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治港的出處係邊度?詳細內容包咗咩?
回答 (2)
香港:遏制外力操控港獨
2017年3月26日香港舉行第五屆特首選舉,林鄭月娥以777票擊敗媒體民望最高的曾俊華及次高的胡國興,高票當選為新一屆的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已經北京中央政府批准,將於七月一日正式上任,成為香港回歸以來第一位女性特首。
民粹主義不是「民意」
經過2014「雨傘革命」、2015否決「人大常委會8.31政改決定」、2016「農曆新年旺角騷亂」、2016「反釋法遊行」、每年七月一日藉「回歸」之名舉行「公民抗命」示威與遊行,可以看到這幾年來香港泛民派、反政府媒體、乃至港獨份子,對特區政府及北京的不斷肆意攻擊,鼓動並扭曲香港民意對抗北京中央,乃至質疑北京中央對香港的憲制地位。如此系列的特定專業民粹運動,顯然不是所謂政治上的正常民意,因為其結果是事涉國族認同並撕裂香港社會。
“泛民主派”製造社會撕裂
選舉分為兩種,一種是間接選舉,另一種是直接選舉。例如國府“中華民國”行憲以後迄1990年代由國民大會選舉總統,美國川普(特朗普)總統選舉等,都是間接選舉;同理,香港由1,200人組成的選舉委員會選舉特首也是間接選舉,故間接選舉也是政治民主。慶幸的是,這次香港選舉順利,成功的止住了前述所謂民粹民意的社會撕裂惡化。
林鄭月娥當選后就說「上任的最重要任務是縫合香港的社會撕裂」
今(2017)年7月1日適逢香港「回歸」20周年,在香港這樣嚴重「社會撕裂」的危機狀態下,林鄭月娥走馬上任,政治責任重大,恐怕沒有政治「蜜月期」。她一當選就曾說,上任後的最重要任務是縫合香港的「社會撕裂」。縫合或彌平「社會撕裂」是道德勇氣的表現,固然有其正當性與合理性,但多少有點政治浪漫主義的味道,對一位女性特首而言,即使她是「巾幗英雄」,用政治浪漫主義去縫合彌平香港的「社會撕裂」則是一件任務艱鉅的事情。
香港是亞洲金融商業中心城市,人口已逾七百萬,香港人每天忙著做生意賺錢,所謂「和氣生財」,絕大多數香港市民在「一國兩制」及〈基本法〉下愛國愛港,不會去搞「社會撕裂」。這裡說的「社會撕裂」是指政治性與社會性的脫序(disorder)現象,與“泛民主派”、“民主自決派”的出現與進行「政治反對」活動不可分。
泛民主派(Pro-democracy camp)
是通稱,它是一股香港本土力量,屬政治反對派,有「軟性民主派」與「激進民主派」之分,二十年來,由於路線、立場、策略不同,而分成形式各異的政治組織,如果細分,包括「民主黨」、「公民黨」、「工黨」、「民協」、「新民主同盟」、「香港民進黨」、「社民聯」、「人民力量」、「民間人權陣線」、「公民起動」、「民主動力」、「學民思潮」、「七一人民批」、「法政匯思」、「文化監暴」等二十餘個黨政組織。它們共同的意識形態是支持香港全面推行「民主」及「普選」產生政治領導人物。它們反對北京利用〈基本法〉監控干預香港自治,並質疑「一國兩制」。
民主自決派
比原來的激進民主派「社會民主連線」及「人民力量」更加激進,它包括有「香港眾志」、「小麗民主教室」、「土地正義聯盟」、「社區公民約章」。在政治面,這一派主張通過「民主自決」實現香港「普選」及真正「自治」,但不主張「香港獨立」;在社會面,反對地產霸權,反資本家及財團剝削,彰顯社會正義。
民主自決派與泛民主派立法會議員在2016曾組成「民主派會議」(俗稱G27),兩派相互支援,用激進民主方式鼓動青年學生走向街頭,並組織社會反對力量,以抗拒北京,挑戰特區政府。
從“民主回歸”到“激進民主”
“泛民主派”早在香港回歸前「中英談判」時便出現。它們眼看香港殖民時代即將結束,要求“民主回歸”(由港人公民投票決定香港脫殖獨立或回歸中國)。1984〈中英聯合聲明〉發布,數以千計的香港市民聚集在高山劇場舉行「高山大會」,討論〈香港基本法〉的起草和未來政制問題,要求殖民政府在1988年對香港立法局先行「直選」,同時主張〈基本法〉應加入「民主政制」,並支持「普選」香港特首,這是將民主政治視為可「一步到位」,不但與後來的〈基本法〉所強調的香港民主政治循序以進迴異,而且根本沒有想到英國統治香港時期「總督」一職都是女王「欽點派任」,香港人民連個英方自己定義的“民主”的影子都看不到,可見香港“泛民主派”是患了何等嚴重的「激進民主幼稚症」。
政治深層矛盾危機-港獨萌芽
「公民抗命」摧毀了「2017普選」
根據〈香港基本法〉,香港特首的「直選」將在2017年舉行。北京中央發布的〈一國兩制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實踐〉白皮書中也指出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一次會議就決定2017年香港特區第五屆行政長官選舉可由「普選」產生。而2014年8月31日第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公布的〈政改方案決定〉,也同意讓港民直接選舉特首,但條件是「候選人」必須要得到北京的「批准」。
台灣“公民不服從”vs. 香港“公民抗命”
台灣太陽花運動有所謂的“公民不服從”的口號與論述,無獨有偶,香港是“公民抗命”的口號與論述,港台分離運動的口號居然如此神奇相似,…。
關於前述原有的循序以進的政治民主,香港市民絕大多數是認同與支持的,但是“泛民主派”卻完全反對,並要求北京中央撤回關於香港政改方案的「8.31框架」,它們隨即聯合民主自決派與香港學聯、學民思潮,以“公民抗命”為名,先後發動兩次香港專上學生大罷課,接著展開大規模的百萬人「占中」示威遊行。「占中」行動由9月26日至12月15日持續兩個半月,看不過去的香港市民也發起「反占中」活動,整個香港社會秩序在混亂下幾乎陷於癱瘓,西方媒體不對此一嚴重「社會撕裂」進行批判,反而稱它為「雨傘革命」,以求接軌由西方形塑操作的「顏色革命」。
全面「占中」遭港府強勢清場後,泛民主派除了將抗議示威改為「流動佔領」、「抗租拆稅」等不合作運動外,並於2015年6月18日唆使香港立法會正式加以「否決」人大決議通過的「8.31政改方案」。北京的「8.31政改方案」遭香港立法會否決後,加深香港「地方」與北京「中央」的對立,同時也更擴大了香港內部的「社會撕裂」。
「雨傘革命」加劇香港社會撕裂
自2014年香港社會出現「占中運動」的「雨傘革命」後,香港社會就變得越來越兩極化,最明顯的是在政治上支持北京的「建制派」與反對北京的「泛民主派」產生嚴重的對立;在社會上也有維持「一國兩制」與主張「香港自決」的不同對抗。雖然北京對「香港問題」加強了控制力度,但是香港兩位新科年輕議員宣誓效忠「香港民族」,並視中國大陸為「支那」後,他們的「反華」、「脫中」、「港獨」,不但加深香港的「社會撕裂」,也同時加劇了香港的「深層矛盾」。
「深層矛盾」下的社會性與政治性
其實香港的「社會撕裂」源於香港社會的「深層矛盾」。
社會性的深層矛盾包括有:一般市民抗議港府漠視民困,中低層階級難分享到經濟成果所產生的貧富差距的日深,不同香港世代的價值觀衝突、香港國際金融面對新加坡、上海的挑戰、香港國際與綜合競爭力(金融、環境、生態、社會文化、教育)的喪失。
政治性的深層矛盾包括:違反「政治理性」的激進民主政團所操作的政治民粹主義、港獨的政治認同分離主義,一般市民的本土意識與本土運動所操作出的香港與中國大陸的矛盾與對立、還有就是「外國勢力」在香港尋找代理人所進行的「反華」、「脫中」活動。
政治性深層矛盾本質-反華政奪權行動
所有這些「深層矛盾」,以政治性的深層矛盾最為嚴重。就以香港百萬人「占中」長達兩個半月的「雨傘革命」而論,除了陷入「直接民主」(普選)迷思而不自知外,本質上是「親西方」香港政治反對派的政治奪權行動,它們的真正目的不是要求北京收回人大常委會的「8.31決定」,而是迫使香港特區政府及北京最後使用武力鎮壓,以便藉此妖魔化中國。
誰會在後面支持「占中」,並扭曲「占中」為「雨傘革命」,以便遂行「反華」、「脫中」?誰會對年輕議員宣誓效忠「香港民族」,堅持「港獨」,視中國為「支那」的舉動給以肯定與鼓勵,以便把年輕人當作西方「反華」的棋子?在「冷戰」時期是以美國為首「圍堵」中國的「西方帝國主義」;在「後冷戰」時期的今天,是「美英外國勢力」,這才是造成香港「社會撕裂」的根本深層因子。
美國扶植港獨
關於造成「社會撕裂」的背後因素,香港特首梁振英就指出確有「外國勢力」存在。
美國介入香港政治
就以2010的「五區總辭」為例,早在2009年時任反對派「飯盒會」召集人的何秀蘭、全民投票實踐計劃成員范國威等,與「外國專家」(其中包括NDI在港項目主管Belinda Winterbourne在內)舉行了一場「秘密會談」,計畫策動「五區總辭」,會後何秀蘭要求與會成員「絕對保密」。
再以香港「占中」的行動為例,美國介入的身影清晰可見。全國政協外事辦副主任盧文瑞也稱,「美國插手香港政局,『占中』是一場顏色革命,目標在否定人大常委會決定,讓外國勢力代理人藉『公民提名』出閘,以奪取香港治理權,建立親美政權,架空中國對香港的主權」。美國鼓動「顏色革命」,全世界皆知。
港獨台獨合流
香港「占中」行動中發現〈教戰經驗〉手冊,由台灣轉口輸出,內中添加台灣民進黨政治鬥爭策略,它不但充當「華人民主書院」教材,也成為香港學生政治鬥爭的戰術手冊。
美國官方公然承認介入香港民主
美國國防部顧問白邦瑞(Michael Pillsbury)曾接受美國Fox電視公司訪問,當被問到美國政府是否介入香港2014「占中」行動時,他承認「有」,而且指出美政府係透過「國家民主基金會」(National Endowment for Democracy,NED)提供數以百萬美元計的資金協助香港人民推動「民主」。白邦瑞還表示,美國駐港總領事館有人專門負責處理「香港政策」,以確保香港民主發展朝著「美國道路」前進。證諸香港本土激進派「青年新政」議員梁頌恆、游蕙禎宣誓時以「港獨」姿態刻意加入辱華「支那」字眼看來,可以反證白邦瑞所言不虛。
此外,NED曾撥款46萬美元給NDI(美國國家民主研究院),以發展一個「門戶網站」(Internet Portal),推動香港學生在「普選」問題上更積極地參與政治。「占中」發起人之一戴耀廷在港大法學院「比較法與公法研究中心」(CCPL)便得到NDI資助,推出「港人講普選」網上平台,聲稱網民可自行設計「普選」方案。2013、2014戴某兩次與NDI高層見面,討論美方如何提供有關協助問題。
單是NED與NDI資助就超過3,000萬港幣
簡言之,從1995年起美國政府資助NED與NDI已逾三千萬港幣,它們以此經費資助香港大專學生從事所謂「民主運動」,先後啟動多項「青年項目」,支持學生對香港政府及北京中央進行「政治反對」。至於美國外交人員會與泛民主派成員會面,乃至美國資助的NGO邀請香港市民參加宣傳「政治民主」的座談會,在香港報刊經常披露,此處就不贅了。
北京彌平香港社會撕裂併解決其政治深層矛盾
香港的「深層矛盾」有政治性的與社會性的兩大類。北京指出「港獨」的本質是分裂國家,嚴重違反「一國兩制」。
李克強3月5日在第十二屆人大第五次全體會議開幕式上鄭重宣示,北京中央將支持「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與建設,使它成為中國領先、世界一流的灣區城市群,就是以支持、照顧、幫助的手法讓香港重新繁榮發展,就是從現實經濟上彌平香港的「社會撕裂」,解決香港的社會「深層矛盾」。
至於人大籍「釋法」取消了兩位「青年新政」議員當選資格;這次特首選舉,北京強力支持林鄭月娥當選,及習近平將於7月1日為香港「回歸」20周年親赴香港主持林鄭月娥宣誓就職新任特首等作為,就是從政治現實上解決香港的港獨政治「深層矛盾」。
參考: 姜新立著,戚嘉林主編,〈香港:遏制外力操控港獨〉,《中國軍隊崛起新征程》,(新北市:聯合發行,2017),頁153-157。
港人治港﹝Hong Kong People Administering Hong Kong﹞是鄧小平按「一國兩制」方針,就香港回歸而提出的構想。根據基本法,香港的行政、立法和司法機關由香港永久居民組成,而非內地人擔任,並享有獨立的行政管理權、立法權、司法權和終審權。配合高度自治,可自行管理國防和外交以外事務,無須請示中央。
收錄日期: 2021-04-30 22:09:02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70720082433AA5AWMP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