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通訊受限,普通百姓都是如何通訊?

2017-07-19 2:42 pm

回答 (1)

2017-07-19 3:19 pm
驛站是中國古代供傳遞官府文書和軍事情報的人或來往官員途中食宿、換馬的場所。中國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組織傳遞信息的國家之一,郵驛歷史雖長達3000多年,但留存的遺址、文物並不多。

1:民信局:明代永樂年間由寧波幫商人首創的“民信局”。民信局是由私人經營的贏利機構,業務包括寄遞信件、物品、經辦匯兌。到了清同治、咸豐、光緒年間,全國大小民信局達數千家,機構遍布國內及華僑聚居的亞洲、澳大利亞和太平洋地區,形成內地信局、輪船信局和僑批局(福建話發音“信”為“批”,故僑批局也就是僑信局,專門為南洋僑民服務)。較大的民信局在商業中心上海設總店,各地設分店和代辦店,各民信局之間還聯營協作,構成了民間通信網。

2:捎帶:古人一般不單獨行動,“老鄉”同村,親戚等是小集體,這樣當甲回家的時候,都可以托甲帶封信(譬如沒有字,只有個別人能看懂的塗鴉)給自己的親人。

3:古代出門如果不是外出務工,基本就是行商,當你有親戚在外地的時候,可以通過出去行商的商人寄信給外地的親戚,商人送信一般都會受到招待和賞錢,商人和捎帶的區別是商人往返頻率高很多。

4:飛鴿傳書:古代的確有,不過飛鴿傳書可不是隨便找鴿子,譬如你養的鴿子,必須帶著鴿子到你要去的地方,然後在當地把信寫好,放出去,鴿子自行回家,由於出錯概率大,所以一半都是帶很多只鴿子出門才行。


收錄日期: 2021-04-18 17:19:12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70719064241AA8nhjL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