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問清明節係點黎??

2017-07-14 2:04 pm

回答 (1)

2017-07-14 2:36 pm
清明節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是一個充滿祥和愜意氣氛的節日。中國漢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曆書》:“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清明節是一個祭祀祖先的節日,傳統活動為掃墓。2006年5月20日,該民俗節日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在歷史漫長的歲月中,逐漸形成了祭掃陵墓、郊外春遊、折柳插門、盪鞦韆、放風箏等一些清明獨特習俗。然而這一傳統節日它究竟從何而來呢?

談到清明習俗的由來及演變,須從古代一個非常有名的、現已失傳的節日——寒食節說起。寒食節相傳源於春秋時代的晉國,是為了紀念晉國公子的臣子介子推。晉國公子重耳,流亡外國十九年,介子推護駕跟隨,立下大功,後來重耳返國即位為晉文公。晉文公即位後,不求名利的介子推便背著老母,躲入綿山隱居。晉文公前往尋找,卻怎樣也找不到,於是放火燒山,想把介子推逼出來,不料介子推卻和母親抱著一株大樹,寧願燒死也不出山。晉文公傷心不已,下令把綿山改稱「介山」(即山西介休縣境內的介山),又下令把介子推被燒死的那一天定為「寒食節」,以後年年歲歲,每逢寒食節都要禁止生火,吃冷飯,以示追懷之意。因此,寒食節,又稱「熟食節」、「禁煙節」、「冷節」。

而在寒冷的冬天,要禁火吃冷食,怕有些老弱婦孺耐不住寒冷,同時也為了防止寒食傷身,於是就定了郊遊、踏青等戶外活動,讓大家出來曬曬太陽,活動活動筋骨,以增加抵抗力。

到了唐玄宗時,詔令天下,「寒食上墓」,定寒食掃墓為當時「五禮」之一,因此每逢清明節來到,「田野道路,士女遍滿,皂隸傭丐,皆得父母丘墓。」(柳宗元《與許京兆書》)掃墓遂成為社會重要風俗。

由於寒食節的日期,距冬至一百零五日,也就是距清明不過一、兩天,所以,後世便逐漸把寒食掃墓的習俗移到清明之中。宋代之後,寒食節與清明節已合而為一了。所謂「清明祭掃各紛然」(宋代詩人高菊卿詩句),其實「祭掃」(拜祭、掃墓)只是清明其中的一項活動,真正具有豐富人文內涵和時令樂趣的是「踏青」、「春遊」、「折柳」、「拔河」、「蹴鞠」(踢足球)、「放風箏」和「盪鞦韆」等重要內容。由是,清明節便由一個單純的農業節氣提升為重要的大節日,寒食節的影響也就消失了。但寒食節中的若干習俗仍傳承下來。因此,清明節除了祭祖掃墓之外,還有各項野外健身活動,使這個節日,除了有慎終追遠的感懷,還融合了踏青賞春的歡樂;是一個極富民族特色,別具意義的節日。

清明是哀思的季節,是惆悵的季節,是流淚的節日,是懷念的節日,一支清香,一束菊花,傳達給我們逝去的親人,願他們一切安好。


收錄日期: 2021-04-18 17:15:31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70714060453AAvIWud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