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典之用
http://www.chiculture.net/index.php?file=topic_content&old_id=30014#http://www.chiculture.net/30014/index.html
矗立在北京南城的這座偉大的建築物,最初建造於明代成祖永樂十八年(1420年),初建時的名稱是「天地壇」,也就是說,這裡最初是帝王同時祭祀天地的地方。直到明代嘉靖九年(1530年),又在北京城的北郊專門建立了祭祀後土之神的地壇,並將「天地壇」改名為「天壇」之後,這裡就成為明清兩代帝王專為祭祀上天和祈求豐收而齋戒禮拜的神聖場所。
天壇,顧名思義是祭天的地方。天在中國人的心目中究竟是甚麼樣的地位?古代中國人是從甚麼時候開始,並且是在甚麼地方舉行祭天儀典的呢?
在儒家文化中,「天」是一個至上的存在。地上天子的權威,是上天賦予的。為了保證這種權力的綿延久遠,地上天子的一個重要職責就是每年要對高高在上的皇皇上天進行祭祀、禮拜,以求得天帝的寬宥與福降。而且,中國是一個農業社會,農業生產的風調雨順,完全取決於上天的意志。歷代帝王惟有在蒼天上帝面前誠惶誠恐地頂禮膜拜,每日生活對自身行為的反躬自責,蒼天才能降下國泰民安的恩澤。這就是古代帝王將對天的祭祀禮拜看得如此重要的主要原因之一。
既然天有如此至高無上的權力,那為甚麼明初太祖朱元璋會將天壇和地壇佈置在一起,舉行天地合祀禮儀,並且專門為此建造大祀殿呢?這又引入了古代中國人另一個重要觀念,儘管天具有如同西方基督教中的上帝或伊斯蘭教中的真主那樣的至上神的地位,但不同於西方宗教的是,中國人始終持二分法思維,認為事物都有其對立的一面,兩者和諧共存,才體現事物的本質,如陰陽、乾坤、損益。處於自然或超自然意識中的天與地,也被納入這一思維。所以,古代中國人對天和地都採取了畢恭畢敬頂禮膜拜的態度。
除了天、地之外,山川河嶽、日月星辰、風雨雷電、四方鬼神,都是古代帝王禮拜祭祀的物件,因而才有了日壇、月壇,以及許多地方的山川壇、雨師壇、雷師壇、風師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