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係點樣睇病??

2017-07-12 2:24 pm

回答 (1)

2017-07-12 2:24 pm
中醫和西醫一樣,研究的對像都是人的疾病和健康問題。中醫紮根於中國五千年的傳統文化, 在中國古代文化昌盛的春秋戰國和秦漢時期就奠定了其基本理論體系。作為一門長於經驗積累和觀像思辨的學問,中醫長期受到儒學和道學的浸潤、熏陶,並互相交匯、融合,因而帶有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刻烙印。比如,中醫強調從天人關係診治疾病,注重活體動態觀察病機變化,即為中國傳統文化中天人關係、動靜關係核心哲學思想在中醫醫學理論中的反映。

對於疾病發生的原因,中醫主要從人與自然失和,人與社會不相協調,人的髒腑功能失衡、氣血失和、形神失諧等方面去探求。中醫構建的是自然—社會—形神整體的醫學模式,注重整體聯繫,但微觀分析手段相對薄弱。

在臨床診療的思維上,中醫注重個體化、動態化的診治理念。所謂個體化,就是把患病的每一個體作為重要的研究對象,患同樣的病,在各個個體上表現是不同的,也就是說它的病理變化機制也是不同的,決定了治療應該是個體化的。如同樣是冠心病,有的患者以血瘀為主,治療應採用活血化瘀的方法;有的患者以痰濕為主,治療主要用化痰祛濕的方法。
所謂動態化原則,即認為運動變化是生命存在的基本屬性和固有特徵,因此病變也是動態變化的,醫師在診療中必須掌握疾病動態變化的規律,在不同的時段採取相應的診療措施,以取得更好的療效。這種個體的、動態的診療理念,用一句話概括就是辨證論治。

在治療疾病的原則和方法等不同層面,中醫以調動和激發自主抗病能力為基本原則,即所謂的“扶正祛邪”。中醫認為,人在感受邪氣而發病時,人自身俱有保護機體不受病邪進一步侵襲,直至祛邪外出的抗病趨向。

中醫在治療時,重在保護和利用這種趨勢,主張採用因勢利導的原則,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臨床表現發熱、出汗、嘔吐、腹瀉等症狀,中醫認為這往往是正氣遇邪奮起抵抗的結果,可以採用辛溫發散、發汗解表,以及吐法、瀉法等治法順勢祛邪。

當邪氣一時難以完全清除、導致疾病慢性遷延的狀態時,中醫並不一味祛邪圖一時之快,而是採用調和緩治的方法,待正氣逐漸強壯,再逐漸祛除邪氣;即便邪氣留而不去,亦可通過中醫治療維持和平共處的基本健康狀態。這種和平共處也就是中醫調和陰陽原則的內涵之一。由於在治療原則和方法上的這些特點,中醫在一部分急性病和大部分慢性病的防治中可以發揮其重要作用。


收錄日期: 2021-04-18 17:15:00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70712062418AA6DBfD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