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痛苦的記憶格外難忘?

2017-07-24 11:44 am

回答 (1)

2017-07-24 12:22 pm
忘不了,是一把雙刃劍,有的時候它會給人有效的保護,有的時候卻又給人帶來痛苦。“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說明在演化過程中,大腦實現了最有效的自我保護機制。
“可怕的”記憶來源於我們大腦中的哪一部分呢?利用正電子斷層掃描(PET)和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fMRI),科學家發現,在面對危險或者恐怖場景的時候,大腦深處一小團叫作“杏仁核”的區域總是會進入興奮狀態。杏仁核受損的患者,即使面對威脅,也不再產生“害怕”的情感,對可怕場景的記憶也不如正常人保持得那麼牢固。因此,不管是作為害怕情緒的源頭,還是恐懼性記憶的存儲器,杏仁核對於人了解和解釋記憶本身,都是異常關鍵的。

但是,如果遠離了傷害,痛苦的記憶卻一再重現,又會變成一種不必要的生活負擔。面對發生在自己周圍的死亡、災難以及其他極端恐懼事件的時候,痛苦性記憶就可能病理性地在腦海中回想。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士兵傷亡率高達56%,僥倖存活的士兵有很多患上了一種稱為“彈震症”的精神疾病。他們會不斷回想起戰友死亡的場景,噩夢連,夜不能寐,最後會完全喪失戰鬥能力,甚至不能正常生活。戰爭帶給人們的創傷,造成了一種新的疾病,被稱為創傷後應激綜合徵(PTSD)。越南戰爭中,PTSD的發病更為明顯。難以忘卻的慘痛回憶,不僅讓患者無法正常生活,甚至導致嚴重的自殺傾向,對社會也產生極大的負擔。


收錄日期: 2021-04-18 17:21:57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70724034408AAt0UIc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