修期間:二年六個月 費用全免

*開課後三個月內,都歡迎報名聽課*

即日起接受報名,欲參加者請向本會函索報名表 (103)台北市承德路3段277號9樓,或下載報名表

正覺各地講堂地址、電話、地圖

http://www.enlighten.org.tw/mission/3

參考: 佛教正覺同修會-- 學正法 來正覺  http://www.a202.idv.tw/a202-big5/index.html 佛教正覺同修會全球資訊網 http://www.enlighten.org.tw/ 正智書香園地 http://books.enlighten.org.tw/zh-tw/


收錄日期: 2021-04-30 22:08:15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70725054120AAAvw85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