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是怎麼測量光速的?

2017-07-19 2:32 pm

回答 (1)

2017-07-19 3:10 pm
1849年,法國物理學家阿曼達·斐索(Armand Fizeau)首次在地球上測量出了光的速度。
他使用了光源、旋轉的遮板和一個固定在大約8公里開外的反光鏡,方法原理與伽利略的大致相同,並不難理解。當光源發出的光線由轉動遮板的齒輪空隙射至遠方的反光鏡被折返回來時,只有在適當的轉速下才能再次穿過遮板的齒輪空隙從而被觀測到。
斐索使用了一個擁有720個齒輪的遮板,旋轉的速度為12.67轉/時,通過這種方法,斐索算得光速是315000千米/米,之所以和目前的光速有著一定差距,是因為遮板齒輪擁有一定的寬度,因此限制了測算的精確度。

1862年,法國物理學家萊昂·傅科(Léon Foucault)在斐索的實驗基礎上進行改良,將旋轉的遮板換成了旋轉的平面鏡,光在遠方折返回來後打在旋轉鏡上,只要知道平面鏡的旋轉速度、光束最後被平面鏡反射出去的角度,就可以計算出光的速度。經過多次測算,傅科的光速刷新了歷史,精確到了298000千米/秒,離如今的約299792千米/秒已經非常接近。
我們剛剛介紹到的測量方法,都是基於“距離-時間-速度”的公式計算的。想要提高精確度,唯一的方法就是拉長測算的距離。1926年,一個叫麥爾克遜的美國人將反射鏡間的距離提高到了35公里,測得光速為299796千米/秒。這是當時最精確的數值,但很快人們就發現,想要計算最精確的數字,靠原始的光學法是行不通的。

從20世紀初開始,科學家們開始試著用電子學的方法測量光速。這也標誌著,光速的測定從遙遠的天上、田野裡轉移回了實驗室中,科學家們埋頭在微小的電路板間、精巧的光電器械中苦修。1972年,美國國家標準技術研究所的科學家們利用激光干涉法測量光速,得到了299792456±1.1米/秒的數值。

激光干涉法是什麼意思呢?簡單地說,一束頻率已知的激光被分開成兩半,行走不同的路徑,之後再被匯合起來。科學家們在觀察干涉圖樣的同時調整路徑的長度,就可以計算出精確的波長、從而計算光速。
這個數值有多麼精確呢?事實上,它唯一的不確定性主要來自於“米”定義的不確定性。也就是說,錯的不是光速,而是米。為了解決這個問題,1983年,在第17屆國際度量衡大會上,人們重新定義了“米”,從那以後,1米就是光在真空環境下1/299792458秒內通過的長度。這個決定徹底解決了光速測量的問題,給這段長達300 年的物理學史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收錄日期: 2021-04-18 17:19:36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70719063209AAZoZXM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