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王政是在台灣那個時期出現? 羅馬的起源是以羅馬傳說來述說,那到底有多少個人去調查?
回答 (1)
兩百年的羅馬和平
元老院除向屋大維進奉「奧古斯都」封號以外,尚曾向他奉上「第一公民」(Princeps)的頭銜,並許他終身兼任統帥(Imperator)、執政官、保民官、祭司長(Pontifex Maximus)等職務,後來甚至讓他享有指定繼承人的特權。屋大維以「第一公民」的名義,成為羅馬國家的元首,以執政官的名義執掌全國的行政權,又以「統帥」的名義掌握全國兵權,更以「祭司長」的名義享有解釋法律、維護風俗習慣等特權,於是全國軍、政、司法等大權都集於他一人手中,實際上成為羅馬帝國的皇帝。後來拉丁文「統帥」一詞就演變而為英文中的「皇帝」(Emperor),「第一公民」一字也成為英文中「王子」(Prince)的字源,至於「奧古斯都」的封號有時就成為屋大維專用的名稱。
在共和時代將近五百年的漫長時日中,羅馬初則為了生存,繼則向外擴展,長期作戰而缺乏休養生息的機會,直至西元前二十九年間以全國各地無戰事,羅馬城裏的哲那斯(Janus)神廟廟門關閉,這就代表一個嶄新時代的開端。在奧古斯都執政(西元前二七-西元後一四年)的四十多年中,除了一次派兵越過萊因河出擊日耳曼蠻族以外,絕大多數的時間都只派兵駐守邊界,不再從事向外擴展的工作,羅馬人第一次享到太平之樂。奧古斯都除了堅持不再向外擴展的和平政策以外,更推行如下的各種改革:(一)將內戰後的軍隊作慎重的改組,汰弱留強,以經常保持二十二、三萬人的軍力為準則,多數派往邊境駐守;(二)改革各省省政,除慎選各省總督以外,將過去無薪給的各級官吏改為有薪給職,嚴禁貪污勒索,人民可隨時檢舉貪污不法官吏;(三)預先編定各級政府的預算,以政府支出多少作為收稅的準則,廢除包商承辦稅收的制度,改由政府官吏依一定稅則征稅,又派員調查各省田地面積等,訂定公平合理的稅則。此外奧古斯都又興辦各種公共工程,如擴展道路、修建海港、疏導沼澤地區的積水等,增加經濟生產。西元前九年,元老院為了紀念奧古斯都和平建設的功績,特在羅馬城裏的廣場上興建一座雕刻精美的「和平祭壇」(The Altar of Peace),西元前二年又尊稱奧古斯都為「國父」(father of his country),更廣刻他的雕像配置於各地神廟中,供人膜拜,由此可見奧古斯都地位的崇高與其執政期間的繁榮興盛。
奧古斯都只有一個女兒,結婚數次,最後嫁給提比略(Tiberius),奧古斯都逝世後,帝位就由提比略繼承,從此以後的五十年間,羅馬帝位都由奧古斯都家人有關的人士承襲。四傳到尼祿(Nero,西元五四-六八年)在位時,由於他的行為乖張,恣睢暴戾,引起高盧等地駐兵的叛變,元老院也宣佈他為「公共敵人」(Public enemy)。西元六十八年尼祿自殺身死後,原由禁衛軍擁立,經由元老院同意的葛爾伯(Galba)在羅馬即帝位,但是高盧、敍利亞等地駐軍不肯向他效忠,各自擁立自己的總司令爭奪帝位,因此尼祿死後的一年多,羅馬發生一次內戰,帝位終於被敍利亞駐軍總司令韋恩柏辛(Vespasian)奪得,建立一個新朝代。
西元六十九年,經過元老院的建議與平民議會的批准,將過去奧古斯都享有的權力賦予韋恩伯辛以後,他就以快速步驟推動恢復帝國內部秩序的各種工作,又以節約與整頓稅收來重建帝國的財政,派兵進攻不列顛(Britian)羣島,將之收入版圖,獎勵學術研究,提高官吏的知識水準等。韋恩伯辛逝世後,兩傳至其次子多美興(Domitian,西元八一-九六年)執政時,曾在帝國北邊疆界上的萊因河和多瑙河沿岸一帶建築許多堡壘,加強北方邊境的防禦力量,惟他屢與元老院發生衝突,捕殺元老多人,最後他也被人刺殺而死。
多美興死後,元老院選舉年已六十的元老尼爾瓦(Nerva,西元九六-九八年)為帝,他指派元老組成一委員會,負責整頓政府財收,低利貸款給意大利農民,以期增進農業的生產。尼爾瓦在位僅兩年,原由他指定的繼承人圖拉真(Trajan)繼之為帝,在他執政期間(西元九八-一一七年),除了在帝國境內建築許多公路,其中包括由高盧至黑海(Black Sea)的軍用公路,加強北方防禦力量以外,還親自領兵攻擊多瑙河北岸的達西亞(Dacia),將之建立為一個羅馬化的省份,這就是後來羅馬尼亞(Roumania)的前身。圖拉真逝世後,帝位由他的表弟哈德良(Hadrian,西元一一七-一三七年)繼承,他在萊因河上游與多瑙河上游之間的空隙地帶建一長城,堵塞北方邊境上的最大弱點,他還加強陸海軍訓練,增配士兵、醫療服務等隊伍,還改組各級政府,提高官吏素質等。哈德良逝世後,由他生前指定的安多民(Antoninus,西元一三八-一六一年)繼位為帝。安多民執政的二十多年中,帝國全境太平無事,而他埀拱而治,也正是羅馬帝國繁榮興盛達於最高峯的時代。安多民無子,收元老院議員奧理略(Marcus Aurelius)為繼子,他逝世後,就由奧理略繼承為帝。奧理略從小就喜研究哲學,深受斯多噶學派思想所影響,刻苦自勵,以服務人羣為鵠的,但是他即位後却連續發生不幸事件,東方邊境遭受安息人的侵擾,出征軍隊凱旋後,却帶回一種可怕的瘟疫,在帝國流行將近二十年,人民死亡甚眾,北方日耳曼蠻族也侵入進來,而他親自領兵與之作戰十餘年,西元一八○年他即在邊境作戰中逝世。上述五帝事功雖各不同,但是都有稱述之處,因此後世史家總稱這五帝為「五賢君」(The Five Good Emperors)。
綜上所述,上起奧古斯都,下至奧理略,前後共計兩百餘年間,其中除了尼祿末年曾經有過一年多的內戰以外,羅馬政局大體可說相當太平,因此後世史家就稱這兩百餘年為「羅馬和平」(Pax Romana)。在「羅馬和平」的兩百多年中,西起不列顛羣島,東至兩河流域,北達多瑙河和萊因河,南迄撒哈拉沙漠,都在羅馬帝國同一的法律與政府統治之下,商業興盛,文教蔚起,使節遠至印度,商旅東通中國,成為羅馬帝國的黃金時代。不過這一黃金時代過去以後,接着而來的却是凄風慘雨的百年戰亂。
參考: 高亞偉,〈第三章、地中海區域的文化〉,《世界通史(上)》,(台北:文太印刷,2006),頁98-102。
收錄日期: 2021-04-30 22:21:13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70713065112AAtwCrq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