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點解要食粽?

2017-07-14 2:04 pm

回答 (1)

2017-07-14 2:36 pm
端午節,又名端陽、重午、端五、重五、端節、蒲節、天中節、詩人節、女兒節 。端午節吃粽子是中國的傳統習俗,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呢?關於端午節的起源,有許多說法。

1、紀念屈原說
屈原是一位最受人民敬仰和崇拜的詩人。據《續齊諧記》和《隋書·地理志》載,屈原於農曆五月五日投江自盡,因為怕祭屈原之米被魚蝦所竊,因此創造了粽子這種形色。

2、紀念伍子胥說
關於端午節起源的另一種說法是伍子胥的忌辰說。伍子胥,名員,楚國人,父兄均為楚王所殺,後來子胥棄暗投明,奔向吳國。助吳伐楚,五戰而入楚都郢城。當時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屍三百,以報殺父兄之仇。吳王闔閭死後,兒子夫差繼位,吳軍士氣高昂,百戰百勝,越國大敗,勾踐請和,夫差答應了。子胥建議徹底消滅越國,但是夫差不聽,吳國大臣受越國賄賂,讒言陷害子胥,結果夫差相信了,並賜子胥寶劍要他死。子胥本為忠良,視死如歸,在死前對鄰舍人說:“我死後,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吳京之東門上,以看越國軍隊入城滅吳。”,便自刎而死。夫差聞言大怒,便命人把子胥的屍體裝在皮革裡於五月五日投入大江,蘇州人為紀念這位忠臣,把此江改為胥江。

3、紀念曹娥說
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於江中,數日不見屍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後抱出父屍。就此傳為神話,繼而相傳至縣府知事,令度尚為之立碑,讓他的弟子邯鄲淳作誄辭頌揚。因此所住之村鎮即更名為曹娥鎮,殉父之江為曹娥江,並建以寺廟慰其孝心。五月曹娥廟會便是為紀念”千古孝女”曹娥而舉行的。

4、紀念介子推說
介子推(?——公元前636年)晉國賢臣,又名介之推,後人尊為介子,春秋時期,周朝晉國(今山西介休)人,生於聞喜戶頭村,長在夏縣裴介村,因“割股奉君”,隱居“不言祿”之壯舉,深得世人懷念。死後葬於介休綿山。晉文公重耳深為愧疚,遂改綿山為介山,並立廟祭祀,由此產生了(清明節前一天)“寒食節”。

但是近代學者的研究證明,端午節的許多活動早在屈原以前就存在了,據宋高承《事物紀源》記載,端午源於春秋時期。越王勾踐為了操練水兵而劃龍舟,這說明端午節起源較早。也有人認為端午節是龍圖騰的祭祀節日,或來源於夏至,或起源於惡日,還有的說是為了祭祀先祖。類似傳說五花八門。

端午節的起源可能是為了祭祀水神或龍神而舉行的祀神儀式,後來各地又根據自己的歷史文化,對端午節起源作了自己的解釋,其中紀念屈原是比較流行的說法。


收錄日期: 2021-04-18 17:13:59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70714060420AAhO4ry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