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名勝古蹟天壇祈年殿,建於明朝。在明清兩代,天壇有何作用?

2017-07-25 11:15 am

回答 (3)

2017-07-25 5:38 pm
天壇是世界上最大的祭天神壇,天壇的總面積比故宮還要大4倍。

天壇在故宮東南,自成一條中軸線的建築體系,南端的圍牆呈方形,北端的圍牆呈半圓形,象徵了「天圓地方」,這是中國古代的天地觀。中軸線上的圓丘壇、皇穹宇、祈年殿等三大建築,是天壇建築群的核心。

祈年殿是天壇最宏偉、最華麗的建築,它是一座有鎏金寶頂、三層重檐的圓形大殿;寶藍色的琉璃瓦頂,象徵著天色。它採用上屋下壇的構造形式,建在高約4米的基座上;壇分三層,周圍護以漢白玉石欄。

祈年殿是皇帝祭天時殺牲焚香,祈求天帝賜天下風調雨順的大殿,其地位最為崇高,因此在建造上極盡奇巧,成為中國木構建築中的不朽傑作。
2017-07-25 3:47 pm
自然崇拜與上帝崇拜

  中國在道教、佛教、回教及基督教等宗教產生、傳入之前,早已存在著一個源遠流長的宗教信仰,其核心有二:一是由自然崇拜發展而來的上帝崇拜;一是由鬼魂崇拜演變產生的祖先崇拜。
  原始時代,大自然對人類的生活影響極大,因此,大自然很早就成為人類的崇拜對象。在這些自然崇拜的對象當中,日、雨、土地及主要糧食作物「稷」,因直接關聯人們的生存而最受重視。
  (一)對日的崇拜:對太陽的崇拜向為世界各國古人所重視,中國亦不例外。在仰韶等考古文化遺址所出土的陶器上,往往可以見到太陽的紋飾;從商代的甲骨文中,也可知道當時人們對日神有朝迎夕送的宗教儀式。周代以來,位階更高的神祇-天或天帝已被塑造出來,日神變為天體諸神之一,因此對日神的崇拜就較為衰減。
  (二)對雨的崇拜:在中國古代各有關氣象的神祇當中,雨神因關係到採集、狩獵和農牧等各種生產活動,而為先民所重視。商代甲骨文中,有關求雨、卜雨和祭祀雨神的記載數量極多,可以說明這個事實。然而如同對日神的崇拜一般,到了周代因相信天帝,因此雨神遂退居配祭的地位。
  (三)對土地的崇拜:在原始時代,對土地神崇拜是把它當作自然神崇拜。到了商代,乃將土地神分為東西南北四個方面統一祭祀。於是,土地神成為管轄一個地域的抽象神祇。這種地域化的土地神崇拜,到了周代,進一步分級,天子立大社,祭畿內地神;諸侯立國社,祭一國地神;大夫以下,祭所居地之地神。春秋戰國以後,社祭又有發展,社會各個階層都有社祭,並且社神的神性也更加社會化,變成與許多社會事務有關的神祇。
  (四)對稷神的崇拜:據考古發現及現存史料加以推測,中國古代首先被人們栽培的旱地植物是稷,因而它可能也是中國北方人民最早神化的穀類植物。其時人們對於稷神的崇拜,不是對個別植物神的自然崇拜,而是對掌管農作物生長的神祇-后稷或神農的崇拜。另外,當時人們知道作物豐收的原因,除作物本身外,土地也很重要,所以稷神通常是與社神合併祭祀,合稱社稷神,由於農業生產的好壞,決定國家命運,於是「社稷神」成為國家政權的代名詞。
  早期的自然崇拜,對於天體運行、雷電風雨興作等現象,認為有更高的神支配一切,這個最高的神-上帝,在商朝已被塑造出來。不過商代上帝的神性,尚未被當作是主動支配社會命運的中心力量來崇拜。周代以後,上帝才發展成整個社會命運的決定者,由此產生天命觀念,成為後來先秦諸子思想的重要基礎。


鬼魂崇拜與祖先崇拜

  在早期中國宗教信仰中,與自然崇拜並存的另一種重要宗教信仰是鬼魂崇拜。當時人們認為自己親人的鬼魂,或自己部落首領的鬼魂最能保護自己,因此鬼魂崇拜逐漸演變產生祖先崇拜。早期的祖先崇拜,主要是紀念祖先功績,或藉祖先崇拜來加強共同血緣觀念,鞏固內部團結。其後,隨著家庭制度確立,除了部族的共同祖先崇拜外,又產生了每一個家庭或幾個家庭聯合的祖先崇拜,其目的在維持近親的血緣關係,區分出人們之間的親疏,以作為財產分享的憑藉。由於祖先崇拜能鞏固家族團結,又與私有財產和社會繼承制度關係密切,因此對於祭祖,自天子以迄百姓無不慎重其事,成為中國最常見的一種宗教儀式。


多神宗教信仰的影響

  中國數千年來一直保持多神宗教信仰,其所產生的影響既深且鉅,其中犖犖大者有二:
  (一)政治指導宗教:世界各民族歷史,大抵都歷經神權政治或政教合一的階段。中國自有文字紀錄開始,就顯示出政治指導宗教的特徵。此一特徵的形成,與中國從未出現一神崇拜的宗教組織有關。而之所以未出現一神崇拜,則因上帝崇拜自始即與祖先崇拜並立,且互相混合;祖先崇拜本質上就是多元的。
  (二)宗教情懷不強烈:中國數千年來保持多神宗教信仰,使中國人內心的複雜情緒,隨時隨地都可以獲得紓解。同時又由於多神信仰,使一切諸神在中國人的信仰生活中,都可以獲得一個適當的位置,因而就呈現宗教情懷不強烈,富含宗教寬容精神的特色,以致比其他民族較少發生宗教衝突。
參考: 林能士主編,〈第七章、宗教信仰〉,《中國文化史(高級中學)》,(台南市:南一書局,2006),頁142-146。
2017-07-25 3:45 pm
祭典之用


http://www.chiculture.net/index.php?file=topic_content&old_id=30014#http://www.chiculture.net/30014/index.html


矗立在北京南城的這座偉大的建築物,最初建造於明代成祖永樂十八年(1420年),初建時的名稱是「天地壇」,也就是說,這裡最初是帝王同時祭祀天地的地方。直到明代嘉靖九年(1530年),又在北京城的北郊專門建立了祭祀後土之神的地壇,並將「天地壇」改名為「天壇」之後,這裡就成為明清兩代帝王專為祭祀上天和祈求豐收而齋戒禮拜的神聖場所。


天壇,顧名思義是祭天的地方。天在中國人的心目中究竟是甚麼樣的地位?古代中國人是從甚麼時候開始,並且是在甚麼地方舉行祭天儀典的呢?


在儒家文化中,「天」是一個至上的存在。地上天子的權威,是上天賦予的。為了保證這種權力的綿延久遠,地上天子的一個重要職責就是每年要對高高在上的皇皇上天進行祭祀、禮拜,以求得天帝的寬宥與福降。而且,中國是一個農業社會,農業生產的風調雨順,完全取決於上天的意志。歷代帝王惟有在蒼天上帝面前誠惶誠恐地頂禮膜拜,每日生活對自身行為的反躬自責,蒼天才能降下國泰民安的恩澤。這就是古代帝王將對天的祭祀禮拜看得如此重要的主要原因之一。
既然天有如此至高無上的權力,那為甚麼明初太祖朱元璋會將天壇和地壇佈置在一起,舉行天地合祀禮儀,並且專門為此建造大祀殿呢?這又引入了古代中國人另一個重要觀念,儘管天具有如同西方基督教中的上帝或伊斯蘭教中的真主那樣的至上神的地位,但不同於西方宗教的是,中國人始終持二分法思維,認為事物都有其對立的一面,兩者和諧共存,才體現事物的本質,如陰陽、乾坤、損益。處於自然或超自然意識中的天與地,也被納入這一思維。所以,古代中國人對天和地都採取了畢恭畢敬頂禮膜拜的態度。


除了天、地之外,山川河嶽、日月星辰、風雨雷電、四方鬼神,都是古代帝王禮拜祭祀的物件,因而才有了日壇、月壇,以及許多地方的山川壇、雨師壇、雷師壇、風師壇等。


收錄日期: 2021-04-18 17:23:34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70725031504AAB33Zv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